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习性及种植_第1页
-大豆习性及种植_第2页
-大豆习性及种植_第3页
-大豆习性及种植_第4页
-大豆习性及种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豆1 HYPERLINK http:/future/breed/infor_a.aspx?lm=1460 t _blank 大豆简介1.1 大豆的名称大豆、菽,毛豆、黄豆、青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泥豆、马料豆、秣食豆、Glycine max, soy, soya,soybean,soya bean, soybean plant, soja, soja bean1.2 大豆基本信息【界】: HYPERLINK /view/8629.htm t _blank 植物界 Plantae【门】: HYPERLINK /view/364362.htm t _blank 种子植物门 Magnoli

2、ophyta【亚门】:被种子植物亚门 【纲】: HYPERLINK /view/8637.htm t _blank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目】: HYPERLINK /view/371268.htm t _blank 豆目 Fabales【科】: HYPERLINK /view/461023.htm t _blank 蝶形花科 Papilionoideae【属】: HYPERLINK /view/461386.htm t _blank 大豆属 Glycine【种】: HYPERLINK /view/30289.htm t _blank 大豆 Glycine max大豆(学名

3、:Glycine max),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不同软硬的豆腐已经吃了几千年了。欧美现代也开始吃豆腐,但是一般用来代替奶制品。大豆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别名黄豆。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大豆

4、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我国传去。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1.3 大豆的历史起源1、历史的证据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商朝甲骨文中有菽的象形文字。我国最古老的、记述史前文化的、著于元前六世纪的诗经里,便记载有;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等。由此推断我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 5000 年上下。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都

5、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公元前三世纪大豆由我国传入朝鲜,六世纪传至日本。约在 300 年前,大豆传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欧美认识大豆则在 18 世纪以后 。 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

6、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2、起源考证国际学者均认同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何处有多种假说。瓦维洛夫在作物八大起源中心学说中认为大豆为温带物种,起源于中国中西部山地及毗邻低地 。 Hymowitz提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流域并得到许多研究者的支持。 Fukuda认为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东北。王金陵则推测大豆起源于华南或印度附近。吕世霖认为大豆

7、可能有多个起源中心。近期一些研究支持后两种假说 。还有一些日本学者则认为有些日本栽培大豆可能不是从中、朝传播过去而是直接由日本本地野生大豆群体驯化的。研究一个古老作物的起源应该回答五方面的问题:出自何物种何种群、何地、何时、由何人群驯化以及演化的经过。2 大豆的分类1、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五类: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大豆两类。青大豆:种皮为青色。黑大色:种皮为黑色。其它色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大豆。饲料豆(秣食豆)其中,黄豆占大豆总量的90%以上。2、大豆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又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我国以春大豆为主。3大豆的用

8、途3.1 大豆的营养成份大豆中营养成分表项目蛋白质 异黄酮低聚糖皂甙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磷脂大豆油核酸大豆成分 (%)38-420.05-0.37-100.08-0.1020见下表4-4.51.5-318-200.1-0.2人体需要量/天90-120g50mg5-10g20-50mg20-35g149mg5-20g10-30g400mg大豆中维生素含量表:项目胡萝卜素B1B2烟酸泛酸B6生物素叶酸肌醇胆碱C含量Mg/g0.2-2.411-17.52.32-25.91.9-3.2 营养价值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既能食用,又可用于榨油。作为食

9、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5%-45%,比禾谷类作物高6-7倍。氨基酸组成平衡而又合理,尤其富含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大豆制品如豆腐、千张、豆瓣酱、豆腐乳、酱油、豆豉等,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东亚国家的传统副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主张发展大豆食品,以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大约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柏。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主要食用植物油。作为大豆榨油的副产品,豆粕主要用

10、于补充喂养家禽、猪、牛等的蛋白质,少部分用在酿造及医药工业上。3.3 大豆功效3.3.1 健脑大豆中含约1.1%3.5%的磷脂,以卵磷脂、脑磷脂及磷脂酚肌醇为主,卵磷脂被机体消化吸收释放出胆碱,胆碱类物质在脑组织中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它随血液循环系统送至大脑,促进大脑活力提高,记忆力增强。它是大豆中主要的健脑益智、延缓衰老成分。大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有科学研究表明,植物蛋白对大脑的保健作用比动物蛋白好,所以平时多吃大豆及其豆制品对大脑是很有益的。3.3.2 降低胆固醇大豆蛋白在消化过程中释放出一种与胆汁酸粘合的肽段,从而将胆汁酸随粪便排出体外,由于胆汁酸是由胆固醇所组成,这个作用即是将胆固

11、醇排出体外。另外,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也会激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活性,故能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的作用。3.3.3 抑制动脉硬化效果经推测,由于大豆蛋白具有显著的降低胆固醇效果,也将具有一定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佐藤等(1998)采用缺乏ApoE小鼠模型进行研究,确认大豆蛋白质可抑制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还有一项研究称摄食大豆蛋白可显著地降低氧化型胆固醇的消化吸收(与摄食酪蛋白相比),而氧化型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一个原因。因而摄食大豆蛋白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3.3.4 抑制血压上升的效果早在1989年,日本学者河村等就摄入大豆蛋白、鸡蛋蛋白以及乳蛋白对自发病高血压老鼠(SH

