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边界和监管方式_第1页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边界和监管方式_第2页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边界和监管方式_第3页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边界和监管方式_第4页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边界和监管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边界和监管方式摘要市场监管面临监管失灵的窘境,根本的原因在于将市场监管同公共治理对立起来,导致市场监管理念滞后。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市场监管领域,就必须调整和重建市场监管的边界,改善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的多主体监管、协商式监管、效劳式监管和人本化监管。关键词公共治理市场监管监管边界监管方式一、基于现代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市场监管1.现代公共治理的根本内涵和特征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公共治理运动,其主要价值取向在于重新审视和调整政府组织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改变政府作为社会惟一权利中心的格局。公共治理理论及其理论活动,不仅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兴旺国家政治治理和

2、行政管理的新趋势,也反映了开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超越开展所需要的政治条件,对我国公共事务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市场监管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观现有的各种公共治理定义,其内涵和根本特征包括:(1)多中心治理。公共治理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政府和权利机关,而是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如个人、组织,公私机构,次国家、国家、超国家,权利机关、非权利机构,社会、市尝国家等)、力量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网络构造。公共治理的范围也超越一国治理的范围。(2)治理手段多样化。公共治理的方式,既实行正式的强迫管理,又有行为主体之间的民主协商和会谈妥协;既有刚性的制度安排,也有柔性化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3、。(3)治理目的明确。各行为主体在互信、互利、互相依存的根底上进展持续不断的协调会谈,参与合作,求同存异,化解冲突与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在满足各参与行为主体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开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市场监管:本质上属于公共治理范畴(1)公共治理视野下政府角色定位。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政府角色的定位,西方开展经济学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构造主义、新古典开展经济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政府定位都有不同的观点。简要地概括起来,起源于17世纪18世纪的古典开展经济学主张采取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政策措施;二战后开展起来的构造主义开展经济学,强调要政府对

4、经济进展干预;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期间,以鲍尔、凡纳、哈勃勒尔、舒尔茨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开展经济学家反对国家干预,强调实行自由贸易、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展经济学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形成了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对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成熟的认识,纠正了只强调政府力量或市场力量作用的片面性,而是主张开展中国家应该对两者有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搭配。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是从“市场失灵去定位政府的角色,“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信息、不完善市尝经济周期性、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收入分配不公和非优效品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市场失

5、灵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和施行政府监管的正当理由。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6认为,政府拥有市场所不具备的相对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政府能做许多市场不能做的事情。即使存在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也不比市场失灵更糟。马斯格雷夫usgrave,1989也指出,市场机制自身并缺乏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分开了政府,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我国学者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也是以“政府失灵作为逻辑起点而展开的,试图通过对“政府失灵的论证,作为推动政府职能改革的理论支撑。国内学者主要观点有:认识到政府与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有特定的边界,两者应在特定边界内发挥作用余立,202

6、2;政府与市场的特定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发挥应表达“凸性组合与“机制平衡。政府与市场的组合形式具有多样性刘祖云、郭振林,2022,这种多样性深深地扎根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中,这些形式具有借鉴意义,但不能机械地模拟。主张构建一个政府与市场共生的形式徐永贵、后小仙,2022。对于政府干预,主张从过度干预转向适度干预,从公共效劳的缺少干预转向加强干预。综合中外学者的根本观点,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审视政府角色,不外乎这样几点:一是明确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非划桨(Savas,1987);二是要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三是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动公共效

7、劳社会化,实现从“政府管理向“公共治理的转变;四是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经历和市场化工具,进步公共治理的效率;五是强调顾客导向和流程再造,进步公共效劳的质量等。(2)传统理论和思维对“市场监管的误解。2002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方案经济的羁绊,实在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上来。这是我党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市场监管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正式将“市场监管与其他三项政府职能并列使用。对“市场监管的种种误解表现如下:将“市场监管理解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宋晶认为,“市场监管职能已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的

