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声静待花开_第1页
聆听花声静待花开_第2页
聆听花声静待花开_第3页
聆听花声静待花开_第4页
聆听花声静待花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聆听花声 静待花开 细品黄爱华老师的一节展示课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陶维全 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 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 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黄爱华 黄爱华的经典名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耳际,在温馨的旅社里,在洁净的街道上,在攒动的人群中,在匆匆回家的列车上。它淡化了挤公交往回赶的烦躁;它冲淡了错过4:18的列车的烦恼;它也挫伤了已沾沾自喜于昔日成绩的我;它更击碎了躺在温床而不思进取的我的梦 奋起,前冲;充电,远行! 11月17、18号两天,我们数学组一行四人在中科大礼堂,沐浴着阳光,汲取营养,快乐地成长;洗涤大脑,愉悦心智,收获着幸福。我们累并快乐着。黄老师的机智,刘老师的淡定,

2、吴老师的活跃,徐老师的激情,还有顾教授那和蔼谦逊以及高屋建瓴的见解,无不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就展示课而言,我更欣赏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他那高超的艺术,令我钦佩和惊叹!概括地说,整节课体现了他精湛娴熟、机智幽默的教学艺术;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自然流淌,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没有一丁点儿雕琢的痕迹,堪称完美!黄老师的从容,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他四射的激情又无不感染着我们。有时,他的语言又如山间溪泉之涓涓细流,流进了课堂,也流入了我们的心田。这正如他言,“聆听花之声音”。我们已陶醉于黄老师的课堂艺术,很深、很深,而无法自拔;我们已被他的课堂演绎之技巧深深地吸引,很重、很重,而达到忘我。我想还是拘几

3、杯美羹与同仁们分享吧! 黄老师的展示课是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室里坐着的是合肥南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节课对于学生而言当然是新内容。新课的起始部分我未看到,只是从大屏幕上截取几张图片,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我猜想是让同学们探究由线段构成的已经学过的图形与曲线形成的圆形之间的区别。显然,黄老师运用的是温故而知新教法,但增加了小组讨论探究的新理念。 接着黄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下水道井盖子为什么是圆的?(美国微软公司的面试试题) “安全,无棱角,不伤人。” “好看,美观。” “不容易掉下去。如果做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就会沿着对角线掉下去的。”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像是炸开了锅,有的还绘声

4、绘色地比划着。 “那为什么圆形的就不易掉下去呢? ”黄老师给学生又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接着他还拿着自制的教具让一位同学作演示。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思。 不多时,黄老师将鼠标一点,很自然地得到了结论:(1)不会掉下去;(2)方便运输;(3)美观;(4)受力均匀;(5)节省材料。 言简意赅的小结,同时渗透着数学中归纳思想。细节“美国微软公司的面试试题”又体现了黄老师的独到匠心。 紧接着是数学活动。 黄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圆形的纸片,让孩子们对折,多折几次,探究圆的对称性,感受圆的对称美,也为后面研究半径、直径和圆心等基本概念作铺垫。之后,黄老师打开ppt,屏幕上出现: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

5、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对于这部分的研究,黄老师别出心裁地请一位女生做“小先生”给同学们“授课”。让我们来听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还是请你做小先生吧。”黄老师走近一位女生,“请你将屏幕上有关于圆的基本概念讲给大家听听。” 女孩来到了黑板前,开始有点放不开。这时,黄老师不断地鼓励她大胆点,安慰她别害怕。小女孩稍稍有点放松,黄老师接着问:“你是让我到你的座位上坐着还是站在你身旁呢?” “站在我身旁。” “为什么?” “害怕。” “那好。”黄老师微笑着说,“我来教

