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一单元教案_第1页
九下一单元教案_第2页
九下一单元教案_第3页
九下一单元教案_第4页
九下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3: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教具学具:录音、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 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二、 根据学过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教学探讨这首诗歌“读、品、诵、谈” 三、 进入教学的第一层次

2、“读”:自读,听读、自读 四、 学生通过自读、归纳朗读要求或注意方面 :声音(响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稳、雄浑);节奏(鲜明停顿安排重音突出);语速(适当变化有起伏) 1 学生自读 2 播放朗诵录音,出示投影片:关注节奏、重音;熟悉全诗 3、请学生根据自己归纳的几点要求自己试读全诗(放声朗读): (1)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某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请同学点评; 五、 进入教学的第二层次“品”:意境美、音乐美、语言美 解释意象:包含诗人强烈感情的物。 思考讨论: 1 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

3、底象征比喻着什么? 2 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并说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3、怎样朗读能让人体会音乐美?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暴风雨”:象征比喻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践踏、蹂躏;“汹涌”的河流:象征比喻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比喻革命斗争声势浩大、从不间断;“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比喻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的生活;(2)、点出体会意境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诵,把握内

4、在的感情和外在的节奏。 六、进入教学的第三层次“诵”:指明要求,学生练习: 朗诵指导后,学生上台朗诵并点评; 七、进入教学的第四层次“谈”: 学生上台漫谈,可谈感受,品特色或发疑问。 八、布置作业,迁移练习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教学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4、初步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作品简介导入。 (二)诵读: 1、试读、范读。节奏;重音;感情。2、教读、学读。教师范读第一节,指导学生在诗中标记节奏、重音。然后学生学读。3、练读、点读。4、赏读。欣赏

5、著名主持人陈铎的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品读。 1、简析课文,教师示例。 “余光中的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又问“作者用了哪此形象来比喻乡愁”,还问其“结构美”和“音乐美”表现在哪里等等这些都点示出这首诗具有多方面的“美”。(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 ,例如 。” 教师先示范一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2、学生发言,教师

6、评点。 (从赏析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3、教师小结,归纳整理。 (学生听记,形成一个“板块式积累”) (1)从整体结构上,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上,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H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上,I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 J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K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四)解读。 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丰,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

7、的画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 1、分组交流,互评互荐。 2、各组诵读,教师评价。 3、师生合作,诗文共赏。 (集体读一节诗,教师读第一节诗的解读文字,其余三节解读文字由学生朗读。配乐:二胡演奏曲江河水) 生(读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师(读文):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

8、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集体(读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生 (读文):少年的嘴角长出了短黑的胡须。此时,他正背手伫立在船舷边,遥看着远方。手心里,握着那张窄小的船票。 他在遥望着什么呢?是回忆起大红灯笼中迎娶新娘的喜庆,还是想起离家奔波外出谋生的辛酸?是回忆起夫妻聚首恩爱团圆的甜蜜,还是想到一次次独自登船时,妻子朝雾中的挥手别离? 故乡渐渐地近了,近了。可,一想

9、到短暂的聚首后,仍是长久的分离他不由得又握紧了手心中那张窄窄的船票。 集体(读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生 (读文):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他在一座新坟前跪伏着,哭拜着这次,他面对的是和亲生母亲的生死别离! 忘不了啊,幼儿时靠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时玩乐得忘了回家,母亲在村头暮色中声声焦急的呼唤;也忘不了,成人后离家闯荡时,母亲那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叮咛和慰藉 可,母亲!您怎么就走了呢?这仁爱厚慈的土层,竟活生生地将我们母子分隔开来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集体(读诗):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生 (读文):人生百年,弹

10、指一挥间。 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应结束。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手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淌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你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你,对你大喊一声:“母亲!” 总结: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让我们再次背诵这一首诗,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五)板书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教

11、学阅读诗歌的方法,、即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节奏、旋律。 教学过程: 一、解题: 看到这首诗的标题,你第一感觉是什么? 这个标题运用了诗歌的基本元素“意象”“残损的手掌”来传递作者的情感,整首诗又是围绕“我”用残损的手掌触摸祖国的地图触摸祖国的河山展开的。 二、朗读,感受诗歌。 朗读这首诗歌,诗人抒发的是否就是大家所谈到的痛苦、悲伤等感情? 活动:自由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再请个别同学读,交流感受。至少朗读两遍。 前面一部分与标题中“残损的手掌”一致,祖国是支离破碎的;到“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诗人的情绪开始不再低沉,变得明朗、积极。) 三、整理意象,品味诗歌。 1诗

