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古代汉语(上)笔记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定义: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上限: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 下限:五四运动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研究对象: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内容:文字、
2、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第一章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什么是工具书定义: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特点: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工具书的作用:解决疑难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工具书的分类字书定义: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
3、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常用字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它首创部首解字法,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的释字体例,每字之下,先解
4、字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字形,最后辨识声读,后代很多学者都研究这部书,作注者很多,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版本参阅:中华书局1963影印版、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出版社1997年。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写的,成书于1716年,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影响较大的一部字典,共收单字47035个,全书共分为214个部首。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涉及的韵书:宋陈彭年广韵、宋丁度集韵、元熊忠韵会、明乐韶凤正韵。优点:搜罗的古书资料原始而丰富,注意用不同韵书的反切,释义也
5、很详细,对我们查阅字的古音古义、阅读古书,无疑是有帮助的,其次,因为收字较多,一些在一般字典中查不到的字,在其中都以查到。缺点:错误比较多,清王引之字典考证指出错误二千五百多余,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版本:中华书局1958年影印版,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横排本。古汉语常用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等几个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后,又进行修订,1993年第二版,1998年第三版,共收古汉语常用字4100多。汉语大字典,是80年代成书出版,四川湖北两省组织,1985-1990,全书共8卷,这书共收字56000个左右,分200个部首。(字海收录字数最多)辞书 定义:辞书在今天称为辞
6、(词)典,它是解释词语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两汉时期的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辞书。常用辞书一般性工具书:辞源(1915年)、辞海(1936年)都是综合性工具书,采用214部首,1958年,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开始对旧辞源和旧辞海进行修订。辞海仍旧是综合性辞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等。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第一部普通话词典,由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写,主任李叔相、丁声树。1978年第一版,1983年修订,1996年再修订,2002,2005年再修订。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大型多卷文本工具书,也是最权威的大型语言工具书,
7、1986年第一卷,1994年出齐,全书正文12卷,加附录1卷,共13卷,该书共收单字2.2万余个,词语37.5万余条,共约5000万字。罗竹风主编,编纂方针“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广泛收录古今文献中的许多词语,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面貌与词义演变的轨迹,凡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词汇基本收录在内。(最权威的)正文按200个部首编排。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古汉语词汇学和训诂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作者不可考。尔为近,雅为正,即雅正之言,共19篇,有释诂、释言、释训、释山、释草,体例按意义编排。专门性工具书:查检虚词的:助字辨略:清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收字476个,全书
8、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出版于1819年,收字160个。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词诠:近人杨树达,出版于1928年,收古汉语虚词五百多个,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著,1932年出版。查检诗词曲词语的: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出版于1953年。查检人名地名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三、工具书的编排方法按音序编排(音序法),即按字音顺序编排的检字法。韵部法:在旧工具书中比较通行,先按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每声再根据韵来分韵部,韵部常用的是平水韵(106韵)。三十六字母法:字母指古代字母,唐末守温和尚创制,根据汉字所属唇舌齿牙喉发声部位的不同来编排。
9、国语注字字母法:是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前通行的一套方案,1913年由读者统一会制定,1920年改订,共四十个,辞诠用这种,现在已被汉语拼音方案替代,废弃不用。汉语拼音字母法: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新华字典率先用其编排,现在最通行的检字法之一,它按汉语拼音26个字母顺序排列,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词典也使用这种。按意义编排(义类法),是极为古老的一种编排方法,是将资料按学科系统或事物性质排列,如尔雅、中国丛书综录。按部首和笔画编排(部首法),是根据字的形体按偏旁分类,分成若干部首,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说文解字首创部首解字法,这种方法历史悠久,应用较
