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同中学 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摸底测试卷一、积累应用 ( 10 分)1. 按要求填空。(1)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2)彼童子之师,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3)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话用了_ 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答案】 (1). 虽有槁暴 (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 论语 (5).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
2、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槁暴,授,吾。【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
3、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2. 按要求选择。(1)你想写一篇书法作品送给老师,作为内容,下列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A.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B.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 克己复礼,万世师表D.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出自李白的行路难三首,意思是大道虽宽广如青天,但唯独没有我的出路。形容仕途坎坷,送给老师不合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吗?强调学习中复习的重要性,送给老师不合适;“克己复礼”出自论语意思是“克制
4、自己,做事要符合礼仪”,“万世师表”出自三国志,意思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和表率;是对孔子的评价,适合送给老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对高尚品德的敬仰。故选C。3. 按要求选择。(2)远方亲戚送来特产,父母不在,由你招待,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大老远的跑一趟,真是辛苦你了!谢谢您。B. 谢谢!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辛苦了。C. 多谢光临!礼物就不必带了,家里都有的。D. 就在这里把,等父母回来,我就交给他们。【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得体能力。本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语境,确定答案。本题语境中应该用生活语言表达对客人的感谢,要热情有礼貌B
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说礼物很轻但情谊很重,说客人送来的特产很轻,语境不合适;C“多谢光临”多用于书面语,下一句对客人的礼物不重视,对客人不尊敬;D语气平淡,对客人冷淡,父母多用于书面语,不符合口语化;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
6、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阅读下文,完成各 题。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姜鹏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 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什么?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那可是唐朝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资治通鉴给予唐朝历史
7、如此高的关注度,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是资治通鉴的作者们疏忽了吗?把这个疑问暂时搁在一边,让我们继续在资治通鉴中寻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又会发现了什么?我们会发现,杜甫的运气比李白好一点点。为什么是好一点点?因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到了一次。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杜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
8、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先来看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能解答我们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其实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治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直到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
9、句话中所描述的情况,“迁 固(指司马迁和班固)以来,文字繁多”。找个读书专业户,认认真真每天读五万字,读完这些书要花一年时间。 以致用为目的的读史,犹需细致认真,不能流于泛泛观览,要做到学与思并行。若用这种方法一丝不苟地读史,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间把这些书读遍?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已被之前的十几部王朝史,和其他各类史学著作叙述过。司马光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历史事件从以前的本书上剪裁过来,拼拼凑凑形成一本新书。对于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事件,司马光同样会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予以重新检查。检查的目的,除了进一步核对历史真实性之外,还要考虑以往的历史叙述,对一
10、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解读是否正确,是否真的有利于后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所以,司马光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衰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轶事。李白、杜甫不见载于资治通鉴,符合这个标准,因为他们不是政治人物。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只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也符合这个标准。因为子虚上林辞藻再华丽,也与治国无关;谏猎赋的文字虽然相对平实且篇幅短小,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帝王行为规范的问题,与治道有关,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当然,作为“史学双璧之”之一的资治通鉴,人们总会将他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较。史记的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
11、中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但从史学角度讲,其真实性如何,却历代均有质疑。比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故事蓝本也出自史记。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基本上已经被后来的史学家们否定,因其内在矛盾太明显,也与更早的典籍左传所记载的内容出入太大。司马光批评司马迁“好奇”。司马光二十岁考中进士,此后历仕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最后薨在 宰相的位置上。他的政治思想、政策取向对不对,可以另外讨论。但无疑,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里面,他 是最懂政治的。他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历史给未来提供借鉴,以迎来更好的政治。宋神宗为资治通鉴所作的序中写到:“鉴于往事,有
12、资于治道”,这就是资治通鉴最大的特点,有别于以往的所有史学著作。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区分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差别,可以这样说:史记是 A 家笔下的历史,资治通鉴是 B 家笔下的历史。资治通鉴成书后,模仿、续写的作品很多,但没有一部能像资治通鉴那样成功。原因即在于,那些作者没有一个像司马光那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所以,在浩若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挑一部最适合于提炼治国理政经验的史书,那没有比资治通鉴更合适的作品了。(摘自 2015 年 6 月 10 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4. 第段中“网漏吞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 。5. 根据第段的内容,概括资治通鉴编修书的两大原则(各填四
13、字)两大原则_和_。6. 对第段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奇”一词,在这里褒词贬用,写出来司马光对司马迁含蓄委婉的批评。B. “好奇”是指司马迁选材会对传奇动人的故事充满兴趣,却忽略了真实性。C. 司马光批评了司马迁“好奇”的原因在于史记常常记载华而不实的故事。D. 从政治角度而言,司马光认为正史的记载不应仅仅沉湎于精彩离奇的故事。7. 第段中AB两处空缺了词语,请根据上下文填写合适的词语。8.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9. 根据文意,推测下面两篇名家作品,那一篇收录进了资治通鉴?请简要说明理由。 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B.屈原国殇被收录的作品 (填写序号)理由【
14、答案】4. 资治通鉴中疏忽了很多的大腕历史名人和其他历史小名人。 5. (1). 删削冗长 (2). 举撮机要 6. C 7. 文学家、政治家 8. 列举资治通鉴没有名人李白,杜甫也只是提到了一次,证明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的观点。 9. A ,理由: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讲述的是治国之道。而资治通鉴的编书原则就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找出第段中“网漏吞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根据文本内容“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
