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记念刘和珍君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文本,能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理解鲁迅“民族魂”的精神内涵。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细读文本,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难点:理解鲁迅“民族魂”的精神内涵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过程:(先利用智慧课堂后台将背景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预习。)1、导入:出示图片。1936年的秋天,鲁迅逝世,超过两万人自发来为他送行。鲁迅先生的灵柩之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大家知道为什么鲁迅被称作“民族魂”吗?(学生回答)鲁迅一生都在用笔写文章发出正义的声音,一生都在为整个民族的觉醒呐喊呼号。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就是鲁迅先生无数

2、的呐喊声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倾听鲁迅先生的这一声呐喊。【整体概括】2、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三一八惨案,这件惨案是什么时候发生的?3月18日鲁迅的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4月1日其实惨案发生之后,鲁迅已经针对学生的爱国行为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三篇文章,时隔两个星期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这篇记念刘和珍君?这两个星期内,发生了哪些事情?段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还说她们是“暴徒”无耻文人制造流言,把杀人的责任推到“群众领袖”的身上女子师范为学生开追悼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三一八惨案的视频,更直观地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播放三一八惨案视频,时长1分50秒)【文本细读,品味情感】视频里用“

3、血肉横飞”“尸体横陈”等字眼来形容该惨案,可见现场的惨烈,段政府的凶残。那么咱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有没有对惨案现场进行细致的描写?在哪里?第五节第二段。全班齐读此段。该文段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段政府的凶残?请同学们运用做批注的方法对此段关键词进行分析,并通过平板拍照上传。随后投影学生答案,集体讲评讨论。“从背部入”说明根本没有防备,是偷袭,学生并没有面对面地搏斗。“中了四弹”,说明现场枪林弹雨。“手枪”是军官佩戴之物,不是普通的士兵开枪,是有人指挥,有预谋,是罗网。“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说明这不但是杀害,还是虐杀。“斜穿心肺”,说明心狠手辣,一心想置人于死地。段政府不仅凶残地杀害了

4、这些爱国学生,而且还说她们是“暴徒”。“暴徒”是什么人?抢劫犯,杀人犯。刘和珍是不是暴徒?不是暴徒,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证据。再请同学们运用做批注的方法对此段关键词进行分析,并通过平板拍照上传。随后投影学生答案,集体讲评讨论。A始终微笑,态度很温和神态描写第一个“微笑”表现刘和珍和蔼善良。第二个“微笑”因在“偏安于宗帽胡同后”(女师大学生斗争失利时),所以表现刘和珍在斗争受挫时仍乐观坚毅。B顾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远见卓识,有责任感】C被赶出校,坚持来听讲义【渴望知识,追求进步】中还写了刘和珍的一件事,可以体现出她追求进步毅然预定全年莽原【追求进步,热心时局】(补充:莽原的主要内容是时事评论)

5、D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勇于反抗,敢于斗争】E刘和珍“欣然前往”,徒手请愿【自愿英勇,爱国热忱】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和蔼善良、热心时局、追求进步的爱国青年却被政府残忍杀害,这是怎样让人痛心的人间悲剧。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一首根据文章改编的诗歌为刘和珍哀悼。老师来为大家朗诵。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确是死掉了!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不知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的刘和珍君反抗一个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君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刘和珍君欣然前往请愿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的确是死掉了!但真的猛士真的猛士将

6、更愤然而前行!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全班齐读)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大家的悲愤。但是在悲愤之余,我们还是要回归理性。这样一个和蔼善良、追求进步、热心时局的爱国青年却被段政府残忍杀害,还反被污蔑成暴徒,饱受无耻文人流言的攻击,你们说,该怎么办?去揭露,去反击,去为爱国的青年学生正名三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 HYPERLINK /item/%E5%82%85%E6%96%AF%E5%B9%B4 t /item/%E4%B8%89%C2%B7%E4%B8%80%E5%85%AB%E6%83%A8%E6%A1%88/_blank 傅斯年、蒋梦麟、梁启超、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赵元任

7、、周作人等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纷纷写文章痛斥执政府,将真相公之于众,鲁迅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然而,鲁迅的深刻还不仅如此。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大多数存在群众。一个爱国进步青年被杀,一个谎言被揭穿,按照常理,群众应该会怎么样?会愤怒,会抗议。然而实际上呢?群众的反应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学生回答)“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忘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冷漠郁达夫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最可悲的并不是段政府残忍的迫害,也不是段

8、政府的污蔑和无耻文人的流言,而是群众知道真相后的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更有甚者,把英雄的鲜血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多么令人窒息和绝望的现实。所以鲁迅在悲痛之余愤怒地写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揭露真相,更是为了什么?批判群众的麻木我相信一定有同学知道当年鲁迅为何弃医从文,其实鲁迅就是希望通过写文章唤醒精神麻木的群众。【走近鲁迅】然而,民国时期的文盲率高达9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群众都不识字,更不可能看懂鲁迅的这篇文章。那么,鲁迅先生写文章来批判群众的麻木有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先运用智慧课堂投票,绝大多数同学都应该认为有意义。请大家把意义写出来,并运用平板拍照上传。投影学生答案并讨论。鲁迅在呐喊

9、自序中记录了自己和朋友钱玄同的一段对话:(出示幻灯片)“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呐喊自序 “铁屋子”象征着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统治,“许多熟睡的人们”指麻木沉睡的群众。现实是令人绝望的,鲁迅是清醒的,他选择呐喊,选择写文章来批判群众的麻木,以唤醒沉睡的国民。即使这样的呐喊只能唤醒少量的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几个清醒的人既然已经醒来,这个

10、社会就有了反抗黑暗走向光明的希望。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有没有谈到这样的希望?(投影幻灯片)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愤然而前行。(请同学们将这句话齐读三遍)鲁迅写下了这篇文章,发出了这声呐喊,这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微茫的希望。鲁迅的这一点微茫的希望,点亮了许多人昏暗的精神世界。鲁迅的这一点微茫的希望,让千千万万的如散沙般的中国人从此有了主心骨。鲁迅的这一点微茫的希望,如星星之火,终将成为燎原之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鲁迅被称为民族魂确实是当之无愧!对于精神麻木的群众,鲁迅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其中既包含了鲁迅对群众的爱与关切,又透露出他内心深深的愤怒和绝望。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