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1页
旅游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2页
旅游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3页
旅游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4页
旅游概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块一 旅游旅游不仅经济活动,也是人文交往。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已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今天,随着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大幅提升,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互联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我们即将步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模块以旅游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什么是旅游,旅游的属性有哪些,旅游的特征与类型,旅游的发展历程等做具体的阐述。前 言目录CONTENTS旅游的概念1旅游的特征和类型2旅游的发展历程31旅游的概念Part旅游的定义 旅游的共性 旅游的属性关于旅游的定义1、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出现在1811年出版的牛

2、津词典中,将其解释为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这种定义只是旅游表面现象的描述。2、1927年,在德国以蒙根罗特为代表出版的国家科学词典中将旅游定义为:狭义的理解是那些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或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3、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 4、WTO组织认为:旅游是人们出自获取报酬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向其日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在该地停留不超过 一年所产生的活动。 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高

3、教版9种、田里编著南开高职版8种、李天元编著南开版7种、魏向东林业版列出国际11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旅游学者和研究机构以及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都有不同。 在关于“旅游”的众多定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埃斯特”(Aiest)定义,即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因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的总和。他们不会形成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谋生性的)赚钱活动。 艾斯特定义不仅涵盖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包括了由旅游活动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不会形成长期定居”体现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不牵涉任何(谋生性的)赚钱活动”说明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该定义比较全面的地概括了旅游的基本特

4、征和旅游现象的综合性。艾斯特定义的特点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型1234共性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是由“旅”和“游”两大部分组成。“旅”指的是旅行,离家远行的意思,指旅游者在其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来回活动,以及在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往来的空间转移活动。“游”指的是游憩,泛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期间的时候以及所开展各种访问活动。2、异地性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访问活动 。所谓“惯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这一表述的是指人们在自己惯常居住地范围之内开展的日常生活旅行活动和人们在自己居住地点于工作地点

5、之间的经常性通勤活动以及所有其他具有常规性特点的日常旅行活动。而这些活动是不属于旅游的范畴的。旅游活动的异地性这一特征使其有别于人们在自己惯常环境范围之内开展的各项日常性的旅行活动。3、暂时性旅游者在结束一次全程旅游活动之后,须返回其惯常居住地,而不能在所到访的旅游目的地做过久停留,甚至转为定居。这里所谓的暂时性,按照国际上对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指的是外来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连续停留时间不得达到或超过一年,否者将被视为临时移民或永久移民,而不能再纳入来访旅游者的统计范畴。至于国内旅游者在到访地区连续停留的时限,按照联合国旅游组织所做的规范,至少不超过6个月,但目前各国旅游统计中多有不同的规定

6、。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型 旅游的目的不能是移民或者就业。换言之,如果离开惯常居住地的目的是举家搬迁到外地,或者移民他乡,或者为了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基于这些目的的外出旅行活动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 根据以上分析和有关旅游的共识,我们对旅游作出如下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旅游要素旅游活动的主题、客体以及中介体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三要素”“旅游六要素”旅游要素 旅游三要素是从旅游活动的体系来进行研究,一项旅游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旅游活动的主题、客体以及中介体,即“旅游三要素”,作为一个体系,这三项要素缺一不可:

7、“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指旅游者,模块二会有详细的阐述;“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指旅游资源,模块三就是旅游资源的介绍;“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是指旅游业,这一部分内容在模块四中大家会学习。旅游三要素旅游六要素 一提到旅游活动六要素,人们就会想到“食、住、行、游、购、娱”, 这实际上是从旅游活动的内容来划分。“食”指的是餐饮,比如一些风味小吃、特色餐饮等等,“住”指的是住宿业,也就是旅游饭店。在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中,住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旅游者只有休息好了,才能及时恢复体力和精力来进行第二天的游览活动。“行”指得是旅游交通,旅游交通是帮助旅游者完成空间转移的必要条件。“游”通常指旅游景区及游览场所。“游

8、”是六要素的中心内容,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其他的五个要素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辅助条件。“游”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的好坏。“购“指的是旅游购物。新旅游六要素:商、养、学、情、闲、奇 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和体验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总结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前者为旅游基本要素,后者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商”是指商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旅游新需求、新要素;“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

