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失地农民居住和养老模式的影响_第1页
城中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失地农民居住和养老模式的影响_第2页
城中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失地农民居住和养老模式的影响_第3页
城中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失地农民居住和养老模式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中村家庭构造变化对失地农民居住和养老形式的影响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青岛“城中村家庭构造变化趋势的根底上,分析这些变化对城中村失地农民居住形式和养老形式的影响,有助于充分认识我国城中村的深层构造,为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提供参考。关键词:城中村;失地农民;家庭构造;居住形式;养老形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中国社会已处于传统向现代变迁的转型时期。在此过程中,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家庭构造形式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到失地家庭的居住形式和养老形式。本文以行政村庄为空间边界、以失地农民为主体、以家庭为研究单位,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参与性评估、个案访谈等方法,分析青岛“城中村失地农民家庭构造变化对居

2、住形式、养老形式的影响。一、案例分析中国?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222022年)?已经出台,青岛市是此区域的经济龙头,其城市化已进入深度开展阶段。2022年11月16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青岛市城阳区为国家可持续开展实验区,成为方案单列市中第一个拥有国家可持续开展实验区的城市。位于青岛市区北部的城阳区是其城市化开展最为迅速、城中村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带,目前,区内共有243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城中村达230个。本文选取其中的东田村作为研究案例,讨论失地农民家庭构造与居住形式和养老形式的变化关系。东田村是城阳区内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的城中村之一,村内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在20世纪9

3、0年代,东田村的农地逐渐被征作非农用处,到2000年,全村421户共1278人完全脱离农业成为纯非农户,村民的收入全部来自非农经济,成为经济、社会构造上以外乡村民为主的特殊城市社区。据初步调查,这样的城中村在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各类社区中占有比率较大(普遍存在),它们具有以下共性:经济构造上,以第三产业的非农经济为根底,农户完全转化为纯非农户;空间形态上,通过旧村改造和相邻村庄的集中,实现就地城镇化;社会保障上,由村委或者社区经济共同体与政府合力,提供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根本养老保险。因此,东田村是在内力(非农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根底上,外力(政府政策)予以推动的城中村形式;是“非农化且非完全城

4、市化城中村的典型;将其作为研究案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二、失地农民家庭户数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居住形式的影响。(一)城中村失地家庭户数分布的变化。第一,失地农民户主年轻化趋势明显。1990年,东田村户主年龄的峰值在5059岁,到2022年,户主年龄的峰值在4049岁。第二,失地农民家庭分裂现象明显。1990年,三代家庭和多代家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和2;到2022年,三代和多代家庭那么分别减少至17和1,多种家庭构造出现。(二)失地农民户主的年龄年轻化趋势及其对居住形式的影响。东田村户主的年轻化趋势导致少人口的家庭和年轻户主家庭数量的迅速增长,造成大家庭内尊老爱幼的家长制度的缺失和家庭成员之

5、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可能性的减校这就要求增设与新的家庭构造相配套的效劳机构和公共空间。如,对院落空间的重视,院落是农村住宅的典型公共空间,是农民消费活动的核心场所。改造前后失地家庭住宅平面布局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较原始住宅,新的安置住宅缺少私密性的交往空间。因此,作为失地农民原生生活方式的过渡,考虑私密性家庭交往空间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新居住形式的必然需求。(三)家庭分裂的普遍现象及其对居住形式的影响。旧村改造为多代家庭分裂创造了条件,本文对东田村改造安置过程中三代和两代家庭的分裂情况作了如下调研。选取这两类家庭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家庭,分析他们安置前后的居住情况,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年轻家庭和老年

6、核心家庭都认可各自独立的居住形式,多代家庭分开居住受到了失地农民的欢送。可见,在近17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东田村民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年轻人的独立意识增强,老年人也越来越不希望过分依赖晚辈。这些变化的缘由可归结为深化各个生活层次与领域的个体独立居住形式的社会趋势。因此,创造多元的家庭单位空间组合方式应该在城中村居住空间的改造过程中给予关注。三、失地家庭全生命周期过程和居住形式、养老形式的变化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是从一对青年男女结婚建立家庭开场、然后生育繁衍、抚育儿女成人、到这对夫妻生命完毕、家庭解体为止的全部时间过程。家庭全生命周期(failylifeyle)的每个阶段都用夫妻年龄和结婚时间

7、的长短来表示。(一)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东田村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可以享受村内发放的养老保险和各种老人补贴,因此,文中将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的家庭归为老年家庭,将户主年龄在1859岁之间的家庭归为中青年家庭。在东田村长达17年的变迁过程中,东田村中青年家庭和老年家庭的家庭构造都发生了重大调整。选取这两类家庭的代表王长林家庭和迟克河家庭,记录两个家庭从开场到如今各成员的主要生命周期过程,明确每个生活阶段的家庭组成。从1990年到2022年,东田村迟克河和王长林家庭经历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6个阶段之后分别开展成为:高龄单身家庭(迟之德家庭)、夫妇俩人的家庭(

8、子女单独生活迟克河家庭)、刚结婚生子的标准家庭(迟延光家庭)、中年单身家庭(王长河家庭)、拥有未成年孩子的标准家庭(王长林家庭)和30多岁年轻单身家庭(王长峰家庭)六种家庭构造。(二)不同年龄阶层的多种家庭构造出现,每种家庭均表达出不同的居住意愿。对出现的多种家庭类型进展调查得出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居住需求。年轻家庭追求有生活价值的居住形式,老年家庭那么追求人际关系主宰的居住形式;不管是老年人向往的因一定血缘关系而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式居住形式,还是中青年人向往的因生活网络关系而共存的追求城市生活价值的居住形式。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正逐渐建立起平等、自立的关系,家庭关系将向“自立的个人有意识选择和“

9、由于功能生活而共存的方向开展。(三)随着失地农民平等、自立家庭关系的逐步形成,其养老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东田村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以家庭为养老支柱,老人一旦丧偶或丧失劳动力,就会面临贫困和生活无着的风险。2000年以后,随着东田村旧村改造的推进和失地家庭构造的变化,村社共同体经济的优势凸显出来,它们承当了相应的责任,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解决养老问题。与许多非农化村庄一样,东田村集中大局部农地非农转化的补偿资金与相关资源,以此为根底大力开展社区经济;并以社区经济为根底,推动包括村民福利(如居民生活补贴、社区合作医疗、社区养老、社区助学等)在内的社区公益事业的开展。目前,“东田村已经实行医疗保

10、险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金每人每年缴纳60元,其中个人出10元,村集体出15元,街道办事处出15元,城阳区出10元,青岛市出10元。养老保险金全部由村集体出资缴纳,金额为全区年人均收入的12,2022年缴纳金额为人均624元;另外,每年的春节、元旦、中秋、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村内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米面粮油等实物补助。可以看出,东田村失地农民在村委班子的带着下正努力建立一个“拟单位制的社区生活体系;这一生活体系是以行政村组织为框架、各成员与其附属的组织有着高度利益关联与社会心理凝聚的生活共同体。四、结论家庭构造的变化是各种外力综合作用下必然发生的现象,失地农民家庭构造的种种变化已成为城中村居住形式、养老形式改变的有力动因之一。从东田村失地家庭构造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失地家庭的户主年轻化趋势和多代家庭的普遍分裂现象,将引发失地农民对私密性的共同空间和对各个生活层次、领域的个体独立居住形式的新需求;失地家庭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种家庭构造的出现,将推动失地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立关系的建立和社区内新社会养老性质的“拟单位型居住形式的形成。对这些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