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关于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的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的文献综述2011020411赖惠云一、引言劳动力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总的状况,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如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教育程度等,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增长。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压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劳动力需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因素之间的多重线性关系使得劳动力需求预测更加复杂,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而且各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需求预测的研究更加困难。目前我国研究者大多数只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之上运用就业弹性法对未来的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如刘钧、徐文娟、蒋茜、孙兵等人都是根据历史就业弹性系数、经济

2、增长速度分别设定未来就业弹性系数和经济增长率来进行预测,周祝平则利用了劳动产值法和生产函数法进行劳动需求预测,而齐明珠尝试运用组合预测建立在经济增长、就业弹性、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假定基础上,结合教育程度、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影响对劳动力需求进行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在劳动力需求的中长期定量预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二、劳动力需求预测方法及结果分析(一)就业弹性法在经济学的分析当中,一般用就业弹性系数来反映经济增长(用GDP的增长表示)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就业弹性系数是指GDP的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程度,即GDP每增长1%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增长的百分比,就业弹

3、性系数nEL/GDP亍农一亠、y一可以表示为:t=LGDP=t,t表示t年份的就业增长率,t表示tnEy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则t=t*t,于是用就业弹性系数来预测未来劳动力的需求。1、刘钧和徐文娟在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一文中假设就业弹性系数维持在2008年的0.0707的水平,分别用静态方案(GDP增长率高方案11%,中方案9%和低方案7%)和动态方案(GDP增长率10%-6%,假设2010年为10%,之后每5年下降1%)对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结果如下图:32010203D年就业布求规模顶测瑕位:万人年钳静态方案动态方案(106%)高方案(11%)中方案9屜)狐方案(7

4、%)就业增用就收总亜就业壇凤就业恿星就业壇量就业息见就妙增丘就业息俭2010606.277S562.R4496.047452.613S5.817S5423R551-157S54177220116J0.9879173.B249997951.3fi7.72耐轨10555057附2.772012615.73797B9.565A23779454J73R9.6479119.7355B.977962L7520138D410.0854)5.5779959.74391.567951】刖563.93&01H4.67201462535R1035.43BfM6B52393.5C79W4.BO566.91S0751.

5、5B20156302181665.64512.02S09册巧5395.450300.24513.H2R1265.44-?2016635J1R23WJ7五515J8S1495.82397.41W1697.65517.09S17B2492037两仍B2940.B1ft2O14.3fl39937Bl097.02520.3B贬*辽.RR201S45.03B3器5.B4521.R6B2536.3441.35SI49B.37523.69B2fG6.572019650.05S4235.89525RR3061.424O3.J4B1W1.71527.03S3353.592020655JGFUR的.9952B.5

6、2S3589.9444)5.33ft230704471.453B25.m2112166020R5551.19531.RSR4121.S240734S2714.3S474J1S4299J62022師5.33B6216.52535271U657.09409.35H311.734了氐R4775.952023670.51R6SR7.O253S.67fi5195.7b411.3BflJ535.ll479.49BS255.452TO4675.72B7562.75542JOB5737.&6413-42R3948.524B2.20B5737.6530256SJ0.9EHR243J2545.55H62S5.41

7、415.46A4363.99424.32R616L97211266fki.27BR92999549.02S6S32.4341752R47R1.54)426.42B65Ra.3fl2027691.61R9621.60552.51H73R4.95439.5BRT101-0942B.53B7036.91202B6699903IB.59556.03B7W.9B421.66B5622.75430.65B7447.552029702.491021.0055957SB54XL5542375R6046.49432.7SS7aso.3.33030707.R79172B.B7563/13B9Ci3.6H425.f

8、t4R647234372.79SR253.12资料来源:刘钧、徐文娟(2011)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就业弹性一定的情况下,无论是采用静态方案还是动态方案,中国劳动力需求的预测趋势在未来20年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2、蒋茜和孙兵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一文中则假定就业弹性系数保持在0.116,分别采用了经济增长率8%、9%和10%三种方案对2010年-2020年中国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结果如下图:表W年卑于平均弹性的劳动力需求筠势预测年份平购就业秤性经济增杜斬.9備经济增艮攀H仃匍就业增氐率就业总塑万山就业增氏率就业总量【万2就业增忙率就业肋倉(万

9、人2Q110.1160.979405l.g7956312矍TOR460.1160%Sfl120BO35S込SOS042013CL116(1熬SOS41SIlfi2閔77420140.1160WSI569in%SI9748275520150.116CL熬82303仁0懾8279312%S374S20160.1160刃S3Ofe駅621L2%S475320170.1160.983791in%S44571亟857702Q180.1160.984545S530212矍S679920190.11b0荻R5306S6155込S7S4120200.1160.9%860741.0%870171.2%8SS95

10、资料来源:蒋茜、孙兵(2011)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每年的劳动力需求继续上升,每年的需求增量大概在6001000万人之间,但这里得出的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结果,只是采用平均的就业弹性来预测,而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进程中资本和技术进步会促使就业弹性趋于下降,进而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齐明珠也运用了该方法进行预测,下面将仔细说明。就业弹性法比较简单,而且其本身已包含了人力资本水平对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效应,只考虑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数据获取也比较容易,大多数研究者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模型过于简单,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