9、;“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包括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新要素。旅游与旅行的区别1、就字面意思来说,旅行的核心是离家出行,由此地到彼地。离家出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种类,不仅包括以消遣性、商务、探亲访友、游学探险等目的的离家远行活动,而且包括挣钱以及盈利为目的的离家远行活动。从时间维度来看,

10、旅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可以是暂时性的活动,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活动。而旅游是指离家旅行,游览观光。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和旅行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旅行的范畴要大于旅游的范畴。2、从旅游活动的内容来看,旅游活动有六要素,分别是食、住、行、游、购、娱。旅行即离家出行,只涉及到了六要素中的“行”这个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活动的范畴又大于旅行活动的范畴。旅游的属性文化属性休闲属性消费属性社会属性旅游的属性1、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属性(1)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2)旅游是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2、消费属性(1)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而非生产行为。(2)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3、休闲属性(1)旅

11、游活动是一种休闲体验。(2)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或者闲暇时间4、社会属性(1)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2)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代特点。2旅游的特征和类型Part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1、普及性。2、活动规模的成长性、4、季节性3、地理集中性5、服务的专业性普及性的体现:1、大众旅游的形成 2、奖励旅游的出现 3、社会旅游的出现(1)大众旅游 20世纪60年年代中期以后,普通劳动大众成为了旅游大军的主力。所谓现代旅游大众化,是指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在现代社会中,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外出旅游的开展已不再像过去那样

12、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人人可以享有的权利,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游目的地越来越远,旅游成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另一方面是指旅游活动规模化开展的一种形式,尤其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社的组织下,以团体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按所预定的时间、线路及事项安排活动内容。(2)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这种形式一开始出现在一些大公司里面。公司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提供经费,奖励他们携配偶外出旅游度假的一种形式。奖励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活动普及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被企业视作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公司安排的奖励旅游往往是员工平时没有条件和能力去的地

13、方,安排的旅游活动的规格和级别都较高,这种旅游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更给了员工一种积极工作的动力。如今,奖励旅游已经被公司、企业、政府单位作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成为了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的高端市场。(3)社会旅游 社会旅游,也叫社会补贴性旅游,是指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工会等组织提供资助或者补助,帮住那些家庭经济收入过低,无论他们如何节俭也难以省出足够支撑一年外出旅游一次的经费的低收入人群。这种旅游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常见。各国政府、工会或者企业在具体资助或补贴方式的做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国家设立度假基金会,有的国家发放度假补贴,有的国家减免收费。成长性 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从1950

14、年的2500万人,到1980年的2.78亿人次,1995年5.27亿人次,到2014年达到11.33亿人次。全球范围内旅游目的地的国际旅游花费在1950年为20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1040亿美元,1995年增长至4150亿美元,在2014年达到12450亿美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长期预测报告旅游走向2030年 (Tourism Towards 2030),全球范围内国际游客到访量从2010年到2030年,将以年均3.3%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18亿人次。 在2010年至2030年,新兴目的地的游客到访量预计将以年均4.4%的速度增长,是发达国家/经济体年均2.2%增速的两倍。新兴

15、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开始从1980年的30%,增加至2014年的45%,预计到2030年这些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将超过全球一半,达到57%,相当于10亿国际游客到访量。地理集中性 现代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是指现在的旅游活动不是平均地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地区,旅游者往往集中去某些国家、地区甚至某些景点去旅游。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空间、时间距离不断缩小,现代旅游活动不仅在全世界国际旅游的分布格局上表现出集中性,而且在具体的某一国家或者地区上也表现出明显的集中性。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旅游组织根据国际旅游的发展将全球划分为六个地区,分别是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非洲地区、中东

