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写得有文采”定向练课件35张PPT。“写得有文采”定向练目标重点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第三单元映日荷花别样红栏目索引一、典文?赏析二、技法?点拨三、实战?演练 一、典文?赏析提示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题记 ?采用题记形式暗示主题。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排比句开篇,增强语言气势,显示深厚的语言功底,有文采。 踮起脚
2、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条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事物排列,不感啰嗦,语句简洁,句式简短有力。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联系
3、实际,强化说理。提示 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列举名人故事,增强说理的雄辩性。提示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4、”,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名句的引用展示了广泛的阅读、渊博的知识,学以致用。论证有理有据。提示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
5、,“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深化主旨,解决问题。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排比句总结全文,归纳中心,首尾呼应,观点明确。提示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
6、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四层主体安排,全文总分层次的设置,常例和典型特例的选择;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无不丝丝入扣,端严有加。文章首尾两段运用排比,语言有文采、有气势。赏析返回 二、技法?点拨“文采斐然,表现力强”,是一项对学生作文在发展等级方面的要求,是指文章的语言用词生动形象,句式灵活多变,修辞恰到好处,文句意蕴丰富,从而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
7、力。如何写得有文采呢?(一)锤炼词语,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词语生动是指在用词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锤炼词语的方法有:1.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问题(1):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锤炼动词的。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
8、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提示“剥蚀”“淡褪”“坍圮”本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在此却打破常规,让它们都带上了宾语,精确而又形象地描述了当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时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提示2.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问题(2):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锤炼叠音词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提示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
9、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提示提示3.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问题(3):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锤炼色彩词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提示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二)选择句式,求取语言的丰富多彩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
10、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才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使句式灵活的方法有:1.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的风格。
11、问题(4):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的。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提示提示这句话初看有些啰嗦,把它重新组织一下,用简称改成几个短句,读起来不是更顺畅一些吗?其实不然,如果改用简洁的短句来叙述,那就表达不出鲁迅先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那种沉郁、悲痛、激愤的感情和气势了。这是一篇祭文,烈士牺牲,刻骨铭心。日期、校名、遇害处所都一一用全称标示,以示痛切之感,隆重之情;之所以用紧凑、缜密的长句,既是以庄严示悲哀,同时也有申斥敌人、气如长虹的奔放之势。这显然是鲁迅先生经过精心选择的句
12、式,如何能改!2.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 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问题(5):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的。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提示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
13、现力大大增强。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确实能产生语言新鲜生动的效果;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提示3.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以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问题(6):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的。 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
14、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提示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提示4.灵活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议论文、散文中常要用到疑问句和感叹句。在议论文中,疑问句可以提出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入;可以设疑问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论证过程中,反问句还可以强化语气,增强论辩的力度。而感叹句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感情,使议论充满激情。相对于议论文的重在说理,散文则重在抒情。散文中用好疑问句和感叹句,能使心理描写更加细腻,感情抒发更为强烈。问题(7):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灵活
15、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的。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所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距离,它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提示先是连用疑问句发问,进而推出“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观点鲜明,情趣顿生。提示(三)运用修辞,提高语言的优美神韵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
16、要手段。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当,不仅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而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语言表达生动传情,极富神韵。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其他的事物或道理来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比喻用在叙事抒情的文段中,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人物或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喻用在议论性的文段中,用来说明事理,使事理深入浅出。问题(8):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灵活运用修辞的。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伴我快快乐乐地生活;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随我无忧无虑地成长;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让
