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_第1页
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_第2页
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_第3页
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_第4页
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杨庆存宗谱研究在当代已成为文化研究的 重要方面而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 视。研究黄庭坚,倘若忽略其家族的影响, 则显然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事。 黄 庭坚作为有宋一代的文化巨子之一, 诗词 文赋及书法绘画均造诣精深,卓然名家, 向与苏轼并称。对于这样一位通才艺术家 的宗族世系,不会不引起学人的关注。然 而,自古迄今,对黄氏世系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其间讹误杂出,真伪并存。台湾 学者刘维崇先生曾作黄庭坚的家世考 (1)、四川大学周裕铭同志亦有黄庭 坚家世考(2),都对黄氏家世作了有 益的探究。这里,笔者并不打算进行宗谱 文化研究,但准确地了解、掌握和清晰黄

2、 氏宗系,澄清有关的疑窦和讹误,以推动 黄庭坚研究的深入及宋代文化研究的开 展,则是十分必要的。诸如,现在流行的 黄庭坚宗族世系的说法是否正确?分宁 黄氏始祖究竟为谁?黄庭坚实属分宁黄 氏第几代?黄圮究系何人?其与黄赡 (3) 是怎样的关系?有学人以为,分宁黄氏始 祖为黄赡,“黄赡当为五世祖” (4), 黄庭坚为分宁第六代;也有人认为,黄王 圮为黄氏五世祖(5),他是黄赡的儿子; 这些说法虽然均持之有据,但同时又存在着很多难以圆通的矛盾,故很有必要对黄 氏宗系再作考察梳理和订正。一代宗师欧阳修曾谓“黄氏世为江 南大族” (6),黄庭坚亦称,“凡分宁 仕家,学问之原,盖皆出于黄氏 (7)。 今见

3、较早的黄氏家世记载,是族人黄注 (字梦升,公元9971039) (8)写 给远房别支族侄黄晦甫的一封叙论宗谱 的书信(以下简称“注书”),中云: 注在江陵与吾侄相见,未得叙宗 派,今日之会,幸露底里。始吾高 祖本东阳人,与吾侄五代祖实亲昆 仲也。唐季畔涣,思避兵难,乃携 持书室,来分宁卜遗种之地。伯仲 非不睦也,终以占田稍艰,势阻饥, 遂一族贾于长沙。时移世变,宗盟 遂寒。此书全文见存山谷别集卷十跋七叔 祖主簿与族伯侍御书中,庭坚跋日:“此 书乃七叔祖作南阳主簿时,族伯父晦甫侍 御叙宗盟书也。叔祖梦升是时年四十,文 章妙一世,欧阳永叔爱叹其才,称之不容 口。不幸明年遂捐馆舍于南阳耳”。 黄注

4、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 1039),享 年四十二岁(见欧阳修黄梦升墓志铭), 跋谓作书“时年四十”,合而推知, 论宗书作于辞世前两年,即仁宗景祐四年 (公元1037)。梦升论宗书于黄氏家世 的叙述,值得珍视的主要有三点。其一, 祖籍为“东阳”。东阳为三国时期吴天 宝元年(公元266)分会稽郡而建置,治 所在长山(今浙江金华市),至南朝陈天 嘉三年(公元562)改名金华,隋大业及 唐天宝时又曾改婺州为东阳郡。故知东 阳、金华、婺州实为一地。其二,“高祖” 于唐季携室徙居分宁。“高祖”之称,在 古代有实指与虚指之分,实则指祖父的祖 父,虚则指始祖,远祖,无确指性。实指 称谓序列一般为:高祖、曾祖

5、、祖、父、 子,此处言其“高祖”与晦甫“五代祖实 亲昆仲”,则取始来分宁之祖意,非实指。 其三,黄注“高祖”(实为曾祖)与晦甫 五代祖为亲兄弟,则分宁、长沙两支而同 宗。跋语则清楚地表达了庭坚与梦升、 晦甫的辈分关系。如果将黄庭坚视为最低 一辈的话,那么由注书和跋语可 推如下表:一二三四五六七坚f甫一注一父一祖一 高(曾)祖”/I伯仲“曾高祖仔父一祖一曾一高祖由表可知,黄氏徙居分宁至黄庭坚辈已是 六世。可惜此书未能言明先人字讳名号。除黄注论宗书外,较早描述黄氏家世 的当数欧阳修撰写的黄梦升墓志铭(以 下简称“欧铭”),文见欧阳修全 集-居士集卷28),其开篇部分云: 予友黄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