6、你一招,你必定会成功。” 黄老师的高招是做好“小先生”必备的四句话:(1)请大家听我说;(2)我特别强调的是;(3)大家有什么问题问我吗?(4)感谢大家跟我分享。 从以上黄老师的“现教现卖”,你是否读懂黄老师的用意了呢?我想他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 过了一会儿,当小女孩进入状态之后,黄老师偷偷地坐在小女孩的位置上,融入到集体成为学生中一员。谁料没几分钟便出现了课堂障碍:小女孩在“教学”直径定义时“卡了壳”。原因是直线的定义中“通过”她口误说成了“经过”,这就出现了问题:两端在圆上,中间经过圆心,若是穿过去的折线算不算是直径呢?很显然不是,那又为什

7、么不是呢?“小先生”自己将自己绕了进去而不能自拔。这时,同学们和黄老师共同为其解了围。由此可见黄老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同一般。还有,对“小先生”的评价黄老师采取的是“你真棒”“给点掌声” “你真厉害”等激励性的语言!话语简约而不重复,逐级增强,使学生由起初的害怕,接着走进自信,进而迈向成功。这种语言上所具有的亲和力、感召力以及相应评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底。 正是黄老师那点石为金的四句话使一个普通学生向“小先生”转化,从这里可窥见黄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独特的方法。“我的理解是”“你们觉得怎样?”等等,这些以朋友的口吻和贴心的话语,与同龄人进行交谈,怎能不易沟通呢?我认为黄老师设计的这一环节是整节

8、课的高潮部分,也是一个亮点。它不仅仅是教学,还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和老师角色的互换也体现了一种大胆的尝试和锐意创新。虽说学生讲的并不是那么完美,但至少她敢讲、敢做,这一方式打破了师讲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表明向成功迈进了第一步。确实让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最后一个环节,黄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形成,又举出一些反例说明定义的严谨。如两端在圆上但不通过圆心的线段,通过圆心但两端或一端不在圆上的线段,使学生较为完整地理解概念,同时也培养孩子看问题要全面的能力。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必须强调“在同一个圆上”,黄老师点拨

9、的很到位。 “半径这么长,圆就这么大;圆这么大,半径就这么长。”黄老师一边点击鼠标演示,一边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诠释着“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这一重要的定理。他不是简单的灌注而是动态地、非常直观地给予。 对这节课的总结,黄老师不是采取惯用的“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而是让学生圈一圈最关键的词。我认为这正是黄老师本节课的又一亮点,它使学生在思索中很自然地又回忆了整节课的内容,这也许是黄老师在制作影片之“花絮”吧? 另外,我还注意到黄爱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融入了人文化的教育。譬如,“你累吗?”“你快乐吗?”“谢谢大家跟我分享!”等等这样具有亲和力的话,无形间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

10、和谐和融洽,这或许就是美丽教育。 关于顾教授的两点点评我并不敢完全赞同。其一,顾教授建议折纸探究的环节顺序由原来的“圆心半径直径”变更为“圆心直径半径”。这一点我很赞同,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折纸时首先获取的是直径,然后得到半径。其二,顾教授建议在探究圆的基本概念后再进一步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首先本节是“圆的认识”,重点是简单的认识。这些基本知识能够透彻地学习,才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其次,关于数量关系的探究本节已涉及到,即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倘若再增加直径和周长的关系恐怕学生就吃不消了。 就这一节课而言,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两点想法:(1)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数量关系式

11、“d=2r,r=1/2d”应板书于黑板,这样会更清晰、直观;(2)直径概念的探究无需纠结,可让学生多读几遍,就其意自见了。此外,让五年级的同学上六年级的课,这对我们以后上观摩课或考评课是否是个误导?在时间上,能否如黄老师那样可以超时和拖堂呢? 总之,瑕不掩瑜,黑子不能遮住太阳的光辉,黄老师在教育教学追求完美和卓越令所有听课者叹服! 记得一位教育者说过,“课堂上要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一种静态教学,给予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他们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灵活地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的实际问题。相信,有效的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活性的根基。”的确,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具备创新的理念,才会很自然地将绩优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才会点燃孩子们自主创新的火花!听了黄爱华老师的展示课,对此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们一致认为: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名师的课是一次洗礼;听专家的课更是一生的幸福! 我想我们不能再做“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