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八-项-护-理课件_第1页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课件_第2页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课件_第3页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课件_第4页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护理八项常规操作延安市中医医院学习讲义常见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埋籽拔罐中药熏洗穴位按摩湿敷涂药艾条灸刮痧耳穴埋籽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耳穴埋籽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 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

2、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耳穴埋籽拔罐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

3、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拔罐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2 目标 2.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 禁忌证 3.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 告知 4.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4.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

4、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5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拔罐中药熏洗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1.4 心理状况。2 目标 2.1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2.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2.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3 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

5、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剌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穴位按摩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2.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 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 物品准备

6、治疗巾。穴位按摩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6.3 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6.4 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6 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穴位按摩湿敷 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7、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 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3 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4 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湿敷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6.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6.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

8、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 师,配合处理。涂药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涂药1 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2 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

9、等治疗效果。3 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4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5 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涂药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艾条灸2.1.1 评估 2.1.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1.1.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2.1.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2.1.1.4心理状况。 2.1.2 目标 2.1.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1.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

10、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2.1.3 禁忌证 2.1.3.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1.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2.1.4 告知 2.1.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1.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2.1.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2.1.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2.1.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艾条灸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

11、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刮痧法 5.1 评估 5.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5.1.2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5.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1.4 心理状况。 5.2 目标 5.2.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5.2.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3 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5.4 告知 5.4.1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5.4.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5 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刮痧法 5.6 操作程序 5.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5.6.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5.6.3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5.6.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6.5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5.6.6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5.6.7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