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研析考情解密高考三年高考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命题情境设问特征考情报告江苏卷2019江苏卷,17、184分水土流失选择题易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图文判读、成因探究命题分析近三年江苏卷和全国卷中,考查了水土流失、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等考点。选择和综合题并重,以中等难度为主。命题特点多以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及其演变过程为情境,提供图文或数据资料进行命题。核心素养注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2018江苏卷,23、246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选择题中“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图文判读、推理判断全国卷2018全国卷,3722分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综合题难河

2、流变为湿地的过程及影响递进设问、推理判断2018全国卷,91112分水土流失选择题中黄土高原小流域洪峰与植被、降水量的关系递进设问、成因探究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内容要点】本内容为“说明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教学中强调归纳生态脆弱区普遍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以某一区域为例加以分析。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引1.人地协调观:探讨荒漠化、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提出治理措施。2.综合思维:分析荒漠化、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危害。3.区域认知: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4.地理实践力:探究当地某生态环境问题,归纳其成因及治理措施。考点一荒漠化1.荒漠

3、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

4、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能源缺乏地区、沙区林地、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

5、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流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4.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5.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6.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

6、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技法点拨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解题探究【例】(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

7、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题能力培养(1)(2)(3)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

8、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人地协调观风沙危害及风沙防治。综合思维获取图文信息,分析起沙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区域认知图示区域地形、河湖分布、风力、风向等自然环境特征。地理实践力风沙的防治措施。角度1荒漠化的成因1.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2)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起伏大,

9、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答案(1)C(2)B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第(2)题,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构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水分条件变化的根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角度2荒漠化的治理2.(2021哈尔滨三中月考)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

10、的是()保护铁路线削减风力改变气候类型增加旅游景观提高沙层含水量A. B. C. D.(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答案(1)C(2)A解析第(1)题,沙坡头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包兰铁路在此经过。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削减风力、提高沙层含水量、保护铁路线。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源广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光伏发电产业、沙生中药材产业等,但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考点二水土流失(拓展考点)1.黄土高原区域背景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水土流失的危害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

11、施5.水土流失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石漠化(云贵高原)(1)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形: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易水土流失;土壤:土壤发育差,土层薄,易流失。(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开发历史悠久,人地矛盾突出。技法点拨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解题探究【例】(2018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

12、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 B. C. 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解题能力培养我的答案(1)_(2)_(3)_答案(1)B(2)B(3)D综合思维植被与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含沙量)的关

13、系。人地协调观通过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率对河流洪峰和含沙量影响的分析,以此提升人们的植被保护意识,认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从而规范人类活动,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探寻人地协调发展的实施途径。区域认知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认识水土流失,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地理实践力。角度1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措施1.(20211月河北选考模拟)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图1)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图2)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1)(2)题。(2)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

14、要生态保护功能是()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为梯田提供养分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为梯田涵养水源A. B. C. D.(2)与大寨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A.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B.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C.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D.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答案(1)D(2)D解析第(1)题,林地对梯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部的林地可以起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的作用,可以防止山洪对梯田造成破坏;同时林地可大量保存水分,为梯田提供水源,正确。该地风力作用并不显著,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不是防风,也不能提供养分,错误。故选D。第(2)题,大寨梯田是旱地梯田,

15、哈尼梯田是水梯田。哈尼梯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高温多雨,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水分流失,哈尼梯田的修建,可以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D正确。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并不是哈尼梯田的独特性,大寨梯田也有此功能,A错误。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是大寨旱地梯田的独特性,B错误。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并不是哈尼梯田的独特性,大寨梯田也有此功能,C错误。故选D。角度2水土流失的治理2.(2020全国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

16、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居住用地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B. C. D.答案(1)C(2)B(3)C解析第(1)题,与传统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更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C正确,A、D错误;两种模式都注重防治水土流失,B错误。

17、第(2)题,该地区的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农民进行田间耕作的难度较大;该综合整治模式采取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坡面退耕还林等方式,可使该地平地占比增大,同时,采取支渠排水灌溉等方式,降低了该地区田间耕作的难度,故选项B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为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该综合整治模式下,采取了复垦空废宅基地的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错误;陕西省延安市属于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邻近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正确;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平地少,坡耕地比例大,正确;该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生产方式

18、较为粗放,错误;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综合训练(2021广州外国语学校月考)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1.C2.D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

19、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20、。据此完成34题。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 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 D.地表糙度答案3.A4.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4题,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2018海南卷)历

21、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 B. 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

22、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1.A2.D3.C解析第1题,考生需要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考查水库冲沙的最佳放水方式,中等难度。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否则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

23、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第3题,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容易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6题。4.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A. B. C. D.6.为维护生态安

24、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答案4.C5.B6.D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5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6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7.(2020全国卷,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

25、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1所示、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

26、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

27、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解析第(1)题,从图示可以直接看出这三个阶段湖沼面积的变化特征;风沙沉积越多,说明风沙活动越强;结合图示可得出这三个阶段的风沙活动变化特征,可归纳出湖沼面积大时,风沙活动较弱。第(2)题,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气温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蒸发量变化不大,气温对该区域植被生长所需水分条件的影响无明显变化;从图中可看出年降水量总体增多,说明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变好,植被增多,有利于流动沙地固定。第(3)题,由于年降水量总体增多,按常理湖沼面积应该

28、扩大,但实际上湖沼面积变小,说明人为原因导致了该地湖沼水分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多。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从当地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如果赞同,就从降水增多、植被增多、科技水平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等角度分析。如果不赞同,就从人类影响有限、沙漠地区过度绿化会导致水分减少等角度分析。8.(2020北京卷,16,12分)某校中学生赴长江上游支流大宁河(重庆段)进行野外实习。下图为大宁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考察流域地形。(1)概述该流域主要地形特征。(5分)任务二走访水文站,查阅文献,获取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子流域名称侵蚀量(万吨/年)输沙量(万吨/年)东溪河114.352.3西溪河91.948.8后溪河63.724.0平定河51.219.5(2)绘制统计图,说出该流域侵蚀量与输沙量的关系。(4分)任务三调研流域的综合治理。(3)简述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3分)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山地与河谷相间分布。(2)侵蚀量越大,输沙量越大。(3)退耕还林、防洪护岸、节水灌溉等。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以及起伏等角度回答。结合该流域山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