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概 述_第1页
《民族民间音乐》概 述_第2页
《民族民间音乐》概 述_第3页
《民族民间音乐》概 述_第4页
《民族民间音乐》概 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学期) 第一章 概 述 (第1、2课时) 1课程基本说明教学对象 本科一年级课时安排 周2课时教学形式 大课教学方法 理论讲述、作品分析、学唱、背唱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教学要求 1本课共开设学年,占个学分2每课作业:背唱民歌3首,每课选5人背唱,百分制打分。3民间器乐、民间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说唱音乐等章节的内容,每课背唱主题或片段3首,每课选5人背唱,百分制打分。4平时成绩:每人每学期背唱5次,撰写2篇论文,共7次成绩平均,占期末总评的30%学 制一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方法1理论知识识记。2积累民族音乐素材(背唱民歌、器乐、戏曲、说唱、舞蹈及宗教音乐主题

2、);熟悉成功的民间音乐作品。3深入民间采风。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中国传统音乐的流变根据出土乐器文物1.河南舞阳甲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七-八千年)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七千多年)3.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遗址(2400多年)根据文字记载1.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关于乐的记载2.吕氏春秋古乐篇诗经乐经史记乐记等著作记载3.民间口头传说4.学术研究3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征历时性的时代标志共时性的地方差异共通性的社会差异类型性的模式结构兼容性的更新发展4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划分民族音乐五类分法1民歌 2曲艺音乐(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 4民间舞蹈音乐 5 中国民族器乐史学断层论地域色彩论文化流论中国传统音乐四大类

3、型民族音乐志论声乐、器乐、综合三大类论5乐种划分1.民间歌曲2.舞蹈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器乐与乐种6.佛教音乐7.道教音乐8.祭祀音乐6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衰见人民音乐2007年9期李德隆的文章7第二章 民歌第一节 民歌概述及中国民歌的 历史与民歌分类(3、4课时)8一、民歌的界定和产生1劳动人民集体创作,长期流传、筛选、提炼、加工2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9二、民歌的历史沿变第一次是前1 l世纪前六世纪的“风”与诗经形成 第二次是前2世纪公元9世纪的“乐府”和宋人郭茂倩整理的乐府集 第三次是明清两代文人的搜罗整理 第四次是2 0世纪2 03 0年代的歌谣征集活动,是知识分子群

4、体共同主持的民间行为 第五次整理是2 0世纪3 0年代、五十年代和80年代的三个阶段。 10 三、汉族民歌分类: 号子 山歌 小调 11四、课堂学唱民歌1黄河船夫曲(陕西汉族民歌)2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晋县汉族民歌)3茉莉花(河北南皮汉族民歌)12 作业: 背唱以上三首民歌 13 第二节 号 子(一) (5、6课时) 14一、劳动号子概述: 产生于劳动,服务于生产劳动。二、劳动号子作用 1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音乐性格粗犷豪放而坚定有力。 2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勇敢战斗的风格。 3劳动号子是民歌音调最早的根源和基础。 4劳动号子既有鼓舞劳动情绪调剂精神的作用,也有服务于劳动、协调动作的功

5、能。 5见景生情,抒发和联想劳动的基本内容。 15三、劳动号子的特征:1音乐坚定有力,粗犷豪迈,音调简洁,节奏鲜明。2音乐性格与劳动形态相一致。3它简明朴实,体现出劳动者的精神风貌。4解除疲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16 四、劳动号子的分类:1船工号子 包括水运、打渔、船务等江上海上水路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如船工号子、澧水船工号子、渔民号子等。2工程号子 是建筑、修路、伐木、打夯、采石等集体劳动时所唱的歌曲, 如打硪歌、打夯歌、打路歌、打锤号子、 尕老汉 、采石号子等。3搬运号子 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运输劳动(如装卸、扛抬、推车、挑担等)中使用的歌曲,如挑担号子、拨粮仓号子、 哈腰挂 。17 五、听

