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观潮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研讨35段,领略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感受“天下奇观”,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难点:1体会“潮来之时”大潮非凡的气势。 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收集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学写生字。3.请同学们投入地读课文,看看会给你带来什
2、么样的感受,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合作交流(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聚集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知道这里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吗?你能说说你比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吗?2.生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3.师述: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只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纷纷亲临江边,目睹了大潮的壮丽景象,还给后人留下了诸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八月十八潮,壮观
3、天下无”的优美诗句。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当之无愧的被人们誉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4.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吧!(板书课题)(二)交流预习收获1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3.交流: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生汇报初读感受(壮观、气势磅礴、天下奇观.)三、品读体验小组合作,品读重点,感悟“奇”(一)小组合作探究: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找出让你感
4、到震惊的句子,反复读。(二)交流,引导感悟,研读重点句子。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想画面,在课文中适当做出批注。1.奇:“潮来前”平静(1)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师板书(平静)(2)看图想象,体会人们此刻的心情,感情朗读。2.奇: “潮来时”猛 a. 听到的:(板书)(1)生读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板书:闷雷滚动 潮头怒吼 山崩地裂)(2)谈感受:(说明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3)有感情朗读b.看
5、到的(板书)(1)生读相关的句子: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板书:出白线,贯江面,城墙现)(2)学生交流感受,体会大潮的特点。(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3)理解“横贯江面”、“
6、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4)师补充资料( 课件展示地形图和秋潮出现的原因)(5)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能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找到“沸腾”一词。此时让学生想象沸腾的场面,感情朗读。3奇:“潮后”汹涌(1)生读相关的句子。(2)生谈感受,师板书(汹涌)。四、巩固延伸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7、。(放录像)1过渡: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出示小组活动建议:(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板书设计: 潮来前 平静 听到 看到闷雷滚动 出白线观潮 潮来时 潮头怒吼 贯江面 山崩地裂 城墙现吖 钱塘奇观 天下传 潮过后 汹涌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
8、案:教学反思: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4.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2.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教学准备: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认真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3.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几方面
9、给我们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怎样的画面?提出你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二、合作交流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课题,读课题)2.初步感悟。(1)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2)完成填空练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而且_。
10、三、品读体验,感悟神奇、壮丽1.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1)课文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
11、大峡谷。)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出示世界峡谷深度极值对比表,体会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峡谷名称 长度极值 深度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 504.6公里 6009米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370公里 2133米秘鲁科尔卡大峡谷 90公里 3200米尼泊尔卡里根得格大峡谷 60公里 4403米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读出它的不容置疑。(3)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
12、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拓展延伸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2.完成填空练习。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有_,有_,还有_。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 3.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壮丽 奇异 山水
13、生物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3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3.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1.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大榕树及鸟儿活动的有关资料。3.搜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认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
14、了什么内容?2.仔细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一次看到了什么景象?作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再把你感兴趣的句段多读几遍。3.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二、合作交流(一)激趣导入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3.这棵大榕树在哪儿?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美丽、独特的大榕树。(二)检查预习1.出示字词,检查认读。(1)读准带点字的字音。(投影出示练习)波浪(b p) 缝(fng fng)隙 乐曲(yu l) 兴奋(xng xng)应接不暇(yng yng) 停泊(b p)(2)重点指导。梢:形声字
15、,与“稍、捎”区分。师范写,生书空。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组词进行区分。2.读课文,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三、品读体验(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二)精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体会后大声地朗读出来。(三)汇报交流。大榕树:1.大:(1)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树很大。)(2)重点体会“真”字。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16、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3)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4)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1)重点体会“堆”。请同学演示,说明叶多而密。学生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