17、我自由自在地飞翔。 提示把童年比作是“一首馨香的乐曲”,把少年比作是“一首清纯的乐曲”,把青春比作是“一首蓬勃的乐曲”,并分别加以阐释,深入浅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示2.排比排比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用排比点题,可以把中心阐述得更严密,更充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问题(9):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灵活运用修辞的。 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提示连用四个“请凝
18、视”,用排比加强了语气,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把感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提示(四)深化意蕴,增加语言的文化底蕴凡名篇佳作,往往内容深刻,理性突出,因而我们的考场作文也应注重深化文句意蕴,只有文句的含意丰厚,意蕴深远,才能展现语言的内在美、厚重美。因而要在文章的关键处有警策,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思维的空间,才能让阅卷教师爱不释手;才能使文句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样也才能使文章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文句有意蕴的方法有:1.化情为物化情为物的“物”,是广义的物,是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化情为物要力求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
19、问题(10):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化情为物的。 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搽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 提示小女孩的录像究竟在心头激起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想象的浪花,文章没有明说。但是通过那幅造型优美、色彩鲜丽的人物剪影,读者分明能清晰地聆听到深情地讴歌大草原和新生命的“弦外之音”。提示2.化抽象为形象化抽象为形象就是不要直通通地把抽象的本意写出来,而要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把要表达的本意说出来。问题(
20、11):请比较下面两个例子的表达效果。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非常想家了。B.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望着家的方向,读着夕阳、雁阵。提示这两句话虽然都表达了“女孩非常想家了”,但A句只是总说,简单地交代而已,“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B句则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望着家的方向,读着夕阳、雁阵”的具体意象,蕴含了思念满怀、感伤别离的孤独、凄凉感,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提示返回“写得有文采”要做到:锤炼词语,选择句式,运用修辞,深化意蕴。技法总结(一)片段练习以“目标”或“信念”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答案(示例一)目标如沙漠中的绿洲,滋润着跋涉者干涸的意
21、志;目标如黑暗中的灯火,燃亮了夜行者心中的希冀。目标是高耸入云的山,是竞帆思归的岸。(示例二)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三、实战?演练答案(二)整篇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百股小溪蜿蜒东流,大海敞开坦荡的胸怀容纳;万丈瀑布飞泻直下,山川伸出颀长的双臂迎接。小草吐绿于狭窄的石缝,阳光温暖雨露滋润;大鹏翱翔于辽远天空,白云烘托清风抚慰。这是大自然的默契。 每天我从门前公路经过,烟摊儿的女
22、孩总是对我点头微笑;每次到邮局领取稿酬,服务员都会隔着柜台祝贺我的新作发表;在站台等车突降大雨,一位学生把伞伸过来给我一方晴朗的天地;向街头的老人问路,卖茶大娘递杯凉茶,于是干渴顿消。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请以“默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结构完整。命题呈现天地万物,绝非孤立,相依相随,相辅相成。和谐而生是自然的正理。自然失去默契,生态就会失衡,必然带来灾难;人间失去默契,必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带来战祸。因此我们要追求自然生态的平衡,追求人间万象的平衡。 这个题目可以写生态失衡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问题;也可以写生态平衡给我
23、们带来的快乐的故事;可以写人间失去默契,发生的各种扭曲人性的不幸故事;也可以写人际默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插曲。审题导引佳作展台默契 春雨淅沥时,花儿吸吮着滋润的雨露,这是自然与自然之间的默契;百花齐放时,人儿呼吸着清香的气息,这是自然与人之间的默契;百家争鸣时,你呼吸着丰富的哲学理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的,世间万物都彼此存在着不同的默契关系。人与人之间也如此,然而,却如何表现呢? 在政治腐朽、人民麻木的时代,什么样的人能唤醒人们的奋起呢?他,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于是他挺身而出!鲁迅,去医从文,利用文字批判礼教、制度、传统、政府,这些都是他的泄愤对象。作为一个文学家,一腹牢骚,一腔怨气,却
24、不乏一套积极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变的决心,为革命中国人“劣根之源”的永恒追求!就因为如此,与祖国“母亲”相默契了,他更加努力地行文,唤起民族的觉醒,唤起救国的决心!他一步步向成功迈进,与“母亲”相默契,营救心灵麻木的中国人民! 这是“母亲”与“儿子”的默契! 在经济徘徊不前的时代,什么样的人能带领人们搞好经济建设呢?他,明白了人民的意愿,于是他大胆创新!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他认为干革命是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搞建设,搞改革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他把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宗旨,唯此维大,唯此维重!正因为如此,他始终与祖国人民怀有同一种默契建设富强、富裕的国家。他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不断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与祖国、人民构成一种和谐的默契!发展,创新,搞好经济建设! 这是祖国人民与儿子之间的默契!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时期,什么样的人能带领人们抗击非典呢?他,明白了社会的意思,于是他主动请缨!钟南山,以科学家的无畏一语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以一个医生的医德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他的研究所来。这淡淡的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般的“向我开炮”!这一声之后,是他以66岁的高龄,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的身影。正因如此,即可描述出他与“社会”之间的默契,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挺身而出,把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酮异常护理常规
- Unit 5 Fantastic friends Understanding ideas (Grammar)-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电厂灰坝非法侵占清理协议书5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5.3 函数模型的应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3)教学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2
- 18《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6课时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
- 2023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Unit 6 Work quietly Part A Lets spell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著名管理者的例子
- 联通数字化转型的一书一表
- NB/T 11126-2023煤矿用主动式隔抑爆装置应用技术规范
- DB53-T+1170-2023历史遗留冶炼渣堆原位风险管控技术指南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清单
- 【教案】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设计
- 2017年一点点奶茶技术配方
- 2022年湖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音乐学科
- 基础类隐患排查清单
- 人教版八下物理难题专练(尖子生专用)
- 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课后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6.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