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旅游与美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理解游客的审美需求,掌握旅游的审美特征,并能应用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要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旅游与美的关系展开,探讨了游客的审美需求,介绍了旅游审美心理要素以及旅游审美特征,并简要介绍了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教学重点 游客的审美需求。教学难点 旅游审美心理要素。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实训环节 游客审美需求和审美满意度调研教学过程第一节 旅游与审美一、美与审美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始终美的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审美欲求结合是引起旅游的最根本的原因。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集自然
2、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之大成,融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歌舞、服饰、陈设、烹饪、民情、风俗等于一炉,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形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接待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游客越来越追求高雅的情调和舒适的享受,旅游经营者则把传播美和创造美轮美奂的旅游大环境当作提供旅游服务的高文化境界来追求。【趣味小测试】请学生在朋友圈中随机提问10位好友,调研他们的旅游动机和曾去过的旅游目的地,问一问他们印象中最美好的一次旅游经历都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东西?二、旅游审美需求1游客对美的认识(1)什么是美?美的定义与特征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
3、合规律性的统一,并以适宜于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的特征。【想一想】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对此,你怎样理解?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美与真、善的联系在于:美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真”,即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合目的性是“善”,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共用价值。真和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美与真的区别在于:真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真不等于美,却是美的基础。美与善的区别在于:善也不是美,而是美的灵魂。善直接与功利相联系,而美与功利间接联系,功利潜伏
4、在形象中;善不强调形式,而美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示为生动的形象。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对象,能唤起情感喜悦。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美的期待与感知游客的审美需求审美需求作为人们对获得美感的一种愿望,始终贯穿交织在各层次需求之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旅游者,都希望自己的旅程是愉悦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是赏心悦目的,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游客的审美动机即审美行为的驱动力因人而异,从旅游者偏爱和选择的角度分析,旅游审美动机一般分为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美型(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的社会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方式等)和饮食审美型。2旅游审美心理要素旅游者
5、在对美的认识中,通常伴随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其中涉及主要的四种心理为:知觉、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要素作为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功能,在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互动关系中引发出不同程度的审美愉悦或审美快感。审美知觉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综合活动。它与普通感知的区别在于:审美感知是通过新、奇、特等特征的刺激引起的,所以审美主体在感知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此外,审美感知最突出的特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一种直觉的愉悦。想象是审美中的关键,正是它使感知超越自身,使理解走向概念,使情感构造另一个多样化的幻化世界。审美想象一般可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种形式,前者包括
6、接近联想和类比联想,后者指审美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指伴随着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中的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情绪反应。审美理解是审美主体以感情的形式在审美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审美领悟。由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理解程度的深浅不同,会形成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第二节 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主体:即进行旅游审美活动的人:旅游者,旅游美学主要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审美对象:这里的旅游审美对象主要指的是旅游者的观赏对象,它不仅包括旅游景观,也包括旅游者所接触到的旅游服务、旅游企业管理等。审美关系:指的是旅游者与景观的审美关系以及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前者主要是要研究因