17、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重点体会“颤动”。同学演示,体现微微的动态。(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欣赏课件:榕树的大与茂盛。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鸟: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群鸟纷飞热闹的场面。3.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学生汇报:(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18、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
19、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7.教师追问:(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四、拓展延伸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加以介绍分析。2.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3请你以导游或小
20、鸟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第一次 黄昏 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早晨 鸟 多 快乐 的确是鸟的天堂 二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4 火烧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的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并叙述事。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21、顺句子。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3读课文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那些奇妙的美景?跟随作者的目光,你看到了什么?火烧云在不断的变化,想一想作者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变化? 4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和形成原因的资料。二、合作交流(一)揭题谈话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伴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板书课题,读题)(二)检查预习1组内互读生字词。2展示对生字词的认读。三、品读体验1.自由朗读,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2.引读
2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课件出示:火烧云形成的原因的资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自学第二、三自然段:(一)出示自学题。1.小组朗读,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语句,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二)小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颜色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
23、句式,体会作用。交流:“一会儿”表示时间短,还表示“变化多”。3.师引导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变化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三)自由朗读四至六自然段: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1.小组配合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3.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4.试背4-6自然段(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2.理解词语:恍恍惚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了“恍
24、恍惚惚”,齐读。四、拓展延伸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1.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其它自然景象,充分展开想象,试着把你看到的景象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4.火烧云火 颜色 烧 独特美云 形状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3.背诵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重点、
25、难点:1.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描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提高学生阅读、积累及赏析语言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较多的有关自然景观的图片等资料。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或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 (口语交际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皑皑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令人神往;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无边的大海、灿烂的阳光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会寻找美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同学们在
26、生活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能接触到大自然,发现过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读语文园地第18页第1自然段,看看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交流:(1)讲清奇特之处。(2)说明怎样形成。(3)边听边问,边补充边讨论。2根据要求,说说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应该重点介绍什么?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1.选一名学生上台交流。2.反馈:听了介绍,你觉得他(她)叙述得有条理吗?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教师小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地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4小组内交流
27、提出要求:(1)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介绍的同学提问,说自己的建议,也可以补充。(2)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3)四人一组,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4)说说通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描述景物的方法。现在想同学们当一次小导游,把我们这一组课文中美丽的自然景观介绍给游客。2.生选择要介绍的内容,同桌互相练习。3.选一名学生上台说,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建议或补充。板书设计 介绍自然景观 描述 有顺序 有步骤 语言 优 美 生 动第2课时 (习作)积累(一)定向观察,搜集素材我们学了这一组课文,上节课又
28、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知道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美景。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了,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等?指名说。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讲得很具体。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二、尝试(一)运用技巧,指导怎样写。1.观察描写要有顺序。A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描写。B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季节变化顺序。2.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生动具体。3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二)交流评说,丰富语言指名说说你观察了什么景色?按什么顺序观察的?看到这些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准备怎样去写?让