10、广,也是字典或词典常用的编排方法,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使用这种。按号码编排(号码法),四角号码四、工具书的注音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的方法,如康熙字典。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字注音,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起来形成被注字(被切字)的读音,如“毛,莫袍切”。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些用来反切的字,到今天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使反切出来的音和普通话读音不和。“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法叶音法,故意改变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的做法,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致,是一种应当受到批判的注音方法。五、工具书使用的注意事项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可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采集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1、细读凡例,从编者说是编排方法,从读者说是使用方法。注意书后有无补遗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随时留意报刊上对该书评价的文章。第二章 文字书面单位记录语言单位表示的音叫表音文字,表示的意义叫表意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第一节 汉字的构造一、六书理论六书是我国古代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和用字条令。六书始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可见“六书”乃“六艺”之一,被列于周代贵族子弟必修的教育课目,但是周礼并没有对六书的内容做出详细解释,直到汉代学者才提出了六书的分目,把它具体解释为六种造字方法。从名实相符的角度看,许慎的名称较为合理,从文字发展的过程看,班固的次序比较恰当,既象形、指事、会意、形
12、声、专注、假借。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结构类型和运用规律的总结,影响巨大,对汉字的研究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先有汉字,才有六书理论。但是,汉字的造字法只有前四种,后两种是用字法。二、汉字的构造象形定义:象形,象实物之形,形象地描绘字所表达的客观事物的形状或特征。象形字表达的一般都是具体的有形可画的事物。分类:独体象形字:指描画事物轮廓或特征而形成的象形字,形体不可再分。合体象形字:指除取像事物的轮廓特征而成字体外,还需要有其他相关事物的衬托。象形字数量不多,说文解字中只占2%左右,但是象形是造字的基础,是组成成千上万个汉字的基本部件,其地位极其重要。指事定义:就是用指示性的符号表示比较抽象的概
13、念。分类:纯粹指事字(独体指事字):即用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的抽象线条来表示字义。加体指事字(合体指事字):即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性符号而构成的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有指事字120个左右。会意定义: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分类同体会意字: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异体会意字:数量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的字组合而成。会意字要比象形字和指事字多得多例:寒:会意字,人在宀下,以草荐覆之,下有冰,本义是寒冷。形声 说文中占80%以上定义:由形符、声符两部分组合而成新字的造字方法。形符又叫意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声符又叫音符,
14、表示字的读音,两部分缺一不可。形声字具有能产性,后起的汉字基本都是形声字。分类左形右声 江棋诂超左声右形 攻期胡邵上形下声 空箕罟苕上声下形 汞基辜照内形外声 辩哀问闽内声外形 阁国固里前四种较多,后两种较少,第一种最为常见,除了以上六种,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形占一角:形符占一个角落或比较小的位置例:颖,从禾顷声;颍,从水顷声;赖,从贝剌声;荆,从草刑声声占一角:声符占一个角落或比较小的位置例:徒,从辵土声省形、省声、亦声省声:省略声符的部分笔画,如:珊,从玉删省声;炊,从火吹省声;茸,从草聪省声;恬,从忄甜省声。省形:省略形符的部分笔画,如:亭,从高省丁声;星,从晶省生声;弑,从殺省式声亦声
15、:会意兼形声字,如:娶,形声字:从女取声,会意字:从取从女;婚,形声字:从女昏声,会意字:从女从昏;婢,形声字:从女卑声,会意字:从女从卑。形声字的产生标志汉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构字方式灵活,能产性较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康熙字典中占90%以上,现代新造汉字基本上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最终成为汉字发展的主导方向。转注:对于转注,文字学家对它的解释最纷繁,很难作出定论。江声认为,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朱骏声认为转注就是词义引申。假借定义: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寄托那个词的意义,因为这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是借来的,所以成为假借。第二
16、节 汉字的形体分析与探求本义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而寓义于形又是表意文字的本质特征,汉字的最初构形与它要记录的词义有着必然的联系,人们习惯上把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通过对汉字的形体分析来探求字的本义的方法叫因形求义,简称形训。一、因形求义的意义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古文中某个字的含义,从而得以深入具体形象地理解文字意义。有助于了解把握有关字群的相关含义。例:幸,本义是手铐,執:说文:“捕罪人也。”報:说文:“当罪人也。”执朱惮公,以其伐我故也。(左传)例:页,说文:“页,头也。从首从儿。”凡以页为形符的形声字,多与头有关。頭,颠:本义,头顶。墨子:“华发隳
17、颠。”题:从页是声,额头。二、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汉字经过多次形体演变,特别是经过隶变和简化之后,多数字形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因形求义的“形”必须是古文字的字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越是古老的字形,越能体现造字的意图。还原字的古形汉字经过多次的形体演变,特别是经过隶变和简化之后,多数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因形求义的形必须是古文字的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越是古老的字形就越能体现造字的意图。辨明字的构形和方法字的构形和方法,即造字方法,主要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同的构形方法,具有不同的表意方法和特点。例:短,说文:“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掌握部首,推求本义什么是部