15、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杜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可以得出答案:第段中“网漏吞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资治通鉴中疏忽了很多的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和历史小名人。【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根据第段的内容,概括资治通鉴编修书的两大原则(各填四字)两大原则。根据第段文本“先来看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
16、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可以概括得出答案:删削冗长,举撮机要。【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理解句子,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选择第段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司马光批评了司马迁“好奇”的原因在于史记常常记载华而不实的故事。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史记的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中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但从史学角度讲,其真实性如何,却历代均有质疑。比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故事蓝
17、本也出自史记。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基本上已经被后来的史学家们否定,因其内在矛盾太明显,也与更早的典籍左传所记载的内容出入太大。”只是再强调史记的文学性之强,有些故事缺乏真实性,并没有说它华而不实。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联系语境填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来确定答案。本题中根据文本“史记的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见它的文学性很强,所以A空可以填写文学家,而根据文本“宋神宗为资治通鉴所作的序中写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就是资治通鉴最大的特点”可知它的政治性很强,所以B空填写政治家。【8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内容
18、和结构上来分析作答。本题中第二段很明显是一个事例段,从内容上主要列举了资治通鉴没有名人李白,杜甫也只是提到了一次,证明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的观点。结构上,承上启下。【9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来确定答案。本题中根据文意,推测下面两篇名家作品,那一篇收录进了资治通鉴?请简要说明理由。根据文本“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19、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和文本 “宋神宗为资治通鉴所作的序中写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就是资治通鉴最大的特点”可知,资治通鉴收录收录原则和治国有关。而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讲述的是治国之道。而资治通鉴的编书原则就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故由此确定答案。【点睛】议论文中段落的作用一般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各题。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
20、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
21、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
22、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可是,不知不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
23、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 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扶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
24、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 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 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 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
25、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有删改)10. 请赏析第段画线句中词语的妙处。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11. 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12. 第 11 段、12 段中关于六安爷锄地的写很有特色,请赏析。13.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4. 文章以“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一句话结尾,请谈谈这样写有何妙处。【答案】10. 强调百亩园是
26、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这突出了百亩园在西湾村人心里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将百亩园抽象 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与下文的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的对比。 11. 作者把露珠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晨叶子上点缀着露珠美,同时将种子人格化,表现了百亩园将被取代的伤感之 情。 12. 作者抓住六安爷锄地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人在百亩园将被取代的伤感和不舍之情。 13. 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14. 此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
27、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从六安爷层面(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从小说主旨层面: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中重要词语的鉴赏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
28、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内容上,百亩园只有一百二十亩,但却从中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人,这突出了百亩园在西湾村人心里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也强调了百亩园是西湾村人的生活来源及生存依靠;同时这段描述将百武园抽象为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象征。结构上,如此重要的百亩园,后来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还是被农村人放弃了,终究要面对被毁坏的命运,所
29、以此处的夸张描写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相呼应,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强化了表达效果。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为: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这突出了百亩园在西湾村人心里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与下文的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的对比。【11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结合句子来分析修辞的用法,并结合句子和联系上下文分析修辞的作用。本题中划线的句子主要是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结合原文,“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把露珠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
30、晨叶子上点缀着露珠的美,而“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将种子人格化,侧面表现了百亩园将被取代的伤感之情。【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指出小说中常见的艺术特色,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并从作用的角度去概括总结。本段中,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于六安爷这个人物,主要采用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例如“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扶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31、。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另外还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例如“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表现了人物勤劳品质,以及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1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可从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这几个方面分析题目的深层内涵。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本题解答时在理解标题“锄”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六安爷对土地的感情、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概括作答。
