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出“九天”得道而升天 有感于语文老师当前教学的困惑_第1页
何时出“九天”得道而升天 有感于语文老师当前教学的困惑_第2页
何时出“九天”得道而升天 有感于语文老师当前教学的困惑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何时出“九天”,得道而升天有感于语文老师当前教学的困惑有人说语文的天地广阔而高远,幽渺而深邃。因为它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是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是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可是,对我个人而言,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一年了,教到现在,居然在语文的教学上迷失了方向,面对学生不知道该教什么,为什么而教,如何教;关照自己,语文教师的工作并没有并没有使我高尚起来,反之,追求似乎越来越低俗,心灵似乎越来越空虚,“脑中羞涩”,一无所有。文思枯竭,才智无有。我在教学的一线苦苦挣扎,真个是苦海无涯,回头无岸。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语文教学改革二十多年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仍不尽

2、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功利性使得我们头昏眼花,举步维艰。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现代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条条框框太多,这目标,那要求,这规定,那任务,更有那高考的指挥棒,弄得语文老师头皮发麻,不知西东,那里还能谈所谓提升自身,滋养学生心灵呢?教师思想的丧失,个性的缺位,书卷气的消无,使得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心灵的空间日趋褊狭,越来越感到在一种绝不宽敞的心境中生活的压抑与烦闷。教语文仅仅是谋生的一门职业,根本不能发现语文的乐趣。一个不能够愉快轻松地教语文、爱语文的教师,又怎么能把他们的学生引进诗歌的海洋吟咏性情,引进艺术的殿堂徜徉精神,引进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放飞心灵呢? 我常

3、常想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春晖中学的那些语文老师们:朱自清、俞平伯、丰子恺、夏丏尊他们或激情洋溢,或学富五车,或思想敏锐、或著作等身在其各自热爱的语文教育教学事业上干得是那样的自由、自然,干得是那样地让学生欣赏、喜爱、尊敬,他们可是从来不会因为各种考试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的啊,也不会因为现实的动荡或者浮躁而改变自己对书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丢失作为一名书生的理想主义的情怀 我有时甚至更羡慕古代的那些私塾先生,他们的教学几乎纯尽自然,逍遥无羁,释放自我,单纯的只是为了思想的交流,人文的传递。是什么遏止了我们语文教学生命的呼吸,是什么冻结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热情,纵观中国现代教育,不外乎这样“九重天”的层

4、层把关:第一重天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理想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应该是主动贴近人们对语文的最初期待的。然而在现行教材中,无论人教版还是苏教版,可提取的识记知识与应用知识信息,都不是其教材编写的重点。近几年,对高中学生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的呼声很高,许多学者认为,此为高中学生的一大欠缺:言不由衷,辞不达意。高中语文若能担当起这一使命,改变国民在表达上的缺失,诚然不错。语文的课程改革,也大多往这方面去努力。新课程在理念上积极倡导,要给学生表述的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要多讨论,多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但现实与意愿的落差极大,学生们常常利用讨论的机会打趣,展示自我时畏缩的多,体验展示乐趣的少。教

5、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遭遇与所期望效果的逆效果。讨论是以知识贮备、理解力为前提的,我们把讨论看作是家庭妇女式拉家常,当然在课堂上起不了作用!表达是以思想为前提的,是以知识修养为前提的,忽视了这个前提而去追求表达,是我们在认识上的无知。表达之美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但我们不了解这种美赖以存在的前提,不了解这种美实现的必然过程,而一厢情愿地去追求的时候,我们除却暴露自己的无知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结果呢。为了实现表达之美,我们的老师们真是做到了呕心沥血。有人说,表达之美的前提是解决语感问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就能提高。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生于语文,从小学到高中

6、,少说也是十二三年的相知,熟读的篇目何止三百,照理,其语感能力是不需要再添加什么技巧去实现的,为什么十几年的培养,教师们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其语感能力还是让我们担忧呢?作为常识,我们知道,表达的最原始最直接也最重要的相关项是思想;表达之美最重要的相关项是人的知识修养与精神气质,大师们的杰作,常常不是他们用心于表达,而是他们的思想内涵的自然流露。当代散文家杨朔太用心于表达,他的散文传世价值就很少有人认同。当我们把表达看成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的时候,其实已经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却只重视了他的嘴巴;我们忽视了手是人体的自然延伸,却只重视他握笔的那只手。语文教学日复一日地在错误目标