6、赏学唱: 川江船夫曲打硪歌崔咚崔船工号子哈腰挂六、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西北各省DVD18作业: 背唱 川江船夫曲崔咚崔哈腰挂 19 第三节 劳动号子(二) (7、8课时)20一、劳动号子的功能:统一劳动步伐、鼓舞士气、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二、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 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 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 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21三、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领为劳动指挥者) 齐唱 四、 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东北各省DVD22五、作业: 听、唱以下几首歌曲:1黄河船夫曲(陕北)2四平腔教板(川江船夫号子)

7、3摇橹号子(四川云阳)4杠子(四川奉节)5见滩号子(川河船夫号子)6上滩号子(川河月古夫号子)23 第四节 山歌(一) (9、10课时)24 一、山歌概述 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 二、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以爱情题材为主,兼有生活、劳动。 三、山歌的种类 一般山歌:主要有信天游、花儿、山曲及各地山歌。 田秧山歌:主要流行于江浙皖一带的山歌。 放牧山歌:主要流行于草原地区的山歌。 四、山歌演唱的形式:独唱、齐唱、帮腔。25 五、山歌的作用 1、通过唱山歌来解除心中的悠闷 2、体力劳动繁重时,通过唱山歌来解除疲劳 3、生活的需要、感情的

8、交流。 六、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拍 3、高亢、嘹亮的曲调 4、不同地域的山歌的曲式结构26 七、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华北各省 DVD 八、欣赏学唱脚夫调、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信天游、想亲人、 下四川、想亲亲想到心眼上、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27 第五节 山 歌(二) (11、12课时)28一、山歌理论知识回顾二、信天游 1、 概述: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陕北、陇东、山西西部及内蒙古西南地区;歌词多为即兴性创作,衬词较多,以爱情为主要题材,常使用比兴的手法;曲调高亢、嘹亮,音区高、音域宽,富于激情,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

9、;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 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脚夫调、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想亲亲、赶牲灵、黄河船夫曲、蓝花花、三十里铺。29三、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陕西、 山西省 DVD四、作业:背唱 脚夫调、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想亲亲、赶牲灵、黄河船夫曲、蓝花花、三十里铺。30 第六节 山 歌(三) (13、14课时)31一、山曲理论知识回顾二、山曲1、概述: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与信天游相似,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唱词一般为七字句,节奏、节拍自由。歌词多为即兴创作,衬词较多,以爱情为主要题材。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音域宽广。常使用五声或六声的徵调式和商调式。歌唱方法以真假声结合为主。 2

10、、代表作品欣赏学唱提起哥哥走西口、崖畔上开花、瞭不见妹妹山挡住了、割莜麦、三十里名山三十里水。32三、四川晨歌 1、概述:又称神歌,流行于四川宜宾一带。歌词带有即兴性,衬词较多,以爱情为主要题材。唱词结构以七言四句、六句及八句体为主。曲调抒情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 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 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黄杨扁担。33四、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山西、四川省 DVD五、作业:背唱 提起哥哥走西口、崖畔上开花、瞭不见妹妹山挡住了、割莜麦、三十里名山三十里水、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跟着太阳一路来、黄杨扁担。34 第七节 山 歌(四) (15、

11、16课时)35一、山曲、晨歌理论知识回顾二、花儿1、概述:又称少年,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汉、回、土等八个民族的情歌。具有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特定意义,不能在室内或村内演唱,当地还有专门的花儿会。歌词多为即兴性,采用上下句构成的比兴方式,衬词较多,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花儿曲调以令相称,曲调旋律起伏大,音域宽,节奏宽广自由;演唱方式为独唱、对唱、帮腔,大多使用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四季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袖筒里的千里眼、百牡丹令、浪三浪。36三、田歌1、概述:流行于江浙皖一带的山歌。数量较少,歌词变化多,即兴性强,衬词较多。曲调委婉秀丽,音域比北方山歌窄,旋

