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一、案例语文课上,同学们学习了生字“爱”的读音、字义和写法后,我请大家用“爱”字组词、说话。有的说:“我爱祖国”,有的同学说:“我爱爸爸妈妈”,有的 说:“我爱老师同学”,还有的说:“我爱学习”、“我爱劳动”等等。忽见一位同学 身体前倾,把手举得很高。我暗自为他爱动脑筋感到高兴,马上请他说。谁知,这位同 学站起来一语惊人:“我谁都不爱,我就爱我自己。”二、分析听了他的话,身为一名教师,在生活中又扮演母亲、妻子、子女的我,心 里感到很沉重。我真不相信这是他的心里话。我问道:“你爸爸妈妈对你好吗? ” “好。” “他们爱你吗? ” “爱。” “那你为什么不爱他们

2、呢? ”孩子的话,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从他的话语和态度分析,他是诚实的,俗话道:“童言无忌。这 件事让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渗 透思想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重在于人。于是我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父母,爱集体,爱老师的教育,给学生讲述 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像刘胡兰、王 二小等;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中外科学家刻苦专研,忘我工作,为人 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通过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初步懂得了,今天的 好日子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 们要

3、懂得珍惜,努力学习;父母亲人把我们抚养成人,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关爱,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老师叫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引领我们走进科学知识的殿堂,给我们以 聪明和智慧,我们应该尊敬老师,虚心接受教育;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个同学都应热 爱集体,积极进步。教育中,我们还通过对具体事情的具体分析,使同学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 事情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样做。如有的同学随意撞倒桌椅,乱丢垃圾,主 要是他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一会损坏公物,造成脏乱的环境,二给别的同学学习、活 动带来不便只想到了自己,没有替别人着想。我们在学

4、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 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也应该多替别人着想,给周围的人以方便。 大家不乱丢垃圾,我们的环境干净整洁,同学们学习时,既心情舒畅,又有利于身体健 康;不损坏课桌椅,可以延长公共财物的使用寿命,节约钱物,让更多的同学使用和学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损坏的要 赔偿;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要扔进垃圾筒;做一名爱 劳动的孩子,在家经常帮助大人做家务, 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思想品德课上, 我请大家说说:放学回家后,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妈妈下班了, 我帮妈妈拿来拖鞋,请她换上。有

5、的说:爸爸工作累了,我给爸爸送上一杯热茶,请他 休息一下。有的说:吃晚饭时,我帮妈妈端碗、拿筷、摆椅子;吃完饭,我擦桌、扫地、 洗碗。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集体观念、劳 动观念、环保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 细致的思想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不断提高我们民 族的道德水平,让孩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心中有他人,心中充满爱“逆反心理”的疏导例说“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

6、就 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 “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汪锋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我找其他同学了解, 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 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便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并将他未听到的课给他重讲了一遍。很快地他又恢复到以

7、前的良好心理状态,并成了我的“朋友”。对“逆反心理”的追根溯源,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 力,善于及时从蛛丝蚂迹中发现“逆反心理”的萌芽,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疏导。有一女生性格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班干部时工作主动泼辣。 上初一和初二时, 见到有的男教师处理男女生纠纷、排座位、对男生违纪行为偏袒等。 她便认为男教师对男生有偏爱,对女生存偏见。有几次她站出来为女生辩护,反遭讥讽和嘲笑。于是,她公开宣称:“我就是不喜欢男教师教! ”上初三时,他在我班上就读。刚接触“化学”这门新课,有几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女生学 习感到很吃力,我便利用休息时间给她们开“小灶”。课堂上回答或讨论问题,我都尽量以公平、

8、民主的态度来对待男女生。针对农村女生胆小的特点,课外辅导时,我经常主动询问她们有什么疑难, 并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 慢慢地师生感情融洽了。 这时我才正面接触这位女生, 给她逐一分析我校教师, 从白发苍苍的老校长到刚刚毕业的新教师, 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奉献精神, 他们其实都是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学生的, 只是他们处理问题时有时不那么细致。并引导她寻找这些老师身上的“闪光点” 。慢慢地,她的成见消除了。学校一位青年男教师结婚, 她组织班上同学,在该教师的新婚典礼时,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文艺书目,学校移风易俗为教师办婚事,受到群众的好评。“天才”的呼唤初一新生适应不良的辅导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我想家”这是

