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七)_第1页
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七)_第2页
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七)_第3页
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七)_第4页
2012届高三历史 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2用心 爱心 专心2012届高三全国各地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七)一、选择题1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 “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B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C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D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史学家甲强调文艺复兴的“再兴”、 “再生”的特点,史学家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的过渡性特点。

2、因而只有A项才符合材料原意。答案:A2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题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可知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再年轻几岁”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精神,故选A项。答案:A3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

3、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刻画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而薄伽丘十日谈、达芬奇蒙娜丽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都通过现实的人、事物,倡导个性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故以“神圣的东西”为主题的是指神曲。答案:A4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6关于16

4、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D项。答案:D7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揭露批

5、判天主教会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启蒙思想家”“人民自由平等”“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必然趋于死亡”可知,狄德罗的意思是政体是有生命的,封建专制政体必然灭亡,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必然诞生。故选C项。答案:C10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更具广泛性,更加深得人心,其主张的突出特点是()A强调以人为中心去认识世界B突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C强调人民主权的人文思想D从纯理论上升到制度构建解析: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B、C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具体主张而非特点。只有D项符合题意,具体体现在“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等主张上

6、。答案:D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解析:A项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意义;B项是量子力学的意义;C项是相对论的历史意义。D项准确概括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答案: D12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继承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这段材料反映的观点不包括()A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B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C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D生物个体之间的有利变异是可以世代传递的解析:从材料对达尔文的科

7、学评价,可知是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故不包括神创论的观点。故选C项。答案:C13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解析:A、B、C三项仅体现了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破坏和掠夺;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一方面是经济上对中国的侵略,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然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答案:D14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讨论课上,部分同学提出了“太平

8、天国运动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想法。以下内容可以支持他们论点的有()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A BC D答案:B16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愤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

9、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只是昙花一现,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排除D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其主要功绩就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揭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章,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7近代外交家王正廷曾指出:“而造成吾国外交上之新纪元者,则巴黎和会是也。”其中“吾国外交上之新纪元。”是指()A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B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

10、宗舆的职务C是从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D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答案:D19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解析:第一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到民国建立,第三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第四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由此推断出“开天辟地”指1921年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是指19

11、35年遵义会议。答案:B20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作者的观点是()A中国人的抵抗毫无作用B台儿庄战役不能改变会战全局C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有限D作者是亲日的汉奸答案:A22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情况的是()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解析:分析图示,材料反映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2、A项说法错误;C项是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意义;D项是1949年解放南京的意义。答案:B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

13、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

14、演变。第(1)问,要注意“理论”和“组织”的含义,按照题干的限制条件解答;第(2)问,国民革命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是工农运动高涨,北伐战争取得辉煌战果等;第(3)问,抗战胜利后中共为实现统一作出的努力可以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两个方面解答。材料四侵略与学习1890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新的关键阶段,在中国蒙受被日本击败的羞辱后不久,1895年初夏法国带头声称华南和西南为其“势力范围”,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租借地”的狂潮。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西学仅有的一点兴趣大部分集中在技术知识上。但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如果我们可以用当时流行的一本有关西学的中文文献目录来作

15、判断的话,那么,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已转向西方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以及西方宗教思想等方面了。剑桥中国史(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150字左右。 (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是什么?“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鸦片战争之于中国影响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的主要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16、为了救国救民先后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观点二: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新思潮的萌发,从而使中国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4)原因: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设想;革命派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5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二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