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_第1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_第2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_第3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_第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定风波苏 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写作背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原因小序有何作用?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词中的字、词或句分析。小组探究苏东坡人物形象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堪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问题一:作者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在泥泞中行走,

2、怎么能比“骑马”还“轻”呢?明确:“轻”,并不是他“身轻”,而是他的“心轻”,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罪人”处境的体现。而“骑马”,是官者的形象,所以这一句,鲜明的表现了被贬苏轼的精神境界是超然物外的。问题二:序文已说“雨具先去”,可后文为什么又有“一蓑”,前后不是矛盾吗?明确:不矛盾。“一蓑”并不是实指。这里的“蓑”,可指苏轼的思想,精神风貌,包括他的才华。“我就是这个样子,管你个东南西北风。”归归去?(1)归朝廷? 积极入世(2)归田园? 淡泊名利(3)归佛门? 静达圆通(4)归自我? 旷达自适回归心灵问题四: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词后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呀?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