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第2章地理学研究核心_第1页
《地理科学导论》第2章地理学研究核心_第2页
《地理科学导论》第2章地理学研究核心_第3页
《地理科学导论》第2章地理学研究核心_第4页
《地理科学导论》第2章地理学研究核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第一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确认依据内涵与研究内容第二节、实践问题应用目标、方法第一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一、内涵与研究内容二、确认依据一、内涵与研究内容(一)看几个例子难以利用的土地畜牧业用土地耕地旅顺军港三个条件深水岸线避风区域对外航道旅顺港交通运输用地以上例子说明什么?地理环境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请再举一些例子如何利用有我们的选择如何利用有我们的选择如何利用有我们的选择以上例子说明什么?人类社会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地理环境的面貌!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响还不同请再举一些例子以上例子说明什么?区域与区域相互影响请再举一些例子几点结论人影响地,地也影响人人地关系的影

2、响因地因人而异区域有相互作用人地关系也有区域影响人地关系具有时间性人:人类社会,地:地理环境地域系统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地关系”(二)内涵可表述为五种情况 P34(1)泛指的人地关系哲学思考不针对任何地区,不考虑任何对象,在一般意义上讨论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人 地可表述为五种情况 P34(2)考虑了一定地域的人地关系特定区域的人地关系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市某地区可表述为五种情况 P34(3)考虑了演变过程的人地关系-过程人地关系昨天的人地相互影响,对今天人地关系的要求,未来如何做?可表述为五种情况 P34(4)考虑了区际联系的人地关系有区际联系的人地关系区域A区域C区域B可表述为五

3、种情况 P34(5)同时考虑时空交互作用的人地关系时空共同界定的人地关系特定地域历史演变区际相互作用人地关系2、“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a、要素关系:多要素构成的人地关系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联系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b、地域关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是指某一个地域与其有关的其它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ABC中国浙江杭州绍兴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4、的含义与规定:“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以理解为“关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公理:P35下公理: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公理:人地关系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公理:人地关系是发展的、动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 :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以理解为“关于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公理 P36中公理:任何地域都是人地关系的地域公理:任何地域都是地域系统中的地域公理:地域都具有时间性 (动态性)第一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一、内涵与研究内容二、确认依据(三)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内容 P37(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过程要素结构地域结构趋势1、基础研

5、究内容 P37(2)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的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和风险分析;相互作用强度潜力估算后效评估风险分析1、基础研究内容 P37(3)人与地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机制,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机制功能结构调控途径对策 (4)地域的人口承载能力分析,关键是预测粮食增产的幅度;1、基础研究内容 P37土地面积农业产出环境压力 (5)建立一定地域人地系统的动态仿镇模型,根据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和潜力,预测特定的地域系统的演变趋势;1、基础研究内容 P37系统模拟趋势 (6)人地相关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1、基础研究内容 P37分异规

6、律地域类型 (7)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1、基础研究内容 P37区别对待差异化对策调控模型(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空结构的研究2、理论研究内容: 人地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特征的、复杂反馈结构的多层次地域系统。在人地系统内部的复杂反馈结构影响下,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耗散结构特征。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特征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与外界进行着人力、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2)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功能优化的研究 人地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内部各种流的耦合叠加而成的,主要功能有:(1)生产与需求消费功能(2)保障服务功能

7、(3)承载支撑功能(4)容纳消解功能(5)自组织功能(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力机制的研究人地系统演进的驱动力主要有以下三类:(1)内部扰动力无序作用力(2)因内外交流而引起的拉动力有序作用力(3)由于体制、政策、科技信息、基础与服务设施、资金等因素的改善而对人地系统演进产生的推动力。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作用力 人地系统演进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渐变型模式;二是突变型模式。根据人地系统发展与演进的过程,可将其演进模式归结为以下四种:(1)指数增长模式(2)收敛平衡模式(3)阶梯型演变模式(4)复合“S”型演化模式(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过程的研究(A)指数增长模式(4)人地关系地域系

8、统演进过程的研究指数(B)收敛平衡模式(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过程的研究PT(b)收敛TP(c)(C)阶梯型演变模式(4)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过程的研究(d)TP复合S型e(D)复合“S”型演化模式3、主要研究任务: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研究人地系统发展过程的动态模拟 $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调控研究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法论及技术支持系统研究第一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一、内涵与研究内容二、确认依据地理学历史发展过程逻辑推理分析结论理论创新的最高原则(历史与逻辑统一)告诉我们: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原因(一)从历史角度来看:1、地理科学的理论成就: 二战前盛行区域地理学和部门地理学

9、理论。方法论:对地理差异的认识和解释。认识上:人文与自然基本是不相干的,是二元论(仅限苏联)赫特纳赫特纳(Hettner,Alfred ,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生于德累斯顿,卒于海德尔堡。哈雷大学博士。18821890年先后两次去南美洲旅行考察。名著: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哈特向哈特向(RHartshorne,18991992),美国地理学家。192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名著:1939年地理学的性质,1959年: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德国克里米亚气候学家1900年创立气候分类1918年第一个完整分类版本发表目前使