18、首?部首就是按照字形结构,将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分部排列,而作为偏旁的字放在一部的开头,统率该部的字,称之为部首。意符和部首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而部首是对所统率的字而言的。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部首不一定都是形声字的意符,原因:部首所统率的字不一定都是形声字,有些部首本身就不能作为形声字的意符。分清两类部首文字学上的部首,说文解字检字法上的部首,康熙字典、辞海舅:从男臼声,说文归入“男”部,康熙字典归入“臼”部。参考和利用说文解字的正确解释查找例证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就是在多义词的某个意义上,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字形,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
19、现的叫今字。古今字是历史形成的字形歧异现象之一,上古时期,汉字数量有限,为了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很多汉字往往身兼数职,这种一字身兼数职的做法,尽管暂时缓解了当时字不够用的矛盾,但人们在具体使用时,难免会造成混乱,影响语言表达上的清晰度,后人为了避免表达上的歧义,便另造一个字或几个字,来分别记录原来一个字所记写的若干个词,今字的产生是为了区别字义。明确:古今字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字产生后,古字并没有被淘汰,还用来表示今字以外的其他意义。古今字的分类增累字:即表示原字本义的新造字区别字:表示原字引申字或假借义的新造字例:解,本义为解牛,引申为松懈。知引申为智二、异体字指形体不同,而读音
20、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字。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异体字产生,由于使用汉字的人口多、地域广、时间长,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造的字,因构思不同、取材有别、方法各异,所以同一意义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字形,这并不是偶然的,说文解字中共有1163个重文。异体字的构成方式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憑和凭,嶽和岳,淚和泪,巖和岩意符的不同:詠咏,睹覩,歎嘆,驅敺,雁鴈,鷄雞声符的不同:綫線,煙烟,時峕意符声符都不同:賸,从贝朕声;剩,从刀乘声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鵝鵞关于异体字要注意异体字大都是一对一,但也有一对几的有的原来是异体字,后来又不是了以下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有些字,虽然意
21、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们当作异体字。有些字,虽然自古同音,但意义广狭不同,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因而也不能看作异体字。如:游和遊,遊是关于行走的,游是关于水的,但在实际应用上,凡关于行走的遊,都可写作游。有些字只偶尔通用,更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三、简繁字定义:即繁体字和简体字,繁体字是和简体字相对来说的,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笔画多的是繁体字,笔画少的是简体字。简体字绝大多数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的,所以一般又称它为简化字。古代虽有为数不少的简化字,并在民间广泛流行,但它却长期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字,在正式的文书典籍中不能使用,到了解放以后,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才取得了
22、合法地位。汉字简化的主要方法将繁难的偏旁改为简单的,燈和灯删去原字当中的一部分,條和条草书楷化,書和书同音代替,後和后采用古字和笔画比较简单的异体字、通用字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趋势,是汉字改革的重要步骤。我们平时写文章提倡写简化字,不鼓励写繁体字。繁简字的对应关系一对一的关系,多数简体字都是原有繁体字的简化,是一对一的关系。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的关系,多是同音代替引起的。举例:余余(我),馀(剩余)斗斗(酒器,容量单位),鬬(斗争)发發(发出),髪(头发)谷谷(山谷),榖(五谷)升升(容量单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干干(干戈),乾(干湿),幹(才干),榦(树干)第四节 汉字的形体演
23、变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形态,不同的形体在笔画姿态、外形的轮廓、字形的构成和异体的多寡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几千年来汉字的形态经过了多次的演变。一、甲骨文定义: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又因其内容多为当时占卜凶吉的记录,而且出土于殷都遗址,所以又叫契文、卜辞、殷契、殷墟文字,甲骨文全部单字约有4500个左右,其中已经认识的约1000个,甲骨残片有15万片之多。甲骨文的特点象形特点明显,图画性较强一字数形,异体字繁多字形多为细瘦线条,拐弯多用方笔,外形参差不齐,高低大小不一甲骨文的研究现状19世纪末,王懿荣收购龙骨。1903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写了一本书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辑录甲骨文的书
24、,拓印甲骨1058片。1904年,孙诒让契文举例开始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它是研究甲骨文的第一部专书,近几十年来,中外有关甲骨文的论述达2000多种以上,甲骨学已经成为国际上一门很活跃的学问。二、金文定义:指殷周到汉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中钟和鼎最为常见,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从商到汉,都有金文,这里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毛公鼎铭文字书最多,共有497个,西周铭文多记载征伐、祭祀、赏赐等内容,文辞多古奥难懂,但风格庄重,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金文的特点与甲骨文相比,形体结构变化不大,但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较多形声字的比例增大象形性不断减弱,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25、三、篆书大篆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等,狭义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秦并六国之前国内使用的)大篆的典型代表,一个是籀文,一个是石鼓文籀文也叫籀书,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这是一部教授学童的字书,通行于战国时代的秦国,全书共15篇,至汉代只剩9篇,到晋代,就全部看不到了。石鼓文:与籀文时代相近,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是刻在鼓形石碑上的文字,石鼓顶圆底平,四面环刻四言诗。隋朝末年发现的,共十块,只能看到300多个字。特点:和金文相比,大篆笔画均匀,字形整齐小篆定义: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字体,李斯等人以当时秦国通行的文字为主,参照六国古文加以整理而成