7、的引领下,体验着无效教学的深刻痛苦。语文因为背离了思想内涵而日益苍白,写作与表达因为纯技术化而更加枯燥!我国的课程设置在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力求全面的。数理化语文外语,地理历史政治,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美术音乐体育,全面进入高中生课堂,教育行政对学校课程的检查,以课程有没有开全开足为标准。高中教育对人的培养可谓力求尽善尽美了。从大处而言之,以上的课程都是知识,所有的知识都与提升人的修养与精神气质相关;但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属他的民族的特定的人。他的精神气质必须以其民族性为前提。我们必得有一个学科,让它承载完善与提升民族人格这个使命。而在所有学科中,语文的民族性是最强的,也唯有语文能担当起这个任务,语文也

8、必须担当起这个任务才成其为语文。但是,就先前的课程也好,现行的课程也好,我们并没有让语文担当此责。也没有让别的任何课程担当此责。教育忽视了对人的精神气质的培养。我们应该把语文定义为一个民族的人学!语文应该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应该涵盖本民族的思想内涵。在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突现民族性是参与世界交流的前提。也是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唯一依据。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不能把它设定为:一、文学文化的知识;二、本民族的思想内涵为学生思维的后续发展服务;三、在此基础上的合乎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的表达。第二重天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什么叫教材?教材就是精华!衡量一篇文章能否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其标准只能有一

9、个,那就是它是否有资格代表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化精华。选文内容上,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文学文化精华。未获定评的,不是最好的不入选。古代文明要加大比重,外国的文章占四分之一。而现行的各类教材,内容太少,缺乏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没有立身行事的指导,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存在的价值在哪儿呢?苏教版较之人教版的一个更加明显的不足就是,其教材的选文更加随意了,这样的教材永远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格局。所以,苏教版的选文才不断的变,一个月前课本刚出来,一个月后有些选文就变了,再一个月后还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教材合适吗?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是靠优秀文化的积淀成势,从而浸润蕴育我们的民族心灵的。改造一个

10、民族,不是靠泯灭民族个性而实现,而是靠增进民族文化的纯粹性来发育的。我觉得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可以是这样的:一部小说选本;一部散文选本;一部诗歌选本;一本精美小品文集。选本里面都不是删节的东西,入选的文章全文都要进去。提供给学生关于该文的最佳版本。学校图书馆必须具备该书该版本,供学生传阅。为什么要使用全文?我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只有通读全文,才有可能把握脉动于其中的作者的心灵。高中三年,我们的学生们没有一个可崇敬的作家,没有一部可挚爱的作品,这种现象,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难道不是一个悲剧吗?难怪越是到了高中,喜欢语文的学生越是潦落得碜人,语文门前正落寞荒凉得紧哪!第三重天是高中语文的学业评价。现在

11、的高考语文试卷,究竟力图考出学生的什么呢?是想考出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吗?但现在的语文卷并不具备这项功能,有限的几道题,根本不足以表达这个功能,也许命题根本没有认识到试卷要有这种功能。试卷的前六道题应属于语文通识题,考查学生的语音、语法、文字、标点、修辞等,这六道题的考查方法属于抽查式,而抽查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令高三教师与学生最痛苦的,莫过于这六道题。第一,其给定的范围笼统;第二,掌握的程度不明确。因为这些不科学的因素,所以,尽管年年有这六道题,而这六道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导向意义却并不大,不少学生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因为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但是,这六道题对教师教学的制约作用却是意义重大,教师的

12、高三复习花在这六道题上的时间是巨大的,导致学生在题海里训练的,莫过于这六道题了,然而,效果如何呢?不单这六道题,整个语文试卷的所有考题,都在传递放弃语文的信息。因为学习无从下手,复习功效低下。再说,这六道题,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具备标志性意义吗?据说作家王蒙也曾做过高考试卷,结果成绩很不理想。到底是王蒙语文素养低下呢,还是试卷本身不具备考查语文素养的功能呢?不但王蒙,就是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天天在教学生怎样考高分,结果,我们自身考这份试卷的得分情况怎样呢?我们的学校都组织过教师做高考试卷,结果,能够及格的也不在多数。如果语文试卷能够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话,那么高中语文教学无非传递这样一个信

