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文明耀古今东西融和进大同回顾“奇迹天工”展,兼忆李约瑟博士【摘要】中国科学技术馆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承办的奇迹天工展览,以物化 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有效传播了中华科技文明对 现代科学发展震古烁今的历史贡献,为中国有科学做了有力注脚,为世界了解中国 提供了一个窗口;李约瑟博士垂数十年研究而迄于蒇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高度肯定 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在为世界科学 文明探明源流的同时,用不争的史实促使西方人对中国科学刮目相看,从而还给中国 科技一个公道【关键词】中国科技史;奇迹天工;古代文明;文化自信;李约瑟200
2、6年5月9日,乘北京奥运东风,中国 科学技术馆新馆在现址破土动工经岁而馆成, 2008年6月30日,根据“2008工程建设指挥 部要求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建设规划总体安 排,新馆建设如期达成了各项工程目标,为在 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秩华诞前夕作为献礼工 程敬启管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服务北京奥运,实践其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使科学普及与 文化宣传形成相应的匹配,更是为了面向中 外观众集中展示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魅力, 传播中国价值观念,重塑中国国家形象,为 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窗口,为沟通中西方 文明架起一座桥梁,中国科技馆新馆在尚未 完全竣工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于2008
3、年7月28日至9月20日,与中国文物交流中 心联袂承办了 奇迹天工一中国古代发明 创造文物展”,以此作为献给北京奥运会的一 份特殊礼物、一曲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 礼赞展览分为“锦绣华服一古代丝绸染织术 “雄奇宝器一古代青铜铸造术“典藏文明 古代造纸印刷术“泱泱瓷国一古代瓷器 制作术四个主题板块,汇聚了来自全国的300 余件(组)世界瑰宝级藏品,既有丝绸的华美 婉约,也有青铜器的庄严沉雄,更有纸张的轻 柔朴质和瓷器的流光溢彩,物登明堂,矞矞皇 皇;文物精华,尽撷于斯,从不同维度展示古 代中国发明创造的璀璨历史,呈现华夏先民巧 夺天工的一个个奇迹在这些文物精品当中, 不乏国之重器,如:九鼎八簋、
4、司母戊鼎(后 母戊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 越王勾践剑、透雕夔龙纹禁、错金银龙纹方案 奇迹天工,震古烁今,足以见中华文明仑 奂之美和文化之盛(见图1 ),并让人顿生“人 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之感喟正如时 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所言,作为历史 和文明的载体,这些文物忠实记录了华夏先民 在众多科技领域的重要发现、发明和创造,荷 载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精神实质。图1“奇迹天工一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部分展品作为当时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唯一对社 会公众开放的活动“奇迹天工”展览备受各界 观众和海外朋友欢迎,诚为一曲中华民族伟大 创造精神的礼赞。据不完全统计,展览期间, 共接待中
5、外观众6. 1万人次,其中外宾2000多 人次。李长春、刘淇、路甬祥、韩启德、陈至 立、孙家正、曾培炎、徐匡迪等领导同志以及 科技界、文博界数百名专家先后参观了展览并 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讲好 中国的故事”,展览还安排了各国驻华使节及 家属专场,引起了轰动效应。奇迹天工展览虽然展出周期不长,参观 人数亦有限,但是成效丕显、影响深远,其意 义远远超出了展览本身要其荦荦,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运用“大联合、大协作协同机制 统筹各方科技文化资源和社会力量,以展览的形 式助力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走进现代、走向世界方 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作
6、为北京奥运会举办前 夕以飨中外的科技文化饕餐大餐“奇迹天工! 展览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中国科协、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和 大力支持,所展出的300多件(组)文物源自不 同时期,堪称价值连城,分别从全国24个省、 市、自治区包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文物管理 所、文化局、图书馆等在内的78个单位临时征调 而来,不啻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不少文物, 比如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公元前3200 一 2200年)的织机玉饰件,乃是首次公开亮相, 真可谓猗欤盛事,为中外观众提供了一个“上下 五千年,纵横数万里“ 了解中国历史和科技文明 的难得机会。其次,通过展览达到了增
