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NNIC:中国网民规模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赵蕴龙Email: zhaoyunlongOffice: 计算机学院312室计算机网络课程简介培养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协议、工作原理及相关概念、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及最新进展。问题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给出的实际工程案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对系统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和描述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模块或算法流程,并能够进行模块和系统级优化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及其他资源或信息检索工具,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掌握运用现
2、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够在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建模、模拟或解决过程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沟通能力:对计算机网络领域及其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初步了解,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热点,并能够发表看法 计划学时 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安排?第3、5、8、9周,周六晚上18:00-21:30 东区实验楼 SY102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计算机网络 :原理与实践 陈鸣参考教材 计算机网络(第4,5,6版) 谢希仁COMPUTER NETWORKS (4rd Edition)Andrew S. T
3、anenbaum课程要求理解为主不需要死记硬背,考试不会出现死记硬背的题目。所有同学必须记课堂笔记作为考试的复习资料。关于出勤严格执行三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不定时点名每次上课提问,提问时不到,就算一次缺勤(请注意,一次不到,下次被提问到的机率会陡增,两次不到,第三次提问将是必然)。关于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一周内)。延迟提交者视为未完成作业,无成绩。电子版与纸质版(手写)相结合,准备专门的作业本。关于上机实验必须独立完成,哪怕做得不够好。实验报告(电子版)按时提交(一周内),延迟提交者视为未完成作业,无成绩。严格杜绝抄袭、拷贝现象,一旦发现,以考试作弊处理。特别说明电子版作业的文件名
4、命名要求:学号-姓名-第n次作业.doc 例子:081410101-张三-第1次作业.doc实验报告的文件名命名要求:学号-姓名-实验报告n.doc 例子:081410101-张三-实验报告1.doc 课程要求关于考核随堂考理论课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提问+课堂练习+每章课后作业构成考试重点内容会在讲课过程中透露给大家,不会超出课堂讲授内容。实验课成绩=出勤成绩(50%)+实验报告成绩(50%)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第1章 内容提要1.1计算机网络定义*1.2因特网的结构1.3协议分层与服务模型*1.4分组交换网的性能指标*1.5计算机网络简史(自
5、学、作业1)1.6小结作业1:查阅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热点技术(电子版),并发表自己对该项技术的看法(手写),字数=600字。(提交作业时间:2018-3-6)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定义由通信信道连接的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以方便用户共享资源和相互通信主要特征通用性,不对特定应用优化能支持广泛、不断出现的新型应用计算机网络用途共享信息具有访问在共享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协同计算组织许多计算机共同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方便通信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硬件访问和使用网络上的特定硬件网络组成网络实体可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结点(node)(亦称节点):计
6、算设备链路(link):物理媒体构成网络的三种方式:直接连接直接连接的网络由某种物理媒体直接相连所有主机组成直接连接的网络的分类物理链路与一对结点相连:点到点链路(point-to-point link)多结点共享同一物理链路:多路访问链路(multiple access)更多的主机互相连通5 部主机两两相连5 部主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线。N 部主机两两相连,需 N(N 1)/2对线。当主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当主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交换机交换机用户线构成网络的三种方式:网络云网络云交换结点(sw
7、itching node)形成了交换网,交换网可视为一朵网络云网络云抽象将网络云内部结点和网络云外部结点分开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15网络云表示任何类型的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主机间接连通的第一种方法构成网络的三种方式:网络云互联网络云互联递归地连接网络云形成更大规模的网络,有很好的扩展性由网络云构建成网络称为互联网,或网络的网络当前使用TCP/IP的国际互联网写成Internet即因特网技术术语internet即互联网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云的结点称路由器主机间接连通的第二种方法传递数据的方法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主要用于电话网,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
