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级管理制度_第1页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_第2页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_第3页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所属项目部地下矿山顶板分级管理的有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承包井下所有采场顶板分级管理。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采场顶板:特指井下采用的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方法采场顶板。第四章 要 求4.1 采场顶板分级管理要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4.2 井下所有施工的采场均须按本标准进行采场顶板分级管理。4.3 井下采场顶板分级管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井下采场设计的要求。第五章 总 则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l

2、64232006)的要求,结合我公司井下开采生产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第六章 采场顶板级别划分6.1采场顶板级别考虑因素与级别划分根据井下采场上下盘围岩的稳固性、顶板构造发育程度、采场设计技术参数以及采场回采工艺变化等影响采场顶板安全的因素,将采场顶板分为三级:一级为稳固顶板;二级为基本稳固顶板;三级为不稳固顶板。第七章 采场顶板级别具备条件7.1一级顶板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下盘围岩为船山、黄龙灰岩,上盘围岩为黄龙组、和州组(白云质)灰岩或象山群细砂岩、含砾粗砂岩。-矿体中无钙泥质软弱夹层;矿石结构致密,铅锌矿石与单硫矿石分界线不明显。-矿体完整性较好;节理(裂隙)不发育,2组节理不呈X型

3、,节理面较粗糙且无充填物质,节理面倾斜角大于55;无大的断层和溶洞。-采场预留点、间柱完整且上下对应较好,技术参数(采场跨度、面积)符合设计要求。7.2二级顶板须具备以下两个以上条件:-下盘围岩为船山、黄龙灰岩,或者钙质、少量硫化物胶结的角砾岩;上盘围岩为和州组泥灰岩或高丽山组细砂岩或者钙质、少量硫化物胶结的角砾岩。-矿体中无长达5米以上的钙泥质软弱夹层;矿石结构致密性一般,铅锌矿石与单硫矿石分界线较明显,且矿石强度差异不大。-矿体完整性一般;节理(裂隙)较发育,2组节理多数不呈X型,节理面较粗糙且少有充填物质,一般长5-10米,节理面倾斜角30-55;无大的断层和溶洞。-采场预留点、间柱较完

4、整且上下对应较好,技术参数(采场跨度、面积)基本符合设计要求。7.3三级顶板须具备以下其中之一条件:-下盘围岩为船山、黄龙灰岩,上盘围岩为和州组或高丽山组粉砂岩页岩或泥质胶结为主的角砾岩或象山群粉砂岩或者上、下盘均为泥质胶结为主的角砾岩。-矿体中有长达5米以上的泥质软弱夹层;矿石结构致密性差,铅锌矿石与单硫矿石分界线明显,两侧矿石强度有明显差异。-矿体完整性较差;节理非常发育,2组节理多数呈X型,且多数长10米以上,节理面平直光滑、擦痕明显且有少量碳泥质物充填,特别是存在缓倾斜(倾斜角30)节理或有较大的断层和溶洞。-采场预留点(间)柱很不完整、上下对应差,且采场技术参数(采场跨度、面积)超出

5、设计要求;第八章 采场顶板安全级别认定8.1根据生产勘探资料,在单体设计中对每个采场顶板安全级别进行初步认定。初步认定由地质专业主管工程师会同采矿专业主管工程师进行,在采场单体设计施工方案中说明,经项目经理审批,主管领导签字确认。8.2 采准、切割拉底工作结束后,根据编录的最新工程地质资料,对采场顶板安全级别进行正式认定。 第九章 采场顶板安全措施9.1一级顶板采场安全措施9.1.1根据设计要求采场落矿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顶板的破坏,爆破后使顶板保持平整并稍成拱形;9.1.2采场的控顶高度必须按设计要求控制,禁止超高;9.1.3采场应经常性进行敲帮问顶工作;9.1.4分层回采结束后一个

6、月内必须充填,尽量缩短采空区暴露时间。9.2二级顶板采场安全措施9.2.1所有一级顶板采场安全措施必须在二级顶板采场实施;9.2.2二级顶板采场分层回采设计中必须包含采场支护设计;支护措施采用短锚杆支护为主,必要时进行锚网支护,具体网度在分层回采施工设计中予以明确;9.2.3在节理(裂隙)、溶洞发育部位以及人行井和溜矿井上方可加密网度,人行井和溜矿井上方必要时搭棚支护。9.3三级顶板采场安全措施9.3.1所有一级顶板采场安全措施必须在三级顶板采场实施;9.3.2三级顶板采场的控顶高度必须在分层设计中具体要求;9.3.3三级顶板采场分层回采设计中必须包含采场支护设计;支护措施采用长锚索支护为主,必要时补充锚杆支护,具体网度在分层回采施工设计中予以明确;上下盘破碎部位可在分层设计中留有矿壁。9.3.4三级顶板采场在生产组织中应明确要求强采强出强充,缩短采充作业周期。9.4在分层回采过程中,采场顶板安全级别发生变化经重新认定后。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