7、景而发的主体审美心理波动;后者表现为旅游审美体系中,服务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创造美与欣赏美等一系列关系中的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旅游的审美动机、旅游的审美需求、旅游的审美意识和旅游的审美志趣。2.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作用3.旅游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帮助旅游主体进行创造性审美、帮助旅游企业进行创意策划规划、帮助旅游企业进行审美管理创造。4.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的审美关系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审美关系。【议一议】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旅游从业人员包括直接和间接地从
8、事旅游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与旅游者之间不单单存在着经济关系,更重要的是服务关系。旅游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服务的过程中为旅游者提供一种精神的享受。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审美对象,他们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都作为美学的特征呈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审美关系就是一种和谐优美的关系。通过对旅游审美关系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揭示出旅游活动中各种审美关系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发挥从业人员的主导作用,使旅游审美活动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第三节 学习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被誉为是出售风景和服务的行业,因此了解顾客的需求即旅游者对景观
9、的审美偏好、审美习惯,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首要任务,只有据此设计生产的旅游产品才能适销对路,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进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回报,赢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赖于它的审美功能的发挥。而如何发挥其审美功能,就需要旅游美学的指导。二、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旅游系统最为关键的产品是服务。没有超一流的旅游服务,就没有超一流的旅游享受。因此,从旅游美学的角度,帮助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服务人员建立符合美的规律的旅游操作课题,设计出一系列让游客赏心悦目的行为程式,提高其美学修养,使旅游服务形象做到尽善尽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加强旅游主体的审美修养旅游美学除
10、了对旅游审美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理论概况,对旅游者具有理论意义、认识论意义外,它对旅游者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教育功能。旅游美学论著中所列举的大量审美事例,对于旅游者有着非常好的美育效果。例如,对于长江、黄河等自然风景的描述,可以激发学习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进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对于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取向的分析,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旅游美学对于旅游景观美的特征的揭示和阐释,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促进主客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完成实训作业“游客审美需求和审美满意度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预习第二章 风
11、景美。第三章 建筑景观美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的本质与功能,理解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及其主要形式特征,掌握古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能应用建筑美的讲解和观赏方法。同时,结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考点的要求,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古城建筑、礼制建筑、民居等建筑景观的鉴赏常识,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体系(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斗拱)以及屋顶形式、吻兽、台基、面阔间数、装饰色彩、门钉、彩画与等级的基础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考点要求和文化内涵。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建筑景观的审美展开,介绍了建筑的本质与功
12、能,建筑景观的主要形式,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建筑景观的观赏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外观特征。教学重点 中国古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教学难点 中西方古建筑的对比欣赏。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实训环节 探访中国五大特色民居教学过程第一节 建筑景观美的形式 建筑作为人类灵感的凝结,历史的注脚,文化在地平线上的侧影,承载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得天独厚的珍贵旅游资源。地标性的建筑景观也往往成为旅游目的地(国)最好的代言人。如,金字塔与埃及、长城与中国、埃菲尔塔与法国巴黎、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悉尼歌剧院与悉尼,等等。建筑景观
13、多样的形式特征更是赋予建筑景观各种各样的、独特的审美观赏价值,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一、建筑的本质与功能建筑是以居住为基本目的,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同时兼具艺术因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物体。1建筑的功能从建筑的发展起源来看,它的最初功能是要提供人们遮风挡雨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渐超出了实用性的功能需要,用形象和空间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成为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因此,实用性和欣赏性是建筑的两大功能。建筑的欣赏性,其实是自然与人为的产物。所谓自然,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加雕饰的建筑美感的流露。所谓人为,则是人们对建筑外观美感的刻意追求。在现实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往