8、一种独立的、重要的职能,市场监管“是政府管理微观经济的职能。在此根底上,他把“市场监管划分为综合性的市场监管和专业性的市场监管两大类(宋晶,2001)。这种观点颇具代表性,成为国内学界主流观点。将市场监管视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等同于“双生资料市场管理。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自己视为“市场监管的主管部门,或认为“市场监管是本部门的主要职能,其详细任务就是对消费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进展管理。到后来,又有人主张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契机,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根底,建立综合市场监管体制,“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潮。亦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全部撤消,合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9、市场监视管理部,统一监管市场经济秩序。将市场监管理解为刚性的制度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将它等同于强迫执法或权利的单向行使,把市场监管与“经济开展、社会效劳、消费者维权对立起来。结果便是市场监管的失效和市场秩序持续恶化现象的恶性循环。以上几种观点,笔者以为都是对“市场监管的误解。根本原因,就是将“市场监管同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对立并割裂开来,将市场监管的职能和作用部门化、详细化、利益化,把市场监管理解为某一个或几个行政部门的一种详细的行政行为,而没有从现代公共管理、公共治理的高度和视角去对待市场监管的职能和作用。(3)从公共治理视角看,市场监管本质上是公共事务治理。什么是市场监管?定义不下百种。市场监

10、管的内容、作用范围等,到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市场监管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一种重要职能,它是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市场主体及所从事的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进展的监视和管理肖兴志、宋晶,2022。笔者以为,这样的认识过于狭隘。必须从公共管理和公共治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及监管的方式方法。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市场监管本质上是公共事务的治理。什么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随着公共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产生的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消费与提供和公共效劳的设立与开展两个方面。公共事务的主要特点在于公共性,可以从内容和性质两个

11、方面来分析。从内容看,公共事务指的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效劳的消费与提供,即如何组织公共物品的消费、如何提供公共效劳?从性质看,公共事务涉及全体人民的利益,它不是私人事务,而是直接表达公共性质。转贴于论文联盟.ll.市场监管所涉及的事务完全符合公共事务的定义,市场监管的行为涉及到全社会公共利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国行使市场监管职能职责的重要部门之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该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概括为15项,实际上可归结为三大类:第一类,市场准入监管。包括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监管管理及依法发布相关注册根底信息等;第二类,市场竞争监管。指依法标准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监视管理市场交易行为、网络商品交

12、易及有关效劳的行为,包括对传销和直销业的监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经纪人、经纪机构及经纪活动监管等;第三类,市场活动监管。包括食品平安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商标管理、信誉管理、消费维权等管理。这三大类监管涉及的都是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因此,我认为,市场监管,本质上属于公共事务的治理,市场监管活动是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的活动,是“市场失灵条件下或市场机制不起作用的范围内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视管理活动。市场监管活动具有公共治理的根本特性:市场监管活动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公共品是指群众共同受益的消费品。它通常具有受益的非相斥性和边际消费本钱为零的特性。非相斥性,是指面对同一消费品,一个人的享受

13、不会影响也无法排挤另一个人享受;边际本钱为零,是指在一定界限内增加一定数量的消费者享受公共产品的好处,无需增加任何本钱。市场监管的施行,保障了社会公平与正义,标准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消费环境和公共消费平安,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合法消费权利等,使全体人民受益。市场经营活动、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等具有外部效应。市场经营活动既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繁荣经济,但同时也会产生宏大的负外部性。如环境恶化、扰乱社会秩序、欺诈、不良商品、过度竞争、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对这种外部性的治理,市场机制通常会失灵,需要政府或有关部门施行市场监管。不完善的市常我国各类商品市尝交易市场很不标准,存在较

14、大的风险。市场监管就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信息。在市场中,消费者和消费者不可能掌握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市场的常态。这种状况,会加剧市场的风险。因此,市场监管应属于公共管理和效劳的范畴。按照王乐夫和陈干全把公共事务划分为“国家公共事务、行政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国际公共事务的分类,市场监管的事务应当属于行政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类别。二、公共治理视野下市场监管的边界市场监管边界划分,总的原那么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根底性作用,即但凡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的问题坚决交给市常政府和有关部门绝不能干预和插手市场经营行为。边界的划分,还应当坚持标准统一、职能归并、界限明晰、着重实效的原那么。1.

