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
2、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3、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
4、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第 PAGE 20 页 共 NUMPAGES 20 页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
5、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6、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第四章 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2)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Pab0 Q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购买
7、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
8、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2.进出口福利分析P 小麦的进口 P布的出口P SabSPPa bP D D0 Qs QeQd 0QdQeQs(1)进口国福利分析: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此价格高于美国。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P。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
9、为进口所填补。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而生产者损失。综合考虑中国进口小麦仍然获利,因为消费者所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生产者的损失a,进口小麦的纯利益是b。(2)出口国福利分析:自由贸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正好与进口行业相反。中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贸易前,布的价格低于美国。贸易后,中国向美国出口布。结果原来供求均衡的国内布市场出现短缺,造成国内布价格上涨,直至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此时布停止出口并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10、。价格稳定下来,新价格比没有贸易时要高。贸易前布的国内市场价格P,生产与消费量相等,贸易后价格上升为P,国内生产增至Qs,消费量降为Qd,生产超过消费部分QdQs为出口。对布的消费者:出口没有得到好处:不仅消费量减少,还要付高价。布的出口贸易中,消费者只有损失没有获利。由于布价格提高,消费者盈余减少了部分。对布的生产者:出口带来很大利益,既增加产量,又卖了高价。生产者盈余增加a和b。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害而生产者得益。综合考虑中国出口布仍然获利,因为生产者所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消费者的损失a,出口布的纯利益是b。(3)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在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获益的同时,美国作为布的进口国、小麦的出
11、口国也从贸易中获得了净利益。新古典模型表明,一国不仅从扩大出口中获得利益,而且从开放市场同样提高社会福利。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双赢的局面。各国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的幅度,本国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一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二、特定要素模型在赫俄模型中,我们假设只有两种要素、两种产品,产品与要素的种类相等。如果要素种类多于产品种类,如说三种要素、两种产品,贸易对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又称“特定要素模型”。其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哈伯勒(1936)、哈罗德(1
12、939)、俄林(1933)、维纳(Viner)等人,真正建立模型、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是萨缪尔森和琼斯。70年代后期,尼瑞、马萨又进一步分析,将“特定要素模型”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俄模型”。1基本模型(1)基本假设两种产品:布和小麦;三种要素投入:劳动L、资本K、土地T,其中资本、土地是特定要素,资本只用于布,土地只用于小麦,劳动是公共要素(普通要素),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土地在部门间不会流动,而劳动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是“流动要素”。各个要素达到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本和土地都分别被用于生产布和小麦,劳动资源总量L=Lm + Lb,Lm是用于生产小麦的劳动,Lb是用于生产布的
13、劳动。(2)生产函数生产小麦的土地投入和生产布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的,等于两种特定要素的总量。劳动在两个行业中分配,数量不确定。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是:Qm = f(T,Lm)Qb = f(K,Lb)在特定要素不变时,小麦与布产量分别是用于这两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的函数。 Q Qm/Lm 0 L 0L左图是小麦生产函数,说明小麦产量与劳动投入的关系。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由于土地投入不变,新增每单位劳动的产出逐渐减少,出现边际产出递减效应。右图生产函数的斜率(Qm/Lm)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出,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3)封闭经济要素分配劳动是公共要素,在部门间自由流动。劳动力分配
14、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定,市场均衡工资下,本国劳动总供给等于小麦生产使用劳动和布生产使用劳动之和,即:L=Lm + Lb。下图显示两个行业对劳动的需求和劳动总供给。工资率 小麦行业 布行业 WPm*MPLm Pb*MPLb Lm 劳动总供给 Lb各行业对劳动的需求由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决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支付的工资不会超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则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产品价格P乘以边际劳动投入生产的产品数量(边际劳动生产率MPL)。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厂商雇用的劳动力越多,边际劳动产品越少。因此对于任何给定的产品价格,劳动
15、需求都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图左是小麦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m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m;图右是布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b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b。工资越低,两个行业所需的劳动力越多。工资为W时,两个行业雇用劳动力等于劳动总供给,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同时决定劳动在两个行业的分配和两个行业的产量。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工资水平W以下面积代表两个行业的劳动总收益,W*Lm为小麦行业的劳动收益,W*Lb是布行业的劳动收益。W以上、需求曲线以下部分表示特定要素的收益。左边三角形面积是土地的总收益,右边三角形面积是资本的总收益。(4)开放经济要素分配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表示该行业愿支付更