14、往是建筑的欣赏性,即其装饰性或艺术性。尤其是中国古建筑自成一体、一脉相承,又造型各异、内涵丰富,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2建筑的本质就建筑而言,技术是为功能服务的,艺术是因为满足功能而诞生的。建筑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即满足人的需求。建筑是为人而建的,所以,建筑从一开始就落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烙印。建筑从来都不只是单纯为了居住、使用,而是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秩序、权力、礼仪、道德的体现。建筑的空间划分、功能使用、外形特征、文化内涵,无不有着时代的印记,体现着人类的意志。【案例分享】2013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曾说过:“建筑不是一个箱子,而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交流的地方。”他所设计的日本
15、东京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没有像一般的图书馆中,总是规定了读者看书的位置,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特意营造一种轻松的开放氛围,让人们惬意地蜗居在各个角落阅读、交流。【议一议】网上查找各种“世界最丑建筑物”或“中国最丑建筑物”的排名名单,并关注它们上榜的理由。请学生讨论,你认为吸引游客的建筑景观一般应具有怎样的审美属性?这与建筑的本质与功能又具有怎样的关系?二、建筑景观的主要形式建筑景观按其使用功能分,可以分为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古城建筑、民居建筑、商业建筑(尤其是当代,很多地标性建筑都是商业建筑),等等。按其风格类型分,可以分为官式建筑、文人建筑和民间建筑。其中官式建筑对文人建筑和民间建筑有
16、很大的制约和影响。详见表3-1不同功能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表3-2 不同风格类型建筑景观的审美特征。【小知识】不一样的宗教建筑【小知识】我国陵寝建筑的发展演变【趣味阅读】我国清真寺建筑的脊兽【案例分享】诸葛八卦村第二节 建筑景观美的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独特而又富于变化的造型,均衡对称的组群布局和多姿多彩的装饰风格享誉海内外。除了形式美以外,中国古建筑还蕴藏着极其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独树一帜的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建筑与意大利的罗马建筑、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一、中国古
17、建筑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尚大之风古人认识到宇宙具有其大无比的属性,故总是愿意将建筑物造的尽可能地高大,以象征宇宙之大,天子地位之高。融于自然重视建筑与宇宙的同构关系,以小象征大的设计手法,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一些价值取向协同作用,逐步形成了中国古建筑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深层意识。中国古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避免造成与自然的对立。同时,非常重视室外空间,通过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将自然纳入建筑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空灵俊秀、妙趣横生的风格。以中为尊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于中轴线两侧。民间建筑的开间绝大多数
18、是单数,以此来做到对称和谐。4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在我国传统思想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必然会渗透到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之中。在北京城和明清故宫的设计中就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小知识】古人对北极星和北斗星的认识【小知识】 阴阳对应表【案例分享】道教宫观的“天人对应”【想一想】为什么道教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的东部,西跨院才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二)淡于宗教的人本思想儒家的清醒理性,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即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而非神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一个差异在建筑上的体现或者说对建筑的影响是相当清楚的。中国传统建筑大体可以说属于人文主义的建筑,弥漫着浓郁的人文
19、精神,欧洲近代以前的建筑则是神本建筑,充满了神的气息。1世俗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一直未能占据主流地位。二是中国古建筑无论设计还是装饰都体现了浓郁的功利性。2理性审美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宗教建筑,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神学的激动,接受过超人的迷妄和狂热,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理性,具有温柔敦厚、绘画式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偏于平和、宁静、含蓄、内向的心理气质。【小资料】马头墙3非永恒性由于认为建筑是为人的而非为神的,中国传统建筑不像西方那样追求永恒,而是有着不断求新的观念。缺乏永恒的观念,是中国古建筑木构架体系得以长期维持发展的一大原因,所以中国没有很老的建筑。
20、(三)浓于忠孝的礼乐精神中国传统建筑基本上是人文主义建筑,它反映的不是神的秩序,而是人的秩序,这种人的秩序又是由传统的礼乐伦理思想所规定的。1以礼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关于礼教伦理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恢复周制,实现“贵贱有等,长幼有序”。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要求建筑的体量、用材、色彩、布局乃至细部的装饰都要服从封建礼制的束缚,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齐上下,夫妇有所”。【案例分享】北京四合院的平面布局【议一议】古话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什么意思?请在上图中分别指出大门和二门的位置。2由礼及乐的艺术性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在坚持礼教原则的前提下也讲究建筑的美学性、艺术性。中国古建筑有一种气
