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4课 教科版 无答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4课 教科版 无答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4课 教科版 无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第一课 放大镜一、基础知识梳理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凸透镜)组成。具有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如加满水的烧杯、水滴),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指中间厚;透:指透明】。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能把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4.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

2、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镜动,物不动】;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物动,镜不动】。 6.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英国的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近视镜)。 7.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由(色彩点)构成,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9.老花镜是凸透镜,是放大镜;近视镜不是

3、放大镜,是凹透镜。二、能力检测1.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具,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 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 ) 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 )3.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4.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 A. 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B. 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 C. 二者获得的信息一样多5.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 A. 较清晰的图像 B. 许多点状物质 C. 许多条状物质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有关。 A. 长度 B. 凸度 C. 面积7.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开

4、发计算机程序B.观察植物的花C.修理精密仪器8.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基础知识梳理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小眼是六角形的】,苍蝇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和他(脚的特殊构造)有关,爪垫上有毛和粘液。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蚜虫的天敌是(

5、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昆虫种类繁多,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6.蟋蟀、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蝴蝶的触角棒状;天牛的触角鞭状。二、能力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_,它是由许多_,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2.如图所示的昆虫是_科学家发现这种昆虫的耳朵长在_的内侧。3.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像“天线”的_,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4.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二)判断题5.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

6、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 )6.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结构有关。( ) 7.昆虫的身体构造很奇特,大多数昆虫的身体较小,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 ( ) 8.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相同。 ( )9.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用10倍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 )11.连线题把下列昆虫的触角与对应的昆虫用线连起来。蚕蛾 12. 画出蚜虫的形态:天牛 蝴蝶 蝗虫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基础知识梳理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

7、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 减少水分 )、( 降低温度)。 5.同种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相同)的。 6. 7.(玻璃、珍珠)不是晶体。二、能力检测(1)( )是雪花的晶体形状。A立方体 B六边形 C三角

8、形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黄铜 B玻璃 C碱面(3)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 )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 B石英、黄铜矿、云母 C石英、长石、黄铜矿(4)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 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第4课 怎样放得更大一、基础知识梳理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2.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

9、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起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3.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5.在显微镜下看,青苔就像一片丛林。 6.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7.显微镜的发展历程是:放大镜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能力检测1.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是2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30倍 B.200倍 C.2010倍2.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 )。A.两块都是凸透镜 B.两块都是凹透镜C.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D.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平面镜3. 有关显微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B.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D.放大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4. 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