12、R)的血压影响,发现摄入大豆蛋白抑制血压上升的效果最佳,其它蛋白对该动物的血压几乎没有什么抑制效果。目前已明确,大豆蛋白中含有一些抑制血管紧缩素转换酶(ACE)的生物活性多肽片段。在摄食大豆蛋白的消化道可释放此类活性多肽,并为机体所吸收,从而在机体内起到一定的抑制ACE效果,即降血压效果。3.3.5 抗癌的作用大豆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突出的抗癌功效,特别是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尤为明显。经过长期科研实验,有关专家认为:大豆中至少含有5种物质(异黄酮、皂苷、蛋白酶抑制剂、肌醇六磷酸酶和植物固醇)具有防癌功效。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

13、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大豆皂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还可抑制血小板减少,具有抗血栓作用。据国外报道,大豆皂苷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有一定抑制作用。3.3.6 镇痛、强骨骼大豆具有镇痛的作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外科专家和以色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同时发现:喂食大豆的大鼠手术后的神经损伤形成的痛觉比没有吃大豆的大鼠低。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每100g大豆至少含有200mg的钙,这对青少年的骨骼生长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3.3.7 抗肥胖效果最近,大豆蛋白的抗肥胖效果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动物性蛋白质相比,大豆蛋白的抗肥胖效果

14、具有3个特征:促进热量产生;减少体内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维持体积蛋白质。Baba等(1992)以老鼠为实验对象,比较了摄食大豆蛋白与酪蛋白之间的膳食脂肪的吸收率、组织脂肪率、体脂肪量、血清脂浓度等指标的差异,确认摄食大豆蛋白的这些指标显著低于摄食酪蛋白。Shingo也采用老鼠进行实验,报道大豆蛋白可显著降低体脂肪。至于大豆蛋白的抗肥胖作用机制,也有较多报道。譬如,Barth采用猪进行实验,发现摄食大豆蛋白的,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甲状腺激素(T4)浓度显著增高。Forsthe等(1995)采用兔子以及大鼠进行实验,也确认摄入大豆蛋白可显著增强甲状腺激素(T4)和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的水品。

15、2003年,日本学者青山等报道遗传性肥胖老鼠摄取大豆蛋白时,体重明显下降(与摄食酪蛋白相比),进一步分析这个不是由体蛋白的减少引起的,而是由于体脂肪减少所致。4大豆的种植从种植季节看,大豆主要分为春播、夏播。春播大豆一般在4-5月播种,9-10月收获。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区均种植一年一季的春播大豆。夏播多为 HYPERLINK http:/future/breed/infor_a.aspx?lm=1468 t _blank 小麦收获后的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黄淮海地区种植夏播大豆居多。从种植方式看,东北、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种植方式一般以大田单一种植为主;而其他地区,则多与 HYPER

16、LINK http:/future/breed/infor_b.aspx?sl=1619 t _blank 玉米、花生等作物间作种植。在夏至前后播:仲,苗长达三、四尺,叶呈圆形但有尖。秋季开出成丛的小白花,结成豆荚长达一寸。4.1 大豆形态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

17、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

18、时灌溉和排涝。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小

19、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长10-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体;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

20、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4.1.1 根与根瘤1、根系的形成与分布大豆根系在植物学上属于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根毛组成。它既是吸收水分、养分的器官,又是合成氨基酸和激素的器官。初生根由胚根发育而成,并进一步发育形成主根。支根在种子发芽后35d出现,根的生长一直延续到地上部分不再生长为止。大豆是一种深根作物,由主、侧根和根毛组成庞大的根系,在耕层深厚的良好土壤条件下,大豆形成发达的根系,但根

21、量的80%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内,近地面78cm的主根比较粗壮,愈向下愈细。入土深度可达80100cm以上。侧根(支根)是从主根的中柱鞘分生出来的。一次支根先向四周水平伸展,远达4050cm,而后向下垂直生长,入土深可达1m左右或更深,整个根系形以钟罩。第一次支根还可再分生二、三次支根。随着大豆生长发育,土壤下层的根重比例越来越大(图10-1)。根毛是幼根表皮细胞外璧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其寿命短暂,数天更新一次。由于根毛密生,使根系具有巨大的吸收表面积(一株约100)。大豆根系重的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出苗至出苗后4周(分枝期)为缓慢增长阶段,此期的根重约占总根重的1/4左右;出苗后412周(

22、分枝期至结荚鼓粒期)为直线增长阶段,此阶段形成的根重约占总根重的70%左右;出苗后1217周(结荚鼓粒期至落叶),根系增长量仅占总根重的5%左右。根系增长动态可用“S”曲线描述。2、根瘤大豆根上有根瘤共生。大豆根瘤是由根瘤细菌在适宜条件下,侵入根毛后产生的。大豆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土壤中的根瘤细菌产生化学趋向性,把根瘤细菌聚集在根毛的周围,吸着在根毛的表面。根瘤菌侵入根内部的途径,一般认为,根瘤菌可以把大豆根毛分泌到土壤中的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酸使根毛发生卷曲,与此同时,根瘤菌侵入根毛。根瘤菌侵入根毛后,根毛细胞开始分泌某种含纤维素的物质,形成“管套”将根

