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0.劝学课时作业高一语文统编版(2021)必修上册含答案课时作业:劝学(时间:60分钟分值:5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啊!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迫得的破产中国农民,飘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那时,闽粤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白粉髹腹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信风,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
2、送到海外各地。当时离井别乡的人们,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土地的长度和面积计算单位可以用丈、公里、亩、公顷,然而在含有“国土”的意义的时候,。因为它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一寸土都不容侵犯,一寸土都是珍宝。过去,多少劳动者为了土地而进行了的悲壮斗争,又有多少英雄义士为保卫它而英勇地献出了生命;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被殖民者奴役着的地方,也正在进行着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土的斗争。啊!一寸土,在这种场合意义是多么神圣!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3、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走投无路趁着绝连绵不断B.走投无路乘着决连绵不断C.穷途末路趁着决绵延不断D.穷途末路乘着绝绵延不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46题(14分)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4、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4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其渐之滫(渐渐)B形乎动静(体现)C教使之然也(这样)D不临深谷(靠近)5
5、乙文画线句含义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6给甲文画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2)译文:二、阅读提升(33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3分)荀子的遗憾与忧伤孙守名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边,面对汤汤流水,浩然长叹。他头颅硕大,目光如炬,布衣草屦,步态稳健。顺着河畔那条幽僻的小径,
6、他静静地走着,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遍观宇内,搜罗群象,脑海里渐渐形成“人性本恶”的想法,于是声声叹惋回荡在淄川长空阔天。荀子内心深处波涛阵阵,一种神圣不可遏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起。就在行走于淄水河畔的那个清晨,他写下了卓绝千古的劝学,以不容置辩的口吻劝勉人之向善。荀子勤勉好学,手执古卷孜孜以求。晨昏相继,他总是手捧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吟哦诵读,那些让他痴迷的竹简已然破旧不堪,但他总是耐心地重新穿绳相结。荀子不单读书,且深谙读之高妙,他认为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因此他说读书要从读诗经开始而终止于礼经,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
7、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这些经典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囊括其中,只要尽力去读,便可成为高尚之人。书简上的每一个字都在闪烁真理的光芒,这让荀子兴奋异常,他废寝忘食,熟读成诵,潜心揣摩,终成一代儒学大家。荀子之前的那个时代也让他陶醉其中,那个弹瑟的瓠巴是哪里人?是否生有异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弦?他就那么不经意间一挥手,琴声就如清风流星四处飘散,惊得水中的鱼儿浮出水面,静静倾听。这是怎样的一个乐师呀!今天,哪个乐坛圣手能像他那样令我们心生羡慕和嫉妒?那个弹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钟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是在听到什么样的乐曲发出如此的感叹?子
8、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的知音传说,高山流水的绝唱,为什么荀子没有向我们娓娓诉说?不对,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他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借以推行主张,多次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但一个小小的学官与治国经邦的愿望相差实在太大,于是他愤然离去,带着满腔豪情前往秦国,拜见秦昭王。面对威严的秦王,荀子有点心悸,但他并不畏形于色,只是神态自若地把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的政治主张和盘托出。秦昭王听得有点倦怠,长长地打了个呵欠,婉言辞绝。荀子的内心沉入万丈深渊,从威仪赫赫的宫内走出,抬头便看到了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的大幕让他感到身心交瘁。荀子
9、无奈地离开秦国,前去楚国。楚王听完荀子的一番陈述,感到有些茫然,何去何从,他犹豫不决。望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说客,楚王感到一丝怜悯,言不由衷地让荀子去就任兰陵令。就这样,荀子来到兰陵,内心有点悲哀和凄凉。一番周游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心里着实有些不甘,但同时又有点庆幸,就先在兰陵实现自己的治国之梦吧!这天夜晚,他开始规划宏伟蓝图,召官员,约下吏,制条例,定规章。第二天,他骑着头小毛驴,穿街走巷,遍访百姓,风餐露宿,行走无踪。兰陵,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古镇遍布了荀子的足迹。荀子治理有方,再加上风调雨顺,几年下来,士民殷富,明礼知方,四面八方的百姓如水之归海,纷纷前来,争相归附。这让楚王感到威
10、势大减,很不舒服。公元前二百三十八年,一纸令下,荀子免官。失望的荀子回家闲居,在悲愤和绝望中离开了尘世。荀子时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走,这位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带着遗憾和忧伤,带着满腹经纶和惊世才华,带着治国方略和容颜憔悴,凄然而逝。而今山东临沂苍山县兰陵镇东南、运女河西岸的一座古冢成为他灵魂的栖息地,墓碑四周,田野空旷。朔风惊寒,酷暑连天,这座古墓就那样静静地毫无声息地堆在那儿。荀子连同他的思想早已埋在荒烟寒波之中,萋萋的荒草和茂盛的庄稼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远方的枯树枝干上,一只乌鸦仰头望天,声声凄厉的悲鸣似乎倾诉着我们对这位思想者的不公(选自世界华人周刊有删节)7.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作为儒学大家,主张人性本恶,但不妨碍他作劝学以劝人向善,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B.本文艺术手法多样,为了表现乐师的高超技艺,用比喻突显琴声悠扬,用鱼儿的反应侧面烘托,还用直抒胸臆赞美乐师。C.善用环境描写,如“阴霾的天空”“灰蒙蒙”等用词,烘托出荀子政治理想受挫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疲惫。D.荀子政治理想的落空跟当时各国国君不重视他的为政理论有关,也因为他虽有政治理想但缺乏实际处理政事的才能。8.第三段写高山流水的绝唱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9.赏析结尾划横线句子。(6分)(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完成文后题目。(20分)(甲)劝学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节选(乙)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
