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4 页 共 NUMPAGES24 页2023年最新的雨霖铃的教案9篇2. 了解词牌“雨霖铃”; 3.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 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了解词作的内容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
2、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一生中,要面对无数次的离别,总有一些画面镌刻于我们的记忆中,总有一次离别能让我们刻骨铭心,古今迁客骚人,抒写离别的诗句很多,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离别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宋代词人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他的笔下,离别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雨霖铃。 二、诵读 1. 听录音(教师范读) 2. 学生个别诵读(配乐:妆台秋思) 生评、
3、师评 三、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疏通:(大屏幕上打出来,让学生回答) 都门:国都之门 凝噎: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来,说不出话。失语状态,是情感失控的表现。 更那堪:更无法忍受的是。 经年:年复一年 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词人就是在这样一个清冷的秋天的傍晚将要远行,国都城门外,刚刚下过雨,蝉声凄厉而急切,爱人为他设宴践行,他却完全没有畅饮的心情,只有满腹的离愁别恨。 4、名句赏析。 那么作者是如何用一只生花妙笔来书写别样的离情呢,在整首雨霖铃中,有几句历来为人称道,我们来赏析一下,看看这些句子究竟好在哪里? 鉴赏的格式: 翻译+语言+
4、形象+手法+情感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翻译:手拉着手儿深情地望着对方,满眼泪花,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语言:通俗,形象逼真 手法: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生动细腻,是情感的集中表现 ,真挚动人.这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形象:人物形象,刻画了一对即将离别、内心悲痛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的恋人形象。 情感: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 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词,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翻译:想到此去南方,山一程
5、,水一程,千里烟波浩渺,暮霭沉沉的楚地天空辽阔无边 语言:炼字讲究,“去去”连用,一字一顿,音韵和谐,表意生动。 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结构上承上启下 形象:景物形象(烟波、暮霭)和人物形象(漂泊无依、前尘茫茫的游子)。 情感:离愁之深,前路茫茫,仕途失意。 插入: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翻译:今夜,我酒醒时身在何处呢?恐怕当我向外张望的时候,吹来的
6、是黎明时的冷风,看到的是岸边低垂的杨柳和天空中的一轮残月吧。 语言:纤细婉丽 手法:以景写情、点染手法、虚实结合、白描。 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杨柳、晓风(风)、月这三个意象构成的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最能触动离愁。这三个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可着重分析,拓展延伸。 情感:凄清悲凉冷落、孤独忧伤 插入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的比较: 苏轼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是啊,此去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也没有
7、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即便面对美景,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词的结尾,作者的感情更为强烈和直接地表现出来。 心无挂碍即是良辰美景,与你一起便是赏心乐事。 最重要的是和你在一起,如果不在一起,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柳永把离别之情写的如此透彻、淋漓尽致。 5、总结艺术手法 柳永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 6、结尾 欣赏雨霖铃演唱视频,全班同学齐读雨霖铃,唱一路顺风结束。 7、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悲切凄凉 难分难舍 伤离别 此去行程 别后情景 惆怅伤感 惨不成欢 雨霖铃的教案(2)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
8、合的写法; 2、鉴赏诗歌意象,体会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雨霖铃导入,回顾作者。 二、了解词牌雨霖铃: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
9、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2、指导诵读 3、背景引入 三、具体赏析课文 1、作者的这种“哀婉 ” “悲伤”“凄清” 情感是通过什么艺术手法表现的? 明确:借景抒情 2、分别找出上下阕关于“景”和“情”的诗句。 明确:(上阕)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阕)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 明确:(意象)蝉、长亭、雨、兰舟、
10、烟波、暮霭、柳、风、月 4、学生展示收集相关意象的诗句,并分析意象的涵义。 提示:蝉:悲凉 长亭:离愁别绪 酒:愁 柳:离愁 秋风:凄凉 月:相思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5、本词除了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外,还借用了什么手法?试找出相关诗句。 明确:(上阕)实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虚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虚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用: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11、,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五、小结: 雨霖铃是作者仕途失意,离开汴州前往浙江时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爱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境,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进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六、再次品读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词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 情 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 (实)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实)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