12、律以级进为主,多为徵、羽、商调式。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对鸟、亲家母、采茶舞曲。37四、客家山歌1、概述:流传范围广,主要集中在粤东北、赣南、闽西、台湾及西南华中交界地区;歌词衬词较多,善于用显比、隐比和双关语;演唱形式为独唱、对唱、擂台赛为主;节奏、节拍有正板、四句板、快板、叠板等体式,以正版为基础;变体的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吟诵特点,节奏比较自由,调式多为五声调式。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先送荷包后送鞋、一心想你口难看、乌龙江边气象新、纱罗带。38五、云南山歌1、概述:有23个民族之多的山歌形式,以牧歌为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细腻,充满装饰性;节奏自由,衬词较多,带有浓郁的山野气息。2、代表作

13、品比较欣赏、学唱赶马调、弥渡山歌、放马山歌、小河淌水。39四、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江、浙、皖、滇等省 DVD五、作业:背唱 四季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浪三浪、对鸟、采茶舞曲、 先送荷包后送鞋、一心想你口难看、赶马调、弥渡山歌、放马山歌、小河淌水。40 第八节 小调(一) (17、18课时) 41一、号子、山歌理论知识回顾二、小调1、概述:又称小曲、俗曲,流行于城镇乡村的各个领域;比号子、山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性,任何场所均可演唱;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节拍相对规整,歌词相对固定,形成常用的曲牌(如:茉莉花调、绣荷包调);演唱时常带有乐器伴奏;有很强的商业性、娱乐性,一部分小调带有庸俗性。2、

14、小调与山歌、号子的区别 由于职业和半职业民间艺人直接或间接的创作与加工,小调比号子、山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相对固定性。423、小调的种类 吟唱调:主要有儿歌、摇篮曲、叫卖调; 谣曲:主要有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时调:主要有孟姜女调、茉莉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凋、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对花调 4、小调的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演唱时常带有乐器伴奏。435、小调音乐的艺术特征1)叙事性和抒情性相交融;2)节奏节拍规整、均衡;3)旋法曲折多样;4)曲式结构规整、匀称。三、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省 DVD44 第九节 小调(二) (19、20课时) 45一、小调理论

15、知识回顾二、孟姜女调1、概述:又叫“春调”、“梳妆台”、“思凡”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歌词内容相对固定,各地曲调略有区别,成为很多剧种的曲牌之一;曲式结构以起承转合四句体居多。2、代表作品比较欣赏、学唱 各地的孟姜女、送情郎、瞧情郎。46三、茉莉花调1、概述:又称鲜花调,其歌词多以爱情为题材,比较固定,曲调以级进和小跳为基础,旋律清丽流畅,变体较多,全国各地流传。其中江苏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中国民歌。2、代表作品比较欣赏、学唱 各地的茉莉花。47四、对比听赏各地茉莉花CD五、作业: 背唱江苏、河北、东北、陕西、辽宁、台湾等地的茉莉花。48 第十节 小调(三) (21、2

16、2课时) 49一、孟姜女调、茉莉花调理论知识回顾二、绣荷包调1、概述:是我国汉族地区常见的小调形式之一,主要指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时调,曲调的情绪大多哀愁缠绵,旋律抒情优美,曲式结构规整。2、代表作品比较欣赏、学唱 各地的绣荷包、绣金匾。50三、剪靛花凋1、概述:又叫剪剪花,全国各地流传,变体甚多,一曲填词,以表现生活情趣、风俗为主要题材,多为欢快喜悦的情绪。2、代表作品对比欣赏、学唱放风筝、回娘家、丢戒指、小看戏、摔西瓜。51四、银纽丝调1、概述:又称银绞丝,曲调语言性很强,旋律通俗明快,歌词大多为亲家母之间的抱怨和闲言碎语。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探亲家、会亲家。五、无锡景调1、概述:流行