23、瘤菌包围在其中,随着根瘤菌向前推进,就形成一条侵入线。根瘤菌通过侵入线进入内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由于受根瘤菌分泌物的刺激,产生包囊膜将根瘤菌包围起来,形成包囊。根瘤菌在其中繁殖、发育、膨大,成为类菌体。一般在一个包囊中有46个类菌体。同时被侵染的根部皮层细胞和附近的细胞受到刺激也进行分裂,成为根瘤分生组织。随着这些分生组织的不断扩大和类菌体的不断繁殖,在根的表面形成突起,即初生根瘤(图10-2)。大豆幼苗出生后1周左右,在根部就可见到初生根瘤;出苗后10周左右,在根上可见到已经腐烂的根瘤。根瘤并非同时产生,而是交替形成,交替衰亡的。根瘤初时为绿色,渐次为粉红色,发育后期变成褐色,直径45mm,

24、个别直径可达1cm。3、固氮类菌体具有固氮酶。其固氮过程大致可分为氮的固定和氨的同化两个步骤:第一步,由钼铁蛋白及铁蛋白组成的固氮酶系统吸收分子氮。氮(N2)被吸收后,两个氮原子之间的三价键被破坏,然后与氢化合成氨(NH3)。第二步,氨(NH3)在类菌体中形成后,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参与下,先合成谷氨酰胺;后经酮戊二酸的还原氨基化作用,生成谷氨酸。谷氨酰胺中的氨基也可转给天冬氨酸生成天冬酰胺。在氨的同化过程中所生成的谷氨酰胺、谷氨酸和天冬酰胺均可作为大豆植株的氮源,进而合成其他氨基酸和蛋白质,参与大豆的代谢过程。大豆植株与根瘤菌之间是共生关系是大豆供给根瘤菌糖类,根瘤菌供给寄主氨基

25、酸。椐估计,大豆光合产物的12%左右被根瘤菌所消耗。对大豆根瘤菌固氮数量的估计差异很大,张宏等根据结瘤与不结瘤等位基因系的比较,用15N同位素等手段测得, 一季大豆根瘤固氮数量为96.75kg/h,为一季大豆需氮量的59.64%。一般地说,根瘤所固定的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量的1/31/2。由此说明共生固氮是大豆的重要氮源,但仅此固氮量也是不能满足大豆对氮的需要,因此必须施氮肥。根据研究,当大豆幼苗出现第一对真叶时,已可能结根瘤。两周以后开始固氮。早期根瘤固氮较少,大豆开花后根瘤固氮迅速增加。开花至青粒阶段固氮量最多,约占总固氮量的80%,近成熟期固氮量下降。4.1.2 茎大豆茎包括主茎和分枝。茎

26、发源于种子中的胚轴。下胚轴末端与极小的根原始体相连;上胚轴很短,带有两片胚芽,即第一片三出复叶原基和茎尖。在营养生长期间,茎尖连续发育形成主茎并分化叶原始体和腋芽,其中一些腋芽长成第一级分枝。第二级分枝较少见。大豆主茎呈圆柱形,稍带棱角,坚韧。茎粗变化较大,其直径615mm之间。主茎高50100cm,矮者仅有30cm,高者可达150cm,也是熟期和结荚习性的特征,即早熟种矮,晚熟种高;有限结荚习性矮,无限结荚习性高。大豆主茎一般有1220个节,极晚熟品种多达25节,极早熟种仅有89节,下部节间短,上部节间长。除子叶节着生一对子叶,单叶节着生一对单叶外,其余每节上均着生一片由3个小叶组成的三出复

27、叶。大豆幼茎颜色分紫、绿两色。绿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茎上生有茸毛,灰白或棕色,茸毛多少和长短因品种而异。大豆植株生长形态因品种不同而异,可概分为:蔓生型、半直立型、直立型、栽培品种均属直立型。大豆主茎节上有两种腋芽,即枝芽和花芽。基部节上的腋芽多为枝芽,常形成分枝; 中上部各节腋芽形成花簇。从主茎产生的分枝为一级分枝,主茎出叶和分枝的产生相差45个节,一般主茎出现第5片复叶后,在第一片复叶节上产生分枝,多数大豆品种仅有第一级分枝。第一级分枝一般仅34个,多者可达10个以上,少者12个或不分枝。分枝性既是品种特征,也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分枝的多少与态势决定大豆栽培的株型,按分枝与主茎所成角度的

28、大小,可分为张开、半张开和收敛三种类型。依据大豆分枝多少、强弱又可将株型分为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三种。1、主茎型 主茎发达,节数较多,植株较高,分枝12个或不分枝,以主茎结荚为主。主茎型适宜密植和肥力高的土壤种植。2、分枝型 分枝发达,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分枝5个以上,分枝上结荚往往多于主茎。分枝型品种密度不宜过大。3、中间型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分枝34个,主茎比较坚韧,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大豆茎的形态与产量高低有很大关系。吉林农科院研究,株高与产量的相关系数r=0.8304,茎粗与产量的相关系数r=0.5161。对于亚有限品种来说,株高与茎粗的比值在80120之间,产量稳定;小于8

