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由于商代的统治者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礼器的设计充满了神秘和威慑的色彩。西周中期以后,设计风格开始反映周代统治者“礼治”的需要,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了固定的规格,纹饰趋向简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韵律感的窃取纹,有的还有很长的铭文。毛公鼎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周原出土 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 簋(gu)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
2、、粱等。簋的形态变化最多,一般为园腹,侈口,圈足。商代的簋多无盖,无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二耳、四耳。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战国以后,簋就很少见到了。 在商周奴隶社会,簋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据礼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簋往往成偶数出现,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八簋与九鼎相配。利簋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圆形,侈口,鼓腹 ,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
3、严可怖。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 , 述及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木)星当空,与尚书武成、淮南子兵略训等古代文献所记相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盨(x)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椭园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钮,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 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逝了师克盨 师克盨,高21cm,长37.5cm。盨长方形,敛口,圆角,双兽耳,圈足。有盖,盖上有4个呈矩形的短足。盖沿与器颈各饰窃曲纹一道,盖上与器腹饰瓦棱纹,盖之矩足上饰夔纹。盨盖与器有对铭,14行148字: 大意为:代宣王命说:“师克,伟大的文王、武王当受天之大命,成为四方
4、之主。过去你的祖父、父亲有功劳于周王国,保卫王的安全,作王的爪牙之士。”王说:“克,我很看重你的先祖和父亲,因为他们都能尽臣道于先王。过去我曾任命过你,现在我重申前命,并加高对你的任命。命你在继承你父祖职位的同时,还兼管王的近卫部队左右两虎臣部。赐你一卣,用于盛祭祀的浸过香草的酒。赐官服一套:大红色的围裙和相配的五条饰带,大红色的鞋子和用象牙做的鞋绊。赐驹车一辆:车厢上的铜饰件,皮朱鞹、鞃靳,虎皮的盖布,黑色的衬里,车轴上绘有图案的铜饰件画轉砖、画,轴端的铜包头,大红色的旗子,四匹马和马头上的皮笼头。赐一把没有纹饰的钺。你要日夜敬供你的职事,不可荒废了我对你的信任和任命。”克为答谢和宣扬周天子
5、伟大厚重的美意,做了这件用于祭礼的盨,克的后人万年永远宝用此盨。 这件器铭的重要性在于它较完整地记录了一篇册命辞的内容,所记述的任命和赏赐物均较详细。在册命辞中的赏赐物多带有象征意义,如赐香酒表明赐予祭祀的权力,赐钺则表明赐予生杀大权等。第三章 周代工艺美术概说青铜工艺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玉雕工艺结语第一节 概述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都城在陕西的宝鸡附近,东周以洛阳为都。周在商朝时是商王国的一个大部落,后来周文王起义,周武王推翻了商,建立了周朝。周朝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不但君主为世袭传位,从事各
6、个职业的平民后代也必须继承祖先的工作,不能随意更换。齐语有:“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之说。根据左传所记,周朝的爵位等级分为:王、公、候、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划分等级,反映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形成了周礼。如“天子九乘(发胜音)”这个成语就来自于周代的礼仪,意思是说天子乘九匹马拉的车。天子以下的贵族按照爵位高低,拉车的马的数量减少。还有如礼记记载的关于服饰的等级制:“天子龙衮,诸侯黼(发斧音),大夫黻(发福音),士玄衣纁(意为浅红色)裳。”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
7、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周代的手工业很发达,主要的工匠来自于前商遗民,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例如:攻木之工(木工)有七种:轮人(制造车轮和车盖)、舆人(制造车厢)、车人(制造兵车、乘车和田车)、庐人(制造兵器的柄部)、匠人(造宗庙、明堂)、弓人(造弓箭)、梓人(造簨虡音为“笋举”,指编钟等悬挂乐器的木架)。攻金之工(金工)有六种:筑氏(作多锡的青铜器)、冶氏(作少锡的青铜器)、凫氏(发福音)(制作錞发纯音于等乐