16、地区和南亚地区。季节性(1)季节性的表现形式旅游活动季节性的在行业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淡季与旺季。对于绝大部分旅游景区来讲,在一年12个当中,总是有些月份游客访问量很多,有些月份游客访问量很少。人们通常将一年中游客到访人数明显较多的月份称为旺季;将游客来访人数相对很少的月份称为称为淡季。以我国入境旅游接待工作为例,8至11月通常被认为是境外游客访华的旺季,而1月、2月、12月份,入境游客相对较少,是境外游客访华的淡季。(2)季节性的实质季节性的实质是旅游需求的波动,旅游需求波动不仅存在一年四季和各月份之间,还存在于工作日和周末之间,甚至是一天之内不同的时段需求也是波动的。比如一般旅游景点、酒店企

17、业在周末的接待量都要高于工作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段业务量也有很大差异。(3)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旅游资源受气候的影响程度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带薪休假时间服务的专业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学科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旅游行业中涌现了许多高级旅游专业人才。由于人们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为了使旅游者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现在的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的旅游服务更加专业与合理。根据游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设计与众不同的旅游线路,做好恰当的行程安排。不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系统服务,而且为旅游者提供单项个性服务。旅游服务的专业性也是现代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体现。

18、旅游活动的类型(一) 按照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1) 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是指旅游活动的地理范畴通常在居住国的国境内,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游的活动。 根据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国内旅游分为国内过夜旅游和国内不过夜的一日游。国内过夜旅游是指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国内不过夜的一日游是指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根据旅行距离、旅游消费水平等因素,国内旅游还可以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地方性旅游地方性旅游是一种短时间、近距离的参观游览活动,是指当地居民在本区、本

19、市、本县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区域性旅游区域性旅游指居民离开常住地到邻近地区参观游览的活动。全国性旅游全国性旅游是指跨多个省份的旅游活动。(1) 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是指旅游活动的地理范畴跨越国境,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本国边界,去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开展旅游活动。 按旅游者的流向划分 根据旅游者的流向来划分,国际旅游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是指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入境旅游是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居民前来本国开展的旅游活动。 按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划分根据旅游者的停留时间长短来划分,国际旅游分为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旅游。二者的区别和前面提到的国内旅游是一样的,

20、主要是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按旅游的地理范围划分根据旅游的地理范围划分,国际旅游还可以划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区别地理范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影响不同(二)按照组织形式划分 按照组织形式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分为团队旅游和散客旅游。团队旅游是指10人以上的旅游者群体按照旅行社或者旅游中介机构预先制定好的形成计划,提前支付全部费用或者部分费用,有组织地进行的旅游活动。散客旅游通常是指旅游团的人数在9人以下,旅游者可以自行安排行程,零星现付各项旅游费用的旅游活动。(三)按照计价方式划分 按照计价方式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包价旅游又分为全包价旅游、

21、半包价旅游和小包价旅游。(四)按照旅游目的划分 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多种多样,所以按照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求知型旅游、宗教型旅游、公务型旅游、购物型旅游等等。3旅游的发展历程Part国外旅游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发展历程世界旅游发展历程人类早期的迁徙活动国外的近代旅游国外古代旅行国外的 现代旅游23411、国外古代旅行古代旅行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工业革命初期这一历史时期的旅游活动。这一时期人类经历了四钟不同的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这个时期的以消遣性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较少,大多数旅行活动的

22、目的都是非消遣性的,旅游和旅行的发展水平较慢较低。(1)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在奴隶制时代的西方社会中,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行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就是典型的代表。一些特权阶级开始了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享乐旅行,出现了疗养、观览庙宇、欣赏建筑、游览古迹等各种各样目的旅行。(2)封建制时代的旅行发展进入中世纪,人们由奴隶制社会跨入封建制社会,西方世界出现了一大批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和王朝,这些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一时期的旅行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封建帝王、官宦大臣、王公贵富商巨贾及上层知识分子,而很少有平民百

23、姓的参与。(2) 国外的近代旅游 欧美国家在近代时期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而引发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这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旅游的发展。(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同时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统治而居于统治地位。(2)铁路时代的到来对旅游发展的促进 在铁路客运问世之前的近两个世纪中,欧美人外出旅行以公共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铁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逐渐抛弃这一陈旧的旅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乘轮船或是乘火车外出旅行和旅游。这种新兴的履行方式同公共马车相比具有以下优