26、,秦始皇又加以推行,秦始皇利用政权力量推行小篆,是对长期以来自然发展的汉字进行有计划有领导地整理、加工、简化,结束了长期以来古文字杂乱纷纭,异体繁复的混乱现象,因此,小篆字体的推行,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规范化运动,小篆是古文字形体的最后形式,是古文字的终结。特点:进一步趋向匀称整齐,笔画圆转引长,线条粗细一致,偏旁部首基本上归于统一,废除了大量异体字,文字基本上趋于字形。四、隶书也叫隶字、左书、佐书,它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又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又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秦隶定义:又称古隶,是秦代使用的隶属,秦代隶篆并用,小篆是官方通用的字体,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秦隶是下级官员用于书写
27、的辅助性字体。秦隶的特点: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但秦隶仍有隶属的某些痕迹。汉隶定义: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官方通用的字体。特点:秦隶的笔形是平直方折的,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秦隶残存有某些篆书的痕迹,汉隶很少有篆书的痕迹。隶变简言之,文字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叫隶变,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彻底改变了古文字的象形面貌,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它把宛转曲折的线条变成点、横、竖、撇等笔画,整个字形由小篆的圆匀变为方正平直。汉字从此变成由点画组成的纯粹的符号,奠定了现行楷书的基础,对汉字的
28、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变革在汉字发展史上成为隶变。五、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楷为规矩、整齐,可为楷模之意,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字体。特点:楷书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形不同,汉隶的笔画有波磔,而楷书没有,汉隶近于扁宽的四方形,楷书则多为正方形,楷书有不少字比汉隶简化,更便于书写。六、草书和行书草书和行书一直是辅助性字体,是汉字演变的支流。草书定义: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潦草的字体分类:章草:是指东汉章帝时盛行的汉隶的草书,它保存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代表人物杜度,汉章帝曾允许他以草书上书,三国时期皇象急就篇,是现在能
29、看到的最早的章草。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而来,它形体连绵,字字相顾盼呼应贯通一切,世称“一笔书”,今草没有章草的波势,笔形是楷书化的草写,字形很难辨认,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张芝。狂草: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比今草更草率的文字,它任意增减笔画,随意书写,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纯艺术品。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张旭。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变体,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自独立,好写好认,切合实用,自魏晋以来,通行日广。汉字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第三章 词汇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基本未变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处分适只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处分:古义
30、:安排,今义:处罚。行李之往来。(左传)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携带的东西。射其右,毙于车中。(左传)毙:古义:扑倒,今义:死亡。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史记)烈士:古义:慷慨有抱负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左传)牺牲:古义:祭祀时的牲畜,今义:为争议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可怜:古今皆有怜悯意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可爱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白居易曲江春早)可喜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可惜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可羡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演变一、词
31、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扩大:指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例:菜、睡、江、河两汉以前,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两汉以后,词义扩大,江河成为河流的通称,为了和其他河流相区别,河前加黄,江前加长。浮于洛,达于河。(尚书)北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书)匠:原指木工,后来泛指有专门手艺技术的工人。工师得大木,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孟子)尝欲作露台,召匠人计之,值百金。(史记)皮:汉以前指带毛兽皮,去毛兽皮叫革,汉以后也指人皮,后来也指植物的外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经)乃割皮解肌,决脉结筋。(史记)以竹皮为冠。(汉书)布:本指用麻织成的衣料,大约魏晋以后,随着棉花的传入,布开
32、始从麻扩大为棉织的衣料,现在又扩大为化学纤维织成的衣料的统称。以麻为布,以茧为丝。(春秋繁露)库:本指收藏兵器和车辆的处所,扩大为储存大量东西的建筑物,放粮食的叫仓。词义的缩小:指词所指称的对象范围缩小了。例:宫、瓦朕:在先秦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和“我”、“吾”等一样,秦始皇以后,朕成为皇帝的专称。云将曰:朕愿有问也。(庄子)天子自称朕。(史记)臭:古指各种气味的总称,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弟:古指同辈中年龄较小的,包括男性和女性,现在只指男子。禽:古指飞禽走兽的总称,现在专指鸟类。丈人:古指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现在指岳父。丈夫:古代泛指男子,今天指妻子的配偶。亲戚:古代不仅指外亲戚,也指父母家