29、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三)放胆试写,实现迁移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自由创作。第3课时 (习作评改)一、展示交流,互评互改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改1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2是否按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3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4提出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略写或删除等等。二、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欣赏优秀习作,借鉴写作方法,学习语言表达,然后完善自己的习作。第4课时一、“我的发现”1.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学生自主交流)2.学生自由读“我的发现”中
30、的人物对话。3.指名读,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什么内容。4.让学生像小林和小东那样举例说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5.师小结: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二、“日积月累”1.熟读对联。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幅对联的意思。2.指名说,师生评价。3.讨论:在朗读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汉语的节奏美,对称美。6.让学生在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7.填空。风吹杨柳千门绿 润 万树 。(雨、桃花、红)冬去 山明 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植树造林绿大地 。(栽花种草美人间)三、“趣味语文”1.第一项活
31、动 多音字对联(1)出示对联:好读书 不好读书 好读书 不好读书(2)学生试着区别“好”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3)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什么时候好(ho)读书?什么时候(ho)读书?(4)提示:这副对联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晚年所作,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是不知道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因此这副对联的正确读法应当为: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5)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读法,并在
32、读的正确的基础上交流体会,要珍惜时间,趁青春年少要好好读书。2.第二项活动 读回文句。(1)生读杯盖上的汉字。(2)师指定其中的一个字,让学生按顺时针方向以每个字为开头试读,并把试读后的句子写下来,体会每个句子的意思。(3)指名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师生共同讨论、纠正。(4)师小结: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回文佳句,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为一句颇有趣的话;都能体会出爱茶人的强烈情感。这是陶瓷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的奇妙。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边读边想象 日积月累 对联 对仗 节奏美,对称美 趣味语文 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好(ho)读书,不好(ho)读书。二次
33、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准备: 诗人资料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把握单元主题 直接导入新课学生自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板书课题导入新课。预习探究 学生分小组借助学案预习导航中的环节预习两首古诗,出示预习要求: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古诗,注意诗的节奏,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诗人的资料,并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
34、合作交流小组推选代表朗读古诗,师重点指导莫、浑、豚的读音及诗的节奏。交流你对诗人的了解及诗题的意思。小组汇报预习收获:(1)你用什么方法明白了哪句诗的意思。(2)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品读体验结合学生的问题,师重点引导以下诗句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 * GB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诗句的意思。 = 2 * GB3 师解诗意: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 3 * GB3 生再次品读古诗,感悟作者不光在赞美庐山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美景,而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课件出示:要想
35、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 。正如俗语所说:“_。”我们以前曾学过_也告诉一个这样的道理。 = 4 * GB3 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名句:在生活中,有些人看待问题时,往往只看到眼前的表面现象,不去对内在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分析,极容易走向极端。真是“_,_”啊!(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名交流读后的感受。师归纳诗意: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引导明白诗句中蕴含的哲理:常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生结合学习生活,谈谈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经历。如: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
36、候,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爸爸走过来,给我做了指点,我很快解出了这道题。这真是“_”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以不同形式小组比赛读或表演读等,练习背诵古诗。巩固延伸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含有深刻的哲理,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出示刘禹锡的竹枝词,学生背诵积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六、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所学。2.诗人们用心观察,发现了事物的奥秘,课下请你找几首这样的诗积累下来与大家交流。 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
37、、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追却、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准备: 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教师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及相关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 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学生欣赏,并谈谈你看到的特点。 2.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二、预习探究1. 学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段多读几遍。 (2
38、)边读边思考: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爬山虎的。2.试着完成预习导航中的题目。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师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以不同形式认读,并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均匀 重叠 痕迹 休想 引人注意径上 叶柄 空隙 触着墙 蛟龙的爪子(2)指名回答: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爬山虎的,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叶子 脚 怎样向上爬的四、品读体验1默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描写爬山虎叶子、脚以及怎样向上爬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特点,2交流,出示相关句段:(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 1 * GB