7、强民族自豪感、弘 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引导广 大公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自觉涵养文化自信之目 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 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和坚定信念,是在全球文化 交往和交流中享有自主性和话语权的先决条件,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条件。 不少观众参观“奇迹天工展览后在留言簿上 发表感言,认为本次展览把中国古代文明和 我们祖先夺天地造化之巧,用具象的形式展现 给了我们“是一个重新发现中国、发现中国科 技史的难得机会“是整个民族不忘感恩自己老 祖宗智慧的一次良心展览”与此同时,观 众还纷纷表示期待中国科技馆将来举办更多类 似的主题展览,藉以引导青少年礼敬、亲近并
8、 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使中华文化基因 代代传下去,真正活起来,使在世界上几近湮 没不彰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历史得以重见天日、 刮垢磨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藉由展览有效传播 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现代科技的卓越贡献, 增强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底气中国文 化垂数千年而不绝如缕,中经孔子集其大成, 业益光、道益盛,乃自辟蹊径,发展成为一个 积厚流长的体系。在这一独特文化体系哺育下, 科学技术的传统千百年来不断得到发荣滋长, 所产生的科技发明创造,可谓史不绝书。然而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一直存在着科学是西方 专利品“是专属西方文明的独特现象的傲慢 与偏见,以及历史上中国没有科学“中国文 明的真
9、正贡献不在科学方面的刻板印象,经 年累月、以讹传讹,遂倡为“欧洲中心论”&就 连对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 大发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其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英国文艺复兴之杰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竟然至死也不知道这些创造发 明其实源自中国。与此同时,近代中国的积贫 积弱,也使得一些中国人浮慕西方文化而陷于 “欧洲科技为先”的迷思,只见一己之所短,而 忽视一己之所长,对华夏科技成就选择性失忆 和缄默& “奇迹天工”展览,适足以大量中国古 代发明创造文物,无可辩驳地向世人证明:科 学之名,虽然起于欧洲,而科学之理,其实存 乎天壤,科学绝非为西方所独擅,更不是西方 文化
10、的产物。恰好相反“西术之借根,实本于 中术之天元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 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奕诉,1866年),从而为“中国有科学“中华文明的发展 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持续创新史”,做了有力 的注脚。二、围绕“中国的本位科学历史”主 题展开的论争中国究竟有没有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论 争,笔者认为其虽然起于晚近时代,但最早根 源实可追溯至明朝末年。当时官至崇祯朝礼部 尚书兼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的徐光启,曾 与耶稣会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合译了欧 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原本(Elements of Geometry)这部在西方数学所谓“公理化演绎体 系”中极具代
11、表性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徐 光启将几何原本与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九 章算术进行了一番比较之后,得出了中国算 学与西方数学“其法略同,其义全阙”的结论, 认为两者之间名同而实异,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其所同者,仅仅是在计算技巧方面,而西方数 学中更具本质意义的数学原理,在中国算学里 则尽付阙如,因而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数学。徐光启这个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至今仍 余波未平。众所周知,在西方科学传统中,数学因为 “可以探天地造化之秘而拥有至尊的地位,在 科学革命中发挥骨干性作用,向被视为西学之 源泉,几乎是与科学划等号的,故凡是不能被 “数学化”(mathematization)者,就不具备“科 学”的身
