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浅谈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上世纪是这样,这世纪也如此。回顾新中国成立近62周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我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可以说没有国家宏观调控所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人口分母的缓慢增长,我国人均GDP及综合实力不可能如今天这样强盛,人均生活水
2、平和受教育水平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升。无疑,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双重政策效应,产生了中国奇迹,改变了中国命运。然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4亿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万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万人。世界人口约为69亿,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比重为19.9%。图1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面对当前人口发展的严峻形势,作为众多人口当中的一员,了解不同阶段人口发展状况,对正确认识人口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3、件下人口状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一、新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我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
4、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二)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三)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三年自然灾害过后,
5、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四)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
6、转变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认识到人口控制已迫在眉睫。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制。人口由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进入了有计划、可控制的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分别由1971年的30.7和23.4下降到1980年的18.2和11.9。然而,由于总人口基数庞大,这一阶段中国人口净增的绝对数仍相当可观。1971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9.87亿,净增1.35亿,超过了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的净增人口。(五)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进入20世纪8
7、0年代后,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981年的20.9,达到1987年23.3的峰值。19811990年净增1.43亿,平均年增长人口1584万,1990年总人口达到11.43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六)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200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
8、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至12.1,13年下降了7.6个千分点,并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七)人口增长低生育水平阶段(2001年至今)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中国大陆人口为13.4亿,比10年前增加了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7,而在1990年至2000年间,我国人口净增长了1.3亿,年均增长率是10.7,同比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
9、平阶段。二、新中国人口发展取得的成就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旨在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转变。中国人口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基数自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
10、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唯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并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提早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增长,对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二)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40年左右的人口抚养比(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相对较低的黄金时期,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三)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是典型的高出生、高死亡模式,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对
11、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迅速改变了上述状况,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三、新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风险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未来20年人口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减慢,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总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按目前生育水平预测,到2020年,人口
12、总量将达到14.3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前后,达14.7亿左右。人口总量过大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二)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13.26%,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
13、,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三)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就业压力始终较大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人口总数的13.26%,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未来十几年16岁及以上人口的规模始终较大,总量在9亿以上,20132020年将超过11亿,并呈增长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大,高峰持续时间长,对人口就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四)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大量增加,201
14、0年已经超过2.6亿,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流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入加速提高阶段所决定的。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并不能单靠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实现,必然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五)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巨大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981年为109,只略高于正常范围(103107);2000年提高到117,到2010年为118.06左右,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技巧和方法
- 2025年新疆货运从业资格证结业考试答案解析
- 众筹股东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基金小镇实体化运行研究报告
- 房产抵押担保合同标准样本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范文
- 车辆外委维修管理制度
- 规范社区经费管理制度
- 远程医疗收费管理制度
- 酒店接待设备管理制度
- 河北省建筑工程管理规程课件
- 课标版高中《音乐鉴赏》学业水平测试题库(含答案)
-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17张PPT)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含深井铸造)
- DB32∕T 3158-2016 内河水上服务区建设标准
- CRRT vs 中毒血液净化模式选择
- 《汽车座椅制造工艺》PPT课件
- 《等量代换》ppt(基础教育)
- 高压液氧泵原理、结构及检修、结构及检修
- 《长方体正方体》课前小研究
- MIL-STD-105E抽样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