8、间通过多台交换机建立一条连接(电路circuit)报文交换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A 和B、C和D经过交换机通话三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交换机用户线DCA电路交换不适合计算机通信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报文在分段的连接上进行存储转发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M交换机E交换机FBDCA报文分组交换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9、假定这个报文较长不便于传输数 据数 据数 据报文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首部首部首部分组 1分组 2分组 3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数 据首部分组 1数 据首部分组 2数 据首部分组 3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数 据首部分组 1数 据首部分组 2数 据首部分组 3收到的数据数 据数 据数 据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报文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分组
10、首部的重要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分组就能传送到最终目的地路由器E路由器F路由器G路由器HBDCA分组交换网的示意图H1A分组交换网BDECH5H6H4H2H3H1 向 H5 发送分组H2 向 H6 发送分组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网络的核心部件结点交换机主机链路注意分组的存储转发过程H1A分组交换网BDECH5H6H4H2H3H1 向 H5 发送分组结点交换机主机在结点交换机 A 暂存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在结点交换机 C 暂存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在结点交换机 E 暂存
11、查找转发表找到转发的端口最后到达目的主机 H5补充:按拓扑结构分拓扑结构:总线星型树型环型网状总线型结构优点:结构简单缺点:单点故障可能会影响全网星型结构优点:扩展方便缺点:对中心节点的依赖较大32树型结构优点:扩展方便缺点:对非叶子节点的依赖大33环形结构优点:结构简单,扩展方便缺点:单点故障可能会影响全网34网状结构优点:扩展方便缺点:冗余太多网络服务网络服务是向用户所提供的有用网络功能,由运行在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网络应用程序协作提供网络为分布于主机中的应用程序进程提供了通信基础设施应用程序运行在端系统上,而不运行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因特网成功的因素: 在网络边缘用软件实现,方便地增加 新的
12、网络应用功能提问计算机网络定义网络实体可抽象成什么基本构件?构成网络的三种方式传递数据的方法包括哪三种?分组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1章:内容提要1.1计算机网络定义1.2因特网的结构1.3协议分层与服务模型1.4分组交换网的性能指标1.5计算机网络简史1.6小结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网络系统20世纪60s以前特征共享主机资源单台主机计算、通信多台终端用户交互本地、远程连接结构此结构的网络至今仍在使用主机终端示例:美国的飞机订票系统SABRE-11 HOST2000 Terminal通信线路(电话线路)缺点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线路利用率低改进多点通信,近距终端集中器,近/远距
13、前端处理机通信任务分离主机主机网络20世纪60s 20世纪70s特征单主机终端网络的互联,形成多主机为中心的网络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结构HOSTHOSTHOSTTTTTTTTTTT通信线路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阶段1)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CCP-通信控制处理机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专门处理主机之间的通信任务CCPCCPHOSTHOSTTTTTTTCCPHOSTTT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阶段2 )通信部件规模扩大,私有社会公用公用数据通信网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14、X.25X.25交换网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优点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通信线路利用率高兼容性好公用数据通信网HOSTHOSTTTTTTTHOSTTTTT因特网组成网络边缘(edge): 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core): 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access network):连接两者的通信链路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43因特网结构特点“端到端原则(end-to-end arguments)”边缘智能,核心简单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安全保障和应用等)置于网络边缘相对简单的分组交付功能(如分组的选路和转发功能)置于网络核心位于