29、0,表示植株矮小粗壮,不繁茂,产量低;大于120,则标志植株高,茎细弱,易倒伏,产量也不高。主茎节数与产量相关也颇显著,r=0.4308,节间过长常引起倒伏。据研究,单株平均节间长度达5cm,是倒伏的临界长度。4.1.3 叶大豆属双子叶植物。大豆叶片有子叶、单叶、复叶之分。子叶(豆瓣)出土后展开,经阳光照射即出现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在出苗后的1015d内,供给幼苗生长的大部分养分。子叶展开后23d,随上胚轴继续伸长,在第二节上先出现两片单叶,即第一对真叶,对生卵圆形,为胚芽内的原始叶。大豆出土后2周左右,随幼茎的生长,在两单叶上第三节上生长出第一个三出复叶,此时称大豆为三叶期。此后随植株生

30、长,大约每隔47d左右,出生一片互生的三出复叶。分枝出现后,每个节上也都着生一个三出复叶。大豆出叶速度与生育阶段及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大豆叶全缘。每一个复叶由托叶、叶柄和小叶三部分组成。托叶一对,小而狭长,位于叶柄基部两旁,有保护腋芽的作用。大豆叶柄长短因品种与环境条件而不同。同一植株上的基部节的叶柄短,向上各节渐次增长,中间节的叶柄最长,向上又渐次缩短。不同节位上的叶柄长度不同,这对于复叶镶嵌和充分利用光能有利。大豆幼嫩的叶柄和复叶的各个小叶能随日照方向而转向,以利于接受光能。大豆小叶形状、大小因品种而异。叶形可分为椭圆形、卵圆形、披针形和心脏形等。同一品种,由于复叶发生先后以及部位高低不同

31、,叶形、大小也有差异。叶形与每荚粒数有密切关系,一般披针形叶每荚粒数多,圆叶每荚粒数少。叶片的大小因品种、栽培条件及植株上所处的节位而不同。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中下部的叶片大,上部的叶片较小。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则上部叶片大,中下部的叶片较小。叶的寿命约3070d不等,下部叶变黄脱落早,寿命最短,中部叶寿命最长,上部叶也比较短。单株叶面积在盛花期至结荚期达到高峰。4.1.4 花和花序大豆的花序着生于叶腋间或茎的顶端,为总状花序,花朵簇生在花梗上,叫做“花簇”。大豆花为蝶形花,子房上位。每朵花有苞片2个,呈管状。花萼位于苞片上方,下部联合成杯状,上部开裂为5片,色绿,着生茸毛。花冠蝴蝶形

32、,位于花萼内部,由5枚花瓣组成。其中1枚大的叫旗瓣,旗瓣两侧有两个翼瓣,最下面的两瓣基部相连,形似小舟,叫龙骨瓣(图10-3)。花冠的颜色分为白色、紫色两种。雄蕊共10枚,其中9枚花丝连在一起呈管状,1枚分离,花药着生在花丝顶端。开花时,花丝伸长向前弯曲,花药裂开,花粉散出。一朵花的花粉约有5000粒左右。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柱头球形,花柱下方为子房,内含胚株14个,个别的有5个,以23个居多。大豆属自花授粉作物,花朵开放前即已完成授粉,天然杂交率不到1%。花序的主轴称花轴,大豆花轴长短,其上着生花朵的多少,因品种和气候及栽培条件而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长轴型 轴长1015cm

33、,有的轴长达2530cm。每花簇可着生1040朵花,每节具12个花簇,但多数是一个花簇,每节可结荚15个。2、中轴型 轴长310cm。每花簇具810朵花,每节具13个花簇。每节可结荚25个,顶生花簇可结荚810个,有限结荚习性多属此类型。3、短轴型 花序轴短,在3cm以下。每簇花较少,一般为310朵,然而每节结荚数35个,无限、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多属此种类型。4.1.5 荚和种子1、荚 大豆荚由子房发育而成,单独或成簇地着生在节上或主茎、分枝的顶端。豆荚一般长37cm,宽0.51.5cm。荚表皮被茸毛,个别品种无茸毛。豆荚形状有直形、弯镰形和弯曲程度不同的中间形。荚色有黄、灰褐、褐、深褐及黑色

34、等。大豆荚粒数各品种有一定的稳定性。栽培品种每荚含有种子15粒,多为23粒。每荚粒数品种间虽有差别,但并不固定,受结荚部位或环境栽培条件所影响。荚粒数与叶形有一定的相关性。披针形叶大豆,4粒荚比例多,也有少数5粒荚;卵圆形和长卵圆形叶,以23粒荚居多。大豆成熟时,豆荚沿背腹线自行裂开,俗称“炸荚”。品种进化低的容易炸荚,且不适宜机械化收获。如收获时,天气高温干燥,也会发生炸荚。成熟的豆荚内常有发育不全的子粒,或者只是一个小薄片,通称秕粒。秕粒率常在1540%之间。秕粒产生的原因是:受精后结合子未得到足够的营养。一般先受精的粒饱满,后受精的常形成秕粒。其规律是:基部分枝秕粒少,上部分枝秕粒多,先