12、人写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说说这首诗中的景物寄寓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情感。 活动:学生边读边划,可以分小组分别完成前后部分,再在班级交流,互相补充。 四、把握节奏,读懂诗歌。 1整首诗中前后的景物特征一样吗?试着用曲线画出诗人情绪的走势图。 2哪些词语、句子朗读起来很上口?(或者:这首诗歌中哪些地方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感觉?) 3押韵是格律诗的优势,新诗相对就弱化了这一特点。这首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色?(这首诗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这样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

13、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诗歌的节奏体现在两个反面:外在的音乐性,如音节与韵脚、对称与整齐、押韵与平仄等;更主要的是内在的情绪情感的旋律。内在节奏是诗思诗情的秩序,它是诗的精髓所在。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将概念凸现出来,) 五、还原想象,把握特色。 问题设计:这些景物与作者生活的关系如何?作者的生活既是指作者创作这首诗时候的生活,也可以指作者以前的生活。 活动:听配乐朗诵,静心想像。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发现,归纳读法。 读这样一首诗,哪些东西一定要读出来? 活动:随意交流。 外国诗两首祖国黑人谈河流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 理解诗人

14、炽热的爱国之情、深沉的思乡情结。 3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莱蒙托夫的祖国 1朗读全诗,初步感受 2续写诗句,体验情感 (1)教师示例,如:祖国啊,我爱你那野火冒起的轻烟,因为它们在我的眼里恰似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是那样美妙动人!(2)学生活动。 (3)师生交流: 祖国啊,我爱你那小山上闪着微光的白桦,它们正像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亲密无间、坚贞不渝。祖国啊,我爱你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从那里飘出的是和美的交响曲,温馨的春之歌。祖国啊,我爱你那醉酒的农人的笑谈,那笑谈里有着多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和乐啊!祖国啊,我爱你那农人们伴着口哨的舞蹈,舞姿里有着生活的多姿多彩,伴和着生

15、活的甜美怡人! 3改写诗句,歌唱祖国 (1)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以分号为限,可分为五小节,任选一节改写成散文,必须用进下列词语:温馨宁静 质朴简单 美不胜收 刻骨铭心 (2)教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节,可以改写为: 我喜欢这样的温馨宁静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满谷物的打谷场,从那里飘来阵阵丰收的馨香;再回头望望那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在暮色中静默无言,是那样和蔼可亲;在那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乡亲们质朴简单的日子这样平常而普通的乡村风景,在我眼里美不胜收,因为,我刻骨铭心地爱着这片土地! (3)学生活动,交流。 二、教学休斯黑人谈河流 1了解背景 (1)教师讲解相关

16、知识。关于黑人:(2)学生交流他们课外收集的资料。 2体验情感 (1)用“诗人谈河流,就是谈 ”说话。 (2)学生活动,交流,形成如下内容: 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的历史。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人类的文明。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自己这令人自豪的种族。诗人谈河流,就是在谈黑人在深重苦难下创造历史的伟大。 四、比较两首诗写作上的不同点 (1)学生自主发现。 (2)学生交流,教师评点,并提示比较的角度,师生共同形成如下文字: A、两首诗一从空间着笔,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一从时间入手,追溯黑人悠久的历史。B、两首诗一把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爱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一通过“河流”这一意象来

17、表明对自己历史的自豪。C、两首诗一在平实质朴中见真情;一于深邃精练里显自豪。D、两首诗一充分展现了俄罗斯山川之美;一尽情吟咏着黑人历史之久。 五、分组朗读,收束全课 女生朗读祖国男生朗读黑人谈河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 教学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朦胧诗的定义。2、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18、。 二、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讨论、教学作品 自读第一小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 挑选学生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把握作品第一小节的感情及朗读方法。 1. 本节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2. 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3. 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4. 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如

19、白杨礼赞、小桔灯。 5.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6. 朗读注意事项:语速:舒缓;音调:低沉;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提问第二个学生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个小节。 四、挑选学生朗读全篇。教师总结,示范朗读。 五、学生自己朗读体会作品的感情,练习朗读诗歌的方法。 六、小结:

20、本课的感情、表现手法、朗读的技巧。 七、挑选一首自己喜爱的新诗,练习本节课教学的朗读方法。 附:板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教学:脚踏一方土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2、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