13、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0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
1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解释
15、,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
16、句子,编为精骑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4分)(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4分)14.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课时作业:劝学答案与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选B第一空: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穷途末路,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语境中,指离乡背井到海外的中国农民,一时找不到出路,应选“走投无路”。第二空:趁着,利用时间、机会。乘着,用交通工具或牲畜代替步行。语境中,该词语的宾语是“信风”,因此,此处应选“乘着”。第三空
17、:“决”与“绝”,决,表述主观上的坚决,绝,表示客观上的绝对。语境中应是主观上的坚决,应选“决”。第四空: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语境中指的是“斗争”,应选“连绵不断”。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故2、原文有大量修饰成分,表达意思更完整充分。如:原句“剥削阶级”前面有“不事稼穑的”,“劳动者”前面有“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表意更清晰完整。原文运用比喻修辞,更形象地写出了劳动者对土地的感情。如:“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把“土地”比喻为“命根子”“母亲”等,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土地的情感。原文情感充沛,与抒情性语
18、境更为符合。修改后的语句干巴巴的,不能表达应有的情感。3、第空,“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这一动作应在离乡背井之前,而且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填写:都习惯在远行之前。第空,从下文语境中“一寸土都决不容侵犯,一寸土都是珍宝”来看,与上文的“丈、公里、亩、公顷”形成对照,这里可以填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用寸。4A(浸泡,浸染)5D6(1)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2)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
19、。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
20、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二、阅读提升7.D?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语言的品味,有技巧的分析,还有主旨情感的体悟。答题之前,考生需要先浏览几个选项,明确每个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D项,“也因为他虽有政治理想但缺乏实际处理政事的才
21、能”错误,从文中来看,荀子有实际处理政事才能,文章第五段提到“荀子治理有方,再加上风调雨顺,几年下来,士民殷富,明礼知方,四面八方的百姓如水之归海,纷纷前来,争相归附”。8.(1)内容上:表现荀子对识贤用才的知音的渴望,强化对荀子渴求知己赏识而不得的境遇的同情,深化主旨。(2)结构上:为下文荀子寻找识贤用才的知音做铺垫,与荀子一生未找到知音形成对比。(3)效果:典故,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性。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三段写高山流水的绝唱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首先明确第三段所写的内容,这一段写到高山流水这一绝唱,写到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相知相识
22、,结合下文来看,“荀子明明也在寻找知音,寻找那个识贤用才的君上”,由此可知,高山流水这一绝唱其实是表现了荀子对能够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知音的渴望,荀子渴求知音而不得,荀子的这一遭遇表示同情,这些都属于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下文写荀子也在寻找知音,他到过齐国,到过秦国,到过楚国,却一生未找到知音,这与第三段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的绝唱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山流水属于典故,文章运用典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意蕴。9.(1)内容:凄清的景象更好烘托出对荀子渴望遇合明君实现政治理想而终无所成的不公命运的同情,情景交融表现主旨更深刻。(2)结构:结尾我们对荀子的不公照应题目荀子的遗憾与忧
23、伤。(或结尾思想者与开头荀子的思想者形象形成首尾照应)结构更严谨。(3)手法:以景结情,余韵悠长,更能引起读者深思。分析:题干要求“赏析结尾划横线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因设题的内容在文章的结尾,故赏析的时候应联系文章的主旨。首先找到设题的句子,“远方的枯树枝干上,一只乌鸦仰头望天,声声凄厉的悲鸣似乎倾诉着我们对这位思想者的不公”,这是一段写景性的句子,以写景句子收尾,属于以景结情,这种结尾的效果是余韵悠长,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我们再看所写景物的特点,画面的景有“枯树枝干”“乌鸦”“凄厉的悲鸣”,景象凄清,“对这位思想者的不公”,表达了对荀子怀才不遇的同情,荀子为官兰陵,治理有方,本能施展报负,怎奈造化弄人,被免官后忧郁而终,其奔走一世却没有遇到赏识之人,其命运之不公令人叹息,再联系文章的标题“荀子的遗憾与忧伤”,结尾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外转子电机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 2024年房地产围挡施工协议详尽示例
- 2024年企业劳动协议格式样本2
- 保安监控系统维修保养协议样本文档
- 2024年专项企业融资促成协议示例
- 店面买卖协议2024年
- 2024年餐饮业食材采购协议范本
- 城市出租车2024年度承包协议样本
-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
- 第五章-纳滤讲解
- 电动车电池售后服务方案、质量保障措施
- 托育机构备案书及备案承诺书范本
- 第14课池塘里的世界(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
- 南宁市事业单位分类目录
- IOS9001:2015内审检查表(各部门)
-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验收方案
- 第一讲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课件)
- 管道补偿器安装检验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