35、开花结荚的秕粒少,后开花结荚的秕粒多;同一分枝上,基部荚秕粒少,上部荚秕粒多。在同一个荚内,先豆由于先受精先发育,粒饱满;后受精的后发育,常成秕粒,因而基豆秕粒多。其次是开花结荚期内,阴雨连绵,天气干旱均会造成秕粒增加。鼓粒期改善水分、养分和光照条件有助于减少秕粒。2、种子 大豆种子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无胚乳,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图10-4 大豆种子外部形态1. 胚轴透视茎 2. 珠孔 3. 脐 4. 脐间裂缝 5. 合点种皮共分三层,表皮、下表皮和内薄壁细胞层。由于种皮角质化栅栏细胞实际上是不透气的,种脐区(脐间裂缝和珠孔)成为胚和外界之间空气交换的主要通道。胚由两片子叶、胚芽和胚轴组成

36、。子叶肥大、约占种子重量的90%,种子大小和形状主要根据子叶大小和形状来定的。子叶富含蛋白质和油分,事由苗生长初期的养分来源。胚位于种子基部,约占种子重量的2%。胚芽具有一对已发育成的初生单叶。胚芽下部为胚轴。胚轴末端为胚根。子叶着生在胚轴上。脐是种子脱离珠柄后在种皮上留下的疤痕。脐的下端有珠孔,当发芽时,胚根由此伸出,又称发芽孔。脐的上端是合点,是珠柄维管束与种脐连接处的痕迹(图10-4)。大豆种子形状分为球形、椭圆、扁圆、长圆形等。种子大小以百粒重表示:20g的为大粒种,30g以上的为特大粒种。子粒大小与品种和环境条件有关。东北大豆引到新疆种植,百粒重可增加2g左右。种皮颜色与种皮栅栏组织

37、细胞所含色素有关,可概分为黄色、青色、褐色、黑色和双色五种,以黄色居多。大豆成熟后,在有的子粒的种皮上出现褐色或黑色污斑,叫“褐斑”。褐斑粒的形成既有遗传上的原因,也与栽培条件,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大豆子粒种皮颜色关系到大豆的利用及商品价值,种皮光亮程度是鉴别大豆商品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有的大豆品种的种皮不健全,有裂缝,甚至裂成网状,子叶外露。种皮破裂与成熟后期遇雨或干旱有关,是一个品种的不良性状。成熟的子粒,常有发育完全的硬粒,不易吸水膨胀,俗称“硬石豆”,是由于种皮栅栏组织外面的透明带含有蜡质,或栅栏组织细胞璧硬化,土壤中钙质多,种子成熟期间天气干燥所致。4.2 大豆的生长习性4.2.1

38、 大豆的一生大豆的生育期通常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实际上大豆一生应从种子萌发开始,直至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大豆的一生,根据大豆生育和营养分配规律,可将大豆一生划分为三个生育阶段,即自出苗到始花的营养生长阶段;始花到终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终花后至子粒成熟的生殖生产阶段。大豆从开花结荚到鼓粒,无明显的界线。因此后两个阶段划分不是绝对的。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长中心的变化又可分为以下若干生育时期。1、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大豆种子在土壤水分和通气条件适宜,当5cm播种层土壤温度稳定在810或最低68时,种子即可萌发。大豆种子发芽需要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120%140%的水分,以土壤田间最大持

39、水量60%最为适宜。种子发芽时,首先是胚根穿破珠孔伸出,以后发育成强大的根系。随着下胚轴伸长,两片子叶突破种皮,包着幼芽露出地面。子叶出土即为出苗。当田间出苗达到50%以上时,称为出苗期。我区北部大豆主产区的大豆出苗期在5月25日5月30日前后,中、西部平原地区在5月15日5月20日前后。子叶出土后由黄变绿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子叶出土前,幼茎顶端生长锥已形成34个复叶,节和节间的原始体。大豆的子叶较大,拱土困难,故播种不宜过深。2、幼苗的生长 从出苗到分枝出现,叫做幼苗期。幼苗期在我区大约经历30d左右。大豆出苗后,子叶展开,其幼茎继续伸长,约经45d,一对原始真叶展开,这时幼苗已具有两个节,并

40、形成第一个节间。随着幼茎伸长,长出第一个复叶,此时称为三叶期。从原始真叶展开到第一复叶展平约1015d左右。此时幼苗已有三个节(子叶节、单叶节、复叶节)和两个节间。此时地上部生长速度慢,地下部根系生长较快,一般较地上部快57倍。第一个复叶展开后,大约每隔47d左右,出现一片复叶,每个复叶的叶腋上开始有腋芽分化。下部节位的腋芽多为枝芽,条件适合即形成分枝;中、上部腋芽多为花芽,分化成花簇。腋芽分化力强弱与品种和栽培条件有关。因此,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培育壮苗。3、花芽分化期 大豆花芽分化迟早,因品种而异,我区春大豆多在出苗后2535d开始花芽分化。早熟品种较早,晚熟品种较迟;无限性品种早