24、点:低廉、速度快、运载力大和使人们的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这就使大规模的人口移动成为可能。(3)托马斯库克的伟大创举 对近代旅游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是托马斯库克。托马斯库克生于1808年,英国人,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开始旅游业的生涯。他年幼时,曾为一花园管理员作助手,并从他那里学到许多人情世故,该管理员嗜酒如命,由于一次饮酒过量而猝死。以后,他又跟姑父学木工,姑父也是暴饮之徒,因酒精中毒而死亡。这两件事使库克对饮酒十分痛恶。4、国外的现代旅游(1)国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际联系不断加强(2)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旅行的时空距离缩短(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25、,带薪假期得以增加(5)人们旅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增多(6)教育事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和旅游宣传效果的影响(7)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中国的古代旅游(一)帝王巡游(二)外交旅行(三)商务旅行 (四)士人漫游(五)宗教旅行中国的近代旅游(一)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外事接待阶段这一阶段的旅游业务主要是国际旅游,从人数看,主要是接待全世界各地的华侨,其次是来自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旅游者,西方国家的旅游者占极少数。基本特点是旅游接待多为单纯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 负责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

26、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新中国旅游业的拓展是以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和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以及旅游者构成的变化为标志。1964年7月22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其直接意义是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构。(二)1978年后的现代中国旅游业全面发展阶段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1979年1月到7月,邓小平同志连续发表了旅游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旅游事业大

27、有文章可做、发展旅游事业,增加国家收入、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等四篇讲话,在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下,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复习思考:1、如何理解旅游的定义? 2、旅游三要素指什么?旅游六要素指什么?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4、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区别有哪些? 5、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6、托马斯库克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7、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实训训练:班上同学自由组成46人的小组,推选小组长,共同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1、收集历史上与旅游有关的故事与人物资料,做成PPT在班级交流展示。 2、学完本课

28、后,谈谈你对旅游的认识,并与大家分享你的一次旅游经历。谢谢观赏模块二 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三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旅游者是构成旅游活动的首要条件。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资源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如果对于旅游者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那么就不可能称之为旅游资源。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产业,也是针对和围绕如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来进行工作的。因此,旅游者是旅游学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模块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者的概念,分析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并划分旅游者的类型。前 言目录CONTE

29、NTS旅游者的界定1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2旅游者的划分31旅游者Part关于旅游者的定义 哪些人是旅游者?国内外的很多旅游组织和专家学者都给旅游者下过定义,这些释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概念性定义,另一类是技术性定义。 概念性定义较为抽象,在旅游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很难运用得上。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国内外较为知名的概念性定义。1811年英国的牛津词典蒋旅游者解释为“以观光为目的的外来游客”。1876年瑞士的 世纪大百科词典认为旅游者是出于好奇心,为了得到愉悦而进行旅行的人。1933年,英国人F.W奥格威尔在旅游活动中从经济目的的视角对旅游者对的定义做了如下归纳,从经济目的来看,旅游者必须是具备

30、两个条件的人:第一,离开自己的久居地到外部任何地方去,时间不超过一年;第二,在离开自己久居地期间,把钱用到他们所在的地方,而不是在其他地方挣钱。概念性定义 从上面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这些定义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均强调了旅游的目的,包括观光、好奇心、精神愉悦等目的。而无论观光、愉悦还是放松身心,这些目的都是属于消遣性目的。我们在上一个模块学习过旅游的目的可以是消遣性的,也包括会议、商务、宗教、公务等非消遣性目的的旅游。但是,概念性定义大多没有将非消遣目的的旅游包括进去。 各国政府、旅游业中的旅游组织机构以及各旅游企业需要对来访旅游者的数量、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数据进行统计和

31、调查,并通过分析数据来制定相关政策来发展和规范本国或者本地区的旅游业。因此,在旅游统计工作中,概念性定义的作用不大,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技术性定义在界定旅游者时将一些能够测量的,可以有效区分旅游者与非旅游者的旅行者的准则着重突显出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旅游统计工作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各旅游权威机构的重视。国际联盟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以及很多国家的旅游组织机构均对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做出过解释。关于技术性定义国际旅游者的界定 对于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的释义,国际联盟、罗马会议、世界旅游组织(WTO)都曾做出过解释。(一)国际联盟的解释

