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1.gif)
![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2.gif)
![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3.gif)
![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4.gif)
![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9f9962547f3ceed21adb15b28108496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BNA=江苏省常州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物理试卷一、A选修模块3-3。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满分20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切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05?江苏)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o,则阿伏加德罗常数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计算题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每个分子的
2、质NA可表示为()CD解析:气体分子间有间距,所以分子的体积并不是所占空间的体积,但是每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NA分子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有间距,所以分子的体积并不是所占空间的体积,故BC、V为气体的摩尔质量M,再除以每个分子的质量m为NA,故D、V0不是每个分子的质量,故D错误应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气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错误BC正确2(4分)(2013?淮安模拟)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甲图中估测油酸分子直径时,可把油酸分子简化为球形办理乙图中,显微镜下看到的三颗微粒运动地址连线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烧热的针尖,接触涂上薄蜂蜡层的云母片背面上某点,经一段时间后形成图丙的
3、形状,则说明云母为非晶体D丁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使劲F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考点:*晶体和非晶体;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使劲解析:根据图形中给出的内容,结合选项并由热学内容进行解析判断即可求解解答:解:A、在估测油酸分子直径时,我们把油酸分子简化为了球形,并在水面上形成了单分子油膜,故A正确;B、显微镜下察看到的是每隔30s时微粒的地址,不是布朗运动的轨迹,故B错误;C、晶体拥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和多晶体拥有各向同性,由图可知,其为各向异性,说明云母为单晶体,故C错误;D、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使劲的协力F最小为零,而分子势能也最小,故D正确应选:AD点评:本题考察热学的
4、基本内容,在学习热学时要注意全面综合解析,每个知识点均可作为考点出题3(4分)一位同学为了表演“轻功”,用打气筒给4只相同的气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然后将它们放置在水平木板上,再在气球的上方平放一块轻质硬塑料板,如下列图这位同学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中间地址的过程中,气球一直没有破裂,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由于该同学压迫气球,球内气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表演过程中,气球内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不变C表演过程中,外界对球内气体做功等于球内气体吸收的热量D表演过程中,球内气体分子对气球内壁单位面积的压力增大了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间的相互作使劲专题:热力学定理专
5、题解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知道分子间表现的实际作使劲为引力;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U=Q+W进行有关判断;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和已知的变化量去判断其余的物理量;知道被封闭气体压强产生的原理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则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这是统计规律,关于单个分子是不成立的,因此温度不变说明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但是每个分子的动能变化情况,无法判断故B错误;C、表演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不变,外界对球内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球内气体放热,故C错误;、表演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不变,气体的体积减小,球内气体
6、分子对气球内壁单位面积的压力增大了故D正确应选:D点评:要注意研究过程中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变化,可以用物理规律把所要研究的物理量表示出来,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4(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关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其温度一定不会变化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D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考点:*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解析:做功和热传达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而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水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液晶对光拥有各向异性;并随场
7、强的变化而变化;相同温度下,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解答:解:A、当理想气体做功时,气体内能会发生变化,此时温度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正确;C、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故C正确;、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于分子质量不同;故分子平均速率不同;故D错误;应选:BC点评:本题考察理想气体、表面张力、液晶的性质及温度,要注意明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下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均相同5(4分)(2013?福建)某自行车轮胎的容积为V里面已有压强为p0的空气,现在要使轮胎内的气压增大到p
8、,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轮胎容积保持不变,则还要向轮胎充入温度相同,压强也是p0,体积为()的空气ABCD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压轴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解析:根据等温变化的气体方程列式即可解答:解: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充入V的气体,P0V+P0V=PV,所以V=,C正确应选C点评:本题考察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等温变化,还要知道其余两种变化的解析二、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6(6分)如图甲所示,将封有一定质量空气的密闭塑料袋从海拔500m、气温为18的山脚下带到海拔3200m、气温为10的山顶上,情形如图乙所示图甲(选填“甲”或“乙”)中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