12、月 孤寂 落寞 (虚) 雨霖铃的教案(3) 雨霖铃教学设计 吴江中学 钱斌芬 【教材解读】 雨霖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意在倾吐深深的离愁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雨霖铃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作者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使人为之潸然为之呜咽。 【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常用意象的蕴涵。 2、把握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通过品、读、析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意象解读”体会词人的内心情感把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难点:把握诗歌意象的文化内涵
13、,体验离别之情,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词,大家还能想得起来么?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学齐背。 3、苏轼历来被称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宋代俞文豹曾评论苏词风格为 “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出示投影后,由一位学生读,然后老师讲解意思)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宋另外一位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5、作者简介 【投影】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
14、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柳永的词的风格与苏轼不同,俞是这样评价柳永词的“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出示投影后,由一位学生读,然后老师讲解意思】 6、后人将柳永的风格称之为“婉约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体现他的词风的代表作雨霖铃。雨霖铃是词牌。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下面先请同学生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求学生“朗读”,要读出声音来) 1、 让自由读。 2、请一位学生读,正音。(让学生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读的时候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和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来) 第一、要注意断字。如“对长亭晚”。第二、有几个地方要把情感读到位。如“留恋处兰舟催发。
1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3、 齐读。 4、 再自由读,准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词的内容。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
16、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尽量让学生把词中的离别情境说得详细些。注意“那堪”一词,“那”字念“n”,古文中没有“哪”这个字,所以都写“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堪”是能承受的意思,“那堪”在文中是“哪里能承受这离愁呢”) 三、再读,品味情感。 过渡:古人说“诗言志”,诗是抒发情感的文字。雨霖铃是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情人的惜别之作,词中自然饱含着离别之情。 (一)分析词中的直接抒情 一、请大家从词中找出直接抒发作者离别情感的句子?【投影】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问: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词是哪一个?无绪 (2)我们平时说“无绪”,是没有头
17、绪的意思。此处是这个意思吗? 这个“绪”是“情绪”,“无绪”即没有情绪。是啊,一边是“留恋”,一边是“兰舟催发”,正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催促 “快登船时间不早了。”从这一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词人那种。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教师强调“噎”的音、形、义。 (2)提问 “凝噎”什么意思? 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说不出话。 (3)按一般情况,要分别了,该是千叮咛万嘱咐才对,为什么这时候词人却是“无语”呢? 面对离别的人,内心肯定有千言万语,但是因为感情浓厚,离别时太不舍,太伤感了,所以千言万语想说却说不出一句,两人只是手拉着手泪眼对泪眼。这里的“无语凝噎”要比互道珍重效果好得多,
18、白居易“此时无声胜有声”,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4)小结:在这几句中,词人抓住“执手”的动作,“泪眼”“无语”“凝噎”的神态,直接写出了词人与友人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解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句的意思。 (2)“纵有”,纵使有,即使有,意味着这是一种假设,此句前面还有“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观虚设”两句,这些都表明,这里是作者在别后的情形,流露了词人在与情人 过渡:以上是,文中还有几处写景的,请大家从词中找出写景的句子。【投影】 (二)、分析词中的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1、让学生找 2、一句句分析写景句子。 (1)寒
19、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分析时抓住“寒蝉”“长亭”“晚”“骤雨”。 “寒蝉”,并非寒冷的“蝉”,而是特指秋天的蝉,天气转凉,此时的蝉,生命即将终止,再也不像夏天时没日没夜嘶叫不已,它的叫声短促凄切。 “长亭”: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唐.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骤雨初歇”: 一阵急雨刚住。此几句交
20、代了节气,时间,地点,渲染了凄凉的环境。 (2)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里三个意象,“烟波”“暮霭”“楚天”,“烟波”用“千里”形容,“暮霭”用“沉沉”形容,“楚天”以“阔”形容,沉沉的楚地天空一望无边,越来越显示作者的孤独和抑郁。 (3)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的意象。搜索一下资料。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在许多送别诗中都会出现柳。如:【投影】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
21、,西出阳关无故人。” 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用凄冷的风写凄凉的情。 残月。月亮在古诗词中是个意蕴丰富的意象,比较常见的有这样几种内涵: 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者极为相似。“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由月圆而人不圆(团圆)生出感慨;“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顾非熊之官)诗人为什么面对一钩残月会产生“不堪”的感觉呢?恐怕是残月唤起了他的孤独意识所致。 b、月光清冷,与人的凄凉心情颇为相似。诗人喜欢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离愁别绪。“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王昌龄送李十五)以寒水里的月影来衬托离人的孤寂情怀。 c、月亮与人能共存于同一时空,成为旅人的伴侣
22、,为旅人解闷消愁。“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李白送友生游峡中)夜行峡中闻猿清啼,免不了要起羁旅之思,但幸有山月相照相随,总算给人一点慰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个千古传唱的名句,作者把“杨柳”“风”“残月”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中成一幅画面,让人体会到愁更愁。这几句是不是也是作者的想象,是之景。 小结:通过分析可知,词中的写景,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通过,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四、三读 1、自由读。 2、找词眼。从哪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离别词?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全词的“眼”。 “词眼”即能体现一篇词之主旨,中心意思的字就可以说是词眼。它是一首词中最精炼传神
