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 课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_第1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 课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_第2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 课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_第3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 课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_第4页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 课时)-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2.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a.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b.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

2、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 过程和方法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

3、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3.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然后设计实验验证。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

4、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以及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2、学法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通过实验、合作交流、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引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证据,得出结论。四、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策略1.以活动形成探究的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规律与结论。2.利用学习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组

5、内合作探究,组间互动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七、教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新课 1.回顾,进入课堂前景 2.引导学生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 2.自主探究的反应 3.师生总结本课题 3.反思评价 导课(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铁、铜、锌、氢的化学性质。【多媒体课件】实验药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实验结论: 2.过渡:利用金属与氧气和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可以比较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1.

6、设计实验方案,完成表中内容。(方案很多,学生可自由发挥)参考方案:药品:稀硫酸,铜片、铁丝、锌粒步骤:铜+稀硫酸,铁丝+稀硫酸锌粒+稀硫酸现象:锌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铁丝反应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铜片无现象。结论:ZnFeHCu2.回忆,思考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1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课件】活动与探究1.明确实验要求,检查实验用品。2.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并对学生实验进行巡视指导。实验现象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铁丝浸入硫酸铝溶请一个组的同学在黑板上书写上述反应方程式,现象由学生口述。4.比较上面三个实验

7、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5.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银【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检查。2.学生分组讨论,以组为单位汇报展示。3.分组实验,填写导学案,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现象: 。 。 。 。 【学生板书】2Al3CuSO4 =Al2(SO4)3+3Cu Fe CuSO4 =FeSO4 + Cu Cu2AgNO3 =Cu(NO3)22Ag4.思考回答:置换反应5.交流回答:铝铁铜银认

8、真听讲金属活动性顺序(越17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多媒体课件】1.并比比看谁记得快。2.提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排列有什么规律?3.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归纳金属和酸反应有什么规律?4.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归纳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有什么规律?【归纳总结】金属的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位于氢前面钠后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

9、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1)锌和稀硫酸 (2)铁和硫酸铜溶液 (3)铜和稀盐酸 (4)铝和硝酸银溶液 (5)铜和硝酸银溶液 (6)铜和硫酸锌溶液 (7)铜和氯化银 认真听讲思考、理解、记忆1.比一比,赛一赛。2.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3.思考并回答:位于氢前面钠后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4.思考并回答: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思考、理解、记忆思考,使知识再现后完成课堂练习。课堂小结(3分钟)学生谈收获教师

10、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部分金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不同的金属活动性不同。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同时学习了置换反应。五、布置作业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记录作业八、大部分金属氧气金属化合物溶液稀酸置换反应氢前钠后前换后反应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吸收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根据这样的原则,这节课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多层次的探究,力求让学生

11、完成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知识的主动建构。基本层次中等层次高层次更高层次规律形成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活动性小结科学实验探究AlFe、CuAuMgZnFeCuAlFeCuAgMgZnFeCuAg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