41、,有限性品种较迟。大豆花芽分化可分为花芽原基形成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以及胚珠、花药、柱头形成期。花芽分化过程是:最初出现半球状花芽原始体,接着在原始体前面发生萼片,继而在两旁和后面也出现萼片,形成萼筒,此称花萼原基。花萼原基出现是大豆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形态学标志。此期对短光照反应十分敏感,如满足不了短光照条件,就不能开花结实。在花芽始分化后10d左右,在萼筒内相继分化极小的龙骨瓣、翼瓣、旗瓣原始体。接着雄蕊原始体成环状顺次分化,同时心皮也开始分化。在10枚雄蕊中央,雌蕊分化。花芽开始分化后的2025d,在萼筒中央,胚珠原始体出现,花药原始体也同时分化,柱头形

42、成,呈球形向下弯曲,与雄蕊等长。花器官逐渐长大,形成花蕾。此后雌、雄蕊的生殖细胞连续分裂,花粉及胚囊形成。最后开花。从花芽分化到花开放,称为花芽分化期,一般历时2530d。花芽分化多少及正常与否与开花前一个月内环境条件好坏有密切关系。此时大豆进入生长旺盛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所需水分养分较多,如营养不足,将消弱生殖生长,花数减少,产量降低。此时除生长过旺需控制外,一般情况下,要及时而适当的供应充足的水分、养分,为花芽分化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大豆分枝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4、开花结荚 从大豆花蕾膨大到花朵开放需34d。当大豆田有2/3植株出现两个以上花朵的日期为始花期。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

43、期。大豆从出苗到开花日数,受品种、熟期和地区、温、光、播期所左右。一般早熟品种,出苗到开花日数少,晚熟品种日数多。极早熟类型品种,出苗到开花日数约为35d左右;早熟类型品种为3643d左右;中熟类型品种为4159d左右;晚熟类型品种为5165d左右。我区大豆产区呼伦贝尔市岭东南地区大豆约在七月上、中旬开花。有限习性单株从始花到终花约20d左右,无限习性花期长达3040d或更长。花朵开放前,雄蕊的花药已裂开,花粉落在柱头上发芽。花粉管在向花柱内部伸长的过程中,雄核一分为二,成为二个精核,从受粉到双授精只需810h左右。授精后1d,受精卵开始分裂。最初二次分裂形成的上位细胞发育成胚,下位细胞发育成

44、胚根原基和胚柄。受精后第一周左右胚乳细胞开始分化,接着子叶分化。第二周,子叶继续生长,胚轴、胚根开始发育,胚乳开始被吸收,2片初生叶原基分化形成。第三周,种子内部为子叶所充满,胚乳仅剩存一层糊粉层、23层胚乳细胞层。子叶的细胞内出现线粒体、脂质颗粒、蛋白质颗粒。第四周,子叶长到最大,复叶叶原基分化形成。大豆开花一日中一般从上午6时开始开花,810时最盛,下午开花减少。开花时间受气候影响,风天开花提早,阴天延迟。花冠在花粉粒发芽后开放,约两天后凋萎。随后子房膨大,幼荚形成(拉板)开始。头几天,荚发育缓慢,从第5天起迅速伸长,大约经过10d左右,长度达到最大值。但达到最大宽度和厚度时间较迟。从幼荚

45、出现到拉板完成为结荚期。当田间幼荚形成长达2cm以上植株占50%以上时,可记做结荚期,由于大豆开花结荚是并进的,所以将两个时期通称为开花结荚期。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干物质形成和积累最多的时期,茎叶生长和花荚形成都需大量水分、养分,是需要养分、水分最多的时期。因此,在前期苗全、苗匀、株壮、枝多的基础上,加强肥水管理,是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增粒、增重的主要措施。5、鼓粒成熟 大豆从开花结荚到鼓粒阶段,无明显的界线。在记载时,把豆荚中子粒显著突起的植株达一半以上的日期称为鼓粒始期。在荚皮发育的同时,其中种皮已形成;在荚皮将近长成后,豆粒才鼓起。荚内

46、豆粒始鼓到籽粒最大体积与重量时为鼓粒期。鼓粒期,子粒干物质不断积累,在开花后12周内增加缓慢,此后增速逐渐加快,大部分干物质是在此后的34周内积累的,每粒种子平均每天可增重67mg,多者达8mg以上。荚的重量大约在第78周达最大值。当种子变圆,完全变硬,最终呈现本品种的固有形状和色泽,即为成熟。大粒开花、结荚、鼓粒成熟所需日数,因品种特性和播期而有差异。早熟品种约需6070d;中熟品种约7080d;晚熟品种约为8090d。 4.2.2 大豆结荚习性大豆植株的生长习性包括茎的生长、开花顺序以及豆荚分布三个相关联的性状。可分为无限结荚习性,有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1、有限结荚习性 主茎较发达