23、的字。 3、齐读。 五、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离别前:眷恋、无奈 直接抒情 实写 离别时:依依不舍 写景抒情 离别后:孤独惆怅 想象 、虚写 【教学反思】 诗词教学离不开读,离不开讲,如果单纯让学生反复地读几遍,教师再把诗词的意境分析一下,这种诗词教学方法是枯燥无味的。诗词教学更重在“品”,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己来品味古典诗词的美。 柳永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设计雨霖铃这堂课,我分为三步走,先读,再学,再品。但是“读”始终贯穿整堂课。在反复的读中品味词的意韵,因此,我把这堂
24、课分为五个板块,其中以第三板块“品味情感”为主。细致深入地让感知词句,通过对词中的意象的玩味,品读词的动人意境,再拓展到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上。让学生在掌握了这首词的三个时段体现的作者的心情后,再把这首词的写作手法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掌握虚实结合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其中在讲到“长亭”“杨柳”等常见的送别意象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这对于学生把握文本,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人性、情感进行体验感悟,在欣赏中学习交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之源,激发学生写出更美更真的文章。 雨霖铃的教案(4) 雨霖铃 柳永教案 雨霖铃培养对古典诗词 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 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为大
25、家分享雨霖铃 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学难点) (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 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由谈歌曲导入,引出作者,并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板书柳永 2、简介词牌和题目。 明确:词牌名决定了词的格式
26、、字数、韵律等;题目揭示了词的主题内容或中心。 3、(引入并板书课题) 雨霖铃 二、研讨题目 根据刚才学到的词的题目的有关知识,分析“雨霖铃”。 1、“雨霖铃”是词牌名; 2、思考这首词围绕什么主题写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后再回答。 三、研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概括主题和内容(板书)雨霖铃(伤)离别 (二)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情 景 3、说明:文学作品 中,写景大多是为了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作品中的景和情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表面写景、实则写情,正所谓:板书情景交融 4、我们学诗词在于感悟、把握作家
27、的情感,而后才能进入他的内心。这首词中的诗情作者的情感,正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摹和场面的描写来表达的。 5、如何去感悟这首词的情感?感悟诗歌的基本方法有两个,两者相辅相成:(板书)读、析 大家觉得要先从哪个开始?听取大部分学生的建议,有选择地开始。(三)(四) (三)品读课文,体悟情感 1、学生再次朗读全词,(可分组朗读) 2、讨论:哪组同学朗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出朗读诗歌的感情话题。 3、如何读才能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呢?听范读。提示朗读注意点。 (可选择播放男声范读或女声范读) 4、学生再次朗读(可配乐),教师根据现场需要,指导朗读: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加以指导) 5、
28、进一步分析词中所表现的离别的感情。转入(四) (四)赏析词句,体悟情感 分析上阕 1、思路一:从画面的意境分析: 如果要将上阕词中离别的情景拍成MTV的话,你觉得可分为几个场景或几幅图景?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将词中的画面意境用语言概括表述出来, 明确:写恋人分别时写了三个场景,根据讨论的情况,用词中的一句话作标题,并要求描述场景。 教师可先做个示范,让学生借鉴; 第一幅长亭送别图 ( 描述略) 第二幅“都门帐饮”图 第三幅 “执手相送”图。 2、小结板书:本词通过场景的描写较好地刻画了一对深情的恋人离别时的意境。词作者的情感也从场面描写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显得含蓄、深沉。) (
29、教师板书:含蓄、深沉) 3、思路二:从每一句的具体内容详细分析: (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2)、再看下面的场景,分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最后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表达了什么内容? 明确:提示“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设想别后情景。那里,烟波浩淼,暮霭沉沉,水天空阔,寂寥无边,但却没有了心爱的人陪伴身边,孤零零一个人,举目无亲,那将是何等的孤独寂寞? 板书:孤寂 4、请同学一起朗读词的上阕,并进行朗读指导。 分析下阕 5、下面我们来学习词的下阙,体悟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含蓄地表达情感的。 6、(学生朗读词的下阕。)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下阕开头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 明确:伤离别。伤离惜别,自古皆然,而当时冷落清凉的秋季,离情自然更胜于常人常时也。 8、下阕有一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你能说说是这一句吗? 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个句子 好在哪里呢?表达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和心境呢? 请同学小声自读体悟。 请同学说明自己体悟到的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生物力学-洞察分析
- 桩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2023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含完整答案(必刷)
-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洞察分析
- 2023年-2024年岗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模拟题】
- 2023年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基础题
- 细胞凋亡过程中神经丝的修饰与功能-洞察分析
- 安全文明施工的详细流程
- 空气与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 选拔和使用干部管理制度
- (完整版)非计划性拔管鱼骨图
- DB32∕T 3377-2018 城市公共建筑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 中建三局住宅工程精益建造实施指南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验收意见单
- 网站隐私政策模板
- YY∕T 1831-2021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
- 消弧产品规格实用标准化规定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理化建议和降低成本措施提要:完整
- 第十四章35kV变电站保护整定值计算实例
- 液态模锻工艺介绍
- 水泵水轮机结构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