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二剖析_第1页
中国文学二剖析_第2页
中国文学二剖析_第3页
中国文学二剖析_第4页
中国文学二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习说明:梳理文学史,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思潮(现象);熟悉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一、填空和选择.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主编是陈独秀。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革命的理论主张。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 论。.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 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 “国防文学” 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 众文学” 口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的时间是 1930年,1936年初

2、自动解散。.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次年的公开发表是抗战文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后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鲁迅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故 事新编郁达夫原名郁文,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 憩园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虹子夜野蔷薇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冰心原名谢婉莹:超人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艾青原名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

3、作: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作家的原名、最常用的笔名和代表作,及他们对 中国新文学发展贡献。.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 求.叶圣陶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病态心理的作品有(饭)(校长)(潘先 生在难中)。.第二个十年中(中国诗歌会)的出现,使革命现实主义诗歌获得较大发展。本时期出现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时以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曾被看做“十七年”文学的重要收获,并被称为“纪念碑”式的作品,是表现农业合 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是:创业史。. “伤痕文学”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

4、、卢新华的伤痕、王蒙的最可宝贵的等。. “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品: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阿城的棋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先锋文学”代表性作品:马原虚构 冈底斯的诱惑洪峰极地之侧 第六日 的下午格非米舟大年褐色鸟群青黄欲望的旗帜余华现实一种鲜血 梅花古典爱情苏童平静如水我的帝王生活孙甘露访问梦境 信使之函。 14.是当代正真地具有现代品格的小说,即那种真正与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进行彻底 决裂的小说,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被称为先锋派作家的马原、洪峰、格非等的人的 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先锋作家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甚至与商业文化相结合, 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就被张艺谋改编成

5、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写实主义思潮是小说领域中形成大观的文学创作思潮,在90年代初引起了文坛的普 遍关注,它特指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等人的创作,主张对生活的零度介入状态。.汪曾祺的作品中获得“北京文学奖”的有(受戒)、(大淖记事)。.周作人代表作: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 日集看云集“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史铁生:我与地坛荆棘上的花朵:史铁生散文的语言融客观性?抒情性和思辨性为一炉,形成了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含关怀于幽默,蓄智慧于认真的总体风格。1、坦诚而慧达的剖白史铁生在平凡的语词中,寄予了慧达的内涵,并且感情细腻,文字细腻,表述细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省

6、悟过程,显得自然 ?朴实,情理并茂。史铁生的散文是心语的直接流动,不是摆出庄重面孔的训导者,也不是高居于上的思悟者,更不是争强好胜的辩论者。他散文的语言是心曲的叹唱,情感上毫无做作之态和粉饰之意,坦诚而又意蕴深刻,在与人交流的同时,又自然地以其慧达启人心性。2、亲切而凝重的倾诉史铁生散文的语言从自己的亲历体验和人们普遍的所思所感出发,用语平易,选象通俗,却贴切自然,恰切地表现了精辟的内涵;语气亲切,而又有凝重之意。好运设计的开头作者写到 :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在背运的当儿,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了或麻木了,你独自呆一会儿,抽支烟,不妨想一想来世。你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甚至是设计一下)自己

7、的来世。你不妨试试。”3、严谨而悖向的幽默史铁生的散文倾向于探索人生哲理,它的语言相对严谨,文中却又不乏时来的幽默?诙谐,并且文中多以具象喻理示情,寄寓哲思,语言便形象而又促人反省和思悟。史铁生散文的用语虽不像专业论文那样严密,但他认真执著的探求姿态又让其散文的语言确切?深刻,显现了严谨之风,如对心灵与大脑 ?观点与立场?喜欢与爱等关系的本质性表述,体现了他比较严谨的思辨性。.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鲜明地体现了 “诗化报告文学”的特征。.艾青第一部诗集大堰河(继郭沫若之后对我国自由体新诗做出巨大贡献的诗人) 舒婷的第一部诗集双桅船.郭沫若的女神对中国新诗的最大贡献就是它对诗歌内在律的发现。

8、. 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三美”主张。闻一多新歌律诗主张:绘画美:以富丽的 词藻”,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境,使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建筑美:指的是诗歌因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音乐美:指的是诗歌借助于音尺、平仄、韵脚等获取某种节奏,在听觉上给人一种音乐感。.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代表诗人主要有:戴望舒 卞之琳 何其芳、李 广田等.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是为悼念在“文革”中牺牲的张志新烈士而做的。.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独幕话剧 终身大事和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十七年戏剧中最突出的作家是(老舍),他的茶馆奠定了

