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11.1 过秦论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中册【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本课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3、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辨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掌握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审美鉴赏与创造:认真分析叙和议的关系,厘清其论点和论据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文章磅礴的气势,透彻的说理。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居安思
2、危、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难点: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导入新课】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作者介绍】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
3、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作者介绍】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鹏
4、鸟赋最为著名。【题解】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斥秦的过失。过,名词用作动词,指厖的过失。论,是一种文体。“过秦论”,就是指斥秦的过失的论文。【写作背景】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
5、”,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危机。【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阅读课文,同桌合作完成任务:1.本文写了几部分内容?分清层次2.每部分的主要是什么?简要概括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叙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问题: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研读课文,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
6、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4、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用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问题: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7、过秦论中为什么写九国“合从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这种铺陈渲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铺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8、作者为什么从秦孝公起笔,而不从秦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呢?9、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各组代表发言,取长补短
7、教师反馈指导,明确答案1、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2、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3、研读课文,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统一天下前,政治上“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首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统一天下之后,采取
8、了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用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
9、族矣”。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5、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施仁政,行仁政”。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
10、以至逼迫农民卖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7、过秦论中为什么写九国“合从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这种铺陈渲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铺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过秦论对秦国以外的其他九国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势力进行了极为铺张的叙述。作者铺叙九国的“强大”是为了写秦国。九国这样人多势众,却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彻底击败,更显出秦国的强大。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对比映衬。作者把陈涉和
11、九国作了四个方面的比较,认为陈涉地位不如九国之君,武器不如九国之器,军队不如九国之师,谋略不如九国之士。但结果却是这样一个卑微弱小的“四不如”九国的陈涉,一举消灭秦国,可见秦国已经“攻守之势异也”。这种对比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引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曾经并吞天下诸侯国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小的陈涉之手呢?作者“过秦”的深意已经隐含在这里面了。8、作者为什么从秦孝公起笔,而不从秦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呢?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当。直至孝公之初,秦与各诸侯国相比,也并无优势。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已经说明了。孝公在摄政之初虽然已
12、有了“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雅州之地)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但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所以作者从秦孝公写起。【品读课文中心思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独立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论述了秦王朝兴亡的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了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希望汉文帝以秦王朝为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王朝的覆辙。【品读课文写作特点】(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政论叙史
13、不在情节的准确详细而在于抓住本质。在现点的统率下,文章对史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印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楼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东方诸国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策略所破。而本文把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体现了本文使用史料进行概据的特点。(2)用叙事来说理。这篇文章虽是说理文,其中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论奏之“过”,要论秦之“过“,就必须有大量的史实,把它作为议论的依据、说理的基础。所以本文前四段基本上是叙事,先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的失败,显示了秦
14、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起义军的人少势孤,但他们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双方力量的悬珠和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败六国,一统中国,威震四海,却亡于兵士“疲弊”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意在言外。(3)巧用对比。本文有秦国与九国的对比,秦国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还有秦国先强后弱、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率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仁又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论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4)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的极力铺张上,如大量运用排比句、对偶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此外,有些地方运用夸张的手法,如第一段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字内”等四个短语表现秦孝公的野心,显得很有气势。本文的骈偶使用非常灵活,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句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