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在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化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对话成为后现代课程的重要主题词。本文围绕“课程的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对话者及其关系、“对话的展开、“对话的意义生成五个方面对后现代课程的“对话予以讨论。【摘要题】课程探究【关键词】对话/后现代/课程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是在人们为了使教育适应“后工业社会,对教育的“现代性进展深化反思的根底上形成的。相对于现代性下的统一性、本质性和封闭性而言,后现代主义强调差异性、多元性以及“去中心的边缘性和创造
2、性、开放性等,这丰富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与后现代主义“反对同一,崇尚差异和多元的主张相一致,后现代教育思想阵营内学派林立,观点各异。但在众多的差异中,许多有识之士在后现代课程上却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对话。他们的观点将浸透在本文之中,此不多述。对话已成为后现代课程的重要主题词当然绝不是唯一的主题词。本文将围绕“课程的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对话者及其关系、“对话的展开、“对话的意义生成五个方面对后现代课程的“对话加以讨论。一、课程的后现代转向要讨论后现代课程范式中的对话首先可从后现代课程论的理论渊源谈起。课程的后现代转向首先是基于世界观、真理观的最根本、最本质的转变。现代范式中,整个宇宙
3、、整个世界被视为一个孤立的、完美的、稳定的、封闭的机械系统。在这种封闭的、机械的宇宙观中,机器的隐喻统治了现代的心灵,不仅物质宇宙,而且社会、动物,甚至人类都被视为机器的不同种类,缺乏任何生命的冲动。20世纪60年代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的产生,后现代的科学范式产生了。宇宙被视为由形形色色的力量、进化和非稳定性,由有序和无序之间的复杂辩证法建构。变化和时间的概念将不稳定和无序引入世界,同时也造就了更为复杂形式的秩序。后现代脱离了绝对确实定性,回绝固定的不可变动的秩序和绝对真理的观念,从而支持了演化着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的概念。它打破机械主义和机器隐喻,肯定了有机论和生物学形式,从而从一种自
4、我封闭和不可改变的宇宙观转向了一种始终存在着变化和演化的开放的、自组织的、动力学的宇宙观。伴随着世界观、宇宙观的转向,在教育、课程领域里也开场了其后现代转向。在现代科学范式影响下,教育、课程领域同样运用了物理学形式。这就自然地排除了“互相作用的概念。对于课程而言,这是具有破坏性影响的。杜威和皮亚杰曾说过,互相作用是成长的核心。然而,在物理学领域是没有成长概念的,即使讲到“互相作用,也仅仅指受到外力而产生的机械运动。后现代开放的、以生物学为导向的形式,视学习的过程、教育和课程具有生命系统的特征互相作用。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不再被视为互相孤立的因素而是互相联络的整体。这里的互相作用可以理解为学习者与
5、学习环境包括老师、文本等之间展开的互相作用的对话。“在后现代框架之中的课程不是一种包裹;它是一种过程对话的和转变的过程,以部分情境中特定的互相作用或交互作用为基矗注: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1课程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是通过对话来保持其鲜活生命力的,也是通过对话与外界进展物质和能量交换和转变的。也就是说,后现代课程的开放性内涵表达在对话的关系之中。伴随着宇宙观、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在知识观方面,也从现代的“检验的知识论转向“经历的知识论。“检验的知识论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知识观,它认为知识、真理是先验性地存在于与生活经历相脱离的领域之中,主体的个人经历于它
6、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旁观者的知识观。它不需要学生把个人的经历带入课程中来;它也没有赋予个人经历以意义。这种知识观既不寻找也不尊重多重观点、自觉假设或个人主观化。知者主体被边缘于被知的客体之外。但是,后现代范式的知识观,不再将知者边缘于被知者的中心之外,而是将研究的集点转向被知者与部分知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并且认为个人的主观意义形成了个人经历的核心,并在转换的过程中提供一种经历的认识论。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经历的认识论。这种经历认识论要求我们把个人的经历纳入课程中来,并且这些经历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形成认知的重要构成部分。对话正是调动个体经历进入课程的有效方式,正是个体认识自我与世界的重要途
7、径。对话成为后现代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对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无论是前现代还是现代,对话一直是我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后现代范式中的对话具有后现代的特征。首先,后现代对话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通常意义上的对话往往是探究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在现代范式中,一般认为在对话者之外先验地存在着具有权威的真理或知识,对话者通过谈话的逐步推进,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最终以真知的获得作为对话的终结。这种对话表达着检验的、封闭的特征。如我们一直提倡的苏格拉底的提问法,“其实是以回忆为导向的,并不具备真正对话的开放性和进步性。相反,它只是意在获取存在于外部的和先前的真理。注:
8、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3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充分表达了后现代开放、进步的特征。罗蒂(1980,1982,1989)开展了对话交往的概念,并将它与伽达默尔(1975)的“开放的会话概念所代表的那部分诠释传统联络起来。这一会话超越了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客观论,其中客观与主观彼此联络,失去了绝对的对立。这就意味着对话的方式是描绘性的而不是逻辑性的。“逻辑分析在于证明一个观点或概念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而描绘那么在我们所理解的与我们不理解但为其所吸引的之间的协调。注: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4因为不存在先在的结论和固定
9、的答案;那些假设、偏见、历史解释从中不断得到新的解释;对话也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启发性。对话可以永无休止地进展下去。其次,理解和反思是后现代对话的重要特征。假如对话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你一言我一语,没有达成互相的理解,这本质上是独白式交流。后现代对话强调对话者之间的互相理解。当代著名的解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偏见并不是骂人的话,相反,它说明我们只能从某个特定的视界(hrizn)来理解世界,该视界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起点。只有当人们可以互相间展开交谈,由此产生不同的界的交融,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才是可能的。注:加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10、0.119可见,对话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话主体双方的视界交融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种对话的过程中,理解便产生了。在理解的根底上,“反思在对话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开放的对话中,对话者与自我、文本、别人的互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在这里不仅文本、别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自我也成为反思的对象。对话假如没有反思,就必定流于空泛和浅薄。正如杜威所言,反思使我们对经历进展批判性的、多种的、公开的考察,即将我们的经历与别人的经历联络起来,构建一种过去、如今和将来的经历都联络起来的经历网络。而且他认为这种反思还具有回归性。它一旦完成,就会用于指导理论,同时这种经过反思后的新的经历在我们的理论中、在与别人、文本的
11、对话中,又重新成为我们反思的对象。因此只有当对话成为反思性对话时,对话才真正具有它的深化意义。三、对话者及其关系1.对话者及对话类型后现代课程中的对话者包括老师、学生与文本。他们共同参与对话,通过自己各自的经历与内涵,展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实现自我与别人的提升与超越。以对话对象为据,可将对话分为三类:一是“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一种意义阐释性对话;是对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它是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前提之一。二是“师生对话,包括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是一种理论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历根底上进展的合作性、建立性意义生成过程。三是自我对话。这是
12、一种反思性对话,是个体对自身内在经历和外在世界的反思。在反思、咀嚼、回味中,个体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从而确认存在、生成意义。在本质上,一切对话都不指向对话本身,也不指向别人或外部世界,而指向对话者自身。2.对话者的角色扮演现代课程论中,老师是课堂中的权威、主讲者、主动者;学生是非权威、听众、被动者。后现代课程中,对话关系的建立要求改变传统的这种角色扮演形式。弗莱雷(PaulFrEire)指出:“通过对话,老师的学生(students-f-the-teaher)及学生的老师(teaher-f-the-student)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老师学生(teaher-student)及学生老
13、师(student-teahers)。老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老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注: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多尔认为老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教诲与承受、先知与后知的鸿沟,而是作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知识领域的过程中互相对话、互运合作。包华士认为,教室是一个观念的生态圈,也是一个权利的生态圈。老师是看守这个生态圈的管理员;学生在这个生态圈中承受老师提供的信息,同时在与老师对话的过程中增强其沟通才能及文化读写才能。注: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
14、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不管是弗莱雷的“老师学生、“学生老师,多尔的“平等者中的首席,还是包华士的“生态圈管理员,后现代课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一改传统的相貌,而以新的角色身份出现,新角色要求他们有新的角色扮演。对话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既能平等地承受与理解学生的见解,又能高屋建瓴的指导学生推进学习进程。学生在对话中那么更充分、更自由地发表自我见解,发挥自我能动性;在批判、借鉴、吸收老师及同学的见解中推翻或强化、整合或充实、形成或重建自我见解。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老师。对话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形成了。3.对话者的关系对话者的不同角色与对话活动生成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后现代课程所