12、份基于此,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 初叶,相当一部分西方科学史学界人士便想当 然地认为,由于“缺乏严格求证的思想“形式 逻辑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古代没有产生数学理 论,中国主要的数学书籍和知识,都是源自外 国特别是古希腊;古代中国在数学方面并没有 什么有价值的建树,没有真正意义的数学;鉴 于中国的科学从未纳于对自然现象探索 “数学化”之轨道,缺乏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对自然界作数理假设、系统化的实验、结论 的普适性与世界范畴的可行性一亦即没有科 学,充其量只属于传统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发 端于欧洲及其向美洲的延伸”,遂成为西方人下 意识的、自我陶醉的一种优越感,而一些不明 真相的中国学者则为此焦
13、灼不安,深以本国文 明未能产生现代科技为耻 场跨世纪的论争, 遂围绕中国的本位科学历史这个主题展开长期以来,这场论争都呈现出一边倒的态 势 “欧洲中心论遂得大行其道西方科技史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人成功之处是技术上的而 非科学上的;中国科技史上虽然也产生过众多 符合科学原理的技术发明,但其背后独缺西方 科学史上那种特殊精神,自然就不能登上“科 学这个大雅之堂令人遗憾的是,极少数国 内或华裔学者忘其所本、随人起舞,也去附和 这种“重西薄中”“是今非古错误观点,而因袭西方人的成说,人云亦云“传统中国文化缺 乏科学的基因和科学发展壮大的土壤“没有充 分重视演绎科学”;中国的发明创造由于实用主 义取向使
14、然,往往重过程而轻求证,停留在纯 粹经验的阶段“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 是实践的智慧而不是理论的科学,就像传统中 医那样“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并因 此妄断“中国过去并没有一种系统的学术相当 于西方的科学并足以与之互较长短“也没 有一套可以与西学分庭抗礼的科学遗 产”(余英时,2008年)。总而言之 “中国没 有科学! ”三、不平则鸣,起向高楼撞晓钟”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任何不带偏见的科学史家和学者,都不能不承 认,中国固有的科技文明,千百年前已蔚为世 界之雄,经纬天地、照临四方“其居他人之前 者时逾千载,而其落后者仅最近一二百年事, 在悠长之人类历史中,仅不过一刹那
15、之落伍 ”(陈立夫,1972年)这一点完全可以征 之于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 和发现中,中国独占173项这一事实。即便单就 数学而论,也绝对不让西方专美,盖远在春秋 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率先产生完备的十进位 值制记数法和包括分数在内的四则运算;南北 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推 算到小数点后的第六位,并将这一世界记录保 持了 1200年之久;宋元时期的天元术、四元术、 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一次同乘式理论和高次差 的招差法等,都领先于西方至少500年以上 而被徐光启讥为“其义全阙”的九章算术, 其所记载的正负数概念和联立一次方程组解法,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就其影响
16、力而言,实 足与几何原本齐驱并驾、竞秀联芳。由此 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擅长数学的 民族。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经指出:“有人 认为中国历来就没有自然科学,这是不对的 中国自有人类生活以来都要吃饭,要吃饭就要 进行生产,就有自然科学的萌芽,后来并逐渐 发达,不过过去没有把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一个 体系罢了”(毛泽东,1940年)&1986年,英国著名科普作家罗伯特坦普 尔(Robert Temple,中文名“谭如波”)在其 著作The Genius of China (中国的创造精神) 一书中,通过大量列举古代中国在农业、天文 和制图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交通运输、 数学、物理学、军事
17、等领域率世界之先的科学 发现及技术发明成就,并详细而通俗地叙述中 国古代科技的100个世界第一,掷地有声地指 出:“现代世界赖以形成之基础发明和发现, 殆有半数以上均滥觞于中国世界文明乃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代科技是东西方文明 共同创造的产物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却对 此迷焉罔觉,这实为自有人类存在以来最大的 历史盲瞽“如果不是从中国引进了诸如船舵、 指南针和多桅杆等船舶和航海方面的改良技术, 西方航海大发现永远不可能发生,哥伦布岂能 远航美洲,欧洲人也就无从建立殖民帝国 假使不是从中国引进了纸张和印刷术,欧洲人 手誉书籍的时代必然会漫长得多,文化传播亦 必不会如今日之广泛”而在这个问题上最仗