13、息:素养差,能力低下的人,正在试图培养出素养优能力强的人。这不正是一种倒置吗?难道学生的考分高于教师,就证明教师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低于学生吗?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我们的命题出问题了,我们的命题不够科学,误导学生了。许多题目,都不是让语文素养与能力必然显现,考试充满了偶然性。“不学反考得好,一段时间很认真的学了,反而考差了。”这是中学生对语文最日常的抱怨。就连写作,也偶然得令人心寒。据高考阅卷老师反应,一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只有一分钟多一点,学生的命运,处决于阅卷教师的情绪与爱好。真正是草菅人命啊!这样的考试,只能助长学生的投机心态,哪里能起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的作用呢。高中语文在不合理的考

14、试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已经每况愈下,现已到了日薄西山、岌岌可危的程度。但愿这句话只是我的危言耸听。但我没有太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象不出除考试之外的学业评价方式。我只能祈求学生们面前有一张科学的、平和的、公允的试卷。这张试卷能够较为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领域没有到达,还有哪些能力没有掌握;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能思维、有思想的人是多么重要。语文是本民族的人学,试卷所要展示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考,是决定学生一生命运的大事,为什么不可以增加一些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试卷增加到足够大的容量!第四重天是高中语文教师的现状。我一直想,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高中教师这个知识人群中让学生感到最有学问的一族。他有

15、着极广的知识面,读过所有的名著,熟悉不可胜数的文学大师,有些还有这种那种的艺术爱好来完善他的风采。因为理想的师范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教师的教育风采教育。但眼下,不少的高中语文教师,谈吐平实得几近苍白,把古诗词修养,名人名言,名句名篇,警句格言,历史掌故,名家逸事,所有这些收集到肚子里的东西,埋藏得那样的深沉,以至于深得挖都难以挖出来。为什么?因为老师们太没时间读书了,太忙于教学事务了。一个语文老师,教两个班,有的还带一个班主任,整天被作业、备课、检查、开会逼得团团转,那有时间读书,拿什么营造斯文情境,以前接触的有点斯文味的东西,就离我们更远了。同时,文人的风采,文人的风骨也一样淡去。我们只有干巴巴

16、的几个教学词汇,怎么能够影响学生从而学好语文呢。我们甚至可以为当今的语文教师画画素描:(1)读教材教参的语文老师,(2)大量布置作业的语文教师,(3)投机钻营的语文老师,V6Po#(4)挖空心思想出格而不入道的语文老师,!e5n#AyUI:k$(5)借术语吓人的语文老师(6)没有自己感受的苍白的语文老师(7)语重心长、微言大义的语文老师(8)爱自己胜于爱语文的语文老师,aj;WF(9)夸夸其谈而不知其然的语文老师(10)没有心灵积累的语文老师(11)盯住分数不放的老实的语文老师,(12)得过且过的语文老师。有师如此,生何以堪。这是语文老师的错吗?不,一切皆因高考。高考语文要求就是高中语文老师的

17、要求。第五重天是语文课堂对教师的角色要求。眼下教育最时髦的话语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谁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当然是教师。且不问教师对课堂是借的偷的还是抢的,光是教师不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句话,便很值得我们回味。教师为什么不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教育行为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摧残吗?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全体学生呢,还是部分学生?是全部还呢,还是还一部分?教师,居然成了影响学生生命活力的碍物。那么把这些碍物请出教室,请出学校吧,这样,学校里也就一定充满生命的活力了。但是,教育改革实施了那么多年,我们还是没有这样做,明知是碍物,还是没有请出校园,大概我们还是顾惜着学校屋顶的那几片瓦吧。千百年来,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这个关系还需要通过讨论来决定吗?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场所,如果连这一点也得改的话,教育将成什么个样子,是任何一个想象能力的天才也无法想象的。其实,把矛头指向教师的教育改革不是没有施行过,文革就是教改的一次尝试,教师都打成臭老九,学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其结果如何呢?中小学生的生命活动缺少活力,我不否认这是事实,我也痛心于学生们放弃自我的那付呆滞的目光,但是,把之归罪于教师的教育行为,那是太过于简单化了。在中国,教师对于讲台的霸主地位,少说也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人至今还活着,这不成了生命的奇迹了吗?一个戕害生命的行业至今还拿着政府的津贴,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