15、希望产生的对话者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理解。史密斯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联身份与互为因果的关系:“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互惠式而不是从前那种传授式和控制式逻辑衍生的教学关系。注:加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98多尔那么认为后现代全新秩序的引入将使师生关系发生宏大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地表达为有知识的老师教诲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表达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互相影响。如舍恩(1983)所言,在这种框架中,学生可能对老师的权威延缓不信任,相反通过行动和交互作用向老师随之产生的才能开放。相应地,老师将乐于面对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究师生所达成
16、的共识。注: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总之,后现代课程中,师生之间是合作对话关系、平等民主关系、互惠式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先知与后知关系、授受关系、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压迫与被压迫关系、主导与主体关系等。互联身份与互为因果的关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在后现代对话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对话者的内在关系是在对话过程中形成的。现代课程中,老师权威的建立主要是靠外在力量,如师道尊严等,来形成和维持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具有权威性,而且这种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后现代主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那么,对话者关系中还存在不存在权威呢?多尔认为;权威存在于情境参数之中,控制来自
17、情境参数之间互相作用的自动或自我控制;真正的权威和控制是内在养成的,而不是外加的,它生成于“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之中。后现代课程中,老师不是以身份、职位的权利来威慑、控制学生,老师的威信来自老师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魅力、老师创造性劳动本身。也就是说,老师威信确实立来自其内部素养,而不是外部地位;它是在对话过程中,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本质是由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对话产生的。四、对话的展开一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是通过对文本的不尽阐释完成的。“就本质而言,文本的意义并非是作者确实定的意向性或者是他以往的体验,文本是对于那些不断从它当中获取新的信息、新的体验的人的新意义之源。
18、文本努力把我们拖进这个意义网络之中,使我们处在一种阐释学的意义构造中,即走向文本意义解释之路,从而将文本的阐释行为看作是一个意义解释的无尽过程。注:王岳川.现象学和解释学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36正因如此,读者对文本的阐释过程成为了一种对话过程。文本向读者开放自己、表达意义,读者解读意义、反思自身。在不断的阐释与被阐释中,文本以其自身独特的内涵不断的验证、丰富读者的认识。当我们对文本有所误解时,通过后来的人生历练或与文本的反复对话,文本会告诉我们:不,前面你理解错了。作品可以常读常新正是由于读者与文本之间无尽的对话产生的。“尽管文本解释的手段是方法论的,但它的目的却是本体论的
19、。“文本的所指是一个意义世界的投射,读者从文本中承受一个新的存在形式,扩大了自我反思的才能。注:王岳川.现象学和解释学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41所以,文本与师生之间的对话在使文本意义丰富化、不断超越文本自身意义的同时,人完成了对自身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意义追求与意义超越。二师生之间的对话1.对话的前提。对话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相信别人的根底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关系。假如缺少爱、缺少谦恭、不相信人就不会产生信任。假如没有信任,也就失去了对话的条件。信任会使对话双方更加感到在讨论世界的问题中他们是同伴。注:黄志成、王俊.弗莱雷
20、的“对话式教学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6).当然,对话还需要理解和宽容作为根底,需要对知识客体的一种持久的好奇心等。从权利角度来看,对话真正需要的是权利的分享。福柯说,“对话的性质是受实际的权利所制约的。对话中所谓的真理,其背景乃是视之为真理的社会架构。注:钟启泉.从构造主义看后现代课程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2,(10)“后现代主义的权利概念那么摆脱了韦伯的技术效率和社会控制的思维框架,例如,福柯(Fuault1980)指出:权利是通过对话来行使的,对话的构造可以为组织的下级或边缘人员提供发言的时机,也可以使他们没有发言权。注:程晋宽.论后现代视野中的教育督导政策的变化J.民
