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P12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条件(四个方面):前教育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 的不懈努力。标志(五个方面):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使用的概念和范畴,已经形成了专门反 应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 法;研究结果,出现了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标志性教育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大教学论教育漫话爱弥儿英国培根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捷克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被英国法国康德论教育明确提出“教育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德国瑞士德国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形势教育论起源于希腊贯穿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彳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 世纪初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在
3、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形式学科(如拉丁文、希腊文、数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的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到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衰落于20 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于生活相关的广泛的知识内容; 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天文地理法律等); 教学原则、方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3.试分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 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
4、也有影响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基本观点: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遵循儿童的自然 本性而教育;教育目的:培养适合资本主义社会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强调学校应该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主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推崇“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 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积极意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 理论与实践德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价值;不足之处:把抽象的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 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忽视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 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国家主义教育
5、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便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出现而产生,在19实际达到高潮代表人物:孔多赛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裴逊基本观点: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承担教育民众的责任 并对教育进行立法;教育是造就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应该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积极意义: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使教育过分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 动政权手中的工具,如纳粹政权。实用主义的教育学观点述评。(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学研究 划分教育实验阶段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
6、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反对传统教育学思辨式和经验式研究方法,强调定量研究 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倡导的试 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杜威 克伯屈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基本观点:一、教育即生活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积极意义: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式美国资本主义精
7、神的教育学表达,对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忽视 了学校的特质,其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减弱。但在强调知识创新及学生探究、创造素质培养的20世纪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又出现 了复兴的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教育学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 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21世纪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
8、步分化和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P21列举三个不同的教育定义,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并试着给出自己的教育定义,加以理论 阐述。柏拉图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与改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我教育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特质不断习得能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给“教育”下定义,要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维度。2.比较几种不同的教育起源学说,谈谈你对教育起源的看法。神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话观点:教育与其他世界万物一样,都是神创造的;教育产生的目的起就
9、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从神话源评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科学的。主要受制于当时人类的认知起源说到生说水平。物起源说再生代表人物:法国的勒图尔诺 英国的沛西能到心理起源物观点: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还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说,具有一定起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起源来说,是一的历史进步源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性。说评价: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但三种学说。这一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与学说都没能神话起源说相比,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建立在科学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10、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方法论基础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区别。上,没有揭示心代表人物:美国孟禄出教育起源理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内在动力起评价:与生物起源说不同,但本质相似。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和社会原因。源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就肯定说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不是文化和社会的。与生物起源说唯一 的区别就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劳1.又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动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起2.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
11、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劳动从猿源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说3.观点: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的需要;二、教育史人类特有的一种 社会活动;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 产和生活经验;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现代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概念: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致力于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基本特征: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首要基本特征);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教育的生产性日
12、益突出和加强;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四、教育的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五、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时空拓展,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制度的弹性不断提高;六、 教育地位不断提成,功能不断增强,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七、教育不断变革;八、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九、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十、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条件;十一、教育的终身化趋势明显,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一生,终身教育。教育本质论争的意义及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你给出
13、自己的教育本质观。一、教育本质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定义教 育的核心。二、意义:对我们20世纪最后20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 巨大的促进作用;围绕论争,学者们开始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准确、 系统的把握教育本质的观点,对深入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建构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三、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第三章教育、社会与人P29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1)传递一一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一一丰富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 程,