39、3 通过带点的词,你读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绿、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课堂探究1) = 2 * GB3 带着你的感情读出叶子的特点。(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 1 * GB3 读一读,指出描写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 = 2 * GB3 动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小组比一比谁画得最像。(课堂探究2) = 3 * GB3 结合实物,再读课文。 = 4 * GB3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爬山虎脚的样子。(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
40、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 1 * GB3 反复读一读,小组内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 2 * GB3 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 = 3 * GB3 再读这句话,边读边演示爬山虎爬墙的动作。3、练习背诵全文。五、巩固延伸1、再次朗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交流,师总结板书: = 1 * GB3 细心观察(学生读出相关语句) = 2 * GB3 连续观察(学生读出相关句子)2、观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很多中外名人志士,他们都养成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六、课堂小结1、练习背诵全文。2、摘抄
41、优美的句段。3、课下可泡点豆子,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或观察蜻蜓的飞行,并记下观察结果。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42、。2通过重点词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交流蟋蟀的资料。 2.课题质疑:读课题后你心中有怎样的疑问。二、预习探究 1.师按预习导航中的题目,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边读边标出文中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 (2)边读边想:作者重点介绍了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它的住宅为什么算是“伟大的工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相关的句段。 3.生按要求预习,师巡视指导。三、合作交流 1分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 2.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以
43、不同形式认读,理解“随遇而安”。 (2)指导书写,注意“蔽、搜”的笔顺;“倾、抛”的结构。 (3)指名回答:你发现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你读出了它的住宅可以算“伟大的工程”?四、品读体验 1.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默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五、六自然段,读后交流。 (1) 出示问题:“朝着阳光的堤岸”说明_; “倾斜的隧道”说明_;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_; “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还有_功能。 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_、 _、 _、 _。(2)再读这两段文字,从以上的理解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带着自己的体会,品读七、八自然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
44、(1)蟋蟀的住宅完全是靠着柔弱的一对_和一双_,你会不由得惊叹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_,绝不夸张。(2)读到这我们为蟋蟀_ _的精神所感动。(3)再读这两段,边读边注意蟋蟀挖掘的动作,想象蟋蟀挖掘的情景。五、巩固延伸 1文中许多地方把蟋蟀当做人来写,你能找一找,积累下来吗? 2.文中除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外,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在文中标一标。 3.作者之所以写得生动传神,还源于他_的观察和对蟋蟀_的感情。六、课堂小结 1.课下你也像法布尔一样观察一种你喜欢的事物,用上拟人的手法,写下你的书所见所感。 2.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板书设计: 向阳、隐蔽、干燥 从外看: 住
45、宅的特点 弯曲、有门、有平台 从里面看:光滑、平整、简朴7、蟋蟀的住宅劳动时间:十分怎样建住宅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断修整:加深加阔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重点、难点:1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2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出示世界地图,问大家这是什么? 回答:世界地图。 2.是啊,这是一张极普通的世界地
46、图。平常我们看地图,往往是想从中找到某一个地方的位置,我们很少去探究它。你们知道吗?1910年的某一天,一位年轻的德国人却从这张地图上得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从一张普通的地图上能发现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粗读课文 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思考:(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2)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什么? 3还有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标一标。三、自读自悟 赏析重点 1.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文中一连三次描写地图上地形的吻合,把相关的语句标出
47、来。 第一次: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第二次: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景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师: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惊人发现,心情怎样?我们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惊呆了、精神大振、兴奋极了)自读第五自然段。 想一想:魏格纳又有了什么崭新的奇想?(5)试着给这部分加个小
48、标题偶然发现。2.有了这个发现后,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请仔细读六、七自然段。(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分别是什么?(2)而魏格纳是怎样做的?考证工作是否艰难?从哪里可以看出?(浩如烟海),最后他找到了什么证据?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3)此时此刻你想对魏格纳说点什么?(4)给这部分拟个小标题艰难考证 3.最后,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设? 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加上小标题提出假设。四、总结提升 迁移运用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
49、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板书设计: 偶然发现善于发现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艰难考证坚持不懈 提出假说细心耐心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4积累关于花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