6、,后 徙洪州分宁。其曾祖讳元吉,祖讳 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 赞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 豪。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 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 梦开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 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这篇墓志铭作于梦升去世四年后的庆历 三年(公元1043)。欧阳修与黄梦升既 同年进士,又终生为友,故志行谊颇细。墓志既说明了黄氏的原籍与徙居分宁, 也 记述了其先人的名讳与家族的特点。据志 文所示,其世系则为:梦升父中雅 祖某曾祖元吉。较之黄注论宗 书,除了原籍、徙居分宁、黄注为分宁四 世相同之外,墓志文还提到了

7、黄注其父与 曾祖的名讳。由于志文并非石刻,且撰志 者又非族人,所志家世乃据述而书,或有 遗忘颠倒(对此,后文再作辩证),很难 完全准确无误,故祖讳阙如,但其墓主世 系年辈与父讳则毋容置疑。注书、欧铭之外,便是黄庭 坚亲自撰写的有关文字。其中尤以元祐八 年(公元1093)五月为叔父黄廉(字夷 仲)撰写的叔父给事行状(下称行 状)、十二月为叔父黄育(字和叔)结 撰的和叔墓碣(下称墓碣)以及 崇宁三年(公元1104)正月写于衡阳的赠益阳成之主簿诗引(下称诗引) 等最为集中,此将有关部分摘录如下:黄氏本婺州金华人,公高祖讳 赡,当李氏时来游江南,以策干中 主,不能用,授著作佐郎知分宁县。 解官去游湘中

8、。久之,念藏器以待 时,无兵革之忧,莫如分宁,遂以 安舆奉二亲,来居分宁。公曾太父 及光禄府君皆深沉有策谋而隐约 田间,不求闻达。光禄聚书万卷, 山中开两书堂,以教子孙,养四方 游学者,常数十百。山谷别集卷八黄氏自婺州来者讳赡,以策干 江南李氏,不用,用为著作佐郎知 分宁县。其后吴楚政益衰,著 作乃去官游湖湘间。久之,念山川 深重,可以避世,无若分宁者,遂 将家居焉。 著作生元吉)豪杰 士也,买田聚书,长雄一县,始宅 于修溪之上,而葬于马鞍山。马鞍 君生中理,赠光禄卿,光禄始筑书 馆于樱桃洞、芝台。两馆游士来学 者,常数十百人,故诸子多以学问 文章知名。黄氏于斯为盛,而葬于 双井。光禄生茂宗,

9、字昌裔, 登科授崇信军节度判官崇信 生育是为和叔。山谷全书正集卷三十二予之窜岭南,道出衡阳,见主簿 君益阳黄成之,问宗派,乃同四世 祖兄也。于是出嫂氏子妇,相见喟 然。念高祖父之兄弟未远也,而殊乡异井,六十岁然后相识,亦可悲 也。益阳兄之叔父晦甫侍御,在家 著孝友之誉,立朝有忠鳗之山谷别集卷一显而易见,较之注书、欧铭,庭 坚所叙尤以为详。行状不仅交待了黄 氏原籍和徙居分宁的因由始末,而且明示 了卜居分宁的始祖名讳及高祖赡、曾祖 父、光禄府君、给事黄廉的承传关系。墓 碣则进一步昭示了黄氏家族的谱系和历 代的善迹行实、名讳官职、墓葬主址,成 为迄今见到的宋代较为详赡完整的黄氏 家族谱系资料(9)。