9、大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袋内气体减小的内能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气体放出的热量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专题:热力学定理专题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因此作使劲为零,分子势能为零,所以一定质量气体的内能由其温度决定,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内能变化与放热之间关系解答:解:由图可知,将封有一定质量空气的密闭塑料袋(甲)从山底移动到山顶时(乙),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由于山顶温度低,因此分子平均动能小,山底的塑料袋中分子平均动能高于山顶的,即甲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大;从甲到乙过程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由U=E+Q
10、可知,气体内能内能减小大于气体放出的热量故答案为:甲,大于点评: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相结合的问题是考察的重点,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7(6分)(1)在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下列图,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6mL,油酸膜的面积是51021062cm,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810m(最后一空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
11、算结果显然偏大,可能是由于BCA粉末太薄使油酸边界不清,致使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B粉末太厚致使油酸未完全散开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D计算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滴数多数了几滴考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专题:实验题解析:(1)根据体积和浓度求解纯油酸的体积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估算出油膜面积,进而求出分子直径,掌握估算油膜面积的方法:所围成的方格中,面积超过一半按一半算,小于一半的舍去2)根据实验的原理d=,解析误差形成的原因解答:解:(1)1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V=6mL=510mL;由于每格边长为1cm,则每一格就是1
12、cm2,估算油膜面积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原则,估算出62格,则油酸薄膜面积为:S=62cm2;由于分子是单分子紧密排列的,因此分子直径为:d=10810m(2)计算油酸分子直径时是根据d=,由此式可知:A、油膜面积测量值偏大,由上式可知d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B、油酸未完全散开,S偏小,故直径偏大,故BA正确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偏小,故直径偏大,故C正确D、求每滴体积时,l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几滴,由V0=可知,体积偏小,则直径偏小,故D错误;应选:BC故答案为:(1)5106;62(602);81010;(2)BC点评: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是解决问
13、题的重点,该实验中以油酸分子呈球型散布在水面上,且一个挨一个,进而可以由体积与面积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进而求出分子直径三、计算题(第8题6分,第9题7分,满分13分)8(6分)生活中常有到放置一段时间的茶杯杯盖难以打开的现象,一茶杯中盛有小半杯热水,盖紧杯盖,杯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开始时杯内空气温度为t1=87,一段时间后杯内温度下降室温t2=27,不计杯内水蒸气的影响,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已知大气压强P0,求室温降至t2时杯内外空气的压强差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解析:由查理定律可求得降温后的压强,则可求得压强差解答:解:已知:P0、T1=t1+273;、T2=
14、t2+273则由等容变化规律查理定律可得:解得:P=P0;则P=PP0=答:室温降至t2时杯内外空气的压强差为点评:本题考察等容变化规律的应用,要注意公式中的温度为热力学温度9(7分)(2014?宿迁三模)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如下列图的AB、BC、CA三个变化过程,TA=300K,气体从CA的过程中做功为100J,同时吸热250J,已知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求:(1)气体处于C状态时的温度TC;(2)气体处于C状态时内能EC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解析:(1)由图可知CA过程是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列式可求C状态的温度;2)气体从CA的过程中做功为100J,同时吸
15、热250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求内能的变化量解答:解:(1)对AC的过程是等压过程,对气体的状态参量进行解析有状态A:PA=PVA=2VTA=300K状态C:PC=PVC=VTC=?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解得:(2)关于从CA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减小,气体对外界做功,即有W=100J吸热250J,则有Q=250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Q+W=250J100J=150J,即气体内能增加了150J答:(1)气体处于C状态时的温度TC=150K;(2)气体处于C状态时内能EC=150J点评:本题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时,注意做功W和热量Q的符号,对外做功和放
16、热为负的,对气体做功和吸热为正的四、B.选修模块3-4.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满分20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切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0(4分)如下列图是一物体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幅与驱动力频率的关系,由图可知()A驱动力频率为f2,振子处于共振状态B振子做自由振动时,频率可以为f1、f2或f3C要减小共振的危害,必须使物体的振动频率远小于f1D要利用共振的效果,必须使物体的振动频率远大于f3考点: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解析:振子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决定;受迫振动的频率有驱动力频率决定;由共振曲线可知,出现振幅最大,则固有频率等于受迫振动的频率,为
