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_第1页
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_第2页
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_第3页
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_第4页
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 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困难 原因分析,既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对差生的学习障碍进行诊断,提高他们的思维技 巧。对于造成一步或两步计算应用题困难的原因,国内早有研究。研究者认为,解一步应用题困难的原因主要 是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类型以及对应用题中时间、空间的叙述不能正确理解;解两步应用题困难的原因主要 是没有学好一步应用题和没有掌握好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我们针对三步以下应用题的困难原因进行了研究。在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各选取2名最优秀的学生和2名中等 偏差学生,采取个别测试的方法,

2、让他们每人分析6个应用题并列出算式(题目附后),要求他们解题时自言自 语“出声思维”,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题限思考8分钟。结果列于下表。表1 各题的有关特征及正确人数 题类型 分数应用题 行程应用题 归一应用题 题号 1 2 3 4 5 6 步骤数 3 4 3 5 3 5 优生(4人) 3 4 0 1 4 4 中下生(4人)1 0 0 0 2 3 合计(8人) 4 4 0 1 6 7显然,总的来说,优生的成绩明显高于中下生,但差别最明显的是中等难度的题(第1、2、5题),在最容 易的题目上(第6题)正确率都很高,最难问题上(第3、4题)正确率都极低,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优 生和中下

3、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应用题的技巧,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上,优生显然具备了更高的解题技巧,但 即使是优生,在解决第3、第4这样的题目时,也会显得一筹莫展,正确率极低。这充分暴露了应试教育在思维 技能培养上的缺陷。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原先设想,解答步骤越多,难度越大,但本实验的结 果证明,无论对于优生和差生来说,第1、2、3、5题(均为三步计算)的难度并不小于第2、4、6题(均为四至 五步),步骤多少不是造成复杂应用题困难的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在哪里?我们请有经验的数学教师(数 学教研组长、副校长)就这6个题的“典型程度”打分(每个题的典型程度是指该题在学生教材例题和习题

4、中出 现的可能性大小),结果表明,典型程度和困难程度(正确率)呈高度相关(没有经验的教师“典型程度”评 分与困难程度相关系数偏低)。或许这能说明复杂应用题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小学生习惯于在解题时生搬硬套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技巧,因此出现对“不典型”的应用题的束手无策现象。那么,对于典型程度不高的应用题,小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详细分析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 “出声思维”的记录,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原因:一、基本概念并未真正形成或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容易错误地判断题的类型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中下生身上,下面是一位中下生解第4题的部分思维过程:用速度乘以时间,时间怎么求呢?不对,

5、把整条水渠看成单位1可以把甲队每天修的米数看成1/35,把乙队修的看成1/38,知道怎么做了,用35与38的和去除以1/35 与1/38的和该生起初的思路是对的,可以把“每天挖35米”看成是速度,但由于“总长”不知道,因此无法求“时间 ”,所以该生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正确思路,开始设想把整条水渠看成单位1,接下来又错误地把甲队每天修的 米数看成1/35。显然,该生头脑中的分数概念关未真正形成,至少分数概念并未达到熟练程度。1/35的真正含 义是“每米占全天工作量的1/35”,或者进一步理解为挖1米所需时间是全天时间的1/35,而不能理解成为“每 天能完成总工作量的1/35”。由于分数概念未牢固掌握

6、,所以错误地把这个题看成是“工程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尔()早在1959年就发现,学生只要照搬老师的例题,就能运用“底 高”的公式来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但头脑中并未真正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科学概念,所以 遇到和老师画的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奇特的非典型的平行四边形时,就束手无策了。他批评传统教学方法阻碍了 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凭生搬硬套就能解决基本概念问题(表现为一步计算 的应用题),而且多数情况下能得到正确答案。这样,教师无意之中强化了学生机械模仿与不深入思考的思维 习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改革传统的应用题练习方

7、法,应该用大部分时间练习那些单 凭机械模仿不能奏效的习题形式,如根据题意补充已知条件、删除多余条件,自己提出未知条件,依据数学运 算式自编应用题,说明在特定题意前提下的一个算式(或一个分数)的意义,等等。二、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此不能正确识别题的类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认为,解决应用题的过程是“模式识别”的过程。例如,当学生识别出 眼前的应用题是“相遇问题”,就能调用有关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眼前的题。因此,识别问题的类型就 成了解题的关键。然而,困难的题往往“伪装”得很巧妙,让人难以识别其真面目。例如,第3题,表面上看是 个“相向问题”,而实质上是个“相遇的题”。尽管

8、此题只需三步便能计算出来,然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没有一 个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下面是一位“优生”的思维过程:先求甲车走完AB所用的时间:20548,然后乙车速度乘以这个时间就是乙车所走的路程,2054852,然后再减205就是甲车(发现不对),205减去乙车沿原路返回的路程不对,怎么做呢甲每小时48、乙每小时5252(20548)205(又发现不对)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4公里(52-48),甲车行了几小时?每小时多行42054就是乙车行的时间,乙车返回很显然这位“优生”未能识别这个题“实质是相遇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未能形成对这个问题的“整体 把握”,只是就单个的句子进行联想或推理。如果画出下面一个示意图,就能从整体上理解题意,并因此很容 易识别出题的类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附图 图)由此看来,如何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特别是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答复杂应 用题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研究学生把握题目整体数量关系 的特点,总结出把握题目整体数量关系的思维技巧并进行专门的训练,第二,必须使这种思维方法“条件化” 。所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