18、义执言,也是最具权威 的,当属贡献毕生心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著 名英国学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中国人民的 良师益友李约瑟博士( Dr. Joseph Needham, 19001995)(见图2)。作为国际科技史学界泰 斗和当代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功臣,李约瑟博 士向来景仰中国,并对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素怀 孺慕之情。面对向西方一边倒的这一学术论争, 他不平则鸣,将多年研究成果发为论著、以卫 真理,起而为中国科学技术辩护,为华夏创造 精神扶轮,实让中国科技史学界深觉吾道之不 孤,而足使极少数妄自菲薄、徒拥宝藏而求馈 于人的学者如闻晓钟、振聋发聩。图2使华期间入乡随俗身穿中式长袍的李约瑟博士但是毋庸讳
19、言,中国古代学者虽然也不乏 即物穷理的求知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精神,敢于通过调查求实去否定经书上已有的 定论”,推倒陈陈相因的旧说,而提出自己的 科学论断,然而由于深受道家“六合之外,圣 人存而不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 涯随无涯,殆已这些传统文化和消极思想的 影响,因此虽然技术发明有目共睹、誉满天下, 但是毕竟“没有把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一个体 系”,与西方近现代形成的一整套体用兼备的系 统科学相比较,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 也是不争的事实。四、但有虔诚一点心,愿为世界开太平”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技文明结缘并在情感上 皈依”中国文化,至少可以回溯至1937年。 是年,一群庸中俊俊、风
20、华正茂的中国青年科 学家来到英国大学城剑桥,在李约瑟博士工作 的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攻读博士学位,其中 之一是半个多世纪之后成为李约瑟博士第二任 妻子的南京药商之女鲁桂珍。通过他们,李约 瑟博士最初与闻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并为之倾倒, 渐渐开始对当时“欧洲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 科学史学界产生质疑,病其根深蒂固的偏见, 慨然而有澄清之志。从那时起,他就发愿要在 有生之年参酌古今、博辑中外“撰写一部系统 的、客观的、可信度高的关于中国文化中的科 学历史、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著作。”以此宏 愿为鹄的,李约瑟博士开始刻苦学习中文。1942年是中国正式对日宣战的第二个年头, 全面抗战也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是年,李
21、约瑟 博士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优渥薪酬待遇和研究环 境,作为英国文化协会和皇家学会代表,并衔 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之使命,不远万 里、几经辗转,取道美国复经印度,来到寇深 日亟、抗战正酣的中国,在英国驻华(重庆) 使馆担任科技参赞。使华期间,李约瑟博士秉 持科学家的人道情怀,复能推其爱众济世之心, 参与英国援华运动,主持实施英国政府以科技 文化合作方式援助中国抗战的计划,通过资助 迁往内地的科研教学机构,补给当时中国抗战 急需的科技书籍、物资、设备和仪器,从物质 和精神两个方面帮助中国科技界振奋学术斗志、 重建科学活动,以共赴抗战建国和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大业。要赢得抗战胜利“人人抱必死的决心,以
22、 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这种艰苦的牺牲精神 固然可贵,但物质力量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要 真正发挥出后者的最大效应,科学技术至关重 要。为此,移驻重庆的国民政府适时发起了一 场国防科学运动,期以科学技术强固国防力量。 基于这一背景,李约瑟博士使华期间所肩负的 另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在重庆筹维中英科学合 作馆(Sino-British Science Co-operation Office) (见图3),以配合这一运动。在战时军事至上、 胜利第一,举凡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均以抗战为 优先的情况下,李约瑟博士犹能积极策划推进, 以底于成合作馆建成之后,更亲董其事,担 任馆长,在综理馆务、日不暇给之余,留意人
23、材、善善从长,扶植青年、奖掖后进,对处于 战火兵燹当中的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特加注重。 与此同时,李约瑟博士还致力于中英两国之间 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互相提供研究资料和 文献、协助邀请英国学者来华讲学、将中国科 学家的著作介绍给西方世界、向国际科学界输 送中国战时的科研信息,以及帮助中国大学生 申请并取得赴英国留学的奖助学金等。图3中英科学合作馆馆舍李约瑟博士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掺杂任何 功利思想,正如他在一首自咏诗中所表达的那 样“但有虔诚一点心,愿为世界开太平。”为旌表其劳绩和贡献,1945年10月,国立 四川大学、四川省教育厅、华西协合大学、金 陵学院、中央医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的 著
