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文化之源流及其特徵_第1页
儒家思想文化之源流及其特徵_第2页
儒家思想文化之源流及其特徵_第3页
儒家思想文化之源流及其特徵_第4页
儒家思想文化之源流及其特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想编儒家思想文化 之起源及其特徵一、释“儒”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俞樾群经评议卷一二:“儒者其人有技术者也古谓术士为儒,凡有一术可称,皆名之曰儒。”章太炎原儒:“需者云上于天,而儒者亦知天文,识旱涝。” 胡适说儒:“儒是殷商宗教礼仪的主持者,以治丧、巫祝等为职业。”“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也”。“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吾求其德而已”。马王堆出土帛书易传要引孔子语“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 “资衰苴杖者不听乐,非耳不能闻也,服使然也;黻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荀子卷二哀公篇第三十一引孔子语。章甫 絇履 绅 搢笏二、儒家思

2、想産生的社会根源1、殷商之前,专门为人料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应是早期的儒。2、到了商代,由于殷人极端重视宗教礼仪,儒的职业范围得到扩大和提昇。3、西周时期,殷代遗民中的儒者参与制礼作乐活动,是自己由原来的贵族依附者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4、春秋时期,“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孔子继承周代儒者的事业,创立私学,周游列国,讲学授徒,扩大了儒者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儒家。三、儒家思想之特徴班固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隂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畱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周礼六官之制:设官目的:“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3、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一、天官冢宰(治官,“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大宰卿、小宰中大夫等)二、地官司徒(教官,“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大司徒卿、小司徒中大夫等。)三、春官宗伯(礼官,“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大宗伯卿、小宗伯中大夫等)四、夏官司马(政官,“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大司马卿、小司马中大夫等。)五、秋官司寇(刑官,“帅其属以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大司寇卿、小司寇中大夫等)六、冬官司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礼”与“仁”关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秩序的学说1、从仪礼的规则到人间秩序,注重“礼”的意义。 家国 礼法 (清)金山县志中的“凌迟”酷刑图中国的“

4、家规”和“国法”是一脉相通的。法律即习称“礼法”。其合理性基础来自对伦理的共识,而对伦理的共识又建立在对亲族关系的认识上。人很自然地因为血缘关系,承认“礼”的合理性,并自然地接受、遵守之。 所谓礼,最初指的是周礼。周礼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典章、仪节、习俗,包涵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武王灭商之后,周公对周礼进行了一番改革 ,周礼中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逐渐淡化,而等级制的内容则不断被强化,但有一点是始终相同的,即血缘关系不断,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权组织合而为一。 王国维先生指出周人制度之异于商者,一为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二为庙数之制。三

5、为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殷周制度论) 后世,礼的涵义渐宽。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人类自别于禽兽,文明区别于野蛮的标志,亦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其内容包括统治秩序、国家典制、社会活动准则和人际交往方式等。中国的“礼”实际上是儒家文化体系的总称。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礼记曲礼上:“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chuo),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

6、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ta)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寠。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勿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礼因何而作?(从俗到礼,移风易俗,趋于文明。礼因人情而作。情、性、志。)礼的分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的要素:礼法、礼义、礼器、辞令、礼容、等差礼与乐:德音之谓乐盛德之帝必有圣乐音乐通乎政乐内礼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三大礼典: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儒家经典,内容丰富。以六官为目,分述各项制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周礼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

7、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等记载。仪礼是专记礼仪形式和具体要求的儒家经典,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等等。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及修身作人的准则等。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

8、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2、从象徵意味中发展出“名”的思想。3、礼仪的价值本原,及遵守秩序、尊重规则的心理与情感基础:“仁”。?仁,这是孔子中年以后在推行礼乐的实践中反思的结果,也是他在研究当时社会的新变化、新思潮的结果。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

9、罪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派:1、子思之儒;2、子张之儒;3颜氏之儒;4、孟氏之儒;5、漆雕氏之儒;6、仲良氏之儒;7、孙氏之儒;8、乐正氏之儒。孟子:王道、仁政、民贵君轻中国文化之特徵: 知识论的功利主义和价值论的反功利主义所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徵,实质在于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徵在于强调统一性,忽视差异性;强调群体,忽视个体。 千年的“农业宗法社会”所孕育的是伦理型文化,从而决定了中国文化的一系列基本特徵。诸如道德准则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并成爲各类观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