32、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曾对“国际旅游者”或“外国旅游者”定义为:“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具体包括下列人员: 1为了消遣、娱乐、家庭事务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为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也看做入境旅游者(凡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另作一类,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但是,下列人员不包括在

33、旅游者之列: 1到某国就业任职者; 2到国外定居者; 3到国外学习,膳宿在学校的学生; 4边境居民日常越境工作的人; 5边境临时停留的旅行者,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小时也不算做旅游者。(二)罗马会议的定义 1963年,联合国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国际性旅行和旅游会议,即罗马会议。会议出于统计工作需要,对1937年国际联盟的定义做了修改和补充,就各国对旅游者的统计口径做了新的规范,并提出了“游客”(visitor)这一总体概念。在“游客”下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称为旅游者,是指在所到访国家过夜停留的游客;另一类是不过夜的当日往返者,称一日游游客或游览者(excursionist)。 为了便于旅

34、游统计工作的开展,罗马会议对有关术语做了如下解释: 游客是指除了为获得报酬和移民目的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任何人。其访问目的可以是下列之一:其一,消遣行目的,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运动等等;其二,事务性目的,包括工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出差、出席会议等等。旅游者,即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当日往返旅游者,即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其中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上岸访问的邮轮乘客)。 这个定义不包括那些在法律意义上并未进入所在国的过境旅客(如没有离开机场中转区域的航

35、空旅客)。同时,该定义以来访者的常住国而不是国籍为标准来确定是否为游客。 1968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通过了这一定义。197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也采纳了这个定义。由此,关于国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人们基本上取得了共识。白此以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统计,大都以此定义为标准。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采纳罗马定义。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马定义的核心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是否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国、访问目的和停留时间。不足之处在于此定义只提到了国际旅游者的定义,而未涉及国内旅游者。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36、 Organization,WTO)在1981年出版的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一书中,使用排除法,对国际游客的统计口径做了界定,并向全世界推荐。 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国际游客计算: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务、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者。 3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但是,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职业者。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者。 3上述任何人员的随从人员。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

37、境上的工作人员。 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居民:在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出访他国之前,已经在本国连续居住了至少12个月。 国际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活动的人。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停留时间至少24小时,但至多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某种从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国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并且未在所到访国家的住宿设施内过,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中国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

38、义 我国的统计标准和统计体系基本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口径相一致,将游客作为国内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纳入国内旅游统计的人都可称为国内游客。我国对国内游客的释义为:任何因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等原因,离开惯常居住地到我国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的人。 我国在进行旅游统计时,明确指出”惯常居住地”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现在居住的城镇或者乡村,或者虽然在这个城镇或乡村只居住了较短的时间,但是未来12个月内仍将会返回那里居住。正如在上一个模块讲的一样,无论是国际旅游的定义还是

39、国内旅游的定义,都使用了“居民”这一概念而不是“公民”。因此,国内游客应该包含在我国大陆境内居住已满一年或者以上,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国内游客根据停留时间的长短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境内10公里以外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到访地区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 在我国旅游统计中,下列人员

40、不能列为国内游客: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3调遣的武装人员。4到外地入学就读的学生。5到外地基层锻炼的干部。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2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Part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从近年来的全球旅游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欧洲、美洲以及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要远远高于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因此,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形成与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二)足够的闲暇

41、时间(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2可自由支配收入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活动是在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回顾旅游活动发展的历程,在古代生产水平地下,物质生活贫乏、科技水平落后的情况下,除了少数王室贵族、富商巨贾有能力外出旅游之外,绝大部分劳动人民既没有外出旅游的能力也没有外出旅游的愿望。而如今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大部分人都能够负担的得起外出旅游的费用,并且付诸行动。这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水平的高低是分不开的。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

42、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际上有关统计表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跨国旅游动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上时,居民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环球旅游动机。因此,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越高,居民外出旅游

