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饮食调节_第1页
中医养生学-饮食调节_第2页
中医养生学-饮食调节_第3页
中医养生学-饮食调节_第4页
中医养生学-饮食调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 “食者生民之天, 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旺,气血旺则筋骨强。 ”但若饥饱失常、饮食不洁或偏嗜, 就会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饮食调节是养生防病的方法之一, 主要有饮食的质、 定时定量、饮食的烹调和四时调食等方面。一、饮食的质中医学中以五味(酸、甘、辛、苦、咸)来泛指各种饮食。饮食养生,就是要五味调配适当,才能取得丰富、全面的营养。1、饮食宜清淡:就是说多食素食而少食肥甘厚味,俗称“粗茶淡饭” 。古代有主张用食粥来求长寿,其方法是清晨空腹时,食淡稀全民所有一碗。现代医学认为,主食中的米、面、杂粮等,人吃后在

2、体内多呈酸性反应;副食中肉、鱼、禽、蛋等,人吃后经消化分解,也呈酸性反应。只有蔬菜,经消化分解后呈碱性反应,多食蔬菜就可中和酸性, 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注意血液里维持微碱性。 经常使肠胃清洁, 减少粪便中毒素的吸收, 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否则,即使锻炼再勤, 由于肠胃不清, 血流不畅,也容易早衰。再则,老年人胃肠功能渐衰,消化、吸收及排泄机能下降,而素食易于消化,粗茶淡饭利于大便的排泄。所以人上了年纪饮食更应以素食为主,所谓“清淡以养胃,少食以宽肠” 。因为植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它可净化血液,强健血管,使血脂和胆固醇降低。如存在于豆类、粮谷类和植物油中的豆固醇、谷固醇

3、,不仅难于被机体吸收,而且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及水果中的果胶, 也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 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 同时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水果、蔬菜中的无机盐,如钙、镁及微量元素铜、碘等,对调节人体生理机能、防治中老年的“文明病” (即肥胖症及 冠心病等)及癌症有重要作用。这里要指明的是,清淡饮食并不是“吃斋” ,而是饮食调配适当, 鱼肉同样对人体有补益作用, 只是不可过食而已。 如动物食品中蛋白质、 维生素 B 等营养,是比较为人体消化和吸收的, 还有一些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是水果蔬菜无法取代的, 所以适量食用含胆固醇低的肉食是必要的。2、因人制宜,合理搭配:

4、饮食太杂,五味太乱,则五味相互干扰, 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而产生病变。这里是说五味太过。 但又不可偏食, 就是只偏爱吃几种自己喜爱之食物, 这是五味不全。所以饮食要合理搭配,不断摄取各种叔同的食物,不能单调,偏嗜。中医认为: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而五味对人体五脏各有其亲和力, “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因此只有调和五味,才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五脏功能协调平衡。如果偏食某味,食用过多、过久,就会在体内积蓄,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生病。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对食物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五谷杂粮为主食,以各种肉

5、类、蔬菜为副食,再辅以瓜果之类杂食以养,不可偏嗜。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食物还有寒热温凉之分:精品文库温热类:羊、牛、狗、鸡、鸽肉;羊、牛奶;鹅蛋;鲤、黄、乌、墨鱼;红白糖;花生、芝麻、黄豆、粳米、麦粉、红枣、桂园、荔枝、柑、橙、桔、苹果、葱、生姜、辣椒、花椒、胡椒等。凉性类:鸭肉、鸭蛋;海藻、海带;蜂蜜;绿豆;冬瓜、西瓜、丝瓜、黄瓜、莴苣、竹笋、黑林耳;香蕉、梨;豆腐等平性类:猪肉、猪肝;鸡蛋;白木耳;豌豆、赤小豆、苡米;莲子、藕;菠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大白菜、豆角等。食物气味不同, 人体素质也

6、有别。 因此对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也要因人制宜。 热性体质的人,应多食清淡、润燥类食品,如水果、蔬菜、谷、豆以及奶、蛋等;少食花椒、辣椒、牛、羊、狗肉类辛辣助火之品。阳虚体质的人,要多食辛温食品,如鱼、禽、牛、羊肉及姜、椒等;不宜食用冷荤、冷饮及水果类。人”年四十阴气自半” ,故老年人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因此,老年人应多食平补、清淡养阴之品,如各种水果、新鲜蔬菜、乳、蛋及豆制品,而不宜食温热助阳之类之物。冠心病、高血压的人宜多食五谷杂粮、植物油、蔬菜;忌食高脂肪及辛辣刺激性之物。糖尿病之人宜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特别是不能食糖果、果酱、蜂蜜、藕粉等。二、饮食的量对于饮食的量,古今的认识