16、高工资。如果该行业劳动人数不变,工资从A至B。由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布业一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小麦业,小麦业工资从A至C,同时布业厂商被迫提高工资,防止工人进一步流失,最终在C点达到均衡。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是国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价格下降。假设本国出口小麦,结果小麦价格提高10%,而布价格不变,小麦业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10%,在新劳动市场均衡点C,新的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与布劳动需求曲线相交。结果:劳动力总量不变时,小麦行业的劳动投入增加,布行业行业的劳动投入减少。根据两个行业生产函数,可知小麦产量增加,布产量减少。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幅度小于小麦价格上升幅度。用名义工资衡量的劳动总
17、收益增加。小麦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收益增加,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布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收益减少,无论名义还是实际都是如此。同理可以分析布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总之,国际贸易通过产品价格变动影响劳动需求从而影响生产和生产要素收益。工资率W 小麦行业 布行业Wb BWc C DmWa Db A DmLmLbLmLb2特定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设其他条件不变,一国特定要素(资本)增加。由于资本只用于布的生产,资本的增长使布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布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该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在图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由A移到B。 工资率W小麦行业 布行业
18、Db Wb BDb WaA Dm Lm Lb Lm Lb布行业劳动投入增加,产量提高;小麦行业劳动投入减少,产量下降,土地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下降。由于产品价格没有变动,随着工资上升,劳动的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都有所提高。虽然资本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了,但是由于资本总量也比以前多了,所以资本的收益率是否提高还无法确定。同理,土地供给增加会提高小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从布行业向小麦行业转移,小麦生产增加,布生产减少。劳动收益提高,资本收益下降,土地总收益增加但每单位土地的收益是否提高则也不能确定。3公共生产要素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如果特定要素供给不变、而公共要素(劳动)供给增加,则原
19、来的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 工资率 A B E DbDb W W ELmLbDmLm Lb由于产品价格、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两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没有变动。公共要素增加表现为劳动力市场边界的扩展,劳动需求曲线距离扩大,布曲线向右平移。劳动力市场边界向左、右、两边扩展,需求曲线分别向左、右、两边平移结果一样。如果按原来工资水平W支付,两个行业劳动需求量不会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失业状况,失业人数正好等于新增劳动力人数(AB)。过剩劳动力给市场带来压力,失业者愿意接受低工资,两个行业都会在低工资下增加劳动投入。劳动市场调整的最终结果是:工资下降到W,两个行业都增加了劳动投入,新增的劳动供给量
20、分别被两个行业雇佣,劳动力市场达到了新的均衡点E。公共生产要素(劳动)增长的结果是:两个行业的劳动投入都增加,但增幅不一定相同,这取决于各个行业的劳动需求弹性。同样的工资下降幅度,劳动需求弹性大的行业劳动投入增加的幅度大;两个行业的产量也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下降,公共生产要素(劳动)的收益下降;两个行业特定要素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都增加。三、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1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1915年出生美国印第安纳州,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对经济理论几乎所有方面都作出根本性的贡献,拥有数
21、量众多的研究成果并获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著作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及五卷科学论文集。著名教科书经济学几十年来流行不衰,体系完善并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实例改版,吸引了无数经济学生,具有非凡的著作能力。在消费理论方面,他最主要的成就是显示偏好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有不少巨大影响力的论文。最早的1941年的“保护与实际工资”,提出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1948年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等化”、1953年“一般均衡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问题。其对贸易理论的贡献是经典的,与赫俄共同奠定了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分析框架。在宏观经济学方面,主要
22、贡献有乘数、加速器模型。在动态分析方面有很高声望,坚信通过数学来表达经济模型的重要性,推动经济学沿着此方向演进并做出非凡贡献。最大贡献是代表了战后至80年代宏观经济学主流派观点: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被运用于保持经济接近充分就业、货币财政政策可以混合运用来决定投资率、提供了简单的一般均衡结构消费贷款模型以模拟生活周期最大化的时际问题,影响巨大,广为流行。2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使本国生产者盈利,进口使本国生产者受损。生产者包括参与生产的所有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者由于国际贸易受益或受损,并不意味着该产品生产中的所有要素都受益或都受损。假设小麦是资本密集型产
23、品,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是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国家。边际要素生产率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要素生产率跟要素的投入量有关。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即 “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劳动力收益由工资(W)代表,资本收益由利润(R)代表,用公式表示:W = PMPL R = PMPKP:产品价格,MPL:边际劳动生产率,MPK:边际资本生产率。公式表明:要素收益=产品市场价格*要素边际产量,即:边际产量的市场价值。即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W、R)的影响,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产生。产品价格变
24、化是国际贸易的直接结果,在短期内即会影响工资、利润。边际要素生产率变化是生产组合变动、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只有在长期情况下才对工资、利润产生影响。因此,分析有短期和长期之分。(1)短期影响假设生产要素不能在行业间流动。尽管各行业的工资、利润会因贸易而产生变化,但是劳动力和资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变换工作和重新投资,所以短期内各行业劳动力和资本数量都没有改变,劳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则工资、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来决定。例如:Wm(上升)=Pm(上升)MPL(不变) Rm(上升)=Pm(上升)MPK(不变)Wb(下降)=Pb(下降)MPL(不变) Rb(下降)=P