21、韵生动的美感。不仅表现在单体建筑的曲线美上,如屋顶流畅的曲线、飞檐翘角,还体现在建筑组群的曲折多变、虚实相生以及建筑丰富多彩的装饰,彩画、木雕等等。(四)兼容并蓄的包容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土生成的文化,但这种文化是开放的,从汉代以来,它就不断吸纳各种外来文化。宋代以后,中国文化的折衷和包容表现得非常成熟,儒、道、佛有一统的趋势。与之相应,中国古建筑有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古建筑在兼容并蓄中,将各种客体文化进行同化,为己所用,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性。1多种建筑文化的融合2宗教建筑多主题的体现【案例分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
22、特寺庙。二、中国古建筑的外观特征中国古建筑的外观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完整的木构架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组合和外部形态。我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借榫卯和斗拱组成框架,上覆屋顶。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由框架承担,墙壁只起隔断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造型的最基本特征。木构架体系的优点在于:取材方便,加工容易;便于灵活处理;抗震性能强。【小知识】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斗拱(二)“三段式”的外观特征中国古建筑的外观,就单体建筑而言,基本分为三部分,即台基、墙柱构架和屋顶。台基一般使用砖石材料,层叠舒展。中部墙壁多用砖或土砌
23、筑,呈白、红或青色。因为是依靠柱承重,门窗格扇只起间隔和装饰的作用,可以任意移动、自由处理,多玲珑剔透、秀丽雅淡。雕梁画栋,层叠斗拱,则表现出华丽的一面。屋顶形式丰富多彩。屋顶多为坡形,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卷棚等主要型式。(三)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合成建筑群。群体组合的布局,打破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定式,使中国古代建筑看起来层次丰富,宏伟壮观。在空间利用上有主次,有层次,有深度。以庭院为中心的布局主要有回字型、凹字型和一字型三种。(四)均衡对称的布局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庭
24、院与组群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其中多数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建筑组群的一般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立,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此原则,以全城气势最宏伟、规模最巨大的建筑组群作为全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五)等级森严的建筑体制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小知识】屋顶形式、吻兽、台基、
25、面阔间数、装饰色彩、门钉、彩画与等级【趣味阅读】东华门门钉也有谜团第三节 建筑景观美的观赏方法建筑欣赏,首先要在行走中欣赏它那丰富的艺术语言。同时,如果我们在体察建筑的形式美和它的情绪意境时,把视界再扩大一些,把它和产生它的文化整体土壤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建筑艺术巨大的、在一些方面是别的艺术不能比拟的文化意义。就像雨果所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巴黎圣母院),建筑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因此,建筑最好的欣赏方法就是边走边看边思考。一、规划线路 建筑景观的观赏,需要按照主体建筑、次要建筑、特色建筑的排序,规划建筑群的游览线路,一般是突出主体建筑,顾及特色建筑,次要建筑
26、视游览时间和游览便利而定;单一建筑,也需要按照空间划分,组织游览动线,重点参观主体部分,突出游览有故事情节或历史场景的部分。游览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动静结合,突出重点,一般不走回头路。二、寻找故事旅游者不是把建筑简单视为各种材料的堆砌,也不会停留在认识其功用性的水平,而是要透过其外在的物质形式,捕捉其所体现和反映的爱、权、真、美、神。正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欣赏优秀的建筑,就像欣赏一幅画、欣赏一首诗,建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蕴藏其间的一系列的意”。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筑景观的讲解,其关键之处就在于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和揭示这一系列的“意”。而最好的表达“意”的方法,就是讲故事。通过故事,在
27、旅游者和建筑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三、对比欣赏建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在其风格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地域环境、自然气候、经济文化、民族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观赏不同建筑形式时,若能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建筑的审美特征。中西方古建筑在建筑材料、布局和装饰等方面就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小资料】庐山老别墅【议一议】请同学分别列举中国传统南北民居的代表建筑景观,然后总结概括中国传统南北民居的特点及差异,如屋顶用料的差异,外墙用料的差异,层数与层高的差异等,并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作业查找五大特色民居的介绍资料和代表景观,分小组制作PPT,撰写推介美文(可自选五大特色民居之一为小组介绍主题)。
