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曲_第1页
中国十大名曲_第2页
中国十大名曲_第3页
中国十大名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峰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俞伯牙在江边弹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别子后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危机四伏,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之影彷徨思故土,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此后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

2、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堪称幸甚。、高峰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悟这是描述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己,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峰流水之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悟这是描述“巍巍乎志在高峰”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己,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峰流水之曲。、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稽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冷静弹奏此曲以寄望,现存琴谱最早见於奇特秘谱。又名广陵止息。

3、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积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冷静弹奏此曲以寄望,现存琴谱最早见于奇特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域(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奇特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录,现多半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进出)。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勤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明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知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拖累母亲,便毁容自尽。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

4、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奇特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扬流利,经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绘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朝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此后,深受琴家喜爱,不单广为流传,

5、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关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零散之意,鸿雁飞鸣”来描绘秋天光景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气度”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尔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1/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触的。现在流传的多半是七段,主要的音调解音乐形象大概相同,旋律起而又伏,连绵不断,优美悦耳;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

6、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标新立异。、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经过梅花的洁白、芳香和耐寒等特徵,来颂拥有崇高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经过梅花的洁白、芳香和耐寒等特点,来颂扬拥有崇高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十面埋伏乐曲描绘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後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於乌江,刘邦取获胜利。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明王宝1598-1662)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是,声动天地,屋

7、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第一部分: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变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2)“吹打”。(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严的气派。(4)“列阵”

8、。(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照,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健壮的雄姿。第二部分: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该下伏兵,气象安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8)九里山大战描述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叫声交叉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热潮。第三部分: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散的同音频频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

9、”(又称“煞住”),音乐嘎但是止。原曲还有:(11)众串凯。2/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12)诸将争功。13)获胜回营。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今天诸家大多承用此法。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斜阳箫鼓(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利。一九二五年前後,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斜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据称为传统琵琶曲斜阳箫歌,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来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

10、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命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红十段,如同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乃归舟,10、尾声、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怡然自得的情趣。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斜阳箫鼓(又名斜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经过委婉质朴的旋

11、律,流利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述了月夜春江的迷人风景,尽兴颂扬江南水乡的风韵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美、色彩轻柔、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第一段“江楼钟鼓”描述出斜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风景。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沉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摆,水中倒影,层迭恍然。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风景油但是生。乐队齐奏,速度加速,如同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

12、弹奏,好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向。全曲的热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为安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耐人回味。、胡笳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应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漂泊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但是十分思念故土。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走开两个孩子,返乡喜悦被骨血离别之痛所吞没,心情特别矛盾。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此后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

13、子的情怀。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此后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3/4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照学习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归纳。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奇特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印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动人颇深。、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