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最大公约数_第1页
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最大公约数_第2页
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最大公约数_第3页
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最大公约数_第4页
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最大公约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最大公约数七、课题的布置与指导3学生在研究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时,个别学生根据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了“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然后,我布置同学们课下研究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研究基础,在研究中能很快找到突破口。课下研究时,有的同学亟不可待地向我汇报研究出的方法。学生们研究的兴趣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轻松。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概括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研究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并能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八、课堂教学实录3(一)游戏引入新课 抢数游戏:两个学生每人各拿10和12。另找一部分学生

2、各拿1、2、3、4、5、6、7、8、9、10、11、12。游戏规则:比赛双方各为10和12抢约数,抢得又多又快为胜。(游戏开始后不久,数子卡片很快就抢完,当场就有人说不公平。原因是其中的1、2既是10的约数又是12的约数。)师:上节课刘航同学在用分解质约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时,发现也可以从中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有同学问他:“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当时他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了看法,大家也表示认同。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大的约数叫做他们的最大公约数。生2:两个数共同的约数叫他们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教师出示概念。)【评析:教师设计的

3、游戏独具匠心,旨在通过游戏让学生找10和12的约数,发现了他们共有的约数是1、2。既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好铺垫,又能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已经有了最小公倍数的认知基础,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大公约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概念: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就比较自然。】(二)汇报交流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自己试着研究一下,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研究发现,然后每组选出两名代表一起汇报。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组1:(学生在说的同时,他的合作伙伴在黑板上配合板书)我们用列举法求的:12的约数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

4、6、9、18 12、18的公约数有:1、2、3、6组2:我们是用集合圈图示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也以12和18为例12的约数 18的约数12、18的最大公约数1、24 3、12 6 918组3:我们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最大公约数。如:45=335,90=2335他们公有的质约数同时也是它们的公有的约数,其中最大的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时有同学反驳:不对,5并不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9才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又有学生反驳:还不对,45才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本组的学生马上有人明白过来:最后这个同学说得对,45和90的公约数,要能整除45,同时又能整除90,5、9、45都是这两个数的公约

5、数,最大公约数是公约数中最大的,看来它必须包含有45和90的全部公有的质因数:3、3、5,所以335=45才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另一学生补充道:因为公约数不仅只有质因数,如果只找质因数,就有可能漏掉一些不是质因数的公约数,它们中的最大约数如果是合数的话就被分解成了两个或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如果用上面同学的列举法就很容易看出来了,所以就得把它们乘起来。组5:我们是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 12和18的公约数2和3,它们的乘积23=6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6 92 312 1823 师:你们认为你们的方法和刚才同学用的分解质约数的方法哪个更好? (本小组同学异口同声的答道:我们的方法好。) 师:为什

6、么? 生: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虽然也能找到,但相同的那些质因数不一定在一块还得到处找。弄不好还会落下。我们的方法只看左边公共的质因数就可以了,一目了然。【评析:从学生的汇报情况来看,学生们在课下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学生们研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他们在研究中已经准确地理解了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学生们在汇报时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学生不是旁听者,他们在主动思考。当三组学生提出45和90的最大公约数是5时,学生们纷纷质疑,认为公约数不一定是质数,但一定包含了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他们对问题做了深入分析,提高了认识。如果教师能够再举几个例子,学生们将会有更深入地理解。】组6:我们

7、两个人发现,象9和10,3和5这类的数,也就是互质数,它们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最大公约数可能也就是这个“1”吧?(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互质数的公约数除了“1”还有别的数吗?)生:没有。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互质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组4:我们发现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较小的那个数。(学生一致同意。)组员1:我们发现当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质数时,可用除法来求。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如果能够整除,则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时有学生说其实就是前面同学说的倍数关系。这组学生有点不好意思。)师:他们的发现和前面同学的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质数的约数特别,他们能从质数这个角度去考虑

8、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也说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呢!组员2:如果两个数没有倍数关系,可以用较小的数依次除以2、3、4直到求得商是较大数的约数为止,这时的商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30和24,244=6,6是30的约数,所以6是30和24的最大公约数。 组员3:如果两个数相差不大,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所得差与小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求78和60的最大公约数,7860=18,18和60的最大公约数是6,所以6是78和60的最大公约数。刘航:老师,我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用它们的乘积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的商就是最小公倍数。师:(对刘航)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看

9、来你动了不少脑筋。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你提出的问题。【评析:学生已经研究出求最大公约数的基本方法,他们思考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他们又对一些特殊的两个数,如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个数成倍数关系等,研究得出了一些简便的方法。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发现印象特别深刻,比老师单纯举例讲解效果好得多。有一个同学发现如果两个数相差不大,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所得差与小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方法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可以,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子课题继续研究。】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多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大家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了吗?既然你们认为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比较简便,你们会吗?(三)课

10、堂练习1、试一试: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10和25 24和18 2、说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抢答后说一说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 7和21 8和15 9和14 4和28 3、判断。 = 1 * GB3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 = 2 * GB3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 ) = 3 * GB3 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约数1。( )4、老师有一间厨房需要铺地砖,长30分米,宽24分米,请同学们帮助老师选一选用多大的正方形地砖铺地,才能铺得既整齐又节约呢?告诉老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老师想尽快铺完,你认为应

11、该用边长多大的正方形地砖呢?(四)布置作业刘航同学的问题涉及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关系问题,我们下节课讨论,请同学们先思考也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评析: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计的练习题既有基础性的,又有开放性的。既重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比较、判断、生活问题等不同坡度、不同类型的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更为后继学习打下了基础。】九、教学反思我的单元教学研究,总的来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小课题研究单元教学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和认识,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1、运用“结构分组法”。每个组里都

12、有骨干力量、中间力量,也有学习经验不足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各部分力量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是研究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带动大家进入研究味浓的氛围,使个人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对于中等生,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比研究能力强的学生稍逊色一些,但由于在课下进行研究,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不少,研究能力也很强。研究能力弱的学生在本小组研究成员的带动下,也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活动。这样,能从不同角度,引发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研究趣味横生。2、老师指导“吊胃口法”。学生研究以后往往急不可待地想和老师交流汇报,或者想尽快得到老师的指点。我的方法是,对瓶颈问题略指一二,学生稍有想法,我就打住,让他

13、们自己去想。我从不将问题在课前和学生过多研究。其实,就如同生活中常说的吊胃口,如果学生的研究兴趣被激发起来,你不让他们去继续思考,拦都拦不住的。学生常常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有时回家和家长研究,打破了一节课四十分钟的界限,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就扩大了,他们有了强烈的兴趣,就有了巨大的能量。3、学生的研究让我深深领悟到,我们的学生不可小瞧!真的,他们在研究问题时所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常常让我和听课的老师都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只要引领得法,孩子的小脑袋,能研究出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4、这个单元用六课时就结束了教学任务,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和研究这些知识内容

14、,与被动的接受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大相径庭。特别是思维活跃的孩子,他们的研究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在展现自己研究成果时,往往很有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把学习当做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吗?【评析:纵观本单元教学,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大胆创新的探索值得肯定。1、动态生成研究问题,科学指导研究过程。教师在开展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时,大胆细致,独具匠心。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最小公倍数”开始进行学习研究。由于研究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或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而不是教师或书本给定的。这样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学生乐于研究,而无须教师强迫学生学习,真正做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2、对于小课题研究单元教学的指导,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