28、思考中西古建筑在建筑材料、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存在着哪些明显差异?你认为特色民居等建筑景观在旅游发展中可以有哪些可实施的开发创意和注意事项?举例说明。预习第四章。第四章 园林美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分类的基本常识,理解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能应用园林美的讲解和观赏方法。 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中园林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延伸,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纲中的相关考点,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导游讲解之中。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园林景观的审美展开,介绍了园林的分类,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以及园林景观的观赏方法。
29、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实训环节 石中乾坤品味太湖石教学过程第一节 园林景观美的形态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有机综合景观。园林与建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较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典的造园理论和实践对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都发生了重大的持久的影响。因此,中国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一、中国园林美的历程中国园林是山水园林,追求的是自然美(人工美是为自然美服务的,讲究师法自然,高于自
30、然,融于自然),其美的发觞、演绎的历程,就是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深化的过程。中国造园起源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那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带有自然山水倾向。“囿”主要是供奴隶主、帝王、后、大臣们游览、观赏和放牧游猎的。面积广袤,多取天然。春秋时期,园林中已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沼池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并且在园林中构亭建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式建筑为主的宫苑。最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宫苑,如上林苑、建章宫等。上林苑,还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
31、,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自然山水成为园林的主题因素。隋唐的园林形成了文人写意的山水园林特色。唐代,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情趣不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倾向于以宏观的方式在无限的山水空间中极目游赏,而是倾向于以微观方式近观静赏,从有限空间景观中体会身处岩泉、心宁神怡之感,重在从有限景观中获得心灵的自由空间和精神乐趣。这种变化与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关,也是中国禅学兴起等“精神气候”使然。“中隐”思想的推崇,导致了城市宅园的兴起,同时也使园林艺术进一步走向自然山水化。宋元时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实践
32、和理论急剧发展繁荣,极大地影响了园林艺术,一大批由野而朝、由乡村到城市的文人士大夫追求丘山溪壑、村居野店情趣,以作为荣华富贵生活的一种补充和替换,尤其是作为宦海失意之后个人情感的寄托和宣泄,于是园林这种人造环境更加自然化。晚唐至北宋,人们不但造园而且有人专门研究园林,这一时期造园之风大盛 。南宋的园林可谓“神理兼备”。 园林之“神”,可与绘画相比。到了元代,更追求“神韵”,如倪瓒的山水画直接与园林有关。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北雄南秀的艺术风格。园林匠师构思、建造的咫尺山林,呈现的是一种重含蓄、贵神韵、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园林的布局则通过空间艺术的变化,营造出了平中求趣、拙
33、间取华的效果。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如果说魏晋时的寄情山水只是一种粗浅的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的话,到了明清,造园者已经用园林中的自然景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以抒情言志。与宋元园林的求“神韵”相比,明清园林重在求“意”,所谓“意”表达的是人与园或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此时的园林不仅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更是在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上或者人的自我价值上作演绎,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最具代表性。明代园艺家计成著园冶一书,对中国园林艺术作了首次最系统、精到的总结。【小资料】园冶二、中国古典园林美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
34、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一是按园林占有者身份,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二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各自的特点见表4-1、表4-2。【议一议】请结合表4-1、表4-2的内容,参照图4-1、图4-2、图4-3,分析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园林的布局特色和园林风格,并探讨其形成背后的原因。【小知识】苏州园林【小资料】网师园、余荫山房第二节 园林景观美的特征以欧洲、西亚、中国(东方园林)为代表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欧洲园林体系和西亚园林体系虽有区别,但庭园的整体格局都是几何规则式的,体现的是人文的力量;而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则不同,布局形式以自由
35、、变化、曲折为特点,表现的是自然美,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和艺术特点,值得好好学习。【小知识】三大园林体系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和书画匾联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一)山水之美山:是园林的筋骨。山的功能在于可分割空间,以布置景物,构成不同特点的风景点;同时用假山分割园林,会使园林有层次感。园林内的山有真有假。依山建园是一种造园方法,在园中造假山,是另一种手法。假山创始于秦汉。最初是“筑土为山”,到北魏时,才出现石