17、于华北、江南、苏皖一带,其音乐曲折委婉,兼具抒情与叙事的性能,南北方曲调各有差异。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无锡景、探清水河52六、对花调1、概述:是我国民歌常用题材,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曲调多种多样。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 对花、猜调七、作业: 背唱各地绣荷包、 放风筝、回娘家、 摔西瓜 、无锡景、 探亲家、 对花、猜 调。53 第十一节 少数民族民歌(一) (23、24课时) 54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概况二、蒙古族民歌(一)长调1、概述:是我国蒙古族典型的音乐风格代表之一,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旋律呈抛物线形,歌词多以抒情和叙事为主,曲式篇幅较长大。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辽阔的草原、牧歌、黑眼

18、睛、嘎达梅林。55(二)短调1、概述:是我国蒙古族民歌的另一种形式,结构短小,节奏整齐有力,音域相对较窄,多使用无声音阶,并以羽、徵调式为主,常用来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黑缎子坎肩56三、哈萨克族民歌1、概述:具有很强的牧歌特点,音调普遍带有呼唤式,常使用混合节拍,广泛运用七声音阶,演唱形式分为独唱、弹唱和对唱。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黑云雀、嘎俄丽泰57四、维吾尔族情歌1、概述:是维吾尔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式囊括了中国、欧洲和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多以切分节奏和弱起为主,曲调曲折、细腻,富于装饰性,旋律多呈锯齿形。2、代表作品欣赏、学唱黑眼睛的姑娘、阿拉木汗、新疆好58五

19、、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省 DVD六、搜集整理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民歌,并分析各自的音乐特点。59 第十二节 少数民族民歌(二) (25、26课时) 60一、朝鲜族民歌1、概述:曲调抒情委婉,节拍多为三拍子,重音安排为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切分节奏较多,有农谣、抒情谣、风俗谣、童谣、长歌五种体裁,具有稳定、端庄、文雅、细腻的效果,旋律多为小跳形式,速度较快,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五声音阶为主,调式是“5”为主音的平调和“6”为主音的界面调,演唱多采用颤音。2、代表作品赏析阿里郎、道拉基、桔梗谣61二、藏族民歌1、概述:藏语分为卫、康、安多三个方言区,民歌形式有牧歌

20、、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送亲歌,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巨幅较长,旋律起伏大,悠长高亢,以颤音装饰为特色,常用羽、徵、宫调式交替或转换形式。2、代表作品赏析格桑拉、阿咪哟、酒歌62三、彝族四大腔1、概述:彝族分为多个支系,各支系音乐各具特色,差别很大,可概括为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四大腔,具有篇幅长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曲调悠长深沉,演唱技巧较高等特点,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和等歌唱方式,真假声结合。2、代表作品欣赏海菜腔、山药腔、四腔、五山腔63四、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简介 多集中在南方地区,群体性歌唱,音准及音程的协和犹如天然妙音。主要有壮族的“双声”,侗族的“大歌”、“拦路歌”,布依族

21、的“大歌”、“小歌”,仫佬族的“小歌腔”,土家族的“哭嫁歌”,苗族的“赛咳”,瑶族的“老人调”、“青年歌”,彝族的“丫腔”,纳西族的“热窝窝”,景颇族的“舂米歌”,高山族的“婚礼歌”,蒙古族的“呼麦”等等。这些多声部民歌的肢体结构有轮唱式,主旋律与模仿旋律结合式,持续低音和固定音型与主题旋律结合式,支声旋律与主旋律结合式,和声式与对位式五大类。64五、视听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的吉林、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台湾等省 DVD六、搜集整理朝鲜族、藏族、彝族的民歌,并分析各自的音乐特点。65 第三章 中国民间歌舞 (一) (第27、28课时)66一、概述1 民间歌舞音乐界定2 民间歌舞音乐历史沿革