11、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二)生产函数法研究者一般采用C-D生产函数:Y,ALaK来预测劳动力需求,其中A表示技术条件,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劳动力需求量,Y表示GDP,a表示资本产出弹性,卩表示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受A、K、Y影响。假设技术水平、资本投入量在这段时间内是保持不变的,将经济发展作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解释变量引入模型,建立方程:lnLt=a+InYt+Ut,U为随机误差,t为年份。构造模型之后再根据历史年度的相关数据,利用stata软件或者eviews软件对方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因为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OLS)所得的回归方程在进行DW检验时存在自相关性问题,OLS

12、估计失效。进行GLS估计后得出估计方程lnLt=a+InYt,再根据GDP的增长率对劳动力需求进行预测。从研究者预测的结果来看,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需求总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就业弹性法相比,上升的幅度较小。这种预测方法由于存在自相关性问题,拟合度较低,不能准备得预测结果,所以一般情况下比较少使用,或者运用于部分地区的劳动力需求预测。(三)组合预测法对劳动力需求进行综合预测难度较大,本方法只是参考齐明珠我国未来中长期劳动力需求预测一文。1、相关自变量的预测和假定:齐明珠(2011)认为我国影响劳动力需求主要有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动两个因素,在预测劳动力需求时,他先对GDP、就业弹性系数、产

13、业结构变化和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作出预测和假定,这些假定都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甚至建造模型所得来的。(1)GDP增长的趋势参考了发达国家的变动轨迹,即GDP的增长会趋于缓慢。他假定2010年我国GDP按照8%进行增长,在“十二五”期间按照7.5%进行增长,在20162020年间GDP平均年增长率为7%,之后每十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即20212030年间GDP平均年增长率为6%,20312040年间GDP平均年增长率为5%,20412050年间GDP平均年增长率为4%,以此计算20102050年间GDP的不变价格指数。(2)根据1978-2008年就业弹性系数的下降趋势假定2010年至2050年就业弹

14、性系数都维持在0.06的水平。(3)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一产业GDP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比重不断上升,他预计到2020年,三次产业GDP的比重为7%,43%,50%,到2050年预计三次产业GDP的比重为5%,35%,60%。(4)他假定人力资本水平主要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运用1978-2008年教育水平的变化构建模型:h=h*1+h*6+h*9+h*12+h*16,h到h依次表1234515示受教育层次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人数中的比重。运用SPSS软件构建cubic模型对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预测,如下图:表I2009-2050年我国就

15、:Al.平沟爱蕙育年限鞭駆申建:年谕年IB受藪电年隹年册sms瀰ill10扫的10侧倔1M13&11a.9220259删20129.(ki2(12611们血册202711154虫1520测W1口42ftl5他20価3伽11J2即16202M411.41的17Ml伽11J020321】別20199J2儼11翻刨11Ram20151】血im瀚511伽资料来源:齐明珠(2011)我国未来中长期劳动力需求预测2、预测模型的建立(1)就业弹性法:与前述方法一致,只是假定的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存在差异,利用该方法得出到2015年,我国劳动力需求为80468万人,到2020年劳动力需求为82459万人,到

16、2050年为90212万人。(2)GDP增长模型法:以GDP指数的对数为自变量,劳动力需求为因变量,建立LOGARITHMIC数学模型,并根据假设条件测算未来每个年度的劳动力需求。其实这种模型与生产函数法相似。(3)产业结构模型法:以第一产业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自变量,以劳动力需求为因变量构建模型,模型结果第三产业的相对重要性(正向影响)比第一产业的相对重要性(负向影响)高,说明第三产业的变化影响更大一些。(4)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综合法:以第一产业GDP比重、第三产业GDP比重和GDP指数的自然对数为自变量,以劳动力需求为因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方程,由于该方程存在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关系不能严

17、格解释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者进一步运用了岭回归方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预测,这体现了研究的严密性和准确性。3、预测结果及分析运用组合预测法四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在未来10年基本保持稳定甚至略有提升,但从2020年以后都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速度因不同模型而存在差异。因就业弹性系数法已经考虑了人力资本提升对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效应,预测得到的劳动力需求量相对较低,后三种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由于劳动力需求还应考虑教育水平提升对就业需求的影响及65岁以上人口就业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需求的影响,最终模型结果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首先以2008年就业人口的受教育

18、年限8.28作为基数100,计算出未来各年的教育指数,然后用以上预测出来的就业需求总量除以各年的教育指数,从而得到调整后劳动力需求。再以20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中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为3.27%,以及2005年1%的数据为3.20%为基础预测系数定为5%,再次进行调整。考虑到后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且总体比第一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高,为避免太多权重的影响,在最终就业需求中仅对前三种结果进行了简单平均,得到最终的2010-2050年15-64岁劳动力需求预测。如下图:表2不同喪亂方法卜刑2010-2050年就!嚅求比较(卑便:万人)年档咖00.12010W那口3015JO7JO8Ml了辅05W3W】3卿W7JJ37咖302$嘶阳】0緬74JQ772030MMJ?聊WM!泌IBM梆75J022附T223*3CM012S.4265,15474J4574J24社W5?,43045也-4】S3i,4747W1WS*顽2QS0138.756】购啊伽资料来源:齐明珠(2011)我国未来中长期劳动力需求预测与就业弹性法和生产函数法相比较,组合预测的劳动力需求较低,主要是因为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构建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