17、f2解答:解:A、由共振曲线可知,出现振幅最大,则固有频率等于受迫振动的频率,为f2所以驱动力频率为f2,振子处于共振状态故A正确B、振子做自由振动时,频率由系统本身决定,频率等于振子振动的固有频率f2,故B错误C、要减小共振的危害,必须使物体的振动频率远小于或远大于其固有频率f2故C错误D、要利用共振的效果,必须使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其固有频率f2故D错误应选:A点评:本题重点明确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的不同,记住共振的条件,基础题11(4分)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甲图:用单色光检查表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乙图:实验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C丙图: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
18、可产生干涉现象D丁图:当简谐波向右流传时,质点A此时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考点:光的偏振;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解析:检查表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光波是一种横波,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可产生干涉现象;根据上下坡法,结合波的流传方向,可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解答:解:A、甲图:用单色光检查表面的平整度利用了空气薄层的前后表面反射,形成相同频率的光,进而进行叠加,是光的干涉原理,故A错误;B、乙图:光的偏振现象,实验说明光波是一种横波,故B正确;C、丙图: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形成振动加强与减弱地域,进而产生干涉现象,故C正确;D、丁图:根据上下坡法,当简谐波向右流传时,质点A此时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
19、,故D错误;应选:BC点评:考察光的干涉原理,及条件,掌握光的衍射与偏振的内容,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理解由波的流传方素来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的方法12(4分)如下列图,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平行入射到三棱镜上,经棱镜折射后,交会在屏上同一点,若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则有()An1n2,a为红光,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b为蓝光Bn1n2,a为蓝光,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b为红光考点:光的折射定律专题:光的折射专题解析: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结合光辉的偏折程度比较光的折射率大小,进而确定光的颜色解答:解:由光路图可知,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
20、大于b光的折射率,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的折射率,所以a为蓝光,b为红光,n1n2故B正确,A、C、错误应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重点知道各种色光的频率大小,以及知道光偏折得越厉害,折射率越大13(4分)(2014?宿迁二模)关于物理原理在技术上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特性C摄像机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特性D红外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拥有显著热效应的特性考点:光的干涉;光的衍射;激光的特性和应用专题:光的衍射、偏振和电磁本性专题解析: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性;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性;红外遥感
21、是利用了红外线具热效应与较强的穿透性,进而即可各项解析求解解答:解:A、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获得两频率相同的光,进而进行光的干涉,故A正确;B、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出现立体画面,故B错误;C、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减弱光的反射,进而增加透射能力,故C错误;D、红外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与穿透能力强,故D正确;应选:AD点评:考察光的干涉、偏振与衍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各自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题的重点,同时便于正确解题14(4分)如下列图,有一列水平流传的简谐横波,x=0与x=1cm处的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则这列波的()A振
22、幅可能是4cmB周期一定是4sC波长可能是4cmD流传速度一定是1cm/s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解析:首先据图象求出周期;再据波的流传特点,各质点在平衡地址周边做简谐运动,振幅和周期与波的振幅和周期相同;当波从x=0到x=1cm方向流传时,据振动图象在同一时刻的振动情况,判断两质点的距离为1=n+,然后表示波速即可;当波从x=1cm到x=0方向流传时,据振动图象在同一时刻的振动情况,判断两质点的距离为1=n+,然后表示波速即可解答:解:AB、据振动图象知A=2cm,T=4s,故A错误,B正确;CD、当波从x=0到x=1cm方向流传时,据振动图象在0
23、时刻时,一个质点在最大位移处,另一个质点在平衡地址将向正方向运动,所以两质点的距离为1=n+,(n=0,1,2,3),即=,所以波速v=,即波长可能为4cm,波速可能为1cm/s、0.2cm/s等,并不一定是应选:BC1cm/s,故C正确,D错误点评:本题的重点需据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判断两质点的距离与波长间的关系,求出波长和波速,注意波流传方向的不定性致使的多解和漏解现象五、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15(4分)如下列图,两艘飞船A、B沿同一直线同向飞翔,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v凑近光速c)地面上测得它们相距为L,则A测得两飞船间的距离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当B向A发出一
24、光信号,A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等于c(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狭义相对论解析:根据长度的相对性判断两飞船间的距离,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判断A测得信号的速度解答:解:根据L=,L0为在相对静止参照系中的长度,L为在相对运动参考系中的长度,地面上测得它们相距为L,是以高速飞船为参照系,而A测得的长度为以静止参照系的长度,大于L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则A测得该信号的速度为c故答案为:大于,等于点评:本题考察了相对论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需加强训练16(8分)如图(a)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单摆测量摆长l和摆的周期T,获得
25、一组数据改变摆长,再获得几组数据实验过程有两同学分别用了图(b)(c)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选填“b”或“c”)悬挂方式较好实验中应在平衡(选填”平衡“或”最大位移“)地址计数可以比较正确的测量周期,某组同学用图象法办理实验数据获得图(d),由此可适合地的2(2)另一组同学用公式计算得重力加速度的结果偏小,可能原因是ABcA测摆长时,忘记加上摆球的半径B摆线上端松动,摇动中摆线长度增加C开始计时时,秒表按下的晚了一些D实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记录为40次考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单摆问题解析:(1)测量时,根据摆长不能变化确定正确的悬挂方式,摆球经过平衡地址时,速度最