7、基本是一致的, 都要强调少食而反对多食和暴饮暴食,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制和规律。中医养生学强调饮食必须有定时,有规律性。就是“食能以时,身改无灾”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一日用品三餐,早餐多在 7 时前后,午餐在 12 时前后,晚餐在下午 6 时前后。这是比较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 因为混合食物在胃中停留 4-5 小时,而消化器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其功能。所以,一日三餐间隔应在 5-6 小时左右。为了适应生理状态和工作劳动的需要,三餐要合理分配。白天要劳动工作,消耗能量多,机体代谢旺盛,所以早餐、午餐要多食,晚上活动量减少,特别睡眠时活动量降到最低值,代谢缓慢,故晚餐更应少食。这是饮食的一

8、般规律。特殊情况就要因人因时制宜。孙思邈说: “尊老之人,不能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就是指明年龄大的人,因为脾胃虚弱,所以要少食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在情志异常(狂喜暴怒、大惊卒恐)时,不宜进食,因此时食易下而难消。因此饮食不论迟早,总以入肠消化为度。即所谓早食而不消,不若迟食而即消,不消化就是隐患。俗话说:“忍三分饥,吃七分饱”。中医学理论认为, 人体赖水谷之精微化生气血,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不能“食之过饱” ,“饱生众疾”。现代医学认为,多食可致人体肥胖,体重增加,肥胖的人又多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病。据统计,低于标准体重的 15%者,死亡率最低;超过标准体重的 3

9、0-50%者,死亡率高一倍。超重是由于摄入能量超过消耗所造成的, 因此可以得出摄影入过量会导致死亡率增高的推论。减量的膳食(与保证最大生长率的膳食相比) ,可能使生命延长 1/3 。由于低代谢水平的生命,减低了有丝分裂的频率,所以寿命得以延长。膳食随年龄的增长而摄入量要逐渐减少。 老年人因能量的转化过多并加以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储存的能力有限,过食则有患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再者,每餐过饱会使血液集中在肠胃,心脑等重要器官长期缺血,以致困倦,工作效率低下,冠心病人还会引起心绞痛发作。许多学者认为,连续长期饱食,会使人未老先衰,折损寿命,并易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且对脑力劳动者影响更大。三

10、、饮食烹调饮食的烹调,在我国源远流长,烹调适当,能防止集约中营养成份的丢失,能增强贸欲,促进肠胃的消化吸收,有益于健康长寿。1、饮食宜热宜软:古人曾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 ”这是因为人的脾胃喜温暖恶寒,饮食温热熟软则易于消化,所以年龄大的人应特别注意这一点。现代烹饪认为, 通过烹调, 除了对饮食物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外, 主要还在于它能促进营养物质分解, 便于消化吸收。 有许多食物不经过烹调是不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营养成份,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包含在其组织内部, 没有分解出来。 而食物经过高温烹制, 就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如组

11、织成份经过初步分解, 一部分蛋白质凝固了, 另一部分蛋白质被溶解汤内,形成胶质蛋白;一部分淀粉变成糊精, 另一部分被分解为各种糖类;纤维组织松散了,脂肪被分解,植物中坚韧的细胞膜被破坏,维生素、无机盐也发生了变化。以上一系列的变化,等于在人体外先对食物进行了初步消化工作,减轻了人体内消化器官的负担, 使人吃后更易于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率。喝开水有益于健康, 所以喝的水必须煮沸。 有的学者曾做过实验, 把两片叶子分别放入凉开水和生水中, 经观察发现:叶片吸收凉开水的速度比吸收生水要快得多。科学家认为, 这是因为开水里所含有的气体少, 而通过生物体内膜的能力强的缘故。生水一经煮沸

12、,不仅可以杀死细菌,消除致病因素,而且也有且于健康与机体的发育生长。2、烹调适当不宜太过:我国长期积累了丰富的烹调经验,强调在烹调时要注意保持食物的真性真味, 即食物的自然气味, 以增强其益气养精补人之力。(一)主食的烹调我国主食为五谷杂粮 (以面粉和大米为主)。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其制作方法各异,如米饭,有人爱吃硬饭,有人爱吃软饭,面食,有的爱吃烙饼、馒头等硬食,有的则爱吃面条、馄饨等软食。因人而异,不必细究。但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营养素的丢失或破坏,并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 如淘米次数要尽量减少,蒸饭不可去米汤,煮粥不要加碱,面粉不宜加工过细、过精,少做油炸、炖煮食物等。此外,还要注意因人制宜