14、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 向的或多向的。教育是人学会更好的进行交流,并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吸取益处。在 文化交流与教育之间存在互相补充的关系。3)选择一一提升文化的功能所谓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文化的糟粕必须摒弃, 精华则有待发扬。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饿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情意的 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4)创造一一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结构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它能创造并更新文化。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1)顺序
15、性和阶段性(由低级向高级,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2)不均衡性(不同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不均衡;同一时期身心的不同方面不均衡)(3)稳定性和可变性(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 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变化过程及速度等方面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稳定性;由 于环境、教育或其他条件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发展水平又是有差异 的,具有可变性。)(4)个体差异性(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个 体之间身心发展有可能存在着个别差异。)(5)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的某一方 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
16、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 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1)(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教育的发展依存与社会存在的 发展,在一定阶段,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会表现出与社会生产力与 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2)(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继 承;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有哪些?【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
17、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从时空上看,学校教育只占个体活动的部分时间和空间,学校教育只能辐射到有限的教 育空间,它只是个体成长过程特定阶段的影响因素。从学校自身特点看,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有可能将学生的生活制度化、非主体化、符号化, 从而在某些方面滋生了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如强调规范、统一,强调知识 本位的特点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容易导致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的生活。试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发展集中体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是 教育发展的物质基
18、础,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空间。同时,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才 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1)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教育经费;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过程就是把具有潜在劳动能力的 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的过程。)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3)教育优
19、先发展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教育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二)教育与生产关系(1)教育与经济基础一方面,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这体现在:第一,经济基础制 约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第二,经济基础部分制约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一一强化或者削弱一一消解作用。这主要体 现在,第一,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 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第二,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 同时也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 第三,在社
20、会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 加速变革的作用。学校往往是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发源地和传播地。(2)教育与政治制度教育被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第一,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第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一,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政 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三)教育与文化(1)文化与教育之间具有共生关系(就内容而言,文化制约、支配着教育,教育 离开了文化就失去了传授的内容,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21、从文化而言, 教育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一个能动要素,二者存在着共生关系。)(2)教育具有文化性传递一一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一一丰富文化的功能选择一一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一一更新文化的功能(四)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变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 神条件的社会变革过程。(1)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一一在教育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核 心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为 社会现代化服务。(2)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的教育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进程。一般特征:强
22、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 机结合;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在教学上表现出 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内在特征: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教育民主化】两层含义:第一,是政治民主化在教育系统中的反映,具 体表现为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制度上的逐步实现。第二,是教育系统本身体 制内部的民主化,如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教育主体性】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 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 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3)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
23、条件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五)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如本章题目3)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试分析实现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和条件。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与遗传、环境相比,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一,遗传不能完全决定人的发展,他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发展可能性。 第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其局限性。第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根据一 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人 进行系统的教育,保证了人的发展方向
24、,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 目性。其次,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 得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这里,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是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最后,再教育对象中最重要的群体是青少年。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 需要受教育也是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他们只是比较匮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 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 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第四章教育目的 P53什么是教育目的?在确定教育目的时应以什么为依据?【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
25、过 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 到什么样的规格。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的选择。)(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要点。(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脑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2)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试分析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1)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 建设人
26、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人物。”(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由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 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58年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 文化的劳动者。”(3)1978年,我国宪法中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