26、大,在该地址计时测量误差较小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出T2L的关系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2)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周期和摆长的测量值的误差判断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解答:解:(1)实验时,运用b悬挂方式,单摆在摇动的过程中,摆长在变化,对测量有影响,c悬挂方式,摆长不变知c悬挂方式较好因为在摆球在平衡地址时速度最大,在平衡地址计时误差较小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得:,则图线的斜率为:k=,解得:g=9.76m/s2(2)根据T=得:g=,A、测摆长时,忘记加上摆球的半径,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小故正确、摆线上端松动,摇动中摆线长度增加,则摆长的测量值偏
27、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小故B正确C、开始计时时,秒表按下的晚了一些,则周期测量值偏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大故错误、实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记录为40次,则周期测量值偏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大故D错误应选:AB故答案为:c,平衡,9.76,AB知道T2L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点评:解决本题的重点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会经过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解析误差六、计算题(第7题6分,第8题7分,满分13分)17(6分)某平均介质中的质点A做简谐运动,t=0时刻起开始振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t=10s时,距A质点10m处的B质点开始振动求:B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该波的波长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8、横波的图象解析:根据斜率等于速度,可判断出B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波在同一平均介质中是匀速流传的,根据时间t=10s内波流传的距离为s=10m,由v=求解波速;由图读出周期,由波速公式求解波长解答:解:由图知t=0时刻,质点A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距A质点10m处的B质点开始振动也沿y轴正方向;由题,该波在t=10s内波流传的距离为s=10m,则波速v=1m/s由图可知,T=4s波长=Tv=4m答:B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该波的波长是4m点评:本题只要波速的两个公式v=和v=,就能正确解答,18(7分)如下列图,某复合光经过半圆形玻璃砖后分成a、b两束光,其中光束a与法
29、线8的夹角为60,光束b与法线的夹角为45,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010m/s则:1)a光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是多少?2)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最少旋转多大角度,才没有折射光辉从玻璃砖出射?考点:光的折射定律专题:光的折射专题解析:(1)根据折射定律求出a光的折射率,结合v=得出a光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2)根据折射定律求出全反射的临界角,进而根据几何关系得出入射光辉旋转的角度解答:解(1)对a光,根据折射定律得:n=,则a光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v=1.73108m/s(2)b光的折射率n=,可知b光的临界角大根据sinC=得:C=45,则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C30=15答:(1
30、)a光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是1.73108m/s;(2)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最少再旋转15才没有折射光辉从玻璃砖出射点评:本题考察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的基本运用,掌握折射率的两个公式n=,n,并能灵活运用七、C.(选修模块3-5)。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0分,满分0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切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9(2010?上海)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等于(h为普朗克常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ABChD考点:光子专题: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解析:本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光子能量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光子能量为:E=hv光子频率、波长、光
31、速之间关系为:联立得光子的能量为:,故BCD错误,A正确应选A点评:本题考察了光子能量的表达式,比较简单,要明确光子能量、波长、频率、光速等之间关系20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对应的光波波长越长玻尔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C卢瑟福经过解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根据电子束经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拥有粒子性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粒子散射实验解析: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对应的光波波长越短;卢瑟福经过解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根据电子束经过铝箔后的衍射
32、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拥有波动性;解答:解:A、普朗克经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观点,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对应的光波波长越短故A错误、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正确C、该图为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图,卢瑟福经过解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D、根据电子束经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拥有波动性故D错误应选:BC点评:本题考察了黑体辐射、原子的能级、原子的核式结构等基础知识点,重点要熟悉教材,切记这些基础知识点21有些核反应过程是吸收能量的,X粒子以动能EK轰击静止的N,发生X+NO+H核反应,核反应吸收的能量Q=(m0+m
33、H)(mX+mN)c2,则在该核反应中()ABX为HeCEKQDEKQX为He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专题: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求出X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进而确定该粒子为何种粒子;经过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该核反应能否发生解答:解:A、在核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核电荷数相等,有:Z+7=8+1,解得:Z=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数守恒可得:A+14=17+1,解得:A=4,4故X为2He,故A错误,B正确;2可知在核反应发生的过程中核反应吸收能量,C、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质量增加,题目中假设的X的动能恰好转变为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生成