8、器)、栗氏(制作量器)、段氏(制作田器、钱、镈发泊音)、桃氏(制作剑)。攻皮之工(皮革工)有五种:函人(制作皮甲)、鲍人(制作兵器套和皮配件)、韗发运音人(制作鼓)、韦氏(制作熟皮)、裘氏(制作皮草)。设色之工(画工)有五种:画工(绘制衣服和旗帜)、缋发绘音工(同绘)、钟氏(染羽毛)、筐人(设色)、荒氏(湅发练音丝)刮磨之工(雕工)有五种:玉人(制作玉器)、楖发击音人(刮削木器)、雕人、矢人、罄氏。搏埴之工(陶工)有两种:陶人(制作甗、鬲等需要挖琢的器皿)、瓬人(制作簋、豆等圆器)。第二节 青铜工艺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周代的
9、青铜器同商代一样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一、烹饪器鼎:西周早期的鼎和商代的近似,后来鼎腹逐渐变浅,底部略平,最大直径在腹底部,到了西周后期鼎腹接近半圆形,圈底,敞口,两耳略微外张,鼎足由原来的柱形变成马蹄形。鬲:在西周前期比较少见。西周后期的鬲变得较宽。其中刖足奴铜鬲是周代的精品。甗:西周时期的甗口微敞,腰间有铜篦,其他的没有多少变化。青铜堇鼎 Bronaz Jin tripod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北京市房山区玻璃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盂鼎 (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传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周 圆形腹,下部略鼓,圆底,三柱状
10、足。口折沿,双立耳外撇。造型雄浑凝重。装饰较为简朴,口沿下饰带状兽面纹,起短扉棱。足上部亦饰兽面,有曲折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与腹部纹饰相呼应,同中有异,形成巧妙的对比。此器形制、纹饰为西周早期圆鼎的典型样式,具有严谨的作风,朴素而不失华贵。 器内壁有铭文19行共291字。此鼎作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0年),是盂为祭祀其祖父南公而作。铭文中记述周朝开国经验,康王告诫盂不得酗酒,认为商之所以亡国,就在于沉湎于酒。可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印证,颇为珍贵。周人反对酗酒,西周青铜酒器衰落即与此相关。 此器通称大盂鼎,与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不知去向。鬲,古代用来煮粥的器具。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最早出
11、现在商代早期,西周中期以后盛行,常成组使用。二、食器簋:西周时期的簋与商代相比变化较大。西周早期的簋增加了双耳,有的还在耳的下部装饰耳垂。西周晚期的簋除了有双耳以外还增加了盖,有的还在圈足上增加了三足,我们称为“圈三足式”。豆:陶豆的历史很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就有了,青铜豆在西周才出现,它的造型是浅盘粗柄,是用来盛菹醢等调味品的(菹,发“租”音,意为腌菜。醢,发“海”音,意为肉酱)簠(发“斧”音):是西周才有的食器,出现在西周后期。浅腹,呈矩形,侧面看呈菱形,它是用来盛稻粱的。稻粱在周是珍贵的食物,使用簠来盛稻粱,是以区别其他的食物。西周早期 县妀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早期 凤纹方座簋台
12、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利簋(青铜,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临潼县博物馆藏)造型庄重,双耳下有垂珥,圈足下置方禁。器身饰饕餮、夔龙纹。腹内底有铭文4行32字,记贵族利在武王伐纣获胜后第八天受赏制造此器,为西周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件青铜器。“善叔”铜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作精美,出土时色泽光亮,通体基本无锈,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这件盨器型、纹饰、大小均相同。器身椭方形,弇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盖上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纽;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侧有弧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器、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
13、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扉棱饰云纹,圈足饰垂鳞纹,器底有斜网格纹。通高20.4厘米,口长16.5-23厘米,腹深9.3厘米,盖深5.6厘米。这件盨器、盖对铭,共4行33字(含重文2字),自右自左为: 兽(单) (叔)奂父 (作)孟姞旅 盨用 (盛) (稻) (穛)需(糯) (梁) 加(嘉)宾用 有飤则迈(万) 人(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兽,在金文中写法同单,应是西周诸侯国名或氏族名三、酒器周代吸收了商亡国的教训,实行禁酒法令,因此商代精美的酒器在周代日渐衰落。周的酒器大概有五种。爵:周前期有爵,造型与商代一样,到了后期逐渐消失。斝(发“甲”音):在周代数量不多的酒器。觚(发“姑”音):西周前