36、叠假山。以后假山手法趋精。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造山叠石的艺术作了全面总结,提出“存真为假,做假为真”的理论。【小资料】个园水:是园林的血脉。水的功能在于它不仅可以造成许多景观,还能消除沉闷感,使山活,使园灵。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掩,隔,破。【小知识】日本枯山水庭园【小资料】颐和园西堤山得水而媚,水得山而活。中国园林的山水之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明人邹迪光曾说:“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山无水、有水无山,不足称奇。”(二)花木之美花木:园林的毛发。花木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山水离开了花木,也就没有了美感。在园林中,花木的功能在于:围合空间,反映时间,点缀山池,修饰建筑,
37、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花木的选择标准:一是看植物的物质特性,要求姿美,色美,味香;二是看植物的文化象征,如竹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高洁;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三)建筑之美建筑:园林的眼睛。中国园林建筑,不仅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还要起着得景、点景、引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并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得景,指建筑的审美价值不只限于建筑本身,而是通过这些建筑的门、窗
38、,还可以欣赏外界无限空间的优美自然景色。中国园林建筑的命名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审美特征。如“烟雨楼”、“听雨轩”、“飞泉亭”、“望海亭”等。点景,主要是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观赏点。隔景,主要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者以建筑为主、辅以山石花木, 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引景,主要是组织游览路线,以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其中,亭、廊、桥、榭、舫是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要把握它们的审美特征。(四)文字之美文字是园林的嘴。“无文景不
39、意,有景景不情”,文字在园林中有润饰景色(装饰性),揭示意境(隐喻性)的作用。“一样烟波,有人吟,景便多”,说的就是园中必须有文字并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姿,片石生情”,从而把山水、建筑、花草树木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小游戏】家乡话读长联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概括来说,就是九个字:“喜自然”,“重意境”和“贵含蓄”。体现为自然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一)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自然美在造园艺术手法上,可概括为“因”、“借”二字。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并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1.“因”就是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2.“借”就是借自
40、然风景。3为了突出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由灵活的布局。(二)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但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在把握自然山水的形象特征和组合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创作,把造园者对自然山水及其美的感受外化,表达其内心的渴望和追求,赋予园林内在的气质韵味。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其高于自然之处,就在于将客体的景与主体的情有机融合,产生了超脱出现实的、梦幻般的飘渺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妙、神。在造园手段上,主要是通过突出形象、比拟象征和借用文字来表现意境美。(三)师法自然,中得心源含蓄美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41、,中得心源”,即要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之内创造大自然的深广意境,不能直白浅露,而要含蓄。体现在造园手法上,就是特别重视处理藏和露的关系,以巧妙地取得含蓄的效果;并利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游人在细细品量之后,才能领会其间旨趣。第三节园林景观美的观赏方法园林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游园者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观赏园内景物,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为了使游人更好地观赏园内景色,造园者在设计园林时会注意巧妙地组织安排景观因素,如景观线、景物点、特写景、借景、引景等,以使游人有步骤有目的地游览、观赏,能够步移景变,越看越想看,越有越兴起,从而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因此,游览观赏园林景观,最好的方法就是遵循造园者的巧思。
42、同时,游人若想在游园过程中从现实感受到迁想妙得,较好地领会园林景观的意境美,还需要有与之相生相应的心境,这种接受心境,概而言之,就是闲、静、清、和。沿景观线观赏景观线就是观赏风景的路线,也就是园林里的路。园林中的景观线往往曲折迂回,有“曲径通幽”之感,同时,景观线上的风景点要步移景异,引人入胜。一般园林都会设计一些不同特色的风景点,通过景观线将这些风景点连接起来,以引导游人有次序、有步骤地观赏园内景物。所以,入园之前,应先看园林的平面图或导览图,循着景观线,找出代表性景物或想要参观的景物,可根据时间情况进行取舍规划游览线路,记得要标记出入口。选取最佳观赏点游人在观赏园内风景时,除了动观即沿着一
43、定的路线观赏以外,还会静赏即在一定的位置上观赏。静观需要选取最佳观赏点,才能观赏到最美的景致。一般观赏点要能看到风景点的近景、远景、中景,有的还可以看侧景和全景。在观赏点看到的风景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有立体感。如果观赏点选择不当,就看不到园中的美景。一般来说,高视点的观赏点利于俯视全园和园外的景色,地视点的观赏点利于平视水上景物。品玩特写景园林中除了布置大面积的风景以外,还要设置一些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小巧玲珑、精雕细刻的景物,供人欣赏,这种特殊的景物就是特写景。园林的意境美和含蓄美往往会透过这些特写景体现出来。如园林中的各种造型优美的太湖石,涵义隽永的刻石等。善用引景和点景引景是吸引游人继续游
