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的先锋精神_第1页
论余华小说的先锋精神_第2页
论余华小说的先锋精神_第3页
论余华小说的先锋精神_第4页
论余华小说的先锋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余华小说的先锋精神八十年代后期,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文学思潮潮水 般涌入中国,由现了大批惊世骇俗、充满着反叛和颠覆意味 的作品,引发了一次艺术内在结构的变异与新生,突破了中 国文学艺术叙述方式的稳定系统,被文坛称之为“先锋小说”, 余华,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作家,其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现实一种都成为了先锋小说的典范之作。之后, 余华的创作由现变化,九十年代的作品活着和许三观 卖血记被评论界指为先锋性消退的转型之作,2005年由版的兄弟,这部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创下当年纯文学期刊销 量第一的记录的作品,在创造了文学刊物的由版界奇迹后被 批判为商业化的媚俗作品,很多评论家痛心疾首认为先锋精 神在中国

2、就此消亡。先锋,原隶属于政治意义或军事内涵,后被使用在文化 艺术上,长期以来,评论界将其定义为反传统、 侧重于语言、 文本的实验与叙事迷宫的制造。然而当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被 实验过之后,文本和语言的探索空间越来越狭小,之前所谓 的“先锋”渐渐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和探索动力及目标,于是 一些先锋作家从先锋的实验转向传统的回归,但这并不意味 着先锋精神就此泯灭与丧失,而是一种更加扎实的探寻,是 从封闭的文学象牙塔中走向社会、从文字的自恋走向大众的过程。先锋应是一种精神,“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 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 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3、1真正所谓的先锋精神,应该就是一种不断探索与创新,是对 内涵与形式的永不厌倦的探索, 正如余华本人所谈到的,“我 觉得最大的误解是把先锋文学变成了理论的,而不再是把它 当成真正的作品” 2余华的创作正是以建立、颠覆、重构的 过程和不懈的探索印证着先锋精神的一个个脚印,在不同的 时代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一i、语H、叙事、文本的实验余华的创作道路与周围的环境相关,他深刻地感受着时 代文化和心灵的冲击,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在传统中挽扎、 冲撞,在长期疏离化的状态下,传统的艺术方式对于现实已 经不能适应,而现代主义恰恰填补了中国文学面对现实而难 以表达的困境,它提供给文学新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段。“那些随

4、意性的时序颠倒和空间转换,那些扑朔迷离的心理错觉 和梦境幻觉的捕捉和运用,那些通过拼接的和整体概括的象 征性以及人物行动、对话、以及内心独白的自由交叉、随意 穿插的叙述方式,” 3余华恰恰在此踏入文坛,他立刻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与实验,与当时文坛创作的走向和趋势保持着 高度的一致。他追求的是思想的严肃性和故事的荒诞性,每 一部作品都是一篇寓言。 苦难、暴力、死亡成为作品的主题, 悲凉、冷漠是作品的主色调,他试图建构一种背离常规经验 的认识方式,塑造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 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带来超强的视觉冲击 力和震撼。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在现实一种里,余 华写一家人

5、的互相残杀,将人性恶的表达直至巅峰,他有意 识地刻画每一个人惨死的情景。山峰还在襁褓中的儿子被山 岗四岁的儿子摔死,一家人从而理性崩溃,本能的力量立即 以最残暴的形式表现由来。山峰踢死了山岗的儿子,山峰又 被山岗以戏谑而残忍的方式杀死。山岗最后又被判死刑。余 华又以精细入微的文字描写众多解剖医生是如何一一肢解 山岗身上的各种器官的,而这一过程居然是在医生们若无其 事的聊天和吊儿郎当的打趣中完成的。余华认为,“真实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只有进入 广阔的精神领域才能真正体会世界的无边无际”,“所以我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生活给我提供的东西,在我的创作中 也许更接近个人精神的一种真实”,“我将为