22、3 民间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 综合性 歌舞 乐舞 歌舞小戏4 民间歌舞音乐的类别 声乐类 器乐类 综合类67二 、声乐类歌舞音乐(一)概述:采用歌唱方式来表现民间舞蹈的内容情绪,包括不用乐器伴奏的徒歌形式和有乐器伴奏的舞歌行式。(二)分类:1、采茶舞歌2、花鼓调3、二人台(三)舞歌的音乐特征1、体裁分类号子 山歌 小调 吟诵调 儿歌 多声部舞歌 戏腔2、音乐结构单一性 繁复性 3、音阶调式五声、六声、七声并存,以五声调式为主4、节奏节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不相同,但共有舞蹈性和规律性特征68三、器乐类舞蹈音乐(一)分类1、花鼓灯2、秧歌3、芦笙舞(二)音乐特征器乐伴奏1、体裁分类打击乐 吹打乐 弹

23、拨拉弦乐 合奏乐2、音乐结构变奏体 回旋体 联曲体69四、选择欣赏“桃李杯”舞蹈大赛歌舞音乐五、作业:搜集整理10个民族的歌舞音乐分析其特点70 中国民间歌舞(二)(第29、30课时)一、概述 具有声乐与器乐并重的特点,有歌时不舞(奏),舞(奏)时不歌、载歌载舞等形式。篇幅较大,结构较为复杂。我国少数民族各有其歌舞特征。 二、分类 1、藏族的囊玛溯源、音乐特征 2、象脚鼓舞溯源、音乐特征 3、维吾尔族舞木卡姆溯源、音乐特征 71三、听辨分析曲目 1、东北采茶(云南花灯) 2、采花灯(福建采茶) 3、凤阳花鼓(安徽花鼓调) 4、五头赶车(祁太秧歌) 5、打金钱(二人台) 6、十对花(二人台) 7

24、、蛤蟆跳井(安徽花鼓灯) 8、得胜令(秧歌唢呐曲) 9、阿妈勒获(囊吗) 10、跟鼓调(象脚鼓舞) 11、赛乃姆(木卡姆)72考查(第31、32课时)考查形式: 1、每生在15首民歌中抽去两首背唱,回答两个知识性问题,占70%。 2、平时作业(课堂背唱成绩),占30%。73五、听、唱练几首代表性的小调歌曲:天锡景、嘎达梅林、回娘家、交城山、走西口、放风筝、孟姜女作业:同听、唱练的歌曲。74第十一节 小调(三)75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并学会几种类型的小调。教学过程一、抽查上节作业:1、记准每个小调的代表歌曲(采用选择和连线形式)2、抽唱上节留的7首小调歌曲。二、新课:小调的具体分类之1、歌舞小调:小

25、放牛、凤阳花鼓、采茶舞曲、拥护八路军、十大姐762、表现人民翻身解放和赞美新生活的小调:月儿五更、沂蒙山小调、杨柳青3、儿童歌曲形式的小调:精调、一只小鸟仔、小白菜4、听、唱几首代表性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拥军秧歌、月儿五更、采茶舞曲、 猜调作业:今日所唱的5首歌曲。77第十二节 小调(四)78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中国民间小调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熟悉几种小调及催眠小曲。79教学过程一、抽唱作业:1、唱记5首民歌2、总结二、小调的艺术柜点:1、丰富多样的格调生动活泼地展现出魅力多彩的社会生活。2、小调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大到重大政治事件,小到社会各个方面。3、小调以曲定名,具有一定规范和稳定性。4、细致、细腻、深刻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世界。80三、小调按其演唱的形式可分以下几种:1、吟唱小调:摇篮曲、娃娃睡瞌瞌2、摇唱小调:十二月长工歌、小白菜、北风吹、伴嫁歌、哭嫁歌3、风光小调:大九连环、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四、听、唱、记几首小调歌曲:北风吹、摇篮曲、伴嫁歌、无锡景作业:记唱以上4首歌曲。81第十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 民歌(一)82教学内容蒙古族长调与短调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其历史,掌握二者的音乐特点和题材教学重点难点音乐风格的把握课前准备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大学生民 间音乐教材、中国民族器乐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