10、诗引虽不如行 状、墓碣系统详密,但同样明晰地 记述了部分家世谱系关系,可与注书 互参。另外,黄庭坚尚有宋故南阳黄府 君夫人温氏墓志铭(见山谷别集卷 9,下称“温志”)叙述了黄注一支的世 谱,其曰:“夫人太原温氏,南阳主簿梦 升之配也子男四人:齐、敦、庾、 燮孙男十人:公器,宣德郎知衡州常 宁县梦开讳注,可补欧铭之阙 而全黄注一支谱系。黄庭坚之后,南宋周必大在嘉泰元年 (公元1201)所撰分宁县学山谷祀堂 记(下称“周记”)里描述黄氏家世说: “黄氏本金华人,先生六世祖瞻(赡)尝 为邑宰,厥后奉亲卜居,没则就葬,历三 世,家修水上,宦学有声,而先生出焉。 此世家之可考者也” (10)显然,此处所

11、 言是经过一番稽考方形诸文字的,虽未列 依据和历代族人名讳,而大体明确清晰, 其所本则可推知即黄庭坚所撰行状、墓碣等。袁燮为黄荤撰秘阁修撰黄 公行状(下称荤状)亦追述其家世 云:“其先婺州金华人,有仕江南者,以 著作郎宰分宁。乐其土俗,因徙居焉。分 宁之四世孙朝散大夫讳y是 ,以儒学 奋朝散之长子日康州太守庶,有诗 名,实生太史氏庭坚,朝散之次子,公之 曾大父也,讳廉官至朝散大夫给事中 赠太师大父讳叔敖绍兴中为户 部尚书”(洁斋集卷14,上海 古籍缩印四库全书本)。此处“分宁”代 指分宁县宰黄赡,至黄7是 恰是四世, 黄庶、黄廉昆仲为五世,庭坚与叔敖从兄 弟则是六世,所述与庭坚无异。宁宗嘉定元

12、年(公元1208),黄庭 坚的裔孙黄铢重刊豫章先生遗文,书 识于编末,云“铢胡缺时,先祖训之日:吾七世祖仕南唐为著作郎,知分宁县, 因家焉。传三叶,有孙十人,登第者七名, 旁皆从水,从是者第四左,朝散大夫位也, 子四人,长从广从共,中庆历二年进士, 经大理寺丞,盖太史之父也。次从广从兼, 中嘉祐六年进士第,终给事中,太史之叔 父也。族广而散,不可缕述,姑自兹列为 二派,钩牵绳联,其名从木从火从土从 金”。(以下简称“铢识”)黄铢所言“先 祖”无确指性,既无字讳,则祖父之上皆 可称之,然训语叙述家世宗系却颇为清 晰,对照庭坚所述,亦完全吻合无异。嗣后,系统描述黄氏宗谱的尚有山 谷全书首卷一所附黄

13、庭坚宋史本传(下称“本传”)和黄子耕黄山谷先生 年谱(明嘉靖刊本,适园丛书七集)卷 首所附元代马端临撰写的豫章先生传(下称“马传”)O本传云:“豫章 黄庭坚字鲁直,其先婺之金华人,六世祖 赡,以策干江南用为著作佐郎,知洪州分 宁县。赡生元吉,元吉始卜筑修水上,葬 两世于山中,遂占数焉。元吉生中理,赠 光禄卿。中理生混,赠朝散大夫。浪 生 庶,尝摄康州,赠中大夫,坚之考也”。马传曰:“豫章先生讳庭坚,字鲁直, 姓黄氏。其先婺之金华人。六世祖瞻(赡) 以策干江南,用为著作佐郎,知洪州分宁 县。瞻(赡)生王己,王己生元吉,元吉 始卜筑修水上。葬两世于山中,遂占数焉。 元吉生中理,赠光禄卿。中理生y是

14、 , 赠朝散大夫。混 生庶,尝摄康州,赠中 大夫,公之皇考也。”本传文字亦本 于黄庭坚撰写的行状和墓碣,几 乎没有新的变动,但本传第一次正面 而系统地描述黄庭坚一系,是为可贵。应 当指出,此传与现传世的宋史文字出 入颇大,今本宋史无家世描述,抑或宋史原稿本,抑或收编者篡入,俟考。 马传乃刊黄黄山谷先生年谱时 自文献通考采录(查今本通考亦 未有庭坚世系),其文字基本与本传仿佛,唯“赡生圮,圮生元吉”说,大异 于前代,首次出现“黄圮” 一代,疑其有 所本,必非妄拟。然其既言赡为“六世 祖”,则王己,元吉、中理、混、庶, 至庭坚已是七世矣,分明自相抵悟。考行 状言赡“遂以安舆奉二亲来居分宁”,墓碣谓