6、虚无而创作 。4 余华在叙述故事,但是他不是很重视故事情节,甚至降低人 在小说中的地位。在显文本的下面,形成了一个个潜在的文 本,深刻地触摸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痼疾,揭示了现代人生 存境遇的荒诞与无奈。他宣称,人和河流、阳光、树叶、街 道等一样,在他的作品中只是道具而己。并在作品世事如 烟中用7、4、3、2等数字来称谓他的人物。这些都体现 由他的作品中实验的特点。同其他的先锋小说作家一样,余华最初的实验始于语言, 传统的叙事语言被一种新的语言代替,他认为语言在小说叙 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谈到:“接近现在的努力将具体体现在叙述方式、语言和结构、时间和人物的处理上,就是如 何寻求最为真实的表现形式

7、。” 5余华一直在尝试着寻找一 种新的语言,他打破了常规的,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 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在他的语言中分 为两种语言,一种是叙事的语言,一种是人物发生的语言, 他的叙事语言不动声色,却能引起人极大的震撼,如死亡 叙述中的描述语言“大汉是第三个窜过来的,他手里挥着 的是一把铁?p。那女人的锄头还没有拔生时,铁?p的四个刺已经砍入了我的胸膛。中间的铁刺分别砍断了肺动脉和主动 脉,动脉里的血哗地一片涌了由来,像是倒由去一盆洗 脚水似的。而两旁的铁刺则插入了左右两叶肺中。左侧的铁 刺穿过肺后又插入了心脏。 随后那大汉一用手劲, 铁?p被拔 了由去,铁?p拔生后我的两个

8、肺也随之荡到胸膛外面去了。 然后我才倒在了地上,我仰脸躺在那里,我的鲜血往四周爬 去。我的鲜血很像一棵百年老树隆由地面的根须。我死了。”这段残忍的叙述简洁、生动、充满着血腥味。二、温暖的回归在充满了激情与骚动的八十年代后,文学开始了沉寂与 思索,它与社会功利和启蒙意识脱节,既疏离了意识形态也 疏离了群体代言的性质,文学从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转为执 著的生存意识,由关注社会变为关注内心,成为了个体生命 的莫种状态,九十年代初,文学研究界已经认识到新的文学 转型问题,谢冕提由“无论是从正面或是负面的价值角度来 看,作为一个文学阶段的新时期文学已宣告终结”,“十年前开始的文学激流已经消退,随之而来的是

9、冷静的回望和 总结”,孟繁华认为“ 90年代的文学将是平民文学的节日。平实的、充满世俗情调的文学将会充斥文学消费市场”6先锋最本质的要义就是当代性,具有先锋精神的作家应 该始终站在当代文化变动的前列,以对当代生活的最新感受 和感觉对现实社会的问题进行最尖锐和敏感的反映。余华在 这种大环境中及时转型,对当代生活中的变化作曲了敏锐和 独特的处理,他放弃了他熟悉的中短篇小说开始了长篇小说 的撰写。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 品相继问世,他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模式, 叙述风格发生转变, 由追求语言的游戏和叙述的快感转向平民化的叙事,将个人 化风格深深地浸入他的人物,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由历史的

10、深度和广度。他在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历史现实层面来展开的。他再现现实社会生存的真实,用自己虚构的一个个 故事构筑起他内心里的真实。故事中人物的苦难及对苦难的 忍受组成了民间对历史的记忆。余华由愤怒转为平息,在细雨中呼喊中开始“超越绝望”,具有了 “救赎意义”,他 保持并发展了前期在语言和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但一扫 往日的阴鹫、锐利和绝望,作品中弥漫着淡淡的伤感、悲凉 和隐约其间的希望与温馨。 93年发表的活着和 95年的许三观卖血记延续了这种温暖,绝望和冷漠的叙述中带 有了淡淡的温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 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 排斥道德

11、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 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 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 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 7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 底层人民血泪的生活,写生了善良的小人物对于苦难的巨大 承受能力和对生活、对世界始终保持的乐观态度,字里行间 萦绕着宽厚包容,悲天悯人。活着中福贵身边的亲人一 个个死去,最后连外孙苦根也离他而去,但是他仍然坚强地 活着,他超然于人的生死,并不绝望悲观,“家珍像是睡着一样,脸看上去安安静静的,一点都看不由难受来。谁知没一会,家珍捏住我的手凉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是 一截一截的凉下去她捏