24、名学者联名向李约瑟博士伉俪赠送“科学泉源刺绣锦旗一面五、“还给中国科技一个公道!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尽管夷 险不测、成败无定,更兼交通落后、山川修阻, 李约瑟博士仍以坚韧的毅力,凭藉读无字之 书的实践精神,以陪都重庆为中心,先后往 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陕西、甘肃 和青海等10省,参观大学院校、科研机构、文 化机构、兵工厂和实验室近300个,广泛接触学 术界人士,了解科技人员工作情况,荐送他们 的科研论文向英、美科学期刊投登,并给各大 学赠送科技书籍,累计行程逾2500公里。通过 这些学术旅行和交流活动,李约瑟博士与梅贻 琦、竺可桢、顾颉刚、傅斯年、郭沫若等中国 学者
25、和科学家成为莫逆之交,结下深厚友谊, 并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科技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的决心藉由旅途当中进行不辍的史料研究和 实地调查,李约瑟博士爬罗剔抉,发掘出无数 鲜为人知的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成就,并惊为 “一座令人眼花缭乱的金矿”,由是坚信,中国 的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于西方, 勃兴于17世纪的现代科学在许多方面实 奠基于千百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 所取得之成就”,进而提出“要研究人类精神及 物质发展史,就不可能不研究中国科技史”的 观点。以这段宝贵的使华经历以及因此获得的第 一手资料和研究经验为基础,抗战胜利并返回 英国后,李约瑟博士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和场 合发表演讲,竭力
26、宣传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文 明,并阐明中西文化传统虽循殊途分隔发展科 学,但是历经千百年交流融和,中西科学已同 归于“现代科学”,并与各个民族在各个时代 不断积累的科学文明成果总合成为一个世界性 的现代科学体系,因此,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 势必然是全球共享、利用厚生、造福人类,最 终向中国礼记中所描述的“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境界迈进,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 事业;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地邀集20多名科学 家和科技史专家,组成一个宛如“跨国公司 的工作团队,正式投入到中国科学技术史 项目研究中,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编撰出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一
27、译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这一不 朽的系列著作。这部由7大卷25分册构成、篇 幅达20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向被誉为“对 中国科技结账式的经典之作”,它高度肯 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用确凿的史实去 证明中国古代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嚆矢,去 支撑李约瑟博士关于“中国有科学的论断 最重要的是,这是李约瑟博士实践其我此生 最大用心,就是还给中国科技一个公道誓言 的一项具体行动K、克愿含笑九原归笔者对李约瑟博士这一此生最大用心”, 实有切身之体会 1995年2 6月,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在结束瑞士 卢塞恩站展出之后,以中国:知识的摇篮 (Chi
28、na : Cradle of Knowledge)为名称转赴英国, 在伯明翰博物馆暨艺术馆继续巡展(见图4) & 2 月17日,展览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各界贤达毕 至,社会名流咸集,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内的英国主流媒体全程进行报道,一时称盛。 得知这样一个与自己毕生研究有着密切关系的 展览来到自己祖国展出,李约瑟博士兴奋莫名, 强扶羸体在伦敦寓所亲修贺函一封(见图5), 并于展览开幕当天委派李约瑟研究所副所长古 克礼博士( Dr. Christopher Cullen)专程从伦敦 赶往伯明翰,代其在开幕式上宣读。贺函全文 如下:伯明翰博物馆暨艺术馆助理馆长(公共服务) 艾芙琳希尔伯博士
29、:值此中国:知识的摇篮展览隆重开幕 之际,谨向你们致以最衷心之祝贺和最热诚之 祝愿长年以来,敝研究所合作团队致力于 “中国科学与文明”项目研究工作,期间最堪足 快慰者,莫过于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士终于承认 中国人民对于全人类共同科技遗产所作出的巨 大贡献。本展览对于这种承认的与日俱增,可 谓贡献至宏。这个展览能在伯明翰展出,实属 再合适不过;伯明翰之产业与科技传统不言而 喻,毋需我再作强调尤其荣幸的是,这一展览将由中国驻英国大 使(马毓真)阁下宣布开幕我本人极愿躬逢 其盛,惟已届九四高龄,不能不遗憾地说,可 以束装就道的日子已经不再所幸敝研究所副 所长古克礼博士能代我莅展,相信其必定会转 达我之良