33、人,今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成员。词义的转移:词义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新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再存在了。例:暂、汤涕:古指眼泪,现指鼻涕。涕满匡而横流。(史记目泪下,鼻涕长三尺。(僮约)脚:本指小腿,后指足部。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意义的不同古代褒义,现在贬义:复辟,爪牙,鹰犬:古指供驱使奔走的人,现在是指走狗帮凶。古代贬义,现在褒义:锻炼古代中性,现在贬义:诽谤,贿:古代指赠送财物,现指用财物等收买。卑鄙:古指地位低,见识浅,现指行为恶劣,不道德。词义轻重的不同古义轻,今义重:诛古义重,今义轻:感激第三节 单音词和复音词、同义词一、单音词和复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
34、单音词,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古代某些相连的单音节词,不是词而是词组,妻子,寻常: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养妻子。(孟子)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复音词:多音节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的词叫复音词,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发展,到了现代,复音词已占绝对优势,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趋势。由汉语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发展的趋势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师:军队,次:驻扎加上词头和词尾:虎:老虎,杯:杯子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作为词素,构成新的复音词:过:超过,国:国家,害:祸害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由于两个单音词搭配使用,逐
35、渐凝聚成一个词:聪明,后悔耳聪目明。(荀子)秦王后悔之。(史记)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单音单纯词,只有一个音节,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前提必须是一个词。复音单纯词:蝴蝶。包括叠音词和连绵词,关关、潺潺、瑟瑟、姥姥,连绵词包括:双声、叠韵:参差、仿佛、彷徨,其他连绵:辗转(双声兼叠韵),蝴蝶、葡萄(非双声非叠韵)。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消息、寒冷、园圃。偏正型:布衣、天子、火红。动宾型:将军、管家。主谓型:口吃、年轻、心酸。补充型:摧毁、扩大。注意:人口、纸张,此类名词+量词,也是补充型。重叠式:姐姐、哥哥、爹爹、妈妈
36、附加式:前加式:阿、老、第。后加式:子、头、儿。二、连绵词(附加内容)有两个不同的字连缀成一个意义不可拆开的词,词里的每个字表示一个音节,与词义没有任何联系,连绵词属于单纯词。作用:大多数有双声叠韵的关系,读起来声韵铿锵,韵律和谐。描绘事物色彩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特征:词义解释上的不可分割性书写形式的多样性连绵词的两个字在语音上往往有联系,多为双声叠韵关系。三、偏义复词即两个语素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词义,而另外一个语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只是一种陪衬,它属于并列式合成词(联合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偏向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作息:偏向作如闻城中缓急,奈何?(金石录后序)
37、缓急:偏向缓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经)风雨:偏向风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车马:偏向车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园圃:偏向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偏向亡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寒暑:偏向寒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韩非子)府仓:偏向仓。府指钱府。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成败:偏向败偏义副词分两类:由两个语义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由两个语义相关的语素组成四、同义词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词很少。比如:我和余,黎民和黔首。绝大部分同义词词义相近,存在种种细微差别,比如:树和木,树有“种植”的意义。同义词
38、辨析从词义方面进行辨析:如:完备,都有“全”的意思,但是侧重点不同,“完”着重在完整,没有损坏,如“完璧归赵”,“备”着重在数量,有“什么都有”的意思,孟子“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洗、沐、浴、澡,都有洗涤的意思,但是洗的部位不同。说文解字:“洗,濯足也;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澡,洒手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荀子)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足。(史记)疾和病:都有生病的意思,但词义表达的程度有深浅之别。说文解字:“疾,病也;病,疾加也。”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韩非子)但也有例外,有时疾也可用来指重病。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
39、启予足,启予手。”(论语)从感情色彩上加以鉴别杀、弑、戮、诛、斩。都有借助某种手段使人或物失去生命的意思,但是又各有特点,在具体用法上,特别是在感情色彩方面还有细微的差别。“杀”不仅指杀的动作本身,而且还包括强调杀的结果的意思,结果一定是死。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孟子梁王上)杀的对象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但不能用于非生命的东西,用于人的时候,可以指正义或非正义的杀。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如杀天道,以就有道,何如?(论语)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弑”在封建社会专指子杀父、臣杀君。弑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动物。赵盾弑其君。(左传)“戮”多用于根据一定的刑法而杀死