9、他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 的地位。.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开列了 “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名单:京剧红 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 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高行健的代表作绝对信号野人车站。.属于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重要现象的有:散文热、长篇小说热二、重要名词.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孙伏园、许地山、王统照、郭绍虞、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 12人(答出3人即可)。文学研究会把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作为 会刊。文学研究会强

10、调文学要表现人生,探讨人生,具有反封建精神,因此在当时被称做“人生派”或“为人生派”。该社团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社(早期):1921年7月正式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陈仿吾、田汉、张资平等(能写出两人即可),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主要文艺思想:A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B重视文学的美 感作用,推崇“直觉”和“灵感”.乡土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其主要特征是作家以自己所熟识的故乡村镇为背景,以回忆故乡和描写乡村生活为主要题材,描绘乡土风情, 揭示农民命运,映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30年

11、代以沈从文的“湘西系列 小说”为代表,40年代萧红呼兰河传,建国后汪曾祺的小说都属乡土小说(能举例即 可)。.寻根文学: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创作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 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伤痕文学:泛指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 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伤痕文学”是一批深刻地控诉十年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灾 难和心灵创伤的作品,主体是短篇小说,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王蒙的最可宝贵的等。.新写实小说:指在90年代初小说领域中形成大观的文学创作思潮,特指方方

12、、池莉、刘 震云、刘恒等人的创作,主张对生活的零度介入状态。代表作有:池莉的烦恼人生 、 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等。. “自叙传”抒情小说: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不着意于通过人物 的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 这种小说侧重于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个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写。.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取材平凡琐碎,多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诸如茶食、野菜、 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 迪或感悟。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较

13、早的散文佳作,作品关注文化命题,特别是中国高雅文化一路 行来的艰难之旅。文本介于文学与专业研究之间。历史是人生化的历史,人生是历史化的 人生,作品角度独特,思考深邃,极大地丰富了九十年代散文的创作。.致橡树:是舒婷的名篇,也是朦胧诗的名篇。诗人通过橡树、木棉等意象来写女性的 独立意识,文字和情感、思想结合完美,在新时期早期吹响了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号角。.建筑美: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主张之一,指的是诗歌因“节的匀 称和句的均齐”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建筑的立体美感。.绘画美: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 “三美”主张之一,指的是以富丽的“词藻”, 勾勒线条,描绘形象,创造意

14、境,使诗中有画,呈现出一种“绘画美”。. “锁闭式”:又称“追溯式”、 “追溯法”、“回顾式”,是戏剧创作中所常用的一种 艺术手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当大幕拉开的时候,整个戏剧的情节已经发展了很长的 一段时间,剧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比较关键的矛盾都已经形成,正处在总爆发的时刻。. “人像展览式”: 人像展览式结构(也叫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是老舍先生对戏剧写法的新尝试,主要表现在茶馆第二幕的结构上,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这些 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 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 馆中

15、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横断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三、简答.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 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 求。.简述“朦胧诗”的特征。艺术表现:迷蒙、多义。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广泛吸收现代 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主旨:表达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 奥秘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

16、美好境界的 蒙胧向往。.“冰心体”散文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1)坦率真挚而缠绵的抒情品格。情感的真挚与态度的坦率以向知己谈心的方式吐露一种 无芥蒂、无杂念的纯情。(2)清新隽丽的语言。以亲切自然的白话口语为主,揉进某些形象,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 文言文字词,形成一种文白夹杂,温文典雅的语言。 注重语言的形象性:色彩、声、形(绘 形)等描绘与再现。.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3)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语言质朴平淡而周密妥贴,生气盎然,富有一种逼人的风采。.简

17、述巴金随想录的文体价值、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是巴金先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散文著作。随想录全书洋溢着强烈的自审意识 和自省精神,它的文体价值在于:标志着散文开始告别一个浮夸、说谎的阶段,而进入一 个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作者开始告别一个自我粉饰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 自我反思省察的时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如下:(1)敞开心胸、直抒性情是随想录最突出的特色。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 结合在一起。而随想录真正给人以咱和鼓舞的所在,便是它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

18、 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4)自然朴素、不事雕饰是巴金这部散文集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请结合幻灯和教材进行答题。.简述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请结合论述题进行思考。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房无地,无固定职业,靠打短工度日,受尽压迫与剥削。作为一个农民,阿Q具有一般劳动者吃苦、耐劳、能干的品质,并有着对压迫者的对立意识和自发的革命要求。但由于已成了 一个流浪雇农,所以也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他在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形成的“精神