34、物的速度为0,故生成物的动量为0,而反应物的动量不为0,所以该反应违背了动量守恒定律,故该反应不能实现,故C错误,D正确应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重点知道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以及知道核反应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原子核Th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成为原子核PbC用升温、加压或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以mD、mp、mn分别表示氚核、质子、中子的质量,则mD=mp+mn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重核的裂变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解析: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理解、衰变的实质,正确
35、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进行解题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境无关;氘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其中子,质子和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了氘核,过程中要陪同能量的释放解答:解: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不是核裂变反应,故A错误;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铅核比钍核少9082=8个质子,少2322088=16其中子;40发生衰变是放出2He,发生衰变是放出电子1e,设发生了x次衰变和y次衰变,则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2xy+82=90,4x+208=232,解得x=6,y=4,故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衰变和4次衰变故B正确;C、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
36、境无关,故C错误;、因为质子和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了氘核,必然要放出能量,也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所以一小部分质量会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故质量减小,则mDmp+mn故D错误;应选:B点评:考察裂变与聚变反应的区别,知道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掌握影响元素的半衰期的因素关于这部分基本知识要注意加强理解和应用23(2008?四川)用拥有一定动能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使这些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n2)的激发态此时出现的氢光谱中有N条谱线,其中波长的最大值为现渐渐提高入射电子的动能,当动能达到某一值时,氢光谱中谱线数增加到N条,其中波长的最大值变为下列各式中可能正确
37、的选项是()AN=N+nBN=N+nlCD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专题:压轴题解析:本题考察氢原子受到激发后吸收能量向高能级跃起,到在高能级不稳定将自发的向低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的种类等于1+2+3+(n1),故在初态时吸收的能量越多到达的轨道越高,辐射的光谱种类越多而辐射的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初末能级的能极差,故最高能级越高,辐射的光子的能量的最小值越小解答:解:当用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使氢原子激发到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则其向下跃迁有n1条的谱线,而处于n1的能级的电子持续向更低能级跃迁,产生n2条谱线,处于n2能级的电子持续向更低的能级跃迁,产生n3条谱线,处于第2能
38、级的电子持续向基态跃迁,产生1条谱线,故总合产生N=1+2+3+(n1)条波长最大即频率最小的是从n能级向n1能级跃迁是产生的谱线而提高入射电子的动能,电子将被激发到n能级,且nn,同理向较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谱线的条数为N=1+2+3+(n1)+n而能级越高能级差越小,故辐射的光谱中最大波长光谱的波长将变得更长故C正确故NN=n+(n+1)+nn故A正确而B错误应选A、C点评:这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不是太高,但要求我们对基本观点一定要比较熟悉,所以我们要多看课本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24(2011?虹口区二模)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各不相同,图为这三种射线
39、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图,、各代表一种射线则为射线射线,它的贯穿本领很弱;的贯穿本领最强,它的电离本领最弱(选填“最强”、“最弱”)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明确、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电离能力等性质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射线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纸即可把它挡住,但是其电离能力最强,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但是其电离能力最弱故答案为:射线、最弱点评:本题考察了三种射线的性质,关于这些性质一定要熟记并知道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25(1)某同学用两块质量不同的表面平滑木板和弹簧考据动量守恒定律,如下列图,用细线将两木块中间不栓接的弹簧压缩,将这一系统至于圆滑的
40、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置于水平地面上,烧断细线,察看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就可以用所得数据考据弹开过程动量是否守恒该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的数据是x1(选填:桌面的高度“h”,或木块落地址到桌面边缘的水平位移“x1、x2”,或“h、x1、x2”,注意只要填字母):除刻度尺外该实验还必须用的另一个测量工具是x2;用测得的数据的字母写出该实验考据动量守恒的关系是天平(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选项是m1x1=m2x2尽量使用质量很轻的弹簧B尽量使用长一点的桌子,使木块压缩弹簧后离桌子边缘远些C尽量使用高一点的桌子,使木块下落的时间长一些D尽量使用体积较小密度较大的平滑物块进行实验考点:
41、考据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解析:烧断细线后,两木块走开桌面做平抛运动,由于高度相等,则平抛的时间相等,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把平抛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木块的水平位移可替代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将需要考据的关系速度用水平位移替代解答:解:木块走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取右边木块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两木块质量和平抛初速度分别为:m1、m2,v1、v2,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分别为x1、x2,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需要考据的方程:0=m1v1m2v2,其中:v1=,v2=,代入获得m1x1=m2x2,故需要测量两木块的质量m1和m2,两木块落地址到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需要的器材为刻度尺、天平故答案为