50、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中的“少女和老妇”图与另一张课外搜集的“少女和老妇图”(每小组一张),小奖品。教学过程 第1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情境 明确话题1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一、三、五、七小组同学闭眼,(师用大屏出示右边第一幅图片)其余同学用两秒时间观察图片,然后把观察结果告诉同桌。生:学生观察图片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清楚地告诉同桌。同桌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发问。2师:刚才没有观察的同学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指名转述从同桌那里听到的内容,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表达得清楚流畅。同桌评价倾听是否准确。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双方争辩。二、自主交流 探究方法
51、1(再出示图片)师:请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图,你一定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请刚才观察过一遍的同学先告诉同桌刚才你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现在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说出观察的感受或启示。(将划线部分的要求展示在大屏上)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指名在全班交流。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仔细看 反复看 从多个角度看)三、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1(师将准备好的少女与老妇图分发给每个小组)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幅奇妙的图画,大家能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仔细寻找到图画的奥妙之处吗?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思维最敏捷,表达的意思最清楚,最有条理,小组成员合作得最好。2提示学生寻找与自己的
52、小组不同图片的另一个小组,互相交流观察所得。3师生对发言同学及所代表的小组成员的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星级评价。6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给它取个题目吗?四、拓展运用 提升能力1教师出示“枯树老人头”的图片。现在到了“考眼力,比口才”的时间了,请观察这幅图,说一说自己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仔细看时看到了什么,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2学生先在小组里比赛,再推选出优秀代表参加全班的竞赛。3师颁发奖项,布置作业:将今天有趣的图片讲给家人听。板书: 我看到了 学会观察仔细看反复看多角度看附1:少女和老妇 正看 倒看第2课时(习作指导)一、积累1熟悉相关内容,收集素
53、材。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2师小结后导入。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二、尝试1合作交流,拓展思路。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过渡:同学们,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54、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3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认识事物、感知事
55、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4.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3)题目自拟。三、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四、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第3课时一、学生写作,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二、评
56、改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朗读法。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句子是否通顺;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有无错别字;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四、佳作欣赏 借鉴提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第4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自读三个句子,谈谈自己的发现。1读一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简单谈谈理由。师:你能找到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特仔细的词语来吗?谈谈理由(生找词)。2同学们也有很强的观察力,下面我们看看小林
57、和小东的发现和我们一样吗?读他们俩的对话,将重点词做上记号。(如:观察认真 仔细 长期观察)3拿出自己搜集的好句子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想象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要观察事物还应做到哪几点?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观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师相机板书:敏锐的眼光 认真的态度 不懈的精神二、日积月累1师:一年四季,无数美丽娇艳的花儿装点着大好河川,你平时观察过各种花儿都在什么季节开放吗?把你自己曾经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搜集的图片与小组同学共同分享吧!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更多关于花的知识。2师:出示填空题,猜猜这些花儿可以和哪个季节搭配。正月( )香又香, 七月( )头上戴,二
58、月( )盆里装, 八月( )满枝黄,三月( )红十里, 九月( )初开放,四月( )靠短墙, 十月( )正上妆,五月( )红似火, 十一月( )供上案,六月( )满池塘, 十二月( )雪里香。梅花 兰花 桃花 蔷薇 石榴 荷花 栀子 丹桂 菊花 芙蓉 水仙 腊梅(1)谁能填空?填好后说说理由。(2)不会填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3将填好的儿歌有感情地读一读,快速记忆一下。4现在合上书,你能记得其中的几句?背给同桌听,然后打开书,将背不熟的句子巩固一下。5你还能将其他的花也像这样编上一两句吗?可以和同桌共同合作。三、作业背诵儿歌,抄写儿歌。第5课时(成语故事)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讲成语
59、故事。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2师小结并导入。二、初读成语故事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2小组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2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
60、里先有主意,有成算。)四、拓展运用。1过渡: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师举例: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五、作业: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二次 个人二次备课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教学反思:9 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1认识“ 溢、允”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添、覆”等 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创业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农业代理服务合同规范2篇
- 2024年财务规划建议书
- 2024消防器材销售及安装合同补充协议3篇
- 2024正规的劳务合同范本
- 2024年设备安装安全协议3篇
- 隔墙工程施工方案
- 2024某科技公司与某供应商就硬件采购合同
- 2025年宁波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卷
- 2023-2029年中国植物药提取物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GB 4396-2024二氧化碳灭火剂
- 美丽的秋天景色作文500字小学
- 施工单位2025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及计划
- 护理质量委员会会议
- 2024年护理质量分析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举一反三专题2.1 简谐运动【八大题型】(含答案)
- EPC模式承包人建议书及承包人实施方案
- 2025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知识点清单
- 2024版 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
- 临床医技科室6S管理制度
- 小红书代运营协议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