10、用的是1936年的修改版,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气候分类法弗拉迪米尔皮特柯本柯本气候分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柯本气候分类戴维斯 侵蚀循环说1)理论研究:地球科学的板块运动学说。2)可持续发展理论。3)认同的理论成果,如重力模型、中心地理论、扩散理论、城市序位理论、行为地理理论等等。4)空间主义的复兴,本来区位论、中心地理论被大大地发扬光大。5)对地理环境中人的意义的重视。6)信息化研究手段的广泛应用。二战以后是地理科学最活跃的时期,是动荡的、革命的、多样的、多元的时代。板块构造学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挪威前首相 布伦特兰主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时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推荐

11、阅读/wiki/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心地理论其他理论与技术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全球定位技术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理论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新理论2、 地理科学的中心课题 吴传钧院士: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见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地理学的中心课题在20世纪30年代前,全面研究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现象的分布。在40年代,地域差异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研究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分类和地域类型。 20世纪80年代,进行区域的综合开发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规

12、划区域地理科学被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二)逻辑根据逻辑根据由李春芬先生提供地理学研究三个领域,进行三种分析,得到两个关系。空间与过程生态研究区域研究空间分析生态分析区域综合体分析空间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际关系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小结: 纵观20世纪以来不同时期地理科学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可以发现:第一,虽然这些中心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名称有较大的差别,但却始终没有脱离人群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人地关系问。 第二,地理科学始终在关注区域或地域问题,但关注的角度是人群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所以,地理科学实践及其发展决定了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不是人地关系,也不是区域(系统),而是二者的

13、综合,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第二节、实践问题二、应用一、目标、方法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人均水资源分布中国生态脆弱区分布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从三个角度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体功能区人与自然的区域系统(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控目标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人口增长得到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发展。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具体目标(1)基础系统的调控目标:资源系统调控目标-能够支撑经济系统调控目标-持续稳定发展社

14、会系统调控目标-安居乐业生态系统调控目标-稳定可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控目标(2)协调系统的调控目标: 为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PRED协调与三个效益(3)潜力系统的调控目标: 通过区外要素介入及人才、科技、管理等软件建设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者的关系基础系统潜力系统协调系统二、区域主体功能(一)主体功能区思想及其客观基础1、客观基础及其科学认识客观基础:我国及各个地区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和矛盾凸现时期。115规划 要求 科学认识:我国“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

15、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2)主体功能的基本内涵 主体功能区就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按照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与规划区域。P46 所谓“主体功能”是指一个地区相对它的背景地域和相关地域是承担的主要功能或者发展经济或者保护环境或者其它功能。(二)主体功能区的调控方向:(1)优化开发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中国国土优化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国国土

16、开发强度分布中国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三纵(二)主体功能区的调控方向:空间开发的调控目标: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发展的调控目标:低消耗高产出高技术城市发展的调控目标:控制规模、培育梯度对外开放的调控目标:出口产品自有技术含量高、资源能源含量低(1)优化开发区的调控目标: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目标: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自主创新的调控目标: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政策体系的调控目标:制定和完善达成以上目标的政策(1)优化开发区的调控目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2)重点开发区中国国土重点开发区 18区中原地区江汉

17、地区长株潭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基础设施的调控目标:充实和建设产业发展的调控目标:发挥优势、提升改造城市进程的调控目标:强化中心城市生态建设的调控目标:防止生态破坏行政改革的调控目标:消除制度障碍重点开发区的调控目标:(3)限制开发区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农业战略格局七大农业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区域发展思路的调控目标:牺牲局部保全体区域统筹规划的调控目标:保护和特色发展区域人口的调控目标:少数城镇适度发展公共政策的调控目标:实施生态补偿(3)限制开发区的调控目标:中国.韶关概念: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对环境构成损害的,其产品或服务可以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的产业绿色健康产业

18、的概念绿色产业健康产业绿色健康产业中国.韶关狭义的概念:指从预防、营养食品、健康维护与提升、早期诊断、疾病治疗、康复、居家护理、养老等垂直整合与规划的产业。广义的概念:生物医药、医疗、知识经济型产业,如保险和财务管理、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电子信息,以及任何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人类健康的产业。 绿色健康产业的概念与特征保健医疗电子信息绿色建材、服装精密机械玩具、理财中国.韶关韶关绿色健康产业范围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

19、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韶关市绿色健康产业规划纲要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一产:绿色健康农业二产:绿色健康制造业三产:绿色健康服务业农林产品加工业绿色建材医药产业特色农林产品优质蔬菜中药材种植健康服务文化创意休闲度假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4)禁止开发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国家重点生态功

20、能区示意图科学统计:统筹管理:落实责任:加强保护:转移人口:健全法制:禁止开发区的调控目标: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三、人与自然的区域系统:(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1、节约与集约利用有限的资源与空间。2、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3、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4、调整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目的是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吸引到社会经济循环中来。(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空间可达性。(6)增加输入输出,使人与自然区域系统开放程度扩大,尽可能各地利用外区外国的丰富资源、广阔空间来支撑我国的社会经济系统。(7)控制城市化过程。(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目标:(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区域目标:(1)沿海地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 以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要求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加快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使生态和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中国三大地带&(2)中部地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发展大规模的基础产业。发展现代大规模农业和农工商综合体系继续进行大江大河的综合整治,加强资源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环境污染的治理(3)近西部地带类型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目标:$ 近西部地带类型区即贺兰山、乌鞘岭和四川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