19、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 法”是奴隶的盲目乐观,是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是不敢反抗的妄自尊大,是安于奴隶地位的高等级欲望, 是有利于反动统治的腐朽意识。它有各种表现形式,如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譬自解嘲、对被侮辱与被 损害的健忘、向弱者泄愤等,这实际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手段。可见他已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命运,成了一 个浑浑噩噩、不死不活、供人驱使的奴隶。当然,作为一个有着深重痛苦和仇恨的阿Q来说,他内心深处也有着一种自发的革命要求,当革命起来的时,他决心“投降”革命党,参加“造反”。尽管阿 Q心目中的“革命”还是一种盲目狭隘的复仇行 动和谋取一点经济利益的手段,但如果教育引导得法,象阿Q这样受苦的农民

20、是能够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的。然而这场革命走了相反的路,摒弃和杀害了阿Q这样可以参加革命的群众。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其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它是普遍存在于中华 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其次,阿Q的悲剧命运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请结合作品谈谈雷雨的艺术特色。1、结构紧凑A、角色的精干以致情节集中八个人物缺一不可,人物数量节省到不能再节省的地步,一一利用少量人物表现尽可能多 内容,导致情节的集中。在此我们用“反证法”来说明这一问题。人物的设置是否必要又一个很重要的检验标准: 是看每一人物在剧中是否具有不

21、可替代性:雷雨的两个家庭两代人的恩怨、三十年间的历史变迁、夫妻、父子、母子、母女、兄弟、兄妹等亲属关系的纠葛、资本家与工人、主人与仆人、富人与穷人等社会关系的对立, 全由八个人承当。这八个人物组成了一部内部结构复杂的机器的整体。我们不动主要人物,仅试着抽出次要人物:如果去掉周冲,不仅使剧本缺少了衬托,即以周冲的活泼天真纯洁反衬周府沉闷阴郁的氛围,而且无法表现周朴园众叛亲离的孤独,还无法表现繁漪利用周冲阻止周萍四凤二人出 走的精彩场面,尤其是会使最后的悲剧力量减弱,从而减低悲剧的社会意义。如果去掉鲁大海,等于抽掉了资本家与工人斗争这一线索,从而减低了剧本的社会意义。如果去掉鲁贵,周家与鲁家的联系

22、就 会削弱,许多戏剧矛盾就无法构成。(例如,最后一 场的开头,由鲁贵到周家要挟繁漪从而引发矛盾的总爆发。)通过以上的尝试可以看出,这三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人物都不能除掉。人物的节省使既定地 剧情由少数人承担,从而导致情节的集中、结构紧凑、戏剧性强:每一个人都是矛盾之网 中的一个网扣,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戏剧味道”极浓。B、锁闭式结构中国常见的三种结构是锁闭式结构、开放式结构 (古代戏剧的一般结构方法)、人像展览式 结构。“锁闭式”又称“追溯式”、“追溯法”、“回顾式”,是戏剧创作中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把一部戏剧的高潮安排在开场前夕 ,而当大幕拉开的时候,整 个戏剧的情节已经发

23、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剧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比较关键的矛盾都已经形成,正处在总爆发的时刻。就剧本的矛盾冲突而言,仿佛戏剧一开场就进入了高潮, 并且“迫不及待”地就走向了结局。从剧本的结构角度而论,“追溯式”手法与小说创作中的“倒叙”十分相似。在锁闭式结构中,剧情常常在危机中开始,过去的事通过回顾的 方式在展开的剧情中逐步抖出来。雷雨在序幕拉开之前,舞台中的主要人物早就构成了复杂的关系: 周朴园三十年前抛弃并赶走了侍萍,三年前周萍和繁漪私通, 三个月前四凤已有身孕, 几天前鲁大海领导工人开始罢工 这许多头绪都集中于周朴园从矿上归来和侍萍从外地回来看领女儿。这种结构不仅节约了 大量的时间空间,避免了剧

24、情进展的拖沓缓慢,而且还为后来的高潮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线条交叉主要体现在亲缘的纠葛与多角关系的设置。有人认为,雷雨以鲁贵周朴园为中心,许多矛盾冲突错综交织成网络式的团块结构。通过粗略分析,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如下的几条冲 突线索: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这一冲突以侍萍的悲剧命运为主;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表现为专制与反专制,控制与反控制以及繁漪最后毁灭式的精神爆 发;繁漪与周萍的冲突;情人与情人的冲突一一始乱终弃;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阶级对立与血缘关系交叉.其他冲突:繁漪与四凤的矛盾:情敌之间的矛盾,但四凤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四凤与鲁贵:厌恶与顺从依附(鲁贵的三点主义;女儿不愿给钱,父亲就用女