40、有罪的人,所以戮包含有惩罚的意思。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左传)“诛”和戮相似,指杀有罪的人或不仁不义者,从封建道德的角度讲,诛和戮都是正义的。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孟子)“斩”用法最为宽泛,不仅杀人、动物,也可杀无生命之物,正义或非正义皆可。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左传)征、伐、侵、袭、攻。都能指军事上的进攻,但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征”是褒义词,最初是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攻“无道”“伐”、“侵”、“袭”不是褒义词,“侵”、“袭”带有贬义,“伐”本事个中性词,不限于上对下或有道对无道。“伐”是公开宣战的正式战争,进军的时候双方都鸣钟击鼓。“侵”是不宣而战,不要借口
41、,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人的国土。“袭”是袭击,偷袭,比“侵”更富有秘密性质,是乘人不备而偷偷地突然攻击。“攻”是进攻、攻打。往往偏重在军事上的攻坚战,是军事进攻的泛称,没有明显的特点。子、若、汝、尔,都可指称对方,但“子”是尊称,含褒义,“若”是一般的对称,是中性,“尔”和“汝”除了用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外,用在其他的场合,都有轻蔑的意思,含贬义。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若胜我,我不若胜。(庄子)(伯丑)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隋书)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崤之战)从语法功能上进行辨析耻和辱,说文解字互训:“耻,辱也;辱,耻也。”
42、(马建忠马氏文通开始有了语法概念)耻常用为意动用法,辱常用为使动用法。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论语)辱能接受表示被动的词“见”,而耻不能。反见辱。(史记)畏、惧,都表示害怕的意思,但组合功能不同,畏多用于及物动词,一般带宾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惧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往和适,都是到什么地方去,但往一般用作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出不入兮,往不返。(国殇)而适多用作及物动词,带宾语。子适卫。(论语)第四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本义定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这里所说的词的本义,
43、实际上指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证明的最早的意义。为什么要探求词的本义在古书中,尤其是先秦作品中,常常用到词的本义,如果对本义不了解,就无法正确理解全文。如:“理”的本义就是治玉,雕琢玉的过程。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发:射发也。本义指射出箭,“引而不发”。齐军万弩俱发。(孟子尽心上)抓住了一个词的本义,就可以从纷繁的词义中理出头绪,从而提纲挈领,以解驭繁,使纷杂的词义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解:第一义:解牛分解动物;第二义:解体开放;第三义:解结:解脱、解说、晓悟、见解、和解。绥:“升车必正立执绥。”(论语)原指车上的绳带,引申为安、安抚,保持身体稳定。如何探求词的本义因形求义二、引申
44、义定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朝:本义早晨上朝朝廷朝代表:说文解字:“表,上衣也,从衣毛。”本义:皮衣有毛的一面。表裘不入公门。(礼记)文表而枲里。(盐铁论)枲:麻衣服外表曾子居卫,缊袍无表。(庄子)缊:以乱麻为絮的袍子,表:外衣君子表微。(礼记)表:表达,显明或受警以表心。(史通)表:表明,表白城上千步一表。(墨子)标志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直接引申: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新义与本义关系密切,也称近引申义。狂:本义:狗发疯,引申为人的精神失常,即疯癫。间接引申:由直接引申义再派生出来的意义,对本义而言,就是间接引申,新的引申义与本义关系不大,又称远引申义。词义引申的方式辐射式引申:以本义
45、为中心,向不同方面直接派生出若干引申义,都是直接引申义。节:竹则笋苞抽节。(吴都赋)竹节(本义)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木节,草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关节寒暑易节。(列子)季节,节气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促织)节奏时穷节乃见。(正气歌)气节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礼节强本而节用。(荀子)节约(苏武)仗汉节牧羊。(汉书)节杖发:发生出发发动散发抒发发扬举事传扬送达北:本义二人相背败逃背弃背叛分别裁:本义裁衣隔断裁决裁剪裁减链条式引申:由本义产生甲引申义,又由甲引申义产生乙引申义,如同链条一环套一环的引申。兵:本义兵器士卒军队战斗战争综合式引申:辐射式兼链条式引申微:本
46、义“隐藏”,本义分两义:“不显露的”和“暗暗的”,“暗暗的”引申为“暗中伺察、刺探”,“不显露的”分两义:“微人,轻微”和“深奥”。“微人,轻微”分三义:卑贱、衰落和稍微。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史记)暗中时:本义季节时候,时间,时辰时机时运,“时候”分为:时常,时代,当时,按时词义引申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道:本义是道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后来引申为达到某一亩地抽象的途径方法: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和道理: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网:本义捕鱼鸟用的工具,后来引申为广泛搜求:网罗天下旧闻。(史记)由个别到一般表:雄雌:专指鸟类,雄鸟和雌鸟,说文解字:“雄,鸟父也;雌
47、,鸟母也。”谁知鸟之雌雄?(诗经)后来泛指所有的雄性雌性动物: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涉:本义淌水过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诗经)后引申为渡河、过河: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由实词到虚词以:本义任用,使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后来引申为虚化为介词,凭、用: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第四章 语法第一节 词类的活用一、什么是词类的活用(活用只是临时的,是依赖于语境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说来,它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是比较固定的,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在句中经常作主语、宾语,可以作定语、谓语(南溟者,天池也),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在