15、网络边缘的端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用软件方式处理大量复杂的控制和应用逻辑,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尽可能简单,以高速地转发分组因特网边缘端系统 (主机):运行应用程序例如Web, 电子邮件在“网络边缘”客户(client) /服务器(server)模式:客户主机请求,从总是打开的服务器接收服务例如Web浏览器/服务器;电子邮件客户/服务器对等(peer-to-peer, P2P)模式:最小限度(或不)使用专用服务器 例如BitTorrent, Skype接入网(access network)将端系统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edge router)的物理链路及设备的集合因特网核心:网络的网络由许多路由器形
16、成的网状网,大致为等级制在中心: “第一层”ISP(如UUNet, BBN/Genuity, Sprint, AT&T), 覆盖国家/国际互相视为对等第一层 ISP第一层 ISP第一层 ISP第一层提供商专门互联对等方NAP第一层提供商专门互联公共网络接入点(NAP)因特网核心:网络的网络“第二层” ISP: 较小的(常为区域的) ISP(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与一个或更多的第一层ISP相连,也可能与其他第二层ISP相连大公司和内容提供商(如谷歌) 直接与区域ISP甚至第一层ISP相连第一层ISP第一层 ISP第一层ISPNAP第二层ISP第二层ISP第二层ISP第二层ISP第二层
17、ISP第二层 ISP 为向与因特网连接而向 第一层 ISP 付费 第二层 ISP 是第一层提供商的客户各第二层 ISP在NAP互联,彼此也是专门成为对等方因特网核心:网络的网络“第三层” ISP和本地ISP 最后一跳(“接入”)网络(最靠近端系统)第一层 ISP第一层 ISP第一层 ISPNAP第二层 ISP第二层 ISP第二层 ISP第二层 ISP第二层 ISP本地ISP本地ISP本地ISP本地ISP本地ISP第三层ISP本地ISP本地ISP本地ISP本地和 第三层 ISP是较高层ISP的客户,这些较高层ISP将它们连接到因特网其他部分网络核心: 少量的良好互联的大型网络内容提供商(如Goo
18、gle): 将其数据中心与因特网连接,常绕过第一层ISP、区域ISP接入ISP接入ISP接入ISP接入ISP接入ISP接入ISP接入ISP接入ISP区域ISP区域ISPIXPIXP第一层ISP第一层ISPGoogleIXP因特网核心:网络的网络分组通过因特网核心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 广域网、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局域网的关系 城域网城域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
19、入网广域网局域网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第1章:内容提要1.1计算机网络定义1.2因特网的结构1.3协议分层与服务模型1.4分组交换网的性能指标1.5计算机网络简史1.6小结什么是协议?人类协议vs. 计算机网络协议:问题: 其他人类协议? HiHi请问几点了?2:00时间TCP 连接请求 TCP 连接响应Get /kurose-ross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约会看电影的例子网络协议3要素:
20、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定时: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分层”网络是复杂的!有许多“组件”主机路由器各种媒体的链路应用协议硬件,软件问题: 是否存在某种组织网络结构的方式,使之协调工作?网络中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网络设计存在巨大复杂性,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付复杂系统最为有效的方法:“分而治之”例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BC221)的治理办法网络中如何“分而治之”:找出相对独立的重要功能梳理功能间关系,使一个功能为另一功能提供服务相近功能仅在一个层次中实现,并尽可能位于较高层次复杂系统的例子两名大公司总裁签署合同过程:层次: 每一
21、层实现一种服务 经其层内功能依赖下层提供的服务垂直通信水平通信为何要分层?处理复杂系统:简化系统设计一个分层的体系结构允许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将大而复杂的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模块化易于维护、系统的更新改变各层服务实现对系统其他部分透明如运邮件由飞机变为高速铁路不影响系统其他部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实现(implementation)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
22、和软件。 OSI 与 TCP/IP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表示层会话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7654321OSI 的体系结构应用层网际层 IP (各种应用层协议如TELNET, FTP, SMTP 等)运输层(TCP 或 UDP)TCP/IP 的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协议栈协 议交换原语交换原语服 务 用 户提 供 服 务服 务 提 供 者第 n 层第 n + 1 层服 务 用 户SAPSAP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分层的负面影响信息冗余,降低性能层次难
