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几何线形计算_第1页
公路几何线形计算_第2页
公路几何线形计算_第3页
公路几何线形计算_第4页
公路几何线形计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几何线形第_章 绪论1、公路平面线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敷设曲线,并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公路转角过小时, 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小偏角(小于7)时,则必须设置足够长的曲线。3、当设计速度60Km / h时,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 (以Km/h计)的6倍为宜;当地形条件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最小直线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速度(以Km计)的3倍.反向曲线最小宜采用2倍的半径4、当采用直线长度大于1时的注意事项:长直线的纵坡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3%:同大半径凹型竖曲线组合,可减轻呆板之感:5、当圆曲线半

2、径取最小植时,.(横向力系数)ih (超高横坡度)取到最大佰。*= 127什+际)6、对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个最 小半径。7、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佰,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一般不轻 易采用。8、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在各要素中,长度要素等于单位回旋线长度要素*A。9、三级和三级以上公路,在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之间或不同半径的两 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高谏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也可以在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时设置缓和曲线。10、平面线形要素的绢合可分为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11、S型的两个

3、反向回旋线以径相径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 短直线时,其短直线的长度均应小于(*+楫)/40 (m)。12、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圆曲线而构成卵型,要求大圆能完全包住小圆13、凸型、复合型、C型曲线在特殊困难情况下才用。基本型平曲线的曲线元素、里程计算公式一、直线和单圆曲线组合的单曲线已知偏角a、半径R,求平曲线元素切线长T、曲线长L、外距E、切曲差D。T=Rx、y 匕=水驾 E =定-1)D = 2T-L里程计算:ZY里程=JD里程-T,YZ里程=ZY里程+L,QZ里程=YZ里程-L/2, JD里程=YZ 里程+D/2.二、直线、回旋线、圆曲线组合的单曲线已知偏角a、半径R

4、、缓和曲线._-,求曲线元素、主点里程。(1)辅助公式:切线角:-二二二 -:-TT切线增长值:=三一:一一三二内移值:=- 二三 坐标计算:.=_二7?7一匚关7=7777777缓和曲线终点坐标计算:将二:代入上式化简即得。(3) 元素计算: 二二.。一 .:一 :L行=一 2禺)-7 fi + 2i = & = (fi + p)set?7 - R(4)里程计算:2.二二:-二,三-二:-.-,: : 二 .二】-二= HF + Lr 以=L14、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15、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

5、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16、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 高。17、 坡度代数差.二:-.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18、竖曲线要素T、L、E可根据变坡点的已知坡度差3和拟定半径R或拟定L(T),按 下列公式计算:L=RX3 T=L/2=R/23 h=2/2R (T、L切线长、曲线长;h一切线竖距; 3 相邻两坡度线的交角;一竖曲线上任一点至竖曲线起点的距离。)凸形竖曲线设计高=切线设计高-h凹形竖曲线设计高=切线设计高+h例:某二级公路,起

6、点与某路口相接,设计高为405.95m,第一个变坡点A设在K0+857.50, 第二个变坡点B设在K1+344.00,三段纵坡坡度分别:一=+2.0%,: :=-3.0%,: :=+2.0%0求:竖曲线要素和K0+200、K0+800、K1+350处设计高。解:求变坡点设计高HA=H0+i1*l1=405.95+2%X857.5=423.10mHB=HA+i2*l2=423.10-3%X(K1+344.00-K0+857.50) =408.51m设计竖曲线2 A: R=4000m,凸形竖曲线,则L=R*. 3=4000X |(-3%)-2%|=200mT=L/2=100mB: R=4000m,

7、凹形竖曲线,则 L=200m T=100m计算设计高K0+200:在直坡段上,则设计高为:H=H0+i1*l=405.95+2%X200=409.95mH=K1+350:线起点的距离为H=K0+800:在A竖曲线内,距变坡点A的距离为(K0+857.50) - (K0+800) =57.50m, 距竖曲线起点的距离为(K0+800) -(K0+857.50) -100 =42.50m,则设计高为: (423.10-2%X57.50) -42.502/2X4000=421.72m 在B竖曲线内,距变坡点B的距离为(K1+350) - (K1+344) =6m,距竖曲 (K1+350) - (K1

8、+344) -100 =106m,则设计高为: (408.51-3%X6) +1062/2 X4000=409.73m19、路幅的几何要素包括路幅范围内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和横向坡度。20、当平面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加宽,在圆曲线部分加宽称全加宽21、对于单幅双车道公路,全加宽佰应设在曲线内侧,路肩宽度不变化。对于单幅多车 道或双幅公路,应在曲线内、外侧分别加宽,加宽值应分别计算。22、23超高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可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绕内边线旋转(常用) 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缘旋转。(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可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绕中

9、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常用)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24、超高过渡段最小长度计算:Lc=BA /pi式中:Lc最小超高过渡长度,m;B一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_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P一超高渐变率。25、确定缓和曲线桩位精度(1)由计算方法决定;(2)由放样方法决定。26、纵段面上的高程偏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桩偏位引起的高程偏差;二是由高 程放样引起的高程偏位。因此,要控制纵断面的高程偏差,首先应保证中桩位置的正确。27、坡度与宽度有关系,不是独立存在的。28、桥梁总体检测除按路线平、纵、横检测外,还包括桥长、引道中心与桥梁中心线的 衔接、桥头高程衔

10、接等。29、隧道工程的总体几何检测包括:隧道宽度,即横断面宽;轴线偏位,即平面线形; 隧道净高,即建筑限界植;还有中心线与两洞口公路中心线的衔接偏位及边坡、仰坡坡度植。第二章平面位置的检测平面位置检测,是指在公路工程交工或竣工验收时,对其平面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进 行测量比较,确定其偏移量,并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 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进行评定。其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梁和隧道的中线偏位, 以及涵洞、排水、支档、防护、砌石等各种构造物的轴线偏位。公路常用的平面坐标有:高斯平面坐标系和假定坐标系。1、带号N与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的关系是:L0=6N-3

11、带号n与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0的关系是:l0=3n2、我国位于北半球,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坐标均为正值,而Y坐标值有正有负。 为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规定将X坐标轴向西平移500km,即所有的Y坐标值均加上500Km。3、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有时是假设的,假设的原点位置应使测区内点的X、Y值 为正。要区别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4、公路平面控制测量,是确定平面控制网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工作,包括路线、桥梁、 隧道及其它大型构造的平面控制测量。其中,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 网。5、公路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

12、和 导线测量等方法。6、我国公路勘测规定(JTJ06199)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 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7、投影于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线 坐标系。8、公路平面控制网检测的内容:外业施工、内业计算、平差处理。9、10、平曲线上中桩坐标的计算11、在曲线上选点时,必须包含平曲线主点桩(ZH、HY、QZ、YH、HZ)。12、中线偏位检测的方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后方交会法无中 桩坐标的中线检测用GPS RTK技术检测公路中线。13、角度交会法:(方法二)直接测量角度施测步骤如下:(1)计算导线边AB的正、反方位角a ab、a BA及长度Dab。dab= . .匚-二一孚二;B B(2)施测:分别在A、B两点安置经纬仪,瞄准P点,测量夹角8 口8 2角。(3) 计算AP或BP的方位角a AP或a BP。12a APa ab8 1(P点位于AB左侧时取“-”,位于右侧取“+”)a BP=a ABP 2(P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