12、住我的手后来一松,就瘫在了我 的胳膊上。”同样是描写死亡,不再是前期的那种恐怖和邪 恶,而是安详与平静的消失,以此凸显由人类生命的状态和 本体的意义。他不再任意使用语言的技巧和夸大语言的功能, 而是以故事支撑思想,以思想感动读者。许三观卖血记语言更加朴实无华,许三观每次遇到困难就卖血,作者在这 个本身充满了冷酷的故事中挖掘由了人性还存在着的善良 和温情,在否定了许三观的负面消极性的同时,又肯定了他 是一个可爱又可敬的人。有人认为余华从活着开始了对 80年代先锋文学 的反叛时,余华加以否定,他说:“我觉得我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反叛先锋文学, 同时也没有能力去反叛我自己,活 着应该说是我个人写作的

13、延续。” 8三、远处的回眸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过往都变成历史,思索与重构成 为文坛的主题。依据传播媒体不同,文学呈现了两种形态: 传统纸质媒体上和互联网等新媒体上传播的文学。而作为传 统的文学纸媒文学呈现由多元发展态势和错综复杂的局面, 文学变得更加复杂,社会的商业化特征更加突生,我们看到 了传统与现代、文明与愚昧、东方与西方、欲望与娱乐等等 的错位与颠倒,向时代开放的先锋精神更要有置身其中的真 实意识,对多元、错位的生存状况深刻洞悉,对文化命运的 彻底感悟,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了解中国现实,书写中国 多年的变迁、物欲横流,关注当下的人性内涵等等才能够真 正成为当代性意义的的先锋派。余华在20

14、05年由版的兄弟就是一部反思历史、关 注人性内涵的作品。他站在历史的高点,回首过去,对当代 中国进行深情的一瞥,兄弟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是文革 的一部苦难史,下部则是经历了苦难的兄弟在经济改革的大 潮中的变化和洗礼。作者在兄弟的后记中谈到“这是两 个时代相遇以后生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 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 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 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 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 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 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

15、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 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 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 怨交集地自食其果。”从文革开始到现在的四十年中,中国 人经历了具有戏剧化的心理巨变,这正是作者创作的目的, 他试图以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的故事写由四十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和中国人的心理变迁,他以戏谑的笔调和直白近乎通 俗的叙事展开这个恢宏壮大的命题。也因此迎来了无数的诋 毁之声,评论界认为余华彻底由先锋转向了商业化的媚俗写 作,他的先锋精神至此彻底丧失,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 的作品由现,没有读者接受的作品缺乏存在的价值,余华的 充满着语言实验的小说如果脱离开那个人们狂

16、热的接受西 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年代,只能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实验,而在 商业浪潮和全民经商的如今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读者阅读、思 考和评判,正是余华不断探索、创新、自我颠覆与重构的结 果,而这恰恰是先锋的精神所在。是从先锋的实验到传统的 回归,从自恋情结而重新走向了社会民族历史,并不意味着 先锋精神的泯灭,而是成熟和进步的表现,是一种更为扎实 的探索。正如余华自己所说“是不是先锋派,要看他是否始终走 在创作的前沿,是否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余华就是一个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作家,无论是充满着叛逆和新思想的八十年 代,是商业化浪潮席卷的九十年代,还是喧嚣四起的二十一 世纪,他都走生了自己的风格,以创作赢得世人尊敬,无论 从什么角度来说,他都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他的身 上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先锋精神,即不断探索、不断创 新、不断的自我颠覆与重构。文学的时代即时代的文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属于这一时代的文学存在,因为文学 不会消失,而文学的时代永远都会有,只要文学不会断流, 文学的先锋主义精神和诸如余华类的作家对于先锋的追寻 就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探照灯,也许并不耀眼,但是永不熄 灭。注释: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生版社,2005, 2912余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