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成果_第1页
专业建设成果_第2页
专业建设成果_第3页
专业建设成果_第4页
专业建设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改革背景与面临问题(一)改革背景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借民族文化之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使命。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具有1300多年历史,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一起荣获金奖,名扬世界,它是壮乡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钦州坭兴陶也不例外,部分技艺已陷入失传危机。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钦州逐步发展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陆海枢纽城市,钦州坭

2、兴陶迎来了技艺和文化的复兴,坭兴陶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然而,钦州坭兴陶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钦州市人民政府在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坭兴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钦政发20078号)中提出:“目前,坭兴陶产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创新环节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技术传承方式落后等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这将是今后若干年制约坭兴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与产业经济有密切联系的职业学校,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适应产

3、业发展要求,提高相关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促进民族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地处钦州坭兴陶产地,围绕区域民族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优化专业布局,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对培养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服务相关民族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面临问题民族文化传人培养不力,民族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从事民族文化产业的高质量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钦州坭兴陶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受到人才紧缺的制约。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数量少,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全面,缺乏创新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远不能满足整个坭兴陶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在

4、坭兴陶民族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需求;2.坭兴陶知识碎片化,系统性不够,影响人才系统培养;3.坭兴陶民族文化渗透和内化的形式简单,制约传承人才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二、实践历程与改革措施学校着眼于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钦州坭兴陶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及传承人才需求的前景,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和构建“对接渗透交融”中职学校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模式,使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最终达到促进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促进钦州坭兴陶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坭兴陶民族文化,培养坭兴

5、陶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的目标。(一)实践历程第一阶段:研究设计与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3年9月)。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民族陶艺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团队,申请获批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项目,项目组深入调研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的现状,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的最新动态,对进行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的做法与成效进行系统梳理、研究、提炼,并于2013年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在针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开设“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陶艺方向)”专业,逐步开展各项人才培养工作。项目组根据调研结果

6、和人才培养的情况,一致认为构建“对接渗透交融”中职学校培养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模式是必要且可行的,并制定了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的初步方案。10第二阶段:实践检验与推广阶段(2013年10月2018年3月)。2013年月至2017年12月,将初步方案在校内和省内进行实践检验,并分别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坭兴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两个研究团队。以初步方案为顶层设计蓝本,结合学校民族陶艺专业建设情况,通过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黄亚南、广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明海等大师工作室,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开发坭兴陶系

7、列教材,共同创设“六练双实训”教学模式。以技艺传承、文化传承为重点,积极开展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探索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的路径和方法。在反复实践和研讨中,对初步方案进行系统化检验和改进,逐步形成了学校培养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较为立体的理论解决方案,并在省内进行推广。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根据四年多的实践检验,再进行提炼、总结、修改、完善“对接渗透交融:中职学校培养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的模式,深入开展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的工作;总结、反思、改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丰富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模式内涵;组织撰写出版研究专著,发表研究论文等。并全面总结成果,形成

8、研究报告,通过开展经验交流、特色专业建设交流、坭兴陶民族文化交流与技艺体验等活动,将成果向省外及面向国际进行推广。(二)改革措施.科学设计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的培养体系,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据坭兴陶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为企业输送符合用工标准的专业人才促进就业,以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凭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争取学历提升的机会,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储备力量。产业、专业、学业、就业相辅相成,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与坭兴陶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除了科学的学科教育、扎实的理论教育和过硬的

9、技能实践教学外,还把民族文化素养的形成、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核心要素,为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解决了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校企联合开发坭兴陶课程与教材,解决系统培养人才的问题。校企行共同参与,一起开发坭兴陶课程,建设坭兴陶实践课程群,编写坭兴陶专业系列教材,用具有坭兴陶鲜明特色的方式系统培养人才。结合坭兴陶的工艺流程和大师自身不同的技艺特长开展分工艺、分小组的师带徒工程。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两室一基地”(大师就业促进工作室、学生创业工作室和青年陶艺师孵化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大师的言传身教和贯彻企业的管理要求传递工匠精神,大师传授独门绝技帮助学生掌握

10、高精技术,实现了就业、创业人才的系统化、高质量培养。.构建政校企行联动机制,营造传承民族技艺和文化的育人环境,解决学生民族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政府投入资金,学校开设专业,企业深度参与,行业提供平台,把民族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学生的内心与现实社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让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去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树立传承民族技艺和文化的信念与决心,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三、改革成果和创新之处(一)改革成果1.构建了“对接渗透交融”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模式。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体现人才培养与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相互对接