21、办教育动态,2002,(10).据后现代主义的权利观,教育就是要在教育组织生活中为人们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而不是发布行政长官式的命令;要为别人的参与和发表意见提供和创造条件从而使师生共同参与到对话中来,共同分享知识和权利,共同决策与认同。2.对话目的确实定。教育总是要到达一定的目的。后现代课程中,对话的目的不在对话之外,对话本身既是目的也是途径。说它是目的,因为在对话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对别人、文本的理解和协调,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意识、反思和超越。即后现代意义的对话观视对话为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而不是到达任何外在目的的手段。说它是手段,因为后现代课程所要完成的目的通过对话来完成。后现代
22、课程中,目的并不是一开场即由老师确定好了的,而是师生在对话过程中共同逐渐形成的。在对话者之间、在对话的过程中,各种经历、各种思维交流、聚集、碰撞、协调,对话的目的产生了。这些目的会随着对话而不断的调整;它们是流动的、动态的。但这些目的又指向共同的方向完善人、开展人。3.对话的展开与深化。对话过程需要师生把个体的生活经历参与到对话中来,并且通过对话进一步把经历转化为知识。“假如学生不能把生活阅历转化成知识,并且把早已获得的知识用作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他们就根本不可能积极地参与到作为学习和认知过程的对话之中来。注: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在
23、个体经历参与对话的过程中,还需要把大家的共同经历进展理论加工。“对话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学习和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包含了对对话过程中的共同经历进展理论加工。注: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个体通过经历的参与、知识的转化、理论的加工,逐步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价值观等等,从而获得个体的提升。后现代课题观强调差异、强调多元化,但他们也认识到“不顾及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差异的意义和影响而一味承受差异,只能产生人与人之间更深的隔绝,让大家陷入各自的差异之中。假设我仅仅承受你不同于我这一事实,而不问问你是怎样不同于我、你的不同怎样反
24、映出我与你的不同之处,即我要理解你就得自我反湿不进展这类交流,你我便仅仅作为两个互不相干的孤独者存在。注:加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99假如都是一家之言,各说自话,那就不能构成对话。因此,对话要求深化下去,否那么,对话便成了交谈,只注重议论个人生活阅历而已。对话是有差异根底上的求同。在理解差异的同时,还要理解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从而寻找策略消除差异,达成共识。当然共识之中个体仍然具有自己的内在判断。对话的过程是经历根底上的意义构建,是不断离散又聚合的推进式过程。这“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对其所认识的理论要具有自我意识,并以对话为根底而不是以传输的方
25、式学习理论,通过学生参与批判性的讨论、全班共同协作和后学科探询,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单向讲授进展教学,教学中对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老师的权威始终提出质疑。注:汪霞.从构造主义到后构造主义:教育观的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不断的质疑,不断的解疑,课程在这样不断的对话中延向无限的探究。三自我对话要理解如今的我,就要理解过去的我。自我对话在通常意义上是指如今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对话;也就是自我对过去所沉积的经历、历史、思想等的反思性理解。这种对话使自我清醒的意识到如今的存在状态。如今的我是有别于过去然而又不完全脱离过去的我。因为,如今的我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有一种个人经历的沉积和文化的积淀,是
26、一种从过去到如今的历史性延伸,同时这种延伸也指向将来,使自我更清醒更理性的规划将来。自我对话同时也是完全开放的,它也应该是在与文本、与别人对话的根底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因为,自我的意义是在与别人的关系之中产生的。一个完全脱离与别人关系的自我是不存在的,毫无意义的。“我们只有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才能考察自己,从想像的角度出发才能考察现实。自我和现实存在于关系之中,这是杜威和怀特海都指出的一点。注: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4自我对话所需要的对自我的明晰的意识是在与文本、与别人的对话中产生并确立的。“文本解释使我们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开场了自我回归,自我认同,
27、自我理解的过程。注: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84在与别人的对话中才会发现自我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自我的反思就是对自己之所以不同于别人的原因的探究、合理性的追问。史密斯认为:“自我理解的真正进步是四重行为的不断递进:向别人开放;与别人交流;某种包含自我更新意味的自我反省;重新与别人交流。正是在自我与非我的辩证关系中进展的四重行为,肯定理解构工程的深化的道德意义,为人与人之间真切的交往提供了基矗注:加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4通过这种对话关系,在人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在自我反思的根底上,个体确立既不同于别人