23、以确定协议首部越来越大跨层设计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connection-oriented)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 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 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连接。 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这种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best effort delivery)或“尽力而为”。 报文在各层之间的传递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应 用 程 序 数 据应用层首部H5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注意观察加入或剥去首部(尾部)的层次应 用 程 序 数 据
2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3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4运输层首部H3网络层首部H2链路层首部T2链路层尾部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计算机 2 的物理层收到比特流后交给数据链路层H2T2H3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3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后把帧的数据部分交给网络层H2T2H3H4H5应 用 程 序
25、数 据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3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网络层剥去分组首部后把分组的数据部分交给运输层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运输层剥去报文首部后把报文的数据部分交给应用层应 用 程 序 数 据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应用层剥去应用层 PDU 首部后把应用程序数据交给应用进程计算机 1
26、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我收到了 AP1 发来的应用程序数据!水平协议和垂直服务向上一层提供服务(service)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向上的服务利用了下层的功能对等层补充:多层通信的实质通信虚电路:通信是在同层之间进行,第N层只能与对方的第N层通信通信实电路:每一层将数据和控制信息传送给下一层,直至最底层,通过物理介质进行实际的传输。多层通信的实质:对等层实体之间虚拟通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提问因特网组成包括什么网络按拓扑结构分哪几类网络按作用范围分哪几类网络协议为何要分层什么是网络的体系
27、结构网络协议包括哪三个要素网络多层通信的实质几种体系结构的比较ISO模型七层模型 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物理层Physical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网络层Network7654321处理网络应用数据表示进程间会话控制进程间通信寻址和最短路径介质访问(接入)二进制传输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传输的数据单位:比特流规定与传输媒体之间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不是传输媒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1(a)9针;(b)15针;(c)25针;(d)37针;(e)34针 ISO五种标准连接器数据链路层传输帧:
28、数据链路层依靠组建数据帧、实现帧同步、按帧进行检错、重发出错帧、根据需要进行流量和顺序控制等,来进行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传输的数据单位:帧frame为网络层提供服务2网络层如何将分组从源主机传送到目的主机数据传输单位:分组packet路由选择:算法网络/子网划分:有效利用IP、防止广播流量控制拥塞控制3传输层传输层是计算机与通信子网间的界面,一方面可弥补网络层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又对高层屏蔽了网络的细节传输层的目的是提供进程间的通信传输的数据单位:报文、数据段流量控制差错控制4会话层会话同步为通信的应用进程建立与组织会话,使应用进程能管理与控制通信进程。从而使网络上的应用灵活、可靠,既易于暂
29、时中止一个活动,在着手进行了更紧急的活动后,再继续它,也能高效地从与通信无关的高层故障中恢复5表示层为通信双方的应用层实体提供共同的表达手段,使双方能正确地理解所传送的信息实际上表示层的功能涉及到格式转换、数据加密与数据压缩等诸多方面数据格式的转换 6应用层与最终用户的接口服务:FTAM:FileTransfer,Access and Management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MHS:Message Handling System信报处理系统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7信息单位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
30、U,Protocol Data Unit)。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报)(Packet)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物理层比特(Bit)5432154321计算机 1AP2AP1计算机 2应 用 程 序 数 据应用层首部H510100110100101 比 特 流 110101110101应 用 程 序 数 据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3H4H5应 用 程 序 数 据H4运输层首部H3网络层首部H2链路层首部T2链路层尾部TCP/IP体系结构特点协议栈呈“沙漏”形状IP是“细腰”细腰部代表最小
