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资料: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_第1页
自然科普资料: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_第2页
自然科普资料: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_第3页
自然科普资料: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科普资料: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以下是 #整理的自然科普资料:岭南古村的乡土韵味,希望 大家喜欢!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客家的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 的坚堡碉楼,同处岭南文化区的南社、大旗头、逢简等古村落里的民 居便是传统岭南建筑的代表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独具 广府乡土韵味。村内民居多传承自明清时期,或石砖垒就窄门高屋, 或镬耳封火高墙耸立,村头一径水塘清幽,古榕挂月,村落巷道如梳 齿般纵向排列,俗称为“梳式布局”。多年不变的民居建筑,原原本 本地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南社【古村落里的历史剪影】这是一处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方,隶属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

2、800 多年历史。村内古建筑众多,现尚保留 大小宗祠二十几间,古民居连成一片有 100 多间,以其多样性、完整 性成为珠三角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南社的民居房与房之间的间隔极窄,屋落之间的小路只能容一人 通行,鸡犬相闻在这儿是名符其实。整齐的房屋建筑格局仿似一个模 子里造出,一律窄门高屋,多系青砖材料,四角以红砖石奠基。一路在错综复杂的巷道中转悠,从左边的民居间绕出来,却正是 村子里的主道了。面对着青砖老屋倒映清池的美景,我在池边的榕树 下小坐,看一叶小舟横系溪边,于摇曳的波光中开始任时光倒流,想 像身着古装的村姑在池边浣纱的美景。休息了一会儿,再起身,我才发现主道旁一字排开的,竟全是各 家祠堂。

3、这儿的祠堂很多,有按姓氏宗族建的家祠,也有颇具纪念意 义的宗祠,神祠在这儿倒是少见。走过一家家祠堂,沿路一间间看过去,我们发现宗祠门前大多竖 起了很多石碑,石碑上仔细地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某人中乡试或中 试第XX名举人、进士南社是广东一带出了名的进士村,石碑正是一种荣耀的象征。拍拍走走,发现自己有些分辨不出方向的时候,我正在一间红砖 大屋前徘徊。眼前的大屋大概是村子里最有气势的建筑了,比其他房舍高出一 截,全红石砖的建筑,屋檐上跨马横刀的雕塑,紧闭门扉上的金色 “家庙”,以及门畔“荣膺一品,祀享千秋”的对联,都不可一世地 向门前的来人表现着主人家当初的风光。即使时光流逝,风光不再, 它依然是子

4、孙后代的骄傲。攻略从东莞出发,在汽车东站乘坐 74 路公交车,可直至南社古村门口, 票价 2 元。住宿只能住东莞城区或茶山镇了,古村是无法留宿外客的。逢简【水乡小周庄】从南社回来,我们直从东莞乘到顺德的大巴,往逢简去。逢简村历史悠久,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村里以水道为界, 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 成若干小沙岛。几经周折才到了逢简。走的地方多了,总觉得有水的地方才有灵 气,而这逢简古村,便是颇对我脾胃的了。而且这儿少了周庄熙熙攘 攘、挤之不下的人群,因而甫踏上逢简村头,便倍觉清爽,将路途的 劳顿也一扫而空。在村里信步游走,但见村里的河岸两旁,古榕、蕉 林、

5、石榴等林木一字排开,河道步道一侧是由民居、宗祠等乡土建筑 组成的聚落群体。溯河而上,周边桑基鱼塘,一派水乡风光。逢简另一项颇为讨喜的便是大大小小的石桥,据不完全统计,村 内共有石桥 30 多座,其中最能见证当年水乡集市繁华的三座石拱桥为 金鳌玉栋桥、文明桥和巨济桥。攻略去逢简能够从东莞汽车东站乘车到顺德大良车站 (15 元/ 人),再转 车到杏坛镇,当地有摩托车 5-8 元可到达古村。钱岗【荔枝林里探小楼】钱岗本不在计划行程内,因为旅途中逢驴友介绍,称这钱岗古村 占地面积较大,建于宋代,别具韵味,便动了心。古村周围环境幽美,东、南、西三面有池塘,附近种有多种果树, 其中的荔枝又以糯米糍为上品。

6、把荔枝林看得够了,才开始信步古村。 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古村布局较为随意,四面朝向。古巷以鹅卵石铺 砌,巷子又多又深,迂回曲折,并且错综复杂,但并不凌乱也不拼凑, 相反是在错落有致的旧民居中夹杂着一两座祠堂、零星的石井,给人 一种追溯感。村落里现存的房屋绝绝大部分为明代所建,已少人居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村里不但有牌坊祠堂,更有西更楼的“广州 江城图”能够一赏。江城图是一木质封檐板,由三段组成,反映的是 清代中后期广州珠江沿江十余公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 层次丰富,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木雕。攻略去钱岗能够从广州广园车站乘搭班车至太平镇车站 (10 元/ 人) ,再 打的或搭摩托车 2-3 元即到。大旗头【镬耳屋下话丰年】大旗头村,也称郑村,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原名叫大桥头,是广 东粤中地区典型的具独特建筑风格的清代村落。因为人称大旗头傍晚 时最美, 所以被我们列为最后一站。古村的环境构思颇为独特,村头不但有在岭南村落中常见的水塘 古榕,还建文塔,四水归源,兼之水塘边的晒坪,分别代表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以此寄望后代文人辈出。文塔旁边伴有高大 的红棉树,意表能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远观大旗头村,有一种壮观之感,因为大旗头村所有的民居都是 一样的,一种有着镬耳形封火山墙的青砖大瓦房,整齐地排成数列。 其建筑结构、造型、高矮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