27、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 了新的要求,国家制订了新时期的教育目的一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主导下的教育目的。(5)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 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 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后有明确提出了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 求。”如何理解和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
28、育目的,就要对当代社会和 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求的一代新人,就应当特别注 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 断力,面对庞大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的捕捉有价值的 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第二,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 直接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第三,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考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 的宽容精神、开放的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国际视野中 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第四,崇高理想。
29、创造精神和开放胸怀只有与崇高的未来理想相结合才具有方向 性。二、要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根据具体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更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从教育目 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实现过程。(2)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一是个与均有相对独立性,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 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使诸育相互配合和促进。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 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美誉工作者。(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
30、或平面发展,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 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教育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才。)第五章教育制度P70什么是教育制度?学制在古代和现代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包括教育结构的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施 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古代学制:脱离生产劳动以培养剥削统治人才为目的,具有极强的等级性和阶级性。学校 规模小,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学校教育,具有一种特权的性质。这些特点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 系统性和不完善性。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规定,学校类型
31、粗 陋,层次简单,只有蒙学和太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现代学制: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特别是教育从生产劳动 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现代学校不但培养政治统治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大 量科学技术人才、文化教育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现代学校不但具 有阶级性,还具有生产性和科学性。现代学制也是发展的,他已从单纯的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发展成为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系统 为主体的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在内的一个庞 大的体系。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试述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产生: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东方还
32、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学 前教育机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和中学。特别是为了劳动人 民子女设立的国民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现代学校系统的产生,才开始有了大中小学的 严格区分。因此,现代学制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才逐步形成的。发展和形成:两条产生路线:一条是至上而下的发展的,是以最早的中世纪的大学及后 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 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地发展,是由小学,而中学,并上延至今天的高 等职业学校。也就是“双轨制”。请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近百年来现代学制的变革进行分析。(1
33、)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学制从小学开 始向上逐步并轨。二战后,西欧各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延长到了10年左右,已经到了中学第 一阶段,这就使原先不分学段的中学分成了两段。新发展起来的初级中学与传统的完全中学 在学术水平上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机会的不均等。于是,许多国家采用了综合中学的形式把 初中的两轨并在一起,西欧双轨学制事实上已经变成分支型学制了。由此可见:第一,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延伸到哪里,因为单轨制是 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第二,事实证明,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
34、此综合 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2)从横向学校阶段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教育阶段(很多国家已把幼儿教育列入了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 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小学教育阶段(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普及教育已达到了初中和高 中阶段,小学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教育阶段(初中学制延长; 初中阶段看做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不把初中看成是中学的初级阶段,而是把它和小学连接 起来,统一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取消小升初考试,加强初中结束时的结业考试,在 整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分流。)高中教育阶段(高中时现代学制的产物。美国单轨制中最先 有高中,后来苏联学制中也
35、有了高中,最后欧洲双轨学制在变革中不得不把中学分为两段。) 职业教育阶段(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基础越来越高;二是职业教育的层次、 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阶段(现代社会、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向高等学校提出了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要求,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一是多层次;二是多类型)(3)现代学制已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现代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的发展趋向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第一个层次,现代学 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轨迹是双轨学制一分支型学制一单轨学制;第二个层次,现代教育制度发 展的轨迹是由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教育制度(包括学校教育机构和非学校教育机构)一
36、 终身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制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现行学制有哪些基本特点?演变:我国的现代学制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从西方引进的。1904年“癸卯学制”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在全国颁布并推行的现代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由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关于学置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 新的阶段。1958年学制改革,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学制系统的破坏,1976年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学制系统。请谈谈你对我国学制改革的看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六章教师、学生与学校
37、P81教师的劳动具有何种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可塑的、 活生生的个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教育的过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教师劳动成果的“双向性”。“教学相长”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群体和个体专业素养的要求包括哪些方面?第一,对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要求。专业知能,教师职业要具有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技能体系和评价标准。专业伦理,具有普遍的自我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伦理标准专业训练,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要经过长期的专门的培养和训练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发展是连续的、终身的,需要不间断地学习和进修专业自主,教师职业活
38、动享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专业组织,教师职业应形成坚强的、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团体第二,对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要求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 理学知识。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学生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尚未发展成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极大 的可能性,在身心等方面都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他们最需要教育,也最容易 接受教育。学生是完整的人。“完整”其一是指学生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其二指 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及每一方面所包含