25、b(下降)MPK(不变)由于中国出口布、进口小麦,造成布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跌,布产业的工资、利润都会增加,小麦产业的工资、利润都会下降。短期内,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其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价格下降的进口行业:其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2)长期影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假设: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在各行业间流动,各行业的生产、投资会由于贸易发展而调整。出口行业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价格下降,生产缩减,生产要素量因此变动。各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没有闲置要素,生产要素在行业间流动一个行业使用的生产要素增加,另一行业使用的生产要素必定减少。结果:生产要素会向收益高的行业流动。短期内贸易使出口行
26、业所有要素收益都增加,使进口行业所有要素收益都下降。长期内劳动力和资本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中国进口的小麦属资本密集产品,资本比例高。小麦生产减少时,转移出来的资本较多、劳动力较少,出口的布属劳动密集产品,布生产扩大时,所需劳动力超过对资本需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导致:社会劳动力因为布生产扩大变得相对不足、资本因为小麦生产减少变得相对过剩。如果按原有资本、劳动比例进行生产,则部分资本会闲置。由于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间可互相替代,各类要素会被充分使用。所以资本闲置后会相对便宜且容易获得,闲置资本会被两个行业共同吸收使用。小麦生产、布生产都会比以前使用更多的资本以替代相对不足的劳动力。两个行
27、业的劳动力、资本比例(人均资本)都增加。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都会由于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劳动比例的提高而下降。(3)长期(短期)影响的表述劳动密集型产品:Wb(上升)=Pb(短期上涨)MPL(长期提高)Rb( ?)=Pb(短期上涨)MPK(长期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Wm( ?)=Pm(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Rm(下跌)=Pm(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综合短期、长期影响,国际贸易造成国内资源流动对不同产业的影响非常明确。出口产业的工人工资不仅在短期内由于布价格上涨而提高,长期内还会由于工人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上涨。进口产业的资本不仅由于小麦价格的下
28、跌而受损,其收益还会由于长期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而进一步下降。由于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与资本在行业间自由流动必然造成两个行业的工资和利润率在长期相等。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充裕要素)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以上结论由美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称“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该定理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在贸易保护与实际工资中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收益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价格提
29、高的幅度,使得实际工资上升,即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3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国际贸易对本国要素收益影响、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即“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萨缪尔森1948年6月在经济杂志发表文章,在赫俄林模型基本假设下证明了以下结果: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贸易会最终使两国的工资相等,利润也相等。不仅是相对工资相等,连绝对工资也相等。该理论是
30、建立在赫俄模型基础上,所以“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1)推理说明将劳动价格(工资率)与资本价格(利润率)定义为: 工资率(W)产品价格(P)边际劳动生产率(MPL)利润率(R)产品价格(P)边际资本生产率(MPK)贸易前,两国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两个行业的工资率和利润率都相等。中国是劳动充裕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国家,两个行业的生产,中国都比美国使用更多的劳动,两个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都低于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布的相对价格也低于美国,因此中国劳动工资低于美国、资本利润则高于美国。中美贸易的结果:中国布的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跌,美国正相反。产
31、品价格的变动在长期会引起生产调整、国内行业间生产要素流动。根据斯萨定理,这种生产的调整和要素流动最终会导致:中国劳动市场均衡工资率的上升和资本市场均衡利润率的下降、美国的工资率的下跌和利润率的上升。中美两国的工资、利润差距缩小。赫俄模型假设两国生产技术相同。贸易后生产调整和要素流动最终使两国同样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趋于相同。如果两国工资率和利润率仍然不同,两国产品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仍然存在差别,则贸易继续进行,直至两国产品价格、要素价格完全相等。(2)埃奇沃斯盒型图说明用埃奇沃斯盒形图可以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自等产量曲线和扩展线。L Om KPPP KObL小麦中国 PPFC0布矩形长为劳动
32、投入量,宽为资本投入量,中国是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的国家Ob为布产量原点,Om为小麦产量原点,ObOm是布和小麦的扩展线,直线说明在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资本的比率不变。布等产量线和小麦等产量线的切点轨迹形成生产契约曲线PCC,表示有效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力,此点的生产组合达到最大化;曲线之外,资源未实现有效利用。PCC曲线倾向L轴,表明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小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PCC曲线移到布轴、小麦轴的产量空间,即可得到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PPFC。同理可以得到美国的生产契约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L Om 小麦美国 K KPPFC LOm K K U L C KUCObL横矩形是中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竖矩形是美国,资本充裕、劳动力不足。贸易前双方经济均衡点分别在C和U,中国劳动力丰富,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较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子、电子及Γ辐照装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机载设备综合测试台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石材翻新护理用品合作协议书
- 建筑力学期末考试B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个人货物运输协议模板(2篇)
- 2025年个人房屋设计装修合同(4篇)
- 2025年五年级体育教师工作总结(5篇)
- 2025年仪器销售合同标准版本(4篇)
- 2025年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二手车车辆转让合同简单版(2篇)
- DB43-T 2142-2021学校食堂建设与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宏观利率篇:债券市场研究分析框架
-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 六年级语文(上册)选择题集锦
- 介绍人提成方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况承诺书
- PHOTOSHOP教案 学习资料
- 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 2012年安徽高考理综试卷及答案-文档
- 《游戏界面设计专题实践》课件-知识点5:图标绘制准备与绘制步骤
- 自动扶梯安装过程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