25、儿的隐私要 挟女儿:“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都放在心上”)大海与周萍的矛盾:阶级敌视;反对周萍对妹妹的勾引鲁妈与四凤的矛盾:为女儿重踏自己三十年前的覆辙而痛心,为兄妹之间的私情而内疚痛苦,同时阻止他们二人关系的发展。3、波澜迭起,剧情保持上升势头A、不断加入新的戏剧因素:或新的人物出现,或新的事件加入,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第三幕结束时,繁漪经过精心策划,辞退了鲁家父女,已心安理得,周朴园用钱打发走侍 萍,了结了一桩心事。戏发展到此处,使人感到剧情停滞了,观众不知下面如何发展。但 第三幕的场景转到杏花巷10号的鲁家,在鲁家发生的一切又把剧情推进到一个新高潮: 周冲夜

26、访:转交繁漪送给鲁贵的 100元钱,以此来堵塞鲁贵的口;周萍前去与四凤幽会,繁漪在外面关死窗户窗,使周萍无法返回,引发鲁大海与周萍的冲 突以及鲁家内部的冲突。又羞又气的四凤出走这些事件随着这些人物的到来,不仅加剧了周鲁两家的矛盾,而且还激发了鲁家的内部矛盾,如大海与鲁贵的矛盾,鲁妈与四凤的矛盾等。B、注意蓄势和利用悬念:“蓄势”是构成戏剧高潮的重要手段, 而高潮是剧情的最高势头。雷雨的蓄势主要在前 三幕进行,作家主要在四个方面积蓄能量:侍萍知道自己的一对儿女有私情,但周萍和四凤不知道;侍萍只知道一对亲生儿女在恋爱,但不知道他们还有越轨行为;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鲁大海却不知道周朴

27、园是自己的生身之父;周冲只知道哥哥与四凤相爱,而不知哥哥与母亲私通;除周朴园和侍萍两个当事人之外,其他人不知道他们从前有过夫妻关系。这一切都为后来的高潮到来或矛盾的总爆发作了铺垫,积蓄了能量。悬念:蓄势的过程也是运用构造悬念的过程。一一何为悬念?听众观众的关切心理;引起关 切心理的事件。总悬念:这些人物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 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将各有什么反应?这一总悬 念的凝聚力足以把观众的兴趣维持到终场。具体的小悬念:繁漪将如何报复周萍,周冲知道母亲与兄长的关系后会有什么反应,怀孕在身的四凤将如何处理她与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侍萍将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向别人袒露他们的关系,作者善于操纵悬念,保持

28、所“蓄”之“势”:既解决一些悬念,又留下一些悬念,还增添 一些新的悬念。例如,繁漪反扣上四凤的门窗,既是对第二幕中繁漪对周萍的警告所产生 蓄悬念的解决,同时又构成了新的悬念,一一这是否是繁漪的最后报复?繁漪回周府后, 是告诉周朴园还是同周萍争吵?周萍对繁漪这一报复行为会有什么反应?C、精心构织高潮,注意高潮的冲突的密度与力度不断地“发现”以“突转”来构成高潮、推动高潮“发现”:侍萍发现她所到的周府就是她三十生活过的周家,周朴园发现繁漪并没有淹死;侍萍进一步发现周萍与四凤乱伦;周萍与四凤发现他们是兄妹,周冲发现母亲与哥哥有私情,周朴园发现他统治的王国一片混乱“发现”使剧情“突转”,以致高潮阶段的

29、矛盾密集:第四幕矛盾不断,一个接一个,最 后矛盾交叉重叠:鲁贵到周府要挟繁漪,要求再到周府工作;鲁大海到周府寻找妹妹,与周萍展开辩论(大海说:“你不要玩弄穷人家的孩子。”周萍 说:“四凤是我唯一的生活希望与信心,是她使我下决心活下去”,最后大海略显让 步)四凤在大雨中来到周府,周萍让大海回避,并决定和四凤出走;侍萍上场,不允许他们相 爱;周萍四凤双双求情,侍萍痛苦万分,横下一条心,叫二人远走高飞,永不回头 二人正准备逃走之际,繁漪带领周冲出现。她唆使周冲去争夺四凤,周冲表现出高姿态:“只要哥哥待她好,你们走吧! (周冲是个单纯而爱幻想的多情少年,他爱恋着四凤) 繁漪恼羞成怒,先是大骂周冲蠢猪无用,接着与周萍吵骂,最后当着众人的面倾诉自己的 痛苦,挑明自己与周萍的关系;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周朴园上场,要周萍认母,这一行为使矛盾转化的同时,又使矛盾激 化,也使剧情向最高潮发展。周萍四凤明白二人是兄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