9、出自远离父母、异地求学的高一新生内心的感叹!只有找到“适应的方法”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问题概述A 同学,男,初一新生。在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和同学动手打架多次,都缘于一两句话的不投机,或无意的相互碰撞;上课多次迟到,只缘于想爷爷奶奶, 去电话厅给家里打电话; 多次不交作业, 不是不会, 而是时间不够没写完或忘了带作业本; 课间或自习课上,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若有所思;有时,还紧握双拳表现出一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状作为住宿生,他不能习惯学校“严格”的作息制度;早操前,来不及收拾被褥,几次被生活老师点名批评;晚上,不习惯自己去打热水、洗漱;更有几次,莫名其妙地趴在床上大声痛哭,嘴里还叨

10、念着: “我为什么不是天才?”让同学们目瞪口呆。问题分析其实, A 同学的种种异常表现,源于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入学适应不良, 是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 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 因为初一新生大多为十二三岁的孩子, 自身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从小学到中学, 面对突然变得紧张的生活和学习, 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 他们有的一时间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 变得心情抑郁; 有的遇事难于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 A 同学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辅导策略与过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了帮助 A 同学摆脱痛苦、恢复自信,我对 A

11、 进行了辅导。尽快认识新环境。我在班里召开以小学生、初中生 、 让你了解我等主题班会,通过比较小学和初中课程的变化, 每天上课节数的变化, 学习方法和作业量的不同, 让同学们了解: 从小学到中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过渡。过渡顺利,大家的学习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大步前进,反之,则会成绩下降。通过大家对自己的特长、爱好的介绍,增进了新同学之间的了解,也让A 明白了:进入初中后,产生压力,纯属正常的心理反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关键是尽快适应新环境,变压力为动力,在新的竞争中争上游。传授有效的自控方法。为了帮助 A 同学控制自己的激烈发泄,我们一起研究出几种有效的发泄郁闷、 解决冲突的文明方

12、式:大哭, 可以算一种调节心情的好方法;也可以直接找老师、朋友诉说,或去心理咨询室;还可以到大操场弹上一曲(弹吉他是A 的强项) ;可以通过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更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信发泄抑郁;如果面临一场强烈的冲突时,可以紧紧攥拳,嘴里数出1、2、3、4、5如果数到了10还控制不住自己,就转身往老师的办公室跑等。发挥同学互助作用。为了让A 同学尽快融入班集体,我和生活老师达成共识,充分调动“舍友”们的积极性,帮助 A 尽快提高自理能力。宿舍长是一位从农村来的同学,生活自理能力强,又乐于助人,在我的帮助下,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在宿舍长的倡导下,从作息时间到整理内务,小到个人

13、洗漱大到集体卫生,都有人帮助、提醒他,但决不代劳。几个星期的时间, A 便被评为“宿舍标兵” 。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根据A 同学的实际问题,我们约定家长要做“狠心”家长,控制孩子往家里打电话的次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周末让孩子自己乘车回家,回到家里,让孩子洗自己的衣服,学习照顾爷爷和奶奶家长努力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 性,指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辅导结果与思考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A 同学很快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又恢复了自信。他知道,他与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天才。第一次期终考试, A 同学的成绩就跃居班级前5 名之内,第一学年结束时,又被评为

14、三好学生。谁负责教师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文化都趋向于多元化, 青少年厌学、自杀、犯罪 (甚至是恶性犯罪) 问题;教师体罚、伤害、侵犯学生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 ,他们的言行会直接、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影响。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今天,我们不禁还要多问一句: “老师的心理健康谁来负责?”农业社会,教师因“传道授业解惑”而被无限神化;工业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等谋生手段的象征而被敬畏; 信息时代, 教师丧失主导地位, 尤其是新教育中的教师开始扮演“学习的服务者” 。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挑

15、战。我们不妨以平常心走近教师群体,聆听他们的苦恼和困惑。无疑,教师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 15%有心理问题, 7%有心理障碍。造成压力的原因呈多样化,概括起来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惑,教师终日忙碌无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反思和规划,缺乏职 业方向;.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高社会关注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于是对学校教育有强烈的期待, 当孩子成长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 教师的工作在全体社 会成员的监督之下,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压力自然是其他职业所无法体会的。强大压力使多数教师心理处于焦虑之中, 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调节就会造成心理枯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