15、市场监管的垂直边界即按照行政组织功能、体系和架构,市场监管纵向活动的范围。组织中的垂直边界表达为等级制度。等级制度界定了不同地位、权利和权威的下限,各级组织、各个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联结上下级之间的是命令链,以命令自上而下单向传递为特征。如我国省级以下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下管一级体制。2.市场监管的程度边界即按照行政组织功能,市场监管活动横向或平面方向上的展开。在任何行政组织内部,都存在职能或功能的程度分工,表现为行政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职能的延伸和展开。行政组织内部程度边界模糊,是现阶段制约市场监管效率进步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工商管理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就存在对企业市场多头检查、重复检

16、查的问题。目前按专业口实行线条管理形式,各自为政,经常出现一种专业执法无法查处另一起违法现象的为难场面。3.市场监管的外部边界即不同市场监管主体职能职责划分及互相之间的界限。对任何一个行政组织来讲,外部边界可以理解为组织与公众、社区等外部环境的一层隔膜。在边界以内,组织受制度的约束;在边界以外,组织受交易本钱的制约。市场监管的外部边界具有内在的扩张性,这其中,既有市场监管组织的自利倾向,也包括市场监管组织内部制度外部化问题。在我国,不同市场监管主体内部制度外部化、部门利益公共化、外部边界模糊、职能互相穿插等现象较严重,各监管部门对企业(市场)各自收费、各自年检、监管信息互相封闭,“有利的事争着

17、办、无利的事没人管现象很普遍。4.市场监管的空间边界即市场监管作用的范围和地域。我国市场监管体制是按行政区域划分而建立的,市场监管形成了较严重的条块分割、空间分割、地域分割状况,如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方式不尽一样等等。这种状况,如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市场监管的职能被人为割裂,整体职能受到削弱。从全国整体看,这种空间边界确实立、划分和割裂,不符合开展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市场监管边界需要调整和重建。在垂直边界上,要加强垂直机构上下联络上级机构的指导与下级机构的反应;在程度边界上,要明晰监管组织的职能,形成市场监管的合力;在外部边界上,要清理、调整、归并不同主体的职能职责,标准市场监管行

18、政执法权利;在空间边界上,要统一各地区市场监管职能职责和方式方法,加强市场监管协作。三、公共治理视野下市场监管的方式1.从集权到分权: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要务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的“多主体监管政府是公共事务和公共效劳供应的主体,但并非所有的公共事务都由政府来提供。传统管理观念认为,市场监管就是政府唯一责任,政府是市场监管的惟一承当者。而在治理机制中,政府不会扮演唯一的公共管理者角色,公共部门不再排挤非公共部门参与治理。现代公共治理强调多元主体治理、多中心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对市场监管的垄断甚至独占的做法,通过受权和分权,将第三部门中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自主组织等多中心的组织制度安

19、排,引入到公共物品和公共效劳的提供与消费之中,使它们与政府组织共同承当起市场监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因此,现代市场监管需要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行业、企业、言论、公众等多元主体的监管体系转变,即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言论监视、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发挥多元主体监管市场的整体效能,到达不断进步市场监管的效果。2.从垄断到开放:公共治理过程中权利开放的趋势要务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的“协商式监管现代公共治理开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权利从垄断走向开放,治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公共权利重新配置的过程。在市场监管执法权的分担上,政府与其他公共事务承当主体之间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应该是建

20、立在合理分工根底上的伙伴式的协商关系,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共同分担社会公共事务,在多主体合作的根底上实现有效率的公共事务管理。我国目前市场监管主体众多,监管权利过于分散,这并不是公共权利开放的结果,也不是市场监管改革的方向,而是传统体制所致。因此,在我国当前监管主体众多、职能分散的情况下,要协调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视、商品检验、物价管理、商务管理、证券管理、金融管理等主体的职能职责和执法行为,共同合作监管市场,实行协商式监管。即便是将来过于分散的市场监管执法权适当归并后,为防止各执法主体职能穿插、重复执法,促进市场监管行为统一、标准、高效地开展,更需要实行协商式监管。3.从管制到效劳:公共治理效劳化本质的要务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的“效劳式监管现代公共治理采劝顾客导向,把权利中心主义转变为效劳中心主义,实现了从管制到效劳的转变。公共权利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为公众效劳,效劳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主题。因此,市场监管方式也需要改革,要在执法过程中表达效劳,将效劳寓于管理的全过程。市场监管部门不仅仅是执法,还要建立健全重要商品的查询、分析、评估、跟踪、预警等信息效劳体系,法律政策支持效劳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