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 化学3.3 盐类的水解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3 盐类的水解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3 盐类的水解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3 盐类的水解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3 盐类的水解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盐类水解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能描述盐类水解的水解平衡,了解盐类水解理论理解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二、教材分析盐类水解平衡是动态平衡的一种,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是已学过的电离平衡理论和平衡移动理论的综合应用。在学完电离平衡的理论之后,盐类水解一节将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在本节第二部分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之前教材从盐类物质入手分析了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并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本课时探讨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侧重于盐类水解达到平衡后,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

2、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溶液酸碱性等外因的影响,并对盐类水解实例进行分析。本课时是对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的综合应用。课程本身有运用设计探究实验、分析实际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可以渗透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本课利用小组数字化实验探究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学完盐类水解第一课时以及化学平衡后,学生已有知识平衡移动理论盐类水解和盐结构的关系,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则盐类水解实质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学生对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课堂上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从

3、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同时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兴趣引导,切实做到“受之以渔”。(2)实验技能基础通过二年多的化学学习和实验,学生掌握了试管实验等基本实验技能。但对实验设计不是很熟悉,尤其是数字化实验操作几乎不会,虽然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渗透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在实验设计中没有运用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四、三维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内因,温度,浓度,同离子等。2.把传统实验和数字实验相融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体会化学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

4、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及其平衡移动实验分析。难点:影响盐类水解平衡因素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六、教学方法6人一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的方法。七、教学准备仪器准备:数据采集器、威尼尔导电率传感器、威尼尔pH传感器、搅拌棒、50mL烧杯、盛满蒸馏水的洗涤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胶头滴管、钥匙、25mL量筒药品准备:PH=5硫酸和氯化铵,蒸馏水,PH=3硫酸,同浓度的NaHCO3、CH3COONa溶液学习准备:教学学案、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课前回顾:一、食醋除水垢:2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

5、HO1、比较CH3COOH、H2CO3的酸性强弱。二、下列溶液中,NaHCO3,CH3COONa1、判断其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原因(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2、判断二种浓度相同盐溶液其PH大小?实验探究一: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步骤:取25mL相同PH的硫酸和氯化铵溶液放于小烧杯中,利用PH计测定其PH并记录数据,将小烧杯放于三脚架上进行加热,并利用PH计测定PH数值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实验结果记录:硫酸氯化铵常温下的PH加热过程中PH的变化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小结:实验探究二: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步骤:取25mL相同PH的硫酸和氯化铵溶液放于小烧杯中,利用PH计测定其PH并记录数据,向2支烧杯中各加

6、入40mL蒸馏水,并利用PH计测定PH数值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实验结果记录:硫酸氯化铵常温下的PH加入蒸馏水PH的变化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小结:实验探究三:同离子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步骤:取25mL相同PH的硫酸和氯化铵溶液放于小烧杯中,利用PH计测定其PH并记录数据,向二个烧杯中加入5mLPH=3的硫酸溶液,并利用PH计测定PH数值的变化,并记录结果。实验结果记录:盐酸磷酸第一次的PH加入后PH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练习:1、已知:CH3COO-+H2OCH3COOH+H+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H+)C(CH3COO-)C(CH3COOH)加热加盐酸加NaOH加CH3COONa加水2、如图所示三

7、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molL1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烧碱,向烧杯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中不加任何物质。(1)含酚酞的0.01molL1CH3COONa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_。(2)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溶液红色变深,烧瓶中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C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D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3)向0.01molL1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填“左”、“

8、右”或“不移动”)。九、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1、内因:与盐的本性有关2、外因:温度越高,盐的水解度越大;浓度越稀,盐的水解度越大;加入影响水解的其他物质。(同离子效应)十、教学反思: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这个知识点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节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的学习。在后面的教材编排中,有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比如:泡沫灭火器原理和明矾的净水原理

9、等等。所以本节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准备这次备课,我收获了很多,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节课真的很不简单,编写的教案和制作的课件,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才比较尽如人意,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很多,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不能马虎。当然,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成长,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完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以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解的实质。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1、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用实验对照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10、极性。2、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3、织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对盐的组成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熟悉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4、以讨论、小结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5、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到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落实知识点6、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究变化规律,明确规律,7、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以上的方法:

11、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理论分析、讨论总结、课堂练习、实验验证、教师引导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达到师生双向活动,起到共鸣作用,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利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实验的设置能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的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很好。当然由于本人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同行也给我提出的宝贵的意见和指导,这些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克服。一、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教学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

12、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2)利用实验,由宏观结论运用化学知识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从旧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本节课归结起来优点主要有:(1)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本节课由于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助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去阅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演示,口头表述,上黑板展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2)对于教材中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把家庭小实验以小组的形式预先布置给学生,学生不但测了实验中要求的四种盐的酸碱性,有的同学

13、甚至测了洗发水、洗衣粉等溶液的酸碱性。用精密试纸使学生对溶液得到酸碱性判断非常准确。本节课不足之处有:(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可能是学生比较紧张,另外有一个思考题设计的比较难(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原理,但是盐类水解的方程式书写还不够熟练。(3)学生对数字化仪器使用存在问题。(4)实验时间较长,以至于没能按计划完成相应的练习。二、教学效果:1.通过恰当引导,环环相扣,能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有助简缩思维过程和依据某些线索迅速作出知觉的判断。2.全课堂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活跃而轻松地掌握了知识。3.学生独立活动机会多,兴趣浓,理解得透,记得牢,便于知识升华转化为能力。4.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既体现了思维训练这条主线,同时处理好了“主导”和“主体”的教学双边关系。三、几点体会1.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先决条件是备好课发现规律是有组织的探求和发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发现学习,所以教师要选择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组织提问和讨论,要抓住关键时刻促使学生思维产生飞跃,去真正探索和发现规律.要做好这一切,必须深入细致地备课。2.必须熟练教学全过程在什么时候启发提问,如何提问,教师怎样引导并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