14、期的造型与商代相同,到了后期演变为一种接近杯子的造型。觯(发“至”音)、卣(发“又”音):在周早期有,晚期消失。壶:在周代的造型变化较多。西周早期,壶体瘦长,有贯耳。西周中期的壶流行圈顶式盖,这种盖拿下来可以当杯子使用,耳多为活环耳。晚期壶上的装饰纹样立体感增强,出现浅浮雕的效果。 父乙角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通高27厘米口长20.3厘米口宽9.8厘米 1986年河南省信阳浉河港出土 角为饮酒器。上有盖,盖顶有脊,脊的中部有桥形钮。器口呈橄榄形,颈部收敛,腹壁微鼓。一侧有首状 ,圜底, 三棱锥状足。盖与器身饰以雷纹衬底的饕餮纹与蕉叶。盖内与器身壁对铭12字:“晨肇贮用作父宝尊彝
15、 册”。 由于青铜角流行的时间短,仅见于商末周初,出土器物较小,加之这件父乙角铭文清晰,制作工艺、纹饰均佳,显代得弥足珍贵。 周代酒器,底部的两个人像 青铜牺尊 Bronze ware in the shape of a monster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陕西省张加坡西周墓地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西周)折觥(青铜,通高28.7厘米,长38厘米,重6.7公斤,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出土。周原文物管理所藏)西周前期重要代表性作品,制作精致华美。盖前端为垂角兽首,后端作饕餮,两侧饰夔龙纹,盖上扉棱前端作相随的两兽首,器周身饰饕餮纹、夔龙纹,中线及四隅有勾状扉棱。觥鋬上为
16、兽首,中部为鸟形,下垂象鼻。盖器同铭各40字,记作册折受周王之命贶赠望土于相侯,受赏青铜与臣,铸器以祀父乙。四、水器匜(发“移”音):是周代新发明的器型,为注水器,圆腹有流,后有柄,四足。一般被塑造为动物形。它和盘经常配套使用,用它淋水洗手,流下的水用盘盛。虢季子白盘 (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口宽82.7厘米,传陕西省宝鸡市虢川司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周 长方形,直口,圆角,深腹下敛,平底,四曲尺形足。四壁各有两个兽首衔环耳。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环带纹。此盘形制巨大,造型端庄雄浑,方圆结合,与纹饰结构一致,十分和谐。通体的八个兽首衔环耳铸造精致,增强了造型的凝重感。 盘
17、内底有铭文8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受王命征伐猃狁(即匈奴),获胜得厚赏,因作此盘以为纪念。铭文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可与诗经相印证,也是杰出的西周金文书法作品。 此盘为已发现最大的青铜盘,其用途不同于一般盛水用盘,作盛水、盛冰、沐浴之用。西周晚期 散氏盘散氏盘西周晚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乐器周代崇尚礼,周人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听好的音乐能够让人平和、善良,心中不起杂念,所以周代的青铜乐器得到很大的发展。周人以乐为礼,一切吉凶、宾、嘉、军礼都要遵循礼乐制度,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表现,是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但不论怎样,礼乐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上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钟:是由商人拿在手里的钲(发
18、“争”音)演变而来的,在周时悬挂起来,成为我们现在见到的编钟。挂钟的架子称为“虡”。一个单独的大挂钟称为“特钟”。钟的形式是上部有柄,称为甬;柄旁边有挂纽,称为干;钟身的乳钉突起很长,叫做枚;钟的下端边缘呈向内弯曲的弧线。2006年汝城出土的西周有枚铜铙,铙是古代的敲击乐器。 钟,打击乐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斜挂的钟叫甬钟,直悬的钟叫纽钟。绝大多数的钟在敲击正鼓和侧鼓时可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频,称为双音钟。多枚钟合为一组的称作编钟,其大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钟的音频存在一定关系。钟是祭祀祖先神灵、宴请嘉宾贵客等场合不可缺少的乐器。 镈:形状与钟相似,特点是乳钉扁平,上部只有纽没有柄,镈的下部为直线。
19、乐器晋侯苏编钟 西周西 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 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 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 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六、兵器在周代增加了戟,戟兼
20、有矛和戈的功用,缺点是重量较大。战车上的部件翼龙纹戈 龙虎戈 虎纹三角援戈 周代青铜器的纹饰周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与商代不同,商代单独纹样和对称纹样多,而周代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产生一种秩序感。周代早期的纹饰和商代比较接近,到了周穆王时,这种周代特有的肃穆艺术风格才形成。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吕氏春秋记载到:“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对于窃曲纹的解释很多,它是动物变形和抽象化的图案的解释比较可靠。周代的窃曲纹由直线和曲线结合,显得非常和谐,中肯。鸟纹:周代的鸟纹和商代不同,周代的鸟纹头向内转,整体形成具有动感的“S”形线,商代的鸟纹头与身体的方向一致,整体呈直线。环带纹:是周代应