15、“著作(赡)生元吉,始 宅于修溪之上”,由此而知黄赡父母亦随 其一起来分宁,至元吉时又建宅修溪,故周记说“先生六世祖赡尝为邑宰, 厥 后奉亲卜居,没则就葬,历三世,家修水 上。”由黄赡父母至元吉恰为三代。本 传说“赡生元吉,元吉卜筑修水上,葬 两世于山中,遂占数焉”,所“葬两世” 无疑为其父赡与其祖父。黄赡父讳字号, 遍查山谷全书,未见记载,疑“圮” 乃黄赡父讳,马传失察疏忽,而将父 子易位,至成罅漏。查黄氏金字谱蝶(锡类堂版)中世序为圮生赡,赡生元吉, 而黄赡为庭坚六世祖,恰与黄庭坚所撰宗 系吻合,则王己为赡父甚明,可正马传 之误。明代周季凤(字来轩)综合前代有 关黄氏家世资料,撰成山谷黄先

16、生别 传(下称“别传”),其叙黄庭坚家 世说:山谷黄先生,宋洪州分宁县高城 乡双井人也。六世祖赡,世家金华, 以策干江南李氏,用为著作佐郎, 知分宁县。念山川幽邃,可以避世, 无如分宁,遂家焉。则生王己(原10作“王己”,据别本改),王己 生元吉,元吉生中理。尝筑书馆于 樱桃、芝台洞,两馆游学士,常溢 百人,故黄氏诸子,多以文学知名, 称江南望族。中理生混,渥生庶, 并举进士。庶有诗名尝摄康州,实生先生。明嘉靖刊本黄山谷年谱 卷首附此传除承袭马传“赡生王己,圮生元 吉”的错误之外,其他皆无异于前代,唯 对黄庭坚故里的名称,又详于诸家。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谷全书卷首所 附黄文节公世系图,较为详明地图

17、示 了黄氏自赡而后的宗谱,据图知赡生元 吉、元绩,别为两支,而元吉为长;元吉 生中雅、中理,中理为次支;中雅生黄注 等,中理生黄渥,渥生庶,庶有庭坚。 是图未署作者,疑为全书编辑者采自他 书,或有意始自黄赡,而不言其父黄王 己o此图亦与黄庭坚所叙吻合。根据以上介绍的诸种资料,我们可以 列成简表,清晰黄氏家世宗系(表截止于 庭坚一代而始于来分宁卜居者,无字讳则 以称谓代之):黄庭坚宗族世系表世序字讳出七六五四二一备注11处注书曾(高 )祖祖曾父祖注父晦甫庭 坚辅以 庭坚 跋语杀伯作 身祖口祖欧铭元吉祖某中雅茂宗注次误后辩 叙有表有温志注齐公器行 状赡曾大夫光 禄父廉墓 碣赡元吉中理茂宗和叔诗 引

18、四世祖祖晦甫庭坚成之周 记赡高祖曾祖祖父庭坚荤赡庶庭12状廉坚庶叔敖铢 识赡廉庭坚1 传赡元吉中理声 )八、庭 坚马 传王己赡元吉中理声 )八、庭坚驳叙 已正次别 传王 己赡元吉中理声 )八、庭 坚驳叙 已正次次由上表并结合前面引述资料可知:黄氏自婺州金华来居分宁,至黄庭坚一 辈已是七代,而非六世;二、黄赡为黄 庭坚之六世祖,而非五世祖;三、黄氏 分宁一支的始祖应该是黄王己 。而非黄 赡;四、黄王己 为黄赡之父,而非黄赡 之子;五、欧铭中元吉应为黄注之 祖父而非曾祖,撰者由于多种原因致使 叙次颠倒;六、黄庭坚一支的宗系应为: 圮赡一一元吉一一中理一一混庶庭坚。注释:13(1)台湾省立护专学报第1期,1966 年10月出版。(2)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3)黄赡,一作“黄瞻”,“赡”繁体与“瞻”形近,易于混淆,或刻字、拣字 疏误,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