48、、发展、变化等,在句中常常作谓语(吕氏春秋黑为白),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在句中作定语、谓语、状语(战国策老臣病卒,曾不能疾走)、补语。以上各例说明,各类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都是有一定分工的,但是在汉语中,不少词可以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灵活运用。比如:孟子“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的“远”,左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定义:词类活用指古汉语的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的现象。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词的兼类:一个词既属于A类,又属于B类,这种现象,一般称为词的兼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有,活动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兼类
49、则是在某个词在语言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词义的引申而取得了不止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最显著地特点是它的临时性,而词的兼类的特点则是它的固定性。二、使动用法什么是使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际上是以一种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动词的使动用法定义:即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来实行这个动作。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远人不服而能来(之)
50、也。(论语)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之)。养略而动罕,则天下不能使之全。(荀子)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公将尝膳,姬曰:“所由来远也,诸使人尝人。”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食读si第四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负:使承担晋侯饮赵盾酒。(左传)饮读第四声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食读si,见读xian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汉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常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
51、传)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之)。本荒而用侈,则天下不能使之富。(荀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名词的使动用法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齐桓公会诸侯而国异姓。(史记)使异姓立国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原道)使和尚成为凡人,使寺庙居所成为一般的庐舍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使灭族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战国策)故王不如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使怀疑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52、左传)作使动用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天子不得而臣(之)也,诸侯不得而友(之)也。(刘向新序节士)三、意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样”的意思,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甘其食,美其服。(老子)甘,美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小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少,轻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怪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名词的意动用法友风而子雨。(荀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四、为动用法什么是为动用法,是主语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53、事物施行某种动作行为或者表现某种性质状态的词。动词、名词、形容词都有,动词最多。动词的为动用法侍中侍郎,长史参军,此皆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死:为而死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尚书)作:为准备、设置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左传)御:为驾车君子死知己。(咏荆轲)死:为而死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庄子)名词的为动用法父曰:“履我。”因长跪履之。(史记)履,为穿鞋膏吾轸,秣吾马。(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膏:为抹油,秣,为喂草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舜勤民而野死。(国语)勤:为而勤劳五、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客初至,不冠不袜。(大铁椎传)冠:戴帽子,袜:穿袜子人其人,火其书。(原道)形容词卒使上官大夫
54、短屈原于倾襄王。(史记)短:揭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史记)多:赞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老幼六、数词活用为动词法后王,统仪礼,一制度。(荀子)内无苛慝,诸侯不二。(国语)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左传)七、动词活用为名词又私自送往迎来。(论贵粟疏)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左传)八、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九、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面:当面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草,露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
55、隅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廷表示工具或依据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车臣请剑斩之。(汉书)剑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驴)船表示对人的态度汝兄弟父事丞相。(三国志)父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犬马表示比喻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蚕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过秦论)云,影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汉书)鸟兽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中山狼传猬、蠖、蛇、龟十、词类活用的条件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