43、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月底,当地居民产生外出旅游的动机的可能性越小,甚至不会产生外出旅游的动机。2015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国民总收入为673021亿元。从上面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超过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那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应该是高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我国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9351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按照1:6.2计算,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960美元。所以,随着我国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已普遍拥有出国旅游的动机。目前中国也是备受全球各国青睐的旅游客源国之一。 国际或者地区经

44、济体系划分标准 截止2011年7月1日,低收入经济体系是指其2010年平均收入在1005美元以下的经济体。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收入为1006至3975美元。中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收入为3976至12275美元。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收入为12276美元以上。2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者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部分。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不仅决定了人们是否拥

45、有外出旅游的物质条件,而且决定了人们在旅游期间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当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超过上面所说的临界点时,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定的幅度,人们在旅游度假上消费的数额将更大幅度的增加。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估测,消遣性旅游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大约为1.88。这意味着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便会增加1.88%。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比例的大小。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家庭或者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会在吃、住、购、娱等方面花费更多的钱

46、,所以,对于这部分旅游者来说,在他们的旅游消费结构中,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的比例较小。对于家庭收入不是很富裕的旅游者来说,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的比例会较高。原因在于,人们外出旅游期间,要想在吃、住、购、娱等方面节省开支,往往会比较容易,而要想在交通开支方面进行节省,通常比较困难。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家庭或者个人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高,对于出国旅游甚至洲际旅游,家庭富裕的旅游者也会选择。同时,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家庭或者个人在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选择上更倾向豪

47、华标准。比如出行方式选择乘坐飞机,旅游期间入住豪华酒店等等。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水平是决定个人是否外出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自由支配收入很高的人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即使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很高,但是因时间、生活习惯等因素却不曾,也不愿意外出旅游。因此,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影响人们是否外出旅游的重要经济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二)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是需要消耗时间的。1闲暇时间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生时间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求的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1) 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是指这段时间必须进

48、行工作和学习,不得由个人随意支配去做其他的事情。例如,我国的法定就业时间就是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2) 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是指必要的加班加点、必要的补课等因素需要花费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不得由个人随意支配的。(3) 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是指个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时间花费,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吃饭、睡觉、洗澡等等,这部分时间更不能随意支配。(1) 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是指用于必要的社交约会、班会、参加志愿者、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等活动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个人随意支配。(2) 余暇时间是指人们可随意支配和随意安排的时间,它等于人们全部的时间扣除法定就业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满

49、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剩下的时间。换言之,余暇时间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个人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时间。3余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足够的余暇时间不仅决定个人或者家庭能否成为旅游者,而且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一个人没有闲暇时间或者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例如前面所说的只有每日闲暇时间,那么这个人不可能成为旅游者。 旅游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人会不工作、不休息而去旅游。闲暇时间较长,在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离居住地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甚至出国旅游,旅游者的停

50、留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例如,在我国7、8月份,学生放暑假期间,由于放假时间较长,家庭出国游市场最为火爆。而闲暇时间较短,人们大多选择一些近距离旅游,停留时间也会短一些。(三)其他客观条件 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是旅游者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客观条件。除了这两个条件之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的形成和实现还受到身体状况、家庭生命周期、旅游目的地的的可进入性和社会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1旅游者的身体状况 外出旅游需要有健康的体魄,也是需要消耗体力的。特别一些户外旅游、探险旅游等对旅游者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人们即使有旅游的想法也很难实现。根据国家旅游局对我国大陆国际旅游者的

51、统计,50岁以下的旅游者占旅游总人数的80%左右。老年人退休之后,子女成人,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经济条件相对较强,闲暇时间充裕,往往选择外出旅游度假。但是,体力不支、体能不强等身体方面的状况也给老年人外出旅游造成极大的困扰。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游客的数量占比还是较低。2家庭生命周期每个家庭都有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单身阶段、新婚阶段、初为父母阶段、空巢阶段、分解阶段。在单身阶段、新婚至初为父母阶段以及空巢阶段,人们经济负担较轻,闲暇时间较多,外出旅游的几率较高。调查表明,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很小。3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进入目