47、,上下粗细相差不明显,植株不高,节间较短。顶部叶片较大,冠层封闭较严,不利于透光。始花期晚,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成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节开花,花期集中。花轴较长、荚密集于主茎节上及主茎和分枝顶端。当主茎和分枝顶端出现一个大花簇后,茎的生长终结。由于茎生长停止,顶端花簇营养供给较充足,结出多个荚聚集的荚簇或成串簇。此种类型的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短。花期条件适宜,花多、荚多、产量高,反之产量低,因此不同年份产量变化大,稳产性差。2、无限结荚习性 茎杆尖削,越向上越细,植株高大,节间较长。叶片越向上越小。始花期早,开花期长。花轴短,主茎分枝顶端无明显花簇

48、。主茎中、下部的腋芽首先分化开花,然后向上依次陆续分化开花。始花后,茎继续伸长,叶继续产生,如环境条件适宜,茎可生长很高。荚分散,基部结荚不多,多数荚在植株中部、中下部,每节一般着生25个荚,顶端只有一个12粒的小荚,甚至无荚。荚内豆粒很小。这种类型的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较长。生长期间,一般短期恶劣条件,则不足以影响全株结荚数,乃致影响产量,所以不同年份产量较稳定。3、亚有限结荚习性 这种结荚习性介乎以上两种习性之间,而偏于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较发达,分枝性较差。开花顺序由下而上,主茎结荚较多,顶端有几个荚。具有此习性品种,在雨多,肥足、密植时,表现无限结荚习性的特征,水肥适宜,稀

49、植时,表现出近似有限结荚习性的特征。大豆结荚习性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豆茎秆顶端花芽分化时个体发育的株龄不同。顶芽分化时若植株处于旺盛生长时期,即形成有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大、花多、荚多。否则,当顶芽分化时植株已处于老龄阶段,则形成无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小、花稀、荚也少。大豆结荚习性是重要的生态性状,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规律性。从全国范围看,南方雨水多,生长季节长,有限性品种多;北方雨水少,生长季节短,无限性品种多。从一个地区看,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宜种有限性品种;干旱少雨,土质瘠薄,宜种无限性品种。雨量较多,肥力中等,可选用亚有限品种。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我区大豆主产区品种,以亚有限

50、品种居多。4.2.3 大豆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1、大豆的生育期 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是大豆的主要性状之一。它关系到品种的选用、品种的适应地区等。就一个地区而言,大豆品种生育期有早、中、晚熟之分。王金陵(1990)对我国各大生产区的大豆生育期类型提出了如下的划分标准:(1)北方春大豆型:极早熟类(120d以下),早熟类(121130d),中熟类(131140 d),晚熟类(141155 d),极晚熟类(156 d以上)。(2)北方夏大豆型:早熟类(110d以下),中熟类(110120 d),晚熟类(121d以上)。(3)南方夏大豆型:早熟类(120 d以下),中熟类

51、(121130 d),晚熟类(131140 d),极晚熟类(141d以上)。(4)南方秋大豆型:早熟类(100d以下),中熟类(100105d),晚熟类(106110d)。这种根据各种大豆在其原产地的实际生育期区分大豆生育期组的方法,既包括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大豆资源,又兼顾到大豆在原产地的耕作栽培制度中的地区(即播种期型),对于大豆育种和栽培有着重要指挥作用。影响大豆生育期的因素: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但不同品种类型对光周期的反应又不完全相同。北方春播的极早熟、中早熟品种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中晚熟品种对光照长短反应不甚敏感;而黄淮地区和南方大豆品种对光照长短反应则敏感。大豆生育期的纬度效应是十分明

52、显的。纬度相近两地,尽管距离很远,相互引种都是成功的;而纬度不同两地,虽然相距不远,相互引种则不易成功。北方大豆品种适应于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南移后因日照缩短而生育期显著缩短。这中间虽有温度因素的作用,但光周期的影响是主要的。播期对大豆生育的影响非常明显。播期不同,就其实质而言是光周期和温度的差异,而光周期的影响是主要的。同一品种在同一地点种植,夏播生育期大为缩短,且主要缩在始花前的营养生长阶段。2、大豆的生育时期 大豆生育时期是指大豆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我国一般划分为6个生育时期: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出苗期 幼苗子叶出土达50%的日期。开花期 开花的株数达50%的

53、日期。结荚期 幼荚长度在2cm以上的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鼓粒期 豆荚放扁,籽粒较明显凸起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成熟期 全株有95%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大豆形态特征的变化往往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在同一植株上2种甚至3种形态特征并存。如开花与结荚重迭,结荚与鼓粒重迭,开花,结荚,鼓粒重迭。正因如此,准确进行生育时期记载已属不易,加之不同研究者所掌握的标准不一,常常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费尔(Water R.Fehr1977)首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何地区的所有大豆品种,既可用于单株,又可用于田间群体的生育时期划分法。这种生育时期划分法的特点是,营养生育时期和