56、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最后应该指出,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词序词序也叫语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中组合的先后次序,词序是汉语组词成序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词或词组充当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一般规律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最后,古今汉语基本一致。但是古代汉语中,也有一些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谓语前置(主谓倒置)主谓倒置的目的是突出谓语的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在感叹句中突出谓语甚矣,汝之不惠!
57、(列子)美哉室!(左传)大哉,尧之为君!(论语)贤哉,回也!(汉书)在疑问句中突出谓语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谁欤,哭者?(礼记)在祈使句中突出谓语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共同点:大多是简单句,谓语比较短二、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求严格)谁、何、奚、安作动词宾语前置圣王有百,吾熟法焉?(荀子)“许子冠乎?”曰:“冠”,“奚冠?”曰:“冠素。”(孟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作介词宾语前置许子奚不自织?(孟子)何以哉?(左传)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战国策)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凝固形式:何以;何如(如何),怎么样,怎样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肯定性的
58、不定代词(有的人)莫:否定性的不定代词(没有谁)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宾语用代词复指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再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是”或“之”,复指一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宋何罪之有?(墨子)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并在前置宾语的前面加上“唯”构成“唯是”的结构,“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如果宾语本身就是代词,一种情况是仍旧用这种语法格式强调宾语,只是用来复指的代词一般只用“之“不用”是“
59、,凝固格式“是之谓”、“此之谓”,另一种情况是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到动词之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只限于“是”,其他不多见。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判断句的定义及特点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所谓判断句,就是谓语对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进行断定的句子。古汉语判断句特点: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句直接作谓语,直接对主语判断。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二、判断句的基本句式主语+谓语+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制,岩邑也。(左传)
60、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王,人君也;斶,人臣也。(战国策)张骞,汉中人也。(汉书)主语+者+谓语+也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南溟者,天池也。(庄子)吾所欲者,上地也。(韩非子)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主语+者+谓语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史记)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兵者,不祥之器。(老子)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主+谓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夫鲁,齐晋之唇。(左传)荀卿,赵人。(史记)古代汉语表示否定判断,是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字。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村年度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第2版)(拓展模块)教案3-模块3 3.3 大数据工具
- 中班秋季安全教育教案20篇
-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课时7 七年级 Unit 7 2025年中考英语(仁爱版)一轮复习基础练(含答案)
- 【中考考点基础练】阶段训练三 第11~15章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广东)(含答案)
-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实验:探究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课件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13-2018年中国噻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码彩激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感应擦鞋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活动数据分析报告
- 环境设计生涯发展展示
- 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调查
- 2023-2024学年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八年级上英语期末考试题
- 应急除雪演练方案
- 二次函数(最全的中考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 电梯维保数字化转型策略与实践
- 《有机化学》课程教案
-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试卷(含答案)
- 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