13、,如老年人咀嚼能力和胃肠的消化机能减退,故在烹调加工时,应做得细些,煮得软些。再者,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食粥”,认为粥“能畅胃气,生津液” 。(二)蔬菜的烹调蔬菜含有丰富的营素养,如维生素、有机盐等。除了少部分瓜果类蔬菜和极少数的青菜可以生吃外, 其他大部分蔬菜均需经过烹调加工, 做熟后才能食用。 如果烧煮加工方法不当, 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会受到较多的破坏,降低其营养价值。因此,古代养生家不仅主张多吃蔬菜,而且还非常重视蔬菜的加工烹调方法。概括起来,蔬菜的烹调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欢迎下载3精品文库蔬菜尽量新鲜时吃。存放时间越长,营养物质损失越大。清洗蔬菜切忌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以免什养成分

14、丢失。蔬菜宜先洗后切,切好后不宜放置时间过久或泡在水里。炒菜宜急火快炒,炖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营养索的破坏。煮菜时应加锅盖,以防止某些营养成分随水蒸气散发。某些瓜果和菜类的皮、叶中含有较高的营养素,如莴笋叶、芹菜叶、萝卜缨、萝卜皮、南瓜皮、蕃茄皮等,不可随便丢弃。烹调宜用铁锅、铝锅,不宜用铜锅,以减少维生素的破坏。(三)其他食品的烹调 鱼肉类难以消化,烹调时应烧熟煮烂,以利消化吸收。 清李敬撰退庵随笔 曰:“食烂则易于咀嚼, 热则不失香味。”并特别提出“老年人饮食,尤应讲此。 ”鲜奶所含营养素较全面,且营养价值较高,又容易消化吸收,故为营养之佳晶。一般地说,鲜奶煮沸饮用即可。 明李时珍认为牛

15、乳 “煮粥甚宜” (本草纲目 ) 。近年来有人主张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认为酸奶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肠胃的消化功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豆腐、豆浆、豆腐皮、豆腐脑等豆类制品,物美价廉,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大众化食品之一。豆制品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浆,浆面所凝结之薄膜,即为豆腐皮,将豆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 ( 豆腐脑 ) ,若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豆腐。豆制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仅保 留了豆类自身所含有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而且在制作过程中, 又加入石膏之类的矿物质, 进一步提高

16、了营养价值。豆制品易于消化吸收, 且便于加工,还可做出百多种风味独特的菜肴。4四时调食四时调食,即顺应四时之变化,适当调节自己的饮食。春三月,气候渐温,万物苏醒,人体肝气当令。 故“当春之时, 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 ,“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 。特别素休肝阳偏亢者,春季容易复发,故除了注意饮食调节外,最好辅以药物预防。夏三月,气候炎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少食肥腻饼嚯之物”,特别要注意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诸如西瓜、西红柿、黄瓜、芹菜等。夏季出汗较多,津液亏乏,故冷饮不可缺少。它可以帮

17、助散发体内的热量,补充水分,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中国古代发明了不少冷饮,经济实惠,制作方便,如“绿豆汤”可用来“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 。酸梅汤解渴防暑,凉沁心脾。但冷饮亦不可过量,否则即有损健康。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再者,中国人民历来有饮茶以解暑的习惯,认为茶“味甘苦而寒” ,能“破热气,除瘴气”;“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现代研究证明,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生物碱、挥发油等,饮之可提神、助消化、解疲劳。因此,有人提出夏季饮茶解暑要比冷饮效果更好秋三月,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人体肠胃内

18、虚,抵抗力较弱,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此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欢迎下载4精品文库关于饮食卫生问题,古人论述颇多,提出一切臭秽,腐败之物均不可食用。如孔子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饼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 。东汉张仲景论述更详,提出“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之”,“肉中有朱点者, 不可食之”,“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 金匮要略方论 ) 另外,立秋之后,虽然天气仍然很热,但不可再多食瓜果,贪凉饮冷,以防损伤脾胃。例如,仲夏盛伏,西瓜可“消暑热,解烦渴” ,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但立秋之后则不可多食, 以免损伤脾胃之阳气。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冬三月阴盛阳衰,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冬季万物闭藏,故人体阳气也随之潜伏于内。 而冬至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