21、用的较多的一种纹饰,它是一种曲直结合的波浪线纹,主纹较宽,在视觉上比较突出,地纹较细巧,与主纹形成对比。重环纹:以抛物线形或者椭圆形为单位,横向排列重复。有一重的也有几重的。垂鳞纹:类似鳞片的装饰纹样。瓦纹:又称为横线纹,在陶器上称为弦纹。 商代纹饰周代青铜纹饰蟠螭纹蟠虺纹 流行于东周时期。虺是小蛇,由纠屈蟠绕的小蛇组成图案,以印模制造方法,用一个单位纹样作四方连续的排列组合,构成器身上的大面积装饰,产生类似织锦般的华美效果,其形体较大的称为蟠螭纹。东周时期由于青铜铸造技艺的精进,出现异常丰富的纹饰样式,有的并嵌错金银或玉石材料,使青铜器形成多色彩的表现效果。 窃曲纹周代青铜器特点简述一总体看
22、来,周代青铜器的器型比商代的少,特别是酒器减少,但是食器增加。二周代青铜器的器体比较薄,显示出比商代更高超的工艺。周代青铜器的重要特点是出现了长篇的铭文,这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大盂鼎,有291字的铭文,讲述的是关于禁酒的事情;还有“上勿下日,音为勿”鼎,共410字,记载的是一匹马和一束丝买五个奴隶的事情。三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四列鼎的制度严格,显示出森严的等级。如“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列鼎的数字为单数排列,簋则按照双数排列。第三节 陶瓷工艺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
23、的造型颇具情趣。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西周时期的瓷器艺术比商代有较大的发展,在西安张家坡、普渡村,河南信阳市孙砦(陕西也有信阳这个地名,为县,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中把信阳写在陕西下面,误导读者认为此信阳为陕西信阳县,实际上所指的是河南的信阳市),安徽屯溪,江苏金坛等地均发现了西周的瓷器,以屯溪的瓷器最具有代表性。屯溪的西周瓷器的器型比较全,基本包括了西周时期瓷器的所有器型,大概有碗、盂、豆、尊、盉、盘等,其中以瓷豆的数量最多。这说明西周时期的人们的坐姿逐渐升高。此时期的由于封窑技术成熟,烧制温度已经能够达到1200,并且使用高岭土为原料,所以瓷器的硬度很高,吸水性弱。由于对温度的控制还不是很
24、成熟,瓷器在弱还原焰烧制,所以瓷土中的钛、铁等金属不能充分还原,瓷器不是很白,透明度较低。西周瓷器的釉较薄,色彩主要是黄绿和青绿两色。西周时期的陶器总体来说处于衰落时期,早期红色的粗泥陶较多。纹饰很简单,一般为绳纹、回纹、重圈纹、“S”纹,器型多尊和簋。到了晚期的陶器大多简陋,素面的很多,纹饰简单,主要有弦纹、篾纹。这反映出当时阶级分化的社会现象,劳动人民很穷苦,生活器具简陋,以实用为主。西周的陶鬲随着历史发展变化较大,早期是瘪裆的,晚期则成矮裆。西周青瓷 西周 原始瓷 双耳洗 西周中期兔形尊通高22.2厘米,长31.8厘米 铭文14字西周中期。1978年村镇出土墓地出土。器作匍匐兔形,腹部中
25、空,背开喇叭形口,足下有矮长方形座,身侧有同心圆纹饰三周,由里向外依次为火纹,斜角雷纹,勾连雷纹,造型成功,形象逼真。形态生动,别具风格。原始瓷尊(西周)原始瓷三系罐(西周) 印纹陶单柄壶印纹硬陶罍 西周原始瓷豆: 西周 高6厘米 口径16.5厘米 底径6.3厘米 1986年绍兴县州山乡余家弄村出土 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和调味品。敞口,束腰。下腹斜弧收,喇叭形圈足,内外壁有细密弦纹。施黄绿色釉,釉层厚薄不均,局部脱落。为越地早期原始瓷豆的典型器物之一。国家三级文物。西周印纹硬陶尊: 高21厘米 口径21.2厘米 底径11.8厘米 1986年绍兴县州山乡余家弄村出土 容酒备斟器,仿青铜尊形制
26、,大喇叭口,颈偏长,鼓腹,平底。底边外凸,肩腹部印曲折纹。通体呈灰褐色,质地较粗糙。此器纹饰一改商代浅细杂乱的风格,变为印痕粗深有力,线条清晰整齐,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国家三级文物。西周典型器带鸡冠形扉牙的陶鬲第四节 染织工艺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华虫 山川龙宗彝 藻火粉米黼黻日、月、星辰,取其照鉴;山川,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譐),取其忠孝;藻(水草),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
27、其滋养;黼(斧形),取其决断;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 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当诸侯卿大夫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第五节 漆器工艺西周嵌蚌泡漆器 嵌蚌泡是当时最常用的一种漆工装饰,它为螺钿漆器上溯到西周提供了实物证据。螺钿漆器 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 1954年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西周 1号墓发现围绕在陶器周围的蚌泡,上面留有附着的漆皮。由于漆皮有折叠和重叠,