11、;在民族技艺技能实训教学中实现技艺技能实训与工匠精神培养相互渗透;在校园文化建-渗透-交融”设中实现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而构建独具特色的“对接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涵盖了从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等多方面内容;模式突出民族产业、工匠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技痂妙舐睛人才培越瓯产业相互飕城雕与工酷浦互舞胸攵妨藕就尬魏牖瞄一中心-陈列馆-朝牖橙i:人培养模式2.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六飙则改变千:,师到校内开设工,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神。学校专业教触教设坭干共两室一翻,2012年至燃中心_妞骷嘴仗瞧捌所示口创2017年间

12、,口培养坭兴陶蝴就(I姥好州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培林兴解新文雌人3.探索了校园文化融入民族文路径。,1.构建“对接渗透交融”模式。卜图2:坭兴陶实践课程群1制,.校园文,(二)创新之处“对接渗透交融”模式为推进职业学校培养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体、保障措施等层面来统筹建构坭兴陶文化传承体系;以人为本,以文化育人为目标,建构以坭兴陶技艺为基础,以工匠精神为养成,以坭兴陶工艺技法、坭兴陶系统教育、坭兴陶意志品格、坭兴陶文化习俗为规范、教化、修身和传播手段的坭兴陶技艺和文化传人培养体系;遵照优秀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为统领的原则,找出传承方式,从而解决坭兴陶文化传承中“传承什么”和“如何传承”的两大根本问题。

13、成果把对坭兴陶技艺和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总结,并出版了研究专著对接渗透交融:中职学校培养民族文化传人的实践研究。2.首次出版系列教材,系统再现坭兴陶民族文化。由学校专业教师联合行业大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编写团队,将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按中职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符合行业人才标准的系列教材(如图3所示),所出版的钦州坭兴陶拉坯成型基础、坭兴陶雕刻技法入门、坭兴陶艺简史等9本专业教材经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45B130076700(E,麟清、好工岫翻教材是国内第一套中职坭兴陶系列教材,填补了无坭兴陶本土教材的空白,系统再现了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知识。

14、好工蜘雕,队共同创设了“六练44位示稔痂2跚嫩耿口陶系列教材一览表明3.创建培养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的“六练双实训”教学模式。创新意味的技:能封闭,式由饰技心集春跚年阴好工配触艺术创作基本功、传统技能和创新技能进行全面培养。好工业出航/1.校内推广应用效果茴截至2017年12月,403人,悌共培养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传人467人,其中97.6%。姚树赛、刘欢、,2毓搬黝源鹏和“一中心一陈列馆一柴灶”等场所,开展坭兴陶体验活动;向钦州市图书馆、10800人。各中小学校和坭兴陶企业赠送坭兴陶教材及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000多套,向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及企业员工传播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对接渗透交融

15、”培养模式在广西区内的11所中职学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3.国内推广应用效果“对接渗透交融”培养模式在江苏、云南、重庆、江西、广东等陶瓷原产地所在省市的8所院校推广应用。如开设有民族陶艺方向专业的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借鉴和采用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及教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该模式在其它非陶瓷原产地省市的4所院校进行推广应用过程中,同样获得开设相近专业的同类学校的高度认可,示范引领作用明显。4.国际推广应用效果学校通过到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英华国际学院等院校开展面向留学生的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邀请钦州学院的东盟留学生到学校参加“面向东盟”坭兴陶民族技艺体验活动,为留学

16、生提供了解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的平台。逐步加大坭兴陶民族技艺和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面向留学生开设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工匠精神培育、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借鉴了“六练双实训”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对接渗透交融”培养模式获得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4年11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到学校考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给予充分肯定。鲁昕副部长说:“这个专业是经得起考验的。”截止2018年3月,陶艺专业累计接待上级部门及政府单位前来调研,兄弟院校及企业前来培训学习,行业大师前来交流研讨,学生及群众前来参观体验共计2万多人次。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在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新华网等13家媒体报道累计26次,社会影响广泛。(二)前景展望该成果关注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既探讨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机制,又研究“人的发展”的教育哲学,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发展”来解决文化传承的根本问题。成果进行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探索,持续拓展了坭兴陶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视野。从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的不同角度切入研究,涵盖了坭兴陶文化传承的内涵、传承主体、传承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