52、的地的难以程度,主要表现在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状况,入境手续办理难易程度等方面。其中,交通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是由近程旅游逐步向远程旅游发展。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的距离越近,旅游者所花费在交通方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就更低一些。对于国际旅游者说,办理前往旅游国家的签证手续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人们的外出旅游活动。不过,目前各国都希望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业务,部分国家为了吸引国际旅游者甚至实施免签政策。二、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个人要想成为现实的旅游者,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外因,主观条件是

53、内因,如果人们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意愿,即使具备外出旅游的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一)旅游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动机是促使一个人做出某一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根据这一解释,所谓旅游动机就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是促使一个人有意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心理学家认为,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研究人的动机,首先要研究人的需要。对于人的需要的研究,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认识,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是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

54、人的需要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维持个体生存和人类繁衍而产生的需要,例如对食物、饮水、氧气等等的需要。2安全需要。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获得保护和安全感的需要。例如要求身体健康,有秩序、安全的环境,稳定的职业和有保障的生活等。3爱的需要。希望给予或者接受他人的友谊、关怀和爱护,得到某些群体的承认、接待和重视。例如结识朋友,融入某些社会团体并参加他们的活动等。4受尊重的需要。希望获得荣誉,受到尊重和尊敬,博得好评,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 通过上述

55、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旅游动机不可能来源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在生理需要都未满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外出旅游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为了外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这样旅行目的是为了谋生、就业、移民,不符合旅游的定义,不能称之为旅游活动。众所周知,人们待在自己熟悉的惯常环境会比在陌生环境更有安全感,因此,人们也不可能为了追求安全需要而出去旅游。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三个高层次的个人需求,即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寻根问祖游、探亲访友游等旅游形式增进社会交往,促进人们的友谊,从而使人们获得归属感。旅游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从而能使人

56、能满足受尊重的需要。通过一些登山游、探险游来克服自身的恐惧,完成对自我的挑战,也是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其他需要1探新求奇的需要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因此而增加了对异国他乡事物的兴趣,从而使人们更加希望能有机会前往他乡游历,因为单凭阅读书报或听取他人介绍等间接手段去了解和想象外部世界的情况已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人们更希望能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外部世界的新奇。2释放压力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那些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中,迫于竞争和对效率的追求,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内容的单调和生活节奏的紧张,使人们的身心遭受压力,造成身体疲惫和精神怠倦。为了消除紧

57、张和怠倦,通过旅游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四)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对于旅游动机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的分类。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身体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的动机所反映的需要包括度假休养、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身体保健有关的活动。属于这方面的旅游动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是通过开展与身体保健有关的活动区消除紧张。2文化方面的动机 属于文化方面的旅游动机所反应的需要特点是都希望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该地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及宗教等。3人际(社会交往)方

58、面的动机 这是人们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的接触这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类型,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去接触当地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的微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等。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这方面的旅游动机主要涉及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如洽谈商务、出席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爱好以及外出修学等等。旅游者希望通过这类旅游活动的开展实现自己为人承认、引人注意、受人赏识、获得好名声等愿望。(五)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给大家介绍最突出的三个方面,即人格个性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1人格个性特征帕洛格所的旅游消费者心理类型研究,三种人

59、格:依赖型、冒险型、中间型依赖型。属于这种心理类型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思想上封闭而保守、谨小慎微、多忧多虑、缺乏自信不爱冒险;行为上表现为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愿意听从公众人物的意见,或效仿他们的行为、偏好购买流行品牌的消费品、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因此,这类人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对自己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会经常故地重游。 冒险型。属于这种心理类型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思想上天生好奇、喜欢探险、充满自信、喜欢挑战、对待生活有个人主见;行为上多表现为喜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喜随大流,喜欢

60、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因此,这类人外出旅游时强烈偏好于那些环境独特、尚未充分开发、依然保留其原始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不喜欢随大流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旅游热点。除了睡觉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考察和探访,而不是整天躺着晒太阳。他们偏好入乡随俗,乐于接受那些条件虽差,但非同一般类型的住宿设施。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他们经常外出旅游,每年都会去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愿故地重游。中间型。这种心理类型的人介于上面两种极端类型之间。2人口特征人口特征是指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通常与他所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和兴趣,从而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