28、又与别人严密联络的关系网中的自己。自我的对话不仅包括自我对过去之我的反思性理解,在与别人对话中进展反思性理解,还包括在这两种反思的互相作用中反思理解自我。多尔说:“如布鲁纳所言: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包括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从而以某种方式与自己所知道的区分开来的才能。这也是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别人、与文化的反思性互相作用形成自我感的方式。注:加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4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自我对话中,产生了一个“新我,“我不同于过去的我,也不同于别人,我成为我自己。不仅知道我成为我自己,而且知道我为什么成为我自己。五、对话的意义生成1.对话本身的意
29、义。对对话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学情况的及时反应,它还应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弗莱雷说:“为了理解对话的理论意义,我们不得不抛开把对话简单地理解为纯粹是一种技巧的想法。对话并不表示某种我想精心构建且需借助另一个人的才智才能实现的虚假途径。相反,对话的特征表现为认识论关系。因此,在此意义上,对话是一种认识途径,并且绝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让学生投入到某项详细任务之中的纯粹的策略。我们必须把这一点弄得很清楚。我进展对话,并不一定是因为我喜欢另一个人。我进展对话,是因为我知道认识过程的社会性特征,而不仅仅是其个体性特征。在此意义上,对话是学习和认识过程中
30、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注: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不仅如此,对话本身的开展就带动师生双方精神的开展。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使一个人的精神开展变革的过程。“对话是展示意义和把握意义的过程,学生就在这种对话的参与中获得了教育。因此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提醒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承受。注:金生.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3.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是一层不变的程式,而是思维与情感的流动之河。对话
31、激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出新颖的见解;对话使人与人之间更加理解、宽容、博爱。对话本身就是学生的思品、个性、合作精神等培养与形成的土壤。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对话就是教育本身。2.对话生成的意义。海德格尔说:“绝不可以把存在的意义同存在者对立起来,或同作为承当着存在者的根据的存在对立起来,因为根据只有作为意义才是可以通达的,即使根据Grund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深渊Abgrund也罢。注: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节庆译.存在与时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8我们说,绝不可以把对话的意义同对话者对立起来。对话生成的意义最终要落脚在对话者身上。因为“当世内存在者随着此在之在被提醒,也就是说,随着此在之在得到领会,我们就说:它具有意义。不过,严格地说,我们领会的不是意义,而是存在者和存在。注: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节庆译.存在与时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7对话使对话者在对话过程中表达真实的自我,确立自身的存在和价值,生成个体的意义,完成自我超越。史密斯说:“阐释学教学要求老师完全将自我奉献给与年轻人的对话中,创造为大家共享的现实,要有忘我精神(aspiritfself-frgetfulness),这忘我其实也是一种找回与别人亲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救济》课件
- 《外汇期货交易》课件
- 合伙合同 债法
- 工程因天气延期合同条款
- 《FTTH工程技术交流》课件
- 2025年山东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2025年东莞考货运资格证考试内容
- 农业项目合伙协议
- 医疗器械行业总负责人劳动合同
- 01D203-2 6~10千伏配电所二次接线(直流操作部分)
- 2024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考试题库(实操技能部分)
- 《汽车车身材料》说课课件讲解
- 陕2023TJ077 住宅厨房、卫生间装配式L型构件排气道系统图集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江苏开放大学专科行政管理专业050004行政管理学期末试卷
- 安徽省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第三次阶段检测英语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贵阳南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1利达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灾报警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器调试手册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汇编)
- 中华法文化的制度解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华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