28、推测漆皮里面原有一层木质或编织物的腔。继而在河南省陕县上村岭虢国墓地和洛阳庞家沟先后发现外壁嵌有 6枚蚌泡的漆豆和套在瓷豆之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残片。1967年在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晚期 115号墓也发现有这样漆器 4件,器形为豆、俎、杯。漆器木胎已朽,仅存外形及各种蚌饰,经石膏浇注,获知原器形。 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缶漆缶造型虽已严重残损,但器物表面镶嵌的部分螺钿仍然得以保存下来,与漆绘交相呼应,色彩明快。(从审美角度上来说,这件漆缶虽然胎体已朽,但漆皮仍存,彩绘精美,镶嵌细致,色彩搭配大胆而且鲜明。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漆器 第六节 玉雕工艺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
29、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从传世玉器情况看,西周玉器有如下一些基本情况:所用的玉料较前期略讲究质地美,所见大多用新疆产昆仑系玉和少量用辽宁产的岫玉。西周玉器的制作,除大量用最坚硬的昆仑山玉料所表现、所用工具较前期先进和琢玉技艺大大提高外,在其他方面则与殷商时期基本相似。 礼器的产生根源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礼制:等级差别。主要用于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活动中。 1、六器 按周礼大宗伯的说法: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即: 以苍璧礼天: 用青色玉璧来祭天-天神; 以黄琮礼地: 用黄色玉琮来祭地-地祗;
30、 以青圭礼东方:用青色玉圭来祭东方之神-青龙; 以赤璋礼南方:用红色玉璋来祭南方之神-朱雀; 以白琥礼西方:用白色玉琥来祭西方之神-白琥; 以玄璜礼北方:用黑色玉璜来祭北方之神-玄武; 即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平首圭 尖首圭 琰圭 琬圭 2、六瑞 六种不同尺寸的玉器,作为权力等级的区别。 镇圭:12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 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 信圭: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 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 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 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3、其他礼乐器1)珽、荼、笏:依身份地位不同而佩执,多为素面。 4)
31、玦: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用作礼器和佩饰。 礼器:皇帝赐玦于军官,以示要他决心打胜仗; 皇帝赐玦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不能回来。 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绝。龙形玦 商 河南安阳 妇好墓出土 西周 玉虎紋璜、長 9.4公分 肉寬2.7公分 厚0.4公分、器呈圓弧形,兩端有小圓穿用以穿繫絲繩佩掛。兩面花紋相同,雕兩隻虎,虎頭相背,虎面向外,張口瞋目,神情勇猛 西周 玉戈、1100 B.C.-700 B.C.、長7.3公分 寬2.2公分 厚0.3公分、禮器。此玉戈黃綠色,全面均勻白化表面沾朱砂。援彎曲,中間有脊,前鋒尖銳,刃線不清楚,內作長方形略彎弧,援與內交接處鑽有一孔。、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
32、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之間,有一小穿。張家坡西周遺址中,出土此類玉戈。、青綠玉,白化甚深,帶有少量硃砂。琢一小戈,略彎,有不甚明顯的中脊。約在援與內之間,有一小穿。平素無紋 周 玉珩、1049 B.C.-225 B.C.、長9.82公分 寬2.05公分 厚0.65公分、玉質,色灰黃,局部雜赭斑。片狀,呈兩側對稱的條弧形,一端鑽一孔,另一端為雙孔,一大一小,小孔由單面鑽成。全器平素無紋。周 玉珮璜、1049 B.C.-225 B.C.、長8.26公分 寬2.4公分 厚0.35公分、玉質,色灰黃,局部雜赭斑。片狀,呈兩側對稱的條弧形,兩端各鑽一孔,均由單面鑽成。全器平素無紋。 周 玉環、厚0.7公分 徑14.5公分 孔徑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才刚管理办法
- 房开公司管理办法
- 整改工作管理办法
- 杂志费用管理办法
- 建筑劳务管理办法
- 扬州噪声管理办法
- 建安劳动管理办法
- 林地承包管理办法
- 投资仓位管理办法
- 中医护理中级试题及答案
- GB/T 13539.6-2024低压熔断器第6部分:太阳能光伏系统保护用熔断体的补充要求
- 软件外包项目介绍
- 合伙人债务承担协议书
- 2024年桥式起重机司机(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库(职校培训)
- 统编版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说课稿)
- GB/T 9345.5-2010塑料灰分的测定第5部分:聚氯乙烯
- GB/T 41021-2021法庭科学DNA鉴定文书内容及格式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专项检查细则
- 健康教育专兼职名单表
- DB23T 2583-2020 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
- Q∕SY 17001-2016 泡沫排水采气用消泡剂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