42、:(1)x1;x2;天平;(2)m1x1=m2x2点评:本题是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平抛时间相等,用水平位移代替初速度,这样将不便考据的方程变成容易考据九、计算题(第7题6分,第8题7分,满分0分)26(2014?宿迁三模)1928年,德国物理学家玻特用粒子(He)轰击轻金属铍(Be)时,发现有一种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射线查德威克对该粒子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了新的粒子中子(1)请写出粒子轰击轻金属铍的核反应方程;(2)若中子以速度v0与一质量为mN的静止氮核发生碰撞,测得中子反向弹回的速率为v1,氮核碰后的速率为v2,则中子的质量m等于多少?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解析:(1)
43、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由质量数守恒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为:He+BeC+n;2)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以中子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Nv2,解得:m=;答:(1)核反应方程为:He+BeC+n;(2)中子的质量m等于点评:本题考察了写核反应方程式、求中子的质量,知道质量数守恒与核电荷数守恒是正确写出核反应方程式的重点,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27(2014?宿迁二模)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
44、时,产生的光电流随阳极与阴极间所加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Uc为遏止电压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0考点:光电效应专题:光电效应专题解析:吸收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战胜逸出功,剩下的转变为电子的动能,根据最大初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求解当光电子的动能恰好能战胜电场力做功时的电压即为遏止电压,进而求出极限频率解答:解:(1)由动能定理,及Uc为遏止电压;可知,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eUc(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h0;所以0=;答:(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Uc;(2)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点评:本题考察了产生光电效应的原理
45、和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公式,注意极限频率与遏止电压的关系十、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28(4分)(2013?黄浦区二模)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平均速度相等C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所用时间相等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解析: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A正确;、C、自由落体运
46、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故经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时间越来越少,故在连续相等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越来越大,故B错误,C错误;D、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位移的差是一个恒量,故D错误;应选A点评:本题重点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解析求解29(4分)(2012?徐汇区一模)将四块相同的牢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l、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均为30假设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使劲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使劲的大小之比为()AB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
47、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解析:由图可知,1、2及1、3两块石块均有相互作用,而石块1受重力及2、3两石块的作使劲而处于静止,故对1受力解析可求得第1、2块石块间的作使劲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使劲的大小之比=600,解答:解:如图对第一个石块进行受力解析,由几何关系知:所以有N12:N13=sin60=;应选B点评:当题目中有有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应注意灵活选择研究对象30(4分)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F作用,06s内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及物体运动的vt图象(图2),6s后撤去拉力,由图象中的信息,下列哪个物理量无法求出()A02s内的加速度C物体的质
48、量maB撤去拉力后物体的加速度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a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解析:由vt图象判断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运动情况,由Ft图象可以读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所受到的推力大小;物体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t图象的斜率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块的质量解答:02s内的加速度a:a=,故解:A、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错误;、C、D、加速阶段:F1+Gxf=ma匀速阶段:F2+Gxf=0减速阶段:Gxf=ma联立解得:m=1kg2a=2m/sGxf=2N不知道斜面的坡角,故无法求解摩擦力;本题选无法求出的物理量,应选:D点评:本题重点是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不难十一、解答题(共8分)31(8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考据“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左端将数字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全部课件
- 《状态转移模型》课件
- 《线面角与面面角》课件
- 《胃癌病例分享》课件
- 《电路制作h》课件
- 《人类环境》课件
- 《房地产经济学》课件
- 《食品贮运保鲜学》课件
- 宏观经济学-清华讲义课件
- 《阳光私募基金》课件
- mil-std-1916抽样标准(中文版)
- 城乡环卫一体化内部管理制度
- 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大数据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 光伏十林业可行性报告
- 小学综合实践《我做环保宣传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钢煤斗内衬不锈钢板施工工法
- 出国劳务派遣合同(专业版)电子版正规范本(通用版)
- 公路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手册
- 供应商评估报告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