31、、精选的通用功能集使高层应用和低层通信网技术独立发展因特网设计实现时,为提高效率并未严格分层报文段数据报帧源应用层运输层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HtHnHlMHtHnMHtMM目的地应用层运输层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HtHnHlMHtHnMHtMM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链路层物理层HtHnHlMHtHnMHtHnHlMHtHnMHtHnHlMHtHnHlM路由器交换机报文流经端系统、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的层次核心简单高效边缘复杂智能!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划分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主机A主机B路由器网络 2网络 1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4321端到端原则 David D. Cl
32、ark著名的“端到端原则”决定网络某个特定功能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模块中为好如路由选择、数据可靠传输等边缘智能,核心简单端系统处理能力日益增强,用软件来增强网络协议的处理能力,性价比不断提高降低网络的复杂性,等价于提升网络的传输速率,也等价于增强网络适应新兴应用的灵活性两种文件可靠传输方案比较方案一保证文件在每两个结点之间都能可靠传输,从而最终到达接收方方案二只进行发送方到接收方的端到端检查,如果有必要则再重传该文件方案一不够全面结点存储出错、缓存不足等方案二则更完善和简单无需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分别提供,使传输更为快速端到端原则:如果在较高层能够完善地实现某种功能,就无需再由较低层提供这种功能
33、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大为减少第1章:内容提要1.1计算机网络定义1.2因特网的结构1.3协议分层与服务模型1.4分组交换网的性能指标1.5计算机网络简史1.6小结带宽(bandwidth)网络带宽链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所能传送的比特数的额定值“带宽”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bps)。 常用的带宽单位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吉比每秒,即 Gb/s(109 b
34、/s)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带宽和吞吐量网络带宽链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所能传送的比特数的额定值吞吐量网络在单位时间内无差错地传输数据的能力瓶颈链路路径中可用带宽最小的链路)可用带宽带宽与干扰流量之差跳与路径路径可以定义为形式为的序列,是单向的每个hi是一个结点每个 li 是一条hi-1到hi之间的链路对于端到端路径而言,h0和hn是端系统,而 h1hn-1 是路由器。每个二元组被称为一“跳”丢包率定义:在一定的时段内在两结点间传输过程丢失分组数量与总的分组发送数量的比率无拥
35、塞时为0%,轻度拥塞为14%,严重拥塞为515%丢包率高的网络无法使网络应用正常工作IP网丢包主要原因路由器无法容纳到达的分组,只能丢弃(drop) 到达的分组丢包率指标非常重要丢包是怎样产生的?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 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输出链路能力将导致分组排队分组在缓存中排队等待交换,排队过多则丢包AB分组排队 (时延)空闲缓存:如果缓存无空闲,则到达分组丢失(丢包)四种时延:位置和原因1 0 1 1 0 0 1发送器队列在链路上产生传播时延结点 B结点 A在发送器产生传输时延(即发送时延)在结点 A 中产生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数据链路检查比特差错决定输出链路等待输出链路传输的时间取决于
36、路由器拥塞的等级R= 链路带宽 (bps)L= 分组长度 (比特)发送比特进入链路的时间= L/Rd = 物理链路的长度s = 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2x108 m/sec)传播时延 = d/s发送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传播时延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容易产生的错误概念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ABAB宽带线路窄带线路在宽带线路上比特传播得快在窄带线路上比特传播得慢错误的概念ABAB宽带线路窄带线路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 注入到线路。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正确的概念比喻:汽车运货宽带线路窄带线路宽带和窄带线路:车速一样宽带线路:车距缩短结点时延dproc = 处理时延通常几个微秒或更少dqueue = 排队时延取决于拥塞dtrans = 传输时延= L/R, 对低速链路很大dprop = 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员工代表发言稿15篇
- 年终大会发言稿15篇
- 年会精彩发言稿(15篇)
- 党的理论知识宣讲
- 教师清廉建设培训
- 教体局校车安全管理培训
- 阑尾炎术后应用抗生素联合黄藤通腑汤干预的效果
-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 抖音卖货流程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卷364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题直接打印版
- 单位食堂供餐方案
- DB42-T 2204-2024 湖沼湿地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规范
- 急性会厌炎的护理
- 四年级口算题大全(全)
- T-902 千分尺内校报告
- 2024公安联考行测题库
- 部编二上语文第四单元美丽中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病理生理学专业的疾病生理和新药研发
- 大动脉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及口腔微生物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作业方案案例设计《设计制作动力小车项目化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