44、览的景物。如,山上筑亭,会引人登山而往;水中筑亭,会引人乘舟而去。园林中的“漏窗”、长廊、曲折得小路也会起到引景的作用。点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特色之一,主要是用一词一语点出景物的特征和意境,以增加风景的魅力和色彩。点景如点睛,通过高度概括景物特征和意境,使游人产生更深的审美感受。提示借景、藏景借景就是把园外的景物巧妙地结合到园内,以充实园内的空间,丰富园内的景色,使园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个整体。在游览参观时,若能注意到园林的借景,能够更好地感受风景的层次感和深厚感。藏景,一般都是藏在园林中的僻静处,游人往往容易漏掉。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藏在颐和园东北角上的一个小园林,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造,艺术手法精妙
45、,园内清幽古朴,具有山林野趣。保持闲静清和的心境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如果观赏者本人没有足够的审美修养和闲静清和的审美心境,很难做到“思与境偕”,就是主体意境与客体意境的契合。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所有旅游者都能对园林景观有足够的认识,掌握足够的审美知识,作为旅游业者能够做到的是提醒旅游者在游园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一种闲适、静观、清净、谐和(物我融合)的心境,和尽量创造这样一种氛围,引导旅游者去体验、感悟园林的美。作业选择所在地的某一园林进行实地欣赏,感受园林的美。在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中各选择一个代表园林,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审美比较。查找一个中国园林和一个西方园林(或西亚园林)的代表景观
46、资料,并对比分析各自的审美特征。请思考,太湖石的瘦、漏、透、皱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情趣?第五章 艺术美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中国画、雕塑的一般知识,理解书法、中国画、雕塑的审美要素,掌握书法、中国画、雕塑的审美特征,能对书法、绘画、雕塑景观进行简单赏析。 本章的内容是对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关书法、绘画、雕塑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书法、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素养,提高其工作实践中的欣赏能力,为其更好地向外国游客讲解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艺术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旅游中常见的艺术品:书法、绘画与雕塑的审美展开,介绍了中
47、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及一般知识,中国画的发展和分类,中国书画的基础常识,雕塑景观的审美要素和表现手段,并重点探讨了中国书法、中国画和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以及中西绘画、雕塑艺术的审美差异。教学重点 中国书法、绘画、雕塑的审美要素和审美特征教学难点 中西造型艺术的对比赏析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实训环节 中西艺术美的对比赏析教学过程第一节 书法艺术美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伴随汉字书写孕育而生的书法艺术,体现着东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九宫格匡正的是认真,笔阵图再现的是自然,行气律动的是生命,作品书写的是实践。中国书
48、法“计白当黑”的点画之间,有着对于东方美学“空”与“无”的最深的领悟。一、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一)先秦书法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文字的诞生与演变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书法就是对这象形图画文字进行加工美化,将其提炼成美的书写形式。与其他文字相比,中国文字既有实用性,又有独立的价值。而书法与文字之间的区别,则在于书法主要是供欣赏,文字主要是为实用。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49、。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小知识】书画同源【趣味阅读】王懿荣因“病”得福发现甲骨文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青铜古称“金”,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也通称“金文”或“吉金文字”。早期金文与甲骨文同一时代,但比较起来,青铜图像文字更庄重繁复,更像是美术设计图案,甲骨文则是全然为书写存在的文字(图5-2)。如果说早商金文是国家庙堂典礼用的纪念性文字,端正华丽,慎重而装饰性,是“正体”,那么契刻在龟甲牛骨上用于卜卦的甲骨文则是日常生活中通用的“俗体”,随意活泼,也较为务实简单。除金文外,石鼓文是传世最早的石刻
50、文字。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见图5-5)。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三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现今只流传下二百余字。石鼓文的字体,圆浑融劲,古朴雄茂,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
51、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二)秦汉书法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小篆以秦刻石为代表,如今尚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一般认为秦刻石小篆为李斯所书,其书体笔画瘦硬圆润,布白均整,故又称“玉箸篆”。另外还有刻铸在诏版与权量上的篆书,称为秦诏版。由于秦诏版上的文字经过反复传刻和大量的制作,后来渐渐变得粗糙起来,笔画也疏略了许多,有些到最后已完全变成了后世的隶书字体,出现了方折之笔,大小参差错落,有的字形偏方带有点横
52、势,故也有人把秦诏版的文字或其它类似的文字称之为“秦隶”。秦代铜器铭文并不常见,因其王朝时间较短,在历史上留下的文物并不多见。目前根据出土考证的秦代铜器铭文,一般有:虎符、诏版铭文和诏量铭文三种。【案例赏析】秦杜虎符汉字从“篆体”改变为“隶体”,是书法史上的大事。篆书基本上已经形成方形的字体结构,但线条还是以圆形曲线为主。隶书则“破圆为方”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这一文字的定型经过两千多年,由隶入楷,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改换。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案例赏析】云梦睡虎地秦
53、墓简(秦隶)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汉代隶书成为正体,官方刻石立碑、宣告政令,都用隶书。章草为隶书的草写,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东汉章帝时杜操均擅章草。章草保留了隶书的波磔,但是速度快很多,明显是大量抄写发展出来的需要。章草的字与字之间各自独立,并不相连,书写速度的加快只在单字范围内,还没有发展出字与字连接的“行气”。今草书家以东汉书法家张芝为代表,有“草圣”之称。张芝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张芝与曹魏时期的隶、楷书家钟繇,