39、的各个因素都要求得到全面发 展。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必须尊重和彰显这种独特 性;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源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人类最高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商代。)人类文化发展已经到了如果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青少年一代完全掌握 的阶段;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能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使脑 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工作;文字的出现为大量、准确地传递和学习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提供了载体。古代学校与现代学校的区别有哪些?古代
40、学校是不系统、不连贯的,现代学校是有系统的、相互衔接的;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以人文为主,轻视自然,现代学校则面向实际,以各种实用 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古代学校以个别教学为主,没有学期、年级的概念,现代学校以班级教学为主, 建立了学期、年级的概念;古代学校是面向少数人的特权阶层的,现代学校是面向大众的,是一种公共资源, 具有公益性。古代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想脱离,现代学校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古代学校强调师道尊严,现代学校提倡师生平等现代学校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校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学校活动日已陷入世俗利益的冲突中。面对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如何保持学校的公共性质及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正由于不同
41、国家、地区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办学条件、水平与质量差距很 大,这严重挑战现代教育的公正理念随着学校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学校类型越来越多,原有的学 校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冲击,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界定。以科学知识传递和智力开发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学校在知识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 今天,学校教师传统权威的基础受到严重动摇,学校在诸多社会建制中的实际地 位逐步下降。在文化多元日趋明显、文化隔阂和文化冲突日益严重、文化帝国主义日趋猖獗的 情况下,现代学校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功能很难界定;脱胎于现代工厂和行政机关的“科层制”管理模式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很难调 动学生与老师主动“参与”
42、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学校生活的活力。为什么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学校文化】是指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1)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学校文化本身具有直接的和巨大的教育意义,优良的学校文化可以促进教育教学 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学校文化既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要素,为学生所学习所接纳,又可以作为隐 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种亚文化,学校文化还可以为主流文化提供新的文化要素,促进整体文化 的变迁不同的学校文化是不同的类型学校之
43、间的相互区别的一个表征,是“特色学校” 的一个显著标志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个个性的学校文化,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和长期的任务。(2)当前学校建设主要应注意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教育价值,特别是人格陶冶价值,不要仅仅把学校文化定 位在丰富的业余生活上;整理与继承优良的学校文化传统,使之在未来发扬光大;突出学校文化的时代特征,使学校文化与时代的主流文化精神趋于一致加强对学校文化的研究,既包括对学校文化的事实性研究,也包括对学校文化价 值的分析和策略性探索,为学校文化的建设提供知识基础和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主体的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文化身份,激活他们的文化创造
44、 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文化的创造者给与学校中“文化处境不利”的人群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预防、克服文化歧视 和文化伤害,使他们从文化不利或文化自卑的状态或心境中走出,重获文化自尊。如何理解学校事故及法律责任?【学校事故】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意外事故;过错事故第七章课程 P108什么是课程?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及其获得过程,这一经验的获得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社会的要求。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认知方式、文化传统等对课程的发展 会产生特定的作用,其中经济的发展对课程的
45、影响起着主要的作用。科学的发展。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个人的发展 既包括其机能发展上的共同需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不同个体之间在能力、兴趣、爱好和需要 上表现出来的个别性。在设计共同需要的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同时, 学校课程体系还应开设各种形式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试评析泰勒、布卢姆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的课程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在泰勒看来,陈述目标的最有效的 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 容。”泰勒对课程目标的贡献,是强调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人们把泰
46、勒称为“行为目标 之父”。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第二,教育目标是有层次性的。他们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序排列。第三,教育目标分 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泰勒和布卢姆的课程目标理论在使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化、具体 化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都能用明确的行为方式来陈述教学目 标,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些什么。此外,用行为方式陈述教学目标, 使得测验和评价容易得多了,因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证据是很好识别的。另外,也有助 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但是,泰勒和布卢姆的课程目标理论也有局限性: 在课
47、程设计中不能完全把目标 和手段分开,一定的目标往往包含着一定的手段,反之亦然。因此,先确定目标,后确定手 段,按照严格的顺序,直线式地设计课程的方式未免以偏概全。这种研究把目标假设为 一致的东西,根本没有考虑课程设计者的观点、思想、价值观对课程目标的影响。许多 重要的教育效果,例如理解力、鉴赏力和知识等,是不能完满地转换成可测量的或可清楚地 观察到的行为的,能转换成目标的往往只是一些低水平的心理运算技能,或某些运动技能。 另外,教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活动,具有它自己不断变化着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之先就预 先规定目标,势必降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因此,课程目标不可能具有全面的、 可靠的、实
48、在的意义。人文和艺术学科的教学是不可能预先规定它的反应形式的,这些 领域更珍视的是个人的独创性和创造力。预先规定目标,势必引起反应形式的格式化和艺术 形式的标准化,与这些学科的准绳格格不人。在实践中,教师要完全按照课程目标的要 求去做是很困难的。过分专注于课程目标会导致教师忽视那些不能严密表述的较难把握的教 育目标。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现实关系:有了课程就有了教学,没有教学就没有课程。课程总是 在特点的教学中实现的,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关系:课程与教学有各自的概念的范畴,但在研究中有交叉渗 透。什么是课程评价?如何正确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
49、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 资料检,考课程的目标、编制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 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的本质是对对课程 设计、编制和实施做出价值判断。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确定评价对象,制定评价准则; 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试述课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古代的课程思想阶段-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阶段-过程模式和结构模式的兴起-潜课 程的研究潮流-8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繁荣阶段结合实际思考当前课程改革种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第八章教学 P1291.教学过程有何特点?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一种双 边活动。学生在由不知道知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间接知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经验的总 结,是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代天使早矫课程考核试题
- 在线出版合同
- 2023年长沙市金山桥街道农村社区后备干部比选笔试真题
- 有关单位授权的委托书范文(33篇)
- 技能竞赛开幕词(3篇)
- 研修个人总结
- 小学劳动活动总结
- 改造工程项目劳务用工合同书(3篇)
- 海景房屋出租协议(31篇)
- 2023年宁波市余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人员笔试真题
- 全国河流水文站坐标
- 高考专题复习:散句与整句变换(课件32张)
-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中小学幼儿园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管理办法
- 高效课堂做好笔记 课件-学习习惯的培养主题班会
- 鞍钢鲅鱼圈钢铁基地项目设计方案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图(最新)
- 人卫版外科学小肠疾病第一、二、三节课件
- 《区块链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工程变更洽商记录样板
- 内蒙古蒙特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0吨酪蛋白及衍生产品项目环评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