54、生殖生育时期采用并行的各自的记载标准,此标准比较准确,也容易掌握,已逐渐被世界各国大豆专家所承认并采用,国际上也比较通用。营养生育时期是按主茎上的节龄划分的。对具有全展开叶片的节位才被计数。其节位叶片全展开的标准是该节位上的上位叶的小叶叶缘已经分离。其营养生长时期(V)划分标准如下:VE 出苗期 子叶露出地面。VC 子叶期 真叶叶片未展开,但叶缘已分离。V1 1节期 真叶展开,第一复叶小叶叶缘已分离。V2 2节期 第1复叶全展。V3 3节期。主茎第2复叶全展。Vn n节期 第n-1个复叶展开期。生殖生育时期的划分是根据花、荚、粒的发育状况确定的。其生殖生育时期(R)的划分必须以主茎为准,划分标

55、准如下:R1 始花期 主茎任何1节上开1朵花。R2 盛花期 主茎最上部2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上开1朵花。R3 始荚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有长达5mm的幼荚。R4 盛荚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有长达2cm的荚。R5 始粒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的豆荚内有长达3mm的绿色种子。R6 盛粒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的豆荚内绿色种子充满荚。R7 始熟期 主茎上有1个荚达到成熟时的颜色。R8 完熟期。全株95%以上的荚达到正常成熟的颜色,在干燥天气下,R8 时期之后510d子粒含水量可降至15%以下。4.2.4 大豆对光照、温度的要求1、温度大豆

56、是喜温作物,不同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所需的10的活动积温相差很大。晚熟品种要求的活动积温在3200以上,而夏播早熟品种仅要求1600左右。同一品种随播期延迟,所要求的积温减少。由于大豆在较冷凉地区培育训化,大豆所需的积温只有18002300。19931994年呼伦贝尔市农研所育成的早熟品种大豆,在大兴安岭北麓的高寒、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试种,已能正常成熟。说明我国种植大豆的区域有进一步向北推移的可能。大豆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适宜温度是不同的。春季,当播种深度45cm土壤平均温度稳定通过810,种子即可正常萌发。北方春季少雨,为抢墒早播,一般以土壤5cm深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8后即可播种。生育中期适宜

57、大豆生长发育的气温为2426左右。生育后期大豆鼓粒期适温在1421,白天气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运输,晚上凉爽,有利于减弱呼吸,增加物质积累。当温度低于14时,生长停滞。秋季,白天温暖,夜间凉爽,有利于同化物的积累和鼓粒。大豆不耐高温,开花结荚期,要求的日均气温19以上,如高于25,会增加大豆落花落荚,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显著降低产量。大豆抗低温能力不如小麦、油菜,但强于玉米、高粱、水稻。在苗期,真叶出现前抗寒能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能力显著减弱。我区北部大豆产区,大豆苗期和后期常受低温危害。苗期当遇到不低于-4低温时,大豆幼苗受害轻微,温度降至-5以下,则幼苗可能全部被冻死

58、。大豆幼苗受霜冻后,只要子叶未死,子叶节还会出现分枝,继续生长。大豆开花期抗寒力最弱,短时间降至-0.5,花朵即受害,-1时花朵死亡,-2时植株死亡,未成熟的荚在-2.5受害。成熟期植株死亡的临界温度是-3。秋季,短时间的早霜冻死叶片,气温恢复正常后,子粒重仍继续增加。2、光强(1)光照强度 大豆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一般在3000040000Lx。有的测定结果达到60000Lx。大豆的光饱和点是随通气状况而变化的。当叶片通气量为11.5L/(cm2h)时,光饱和点为2500034000Lx,而通气量为1.922.83L/(cm2h)时,则光饱和点上升为3100044700Lx。大豆光补偿点为2

59、5403690Lx(张荣贵1980)。光补偿点也受高通气量的影响。在高通气量下,测得的值偏低;低通气量下,光补偿点测量值偏高。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测定数据,都是在单叶上测得的,不能据此而得出“大豆是耐阴的植物”的结论。在田间条件下,大豆群体冠层可接受的光强是非常不均匀的。据沈阳农业大学1981年8月11日测定结果,晴天中午冠层顶部光强可达126000Lx,株高2/3处为22009000Lx,株高1/3处为8001600Lx。由此可见,大豆群体中、下层的光照是不足的。主要靠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2)日照长度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长短反应非常敏感,即使微弱的月光(约相当于日光1/46500)

60、对大豆开花也有影响。经月光照射的植株较未接受照射的早开花23d。短日条件可促进大豆提早开花,抑制营养生长;相反会延迟开花,而促进营养生长,甚至不能开花成熟。严格地讲,每个大豆品种都要求其生长发育适宜的日照长度。大豆分布虽广,但品种适应性很窄,一般在纬度上南北相差1度,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大豆对短日照要求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越短越好。一般品种每日12h的光照即可促进开花,抑制生长;9h光照对部分品种仍有促进开花的作用。当每日光照缩短为6h,则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受抑制。一般品种大体以9h的光照做为短日照的临界下限。早熟品种短日照性弱,晚熟品种短日照性强。低纬度地区短日照性强的晚熟品种要求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