30、好祝愿。顺颂时祺!李约瑟1995年2月17日图4“中国:知识的摇篮”展览在英国伯明翰展出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PROJECT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East Asian History of Sdence Library, 8 Sylvester Read, Csunbridge cBjTelephone o to 1333-3492520W3-3697O317th February-i 1995g. Evelyfi 缸 SilberAssistant Biter, ( PublServices BlTi8inh
31、am Museums & Art Gallery Charaberlsi Siare -辑 I i n 0mm W3 3UH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n send you my hearty ocm-* gratulstins and warm good wishes on the Qenin of the gjshihit ioh ,Chifia!( Cradle of Knowledge1 Cvet* the years in vh ifh our team of e o 1 labo r a to r s has worked on 七膈 Seience:
32、and iyiaation in ChMe Project, it has been most, gratifying to see hm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ceme to recognise the immenseion ftacte hy the Chifiese people 七。the cQinmnsclent if ir an4 tchnolngieai heritage f humanit. An Exhibit ion such asIs a great O0Mtrlbtli3n to this emphasis 贮Ets mciIt is a
33、turtlelai* fa00011 r that Exhibitlen shaiald 母 by fiis EscelliMicy the Chinese Affibassador. I very much wish that X eob14 8。reKsnt n this accasioa* but at the age S4 1 am sharpy to .h&e ph Nei? d h n tnDirtaor BwnfiM Joseph Needham CHJRS, fba, MemKActd. $MaDirtctfiT Professor Ho Peng-Yoke HwP. WSHa
34、. temb. Aod. SimcaDeputy JXrtaor H.T- Huaig DPbB Oxon.)Deputy Dirtcut ChristoplKr Culloi MA Cbittm.;诚)Qon”Ubtarian Jolm P.C- Mofltea ma, D. Ub.图5 李约瑟博士为“中国:知识的摇篮”展览发来的贺函或许是欣见上述展览在北美和欧洲大陆巡展 十多年后,终于来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策源地, 以物化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向英国公众诠释中 国科学技术史,再现中国人民自古无匹的聪明 才智,以及中华民族发明、发现和创造的浩瀚 难穷,从而遂了老人家平生一大心愿,然后可 以无憾矣,展览在伯明翰开幕后不久,李约瑟 博士竟尔仙逝,与20世纪同庚的一代科学巨擘, 从此星辰殒落天不愁遗,哲人遽丧,实令人 扼腕叹息。李约瑟博士这封弥足珍贵的贺函,原件自 然留在了李约瑟研究所作永久珍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下管线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制度
- 吉林大学《数值分析初步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积极心理品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科研项目合作研究合同书
- 中班开学家长会发言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 智能水箱监控方案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训练6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全国统考2024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二函数理含解析北师大版
-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区病案质控中心汇报
- 2024塔吊司机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答案及解析
- 2024年新华社招聘应届毕业生及留学回国人员129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参考范文(三篇)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签申工作准假证明中英文模板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