54、东晋末年的王氏父子 HYPERLINK /doc/5366877-5602615.html t _blank 王羲之和 HYPERLINK /doc/4103518-4302555.html t _blank 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案例赏析】蔡邕熹平石经(汉隶)【小知识】汉隶的“波磔”与飞檐(三)魏晋南北朝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空前繁荣。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晋代在玄学影响下,追求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的书风。后人用“尚韵”来概括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
55、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从汉至魏,书法艺术主要是应用于碑的书写。晋初,碑书衰落,而写于纸和绢上的贴兴起。写碑到写贴的转变,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写贴讲究用笔用墨,但笔墨又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为中国书法开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五代书法唐代是我国书法美学的第二个高峰,其风格浑厚雄健,崇尚阳刚之美,后人谓之“尚法”。隋唐是楷书的中兴时期。南北朝的楷书多受篆隶影响,趣味胜过法则。至隋唐,楷书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严谨端庄。书法史上常习惯说“唐人尚法”。“法”这一个字或许可以理解为“法度”、“结构”、“间架”,也可以理解为“基本功”的严格。【案例赏析】欧阳询九成宫醴
56、泉铭唐人的狂草也是一代风流。狂草当推“颠张醉素”。而狂草与正楷的相互激荡交融,在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看得最为清楚。(五)宋元明书法宋代是书法美学的第三个高峰,或崇尚阴柔之美,或追求“狂绢”之风,后人谓之“尚意”。宋代书法不及唐代“风骨内敛”,然“精神外拓”;不太擅长楷书,然长于行草书,表现个性,多字外风韵。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称为宋四家,其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在书法史上的贡献还有一点,就是丛贴的刊刻。特别是淳化阁帖,系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这些法帖对保留传播晋唐墨迹其功甚大。中国书法唯魏晋、唐、宋形成显著风格,晋书平和、含蓄,唐书刚健、雄强,宋书自由、奔放。元明有书法大家,
57、却无创新。元明两代的书法被后人称为“尚态”,追求形式和表现。(六)清代书法清代文人不避世俗,大量吸收民间书写形式的生命力,不把书法美学局限在狭隘的“书法家”圈子来看待,使新书法的创造力不断绝于文人的因袭习惯。相较前代书法,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多了几分古朴与拙趣。其中,碑学的兴起功不可没。清代中叶碑学的兴起,打破了宋、元、明以来的帖学垄断,在篆、隶、北魏书上超逸前代,开创了一代书风。碑学大家,金农(冬心)、伊秉绶(墨卿)、邓石如(顽伯)鼎足而三,冠冕群流。【趣味阅读】清代“绘本工作者”金农二、书法艺术的审美要素和审美特征(一)书法艺术的审美要素1.笔法书法首先讲究笔法。笔法就是指笔锋的变化与方法。
58、笔法的技巧在于用锋。书法的用笔除了笔法之外,还包含笔力、笔势、笔意三个要素。笔力就是力量感,要求线条坚实而富有韧力弹性。笔势指线条的势态,方向感、运动感,是书写时动作姿态留在点画上的痕迹。常说的点画线条的呼应、顾盼、连贯、笔断势连,就是指此。光有笔法与笔力而无笔势,就好比缺乏表情与灵性的木偶人。笔意指线条点画的感情与意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笔情墨趣”。【小知识】笔法介绍2.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字本与笔,而成于墨”,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与笔法的轻重缓急相融合,丰富了书法作品的节奏层次,使书法作品的韵味更足。墨法一般可分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渴墨、
59、涨墨等。墨法与笔法的提按轻重以及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用新墨、清水与新笔作书,则有清新之趣,用宿墨、脏水与秃笔临池,则有沉郁之气。要使墨色丰富,要善于用水。水虽无色,但墨色的多变,依水而存。清代张式画潭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是至理。”3.章法中国书法的“形”美,实际上就是字态的形象美和布局的章法美。广义的章法包括书法的款式格局,书法的款式格局一般有屏条、中堂、巨幅、对联、匾额、横披、长卷、册页、扇面、签条等。狭义的章法就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也称作布白,绘画上称为构图。人们习惯上称字体结构为“小章法”,整幅作品布局为“大章
60、法”。点画的书写、结体和布局是书法艺术造型的三大基本要素。研习集点画成字的方法叫结体。研习集多字成篇的方法叫布白。字的结体,就是字的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多少、稀密关系和比例。字中有点画的地方叫黑,无点画的地方叫白。点画与空白都是字形结体不可忽视的因素,点画与空白安排得当,方能虚实相生,显出一个字的美。结体为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布局则为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布局的妙处在于变化。中国书法的布局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既无纵行,又无横列;第二种有纵行,无横列;第三种纵有行,横有列。从整幅作品来看,布白可分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为“平正之白”;另一类是行、草、草篆、草隶,为“散乱之白”。考虑布白,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科技园区停车场建设合同
- 泌尿外科护理毕业设计
- 垃圾处理工程承包合同
- 软件技术授权使用协议
- 涂料施工安全协议
- 服装店保洁人员招聘协议
- 电子工厂易燃易爆品处理
- 农村公路升级施工协议
- 企业监事规范管理指南
- 城市绿地油柏路面施工合同
- 实验五鱼体测量及描述
-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 Thebestjobintheworld
- 最终版加气机使用说明书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 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库建设移民问题
-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doc
-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 锅炉英语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