32、本文标题“锄”是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情节上,本文围绕六安爷“锄地”这一行为来写,“锄”作为线索,串联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构成文本主要内容;内容上,一方面,“锄”作为一种农具,既是六安爷在百亩园的劳动工具,也是他精神的寄托、情感的慰藉,喻示着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题目一语双关,暗示文本内容;另一方面,“锄”作为一种劳动行为,在本文中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与眷恋,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主题上,“锄”作为劳作工具,不仅象征了农业生产方式,还象征了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农业文明日益萎缩的农村社会,题目暗含全文主
33、旨。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关键语句对小说的人物及主题的理解。作答时应抓住“不是锄地”“是过瘾”等词语,体会六安爷的内心世界,他是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与土地告别,读来令人唏嘘,也表现了他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守护。从中不难看出小说的主题,即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引发作者的思考。“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出现在文本第(4)段、第(6)段和第(14)段,都是六安爷对别人询问他锄地原因的回
34、复,且六安爷回复了无数次。从表层含义上看,百亩园上将会建焦炭厂,不会再种庄稼了,六安爷最后一次用心地锄地,以后可能再没有机会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六安爷“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的回复,体现了他对农耕的坚持、热爱、珍惜与不舍,也体现了他面对百亩园不会再种庄稼,被工厂所替代的现实的无奈与悲哀;从深层含义上看,这句无数次的回复一方面反映在大地上劳作是劳动者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反映农村和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碾压的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工业文明冲击农业文明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存现状的同情和对工业文明肆意扩张的批判。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从六
35、安爷层面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点睛】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可从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这几个方面分析题目的深层内涵。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本题解答时在理解标题“锄”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
36、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各题。登太白楼王世贞(明)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注释】潺湲:水缓缓流动貌。15. 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 。16. 对于作品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B. 颔联崇仰高士,思楼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C. 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D. 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17.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答案】15. 李白 16. D 17. 作
37、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来解答得出答案。本题中让分析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谁,根据题目登太白楼和首联中的“李供奉”可知,此人应该是李白。【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
38、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表述错误。“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王世贞写自己登楼望断天涯的情景。可是诗人笔下之景,并非全是济宁城楼即目所见,而更多的是作者心中想像的一种海阔天高的境界。此时登上太白楼的王世贞思接千载,多么想与才华盖世的李太白精神上千古相接。于是,他也像李白那样,运用充满神奇幻想的浪漫主义笔法表现自己对这位天才诗人的神往。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从情景关系
39、的角度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情景的关系有以下几种:以乐景抒乐情;以哀景抒哀情;以哀景抒乐情;以乐景抒哀情;本题中要求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尾联写诗人登楼,他心潮澎湃,望着东流入海的济水出神:那滔滔江水啊,洪波涌起,后浪逐前浪,一浪高一浪。抒发了高士难求的情怀。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点睛】本题考查考生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情景的关系有以下几种:以乐景抒乐情;以哀景抒哀情;以哀景抒乐情;以乐景抒哀情;答题时只要
40、结合诗句分析出诗歌描写了哪些景,借此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即可。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倪若水倪若水,恒州藁城人也。开元初,历迁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出为汴州刺史。政尚清静,人吏安之。又增修 孔子庙堂及州县学舍,劝励生徒,儒教甚盛,河、汴间称咏不已。开元四年,玄宗令宦官往江南采鹪鹩等诸鸟,路由汴州。若水知之,上表谏曰:“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 田夫拥耒,蚕妇持桑。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 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陛下方当以凤皇为凡鸟,麒麟为凡兽,况、鸂鶒, 曷足贵也?陛下昔潜龙籓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九五,玉帛
41、子女,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过 此之外,复何求?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草芥贱命,常欲杀身以效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 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从鼎镬。”手诏答曰:“朕先使人取少杂鸟,其使不识朕意,采鸟稍多。卿具奏其事,辞诚忠恳,深称朕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辍纲辖之重,委以方面之权。果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鲠忠烈, 遇事无隐。言念忠谠,深用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禽鸟并令放讫。今赐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寻入拜户部侍郎。七年,复授尚书右丞,卒。18. 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劝励生徒 (2)深称朕意(2)禽鸟并令放讫 (4)寻入拜户部侍郎19. 下列加点词用法
42、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陛下方当以凤皇为凡鸟 常欲杀身以效忠C. 出为汴州刺史 麒麟为凡兽D. 其使不识朕意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2)直言忤旨,甘从鼎镬。21. 文中“_ ”一句对“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起反衬作用。22. 倪若水德才兼备,从“上表”一事可见其 和 的特征。【答案】18. (1)劝勉(2)符合(3)完(4)不久 19. A 20. (1)沿途观看的人,难道不认为陛下把人看的很贱,把鸟看的很重吗!(2)(我)直接的进言违背了陛下的旨意,甘愿接受鼎镬
43、烹煮的处罚。 21. 三农作苦,田夫拥耒,蚕妇持桑。 22. 不畏强权善于辞令【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本题中“劝励生徒”可译为:劝勉书生努力读书。所以“劝”可以译为“劝勉”;“深称朕意”可以译为:非常符合朕的心意。所以“称”可以译为:“符合”。“禽鸟并令放讫”可以译为“禽鸟一并放完”。所以“讫”可以译为“完”; “寻入拜户部侍郎”译为“不久,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所以“寻”译为“不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要
44、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项“以”,介词,来 ;C项,前一个“为”,动词,担任。后一项“为”,动词,是 ;D项,前一个“其”,代词,那些。后一项“以”,连词,“千万”。A项,两个 “而”,都表转折。故选择A。【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
45、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关键词:岂,难道;以,认为(2)关键词:忤,违背;从,接受。【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找出对“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起反衬作用一句,根据“上表谏曰:“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 田夫拥耒,蚕妇持桑。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 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可以确定词句为“三农作苦,田夫拥耒,蚕妇持桑”。【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
46、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得出答案。本题中说倪若水德才兼备,从“上表”一事可见他的性格特征。通过“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 田夫拥耒,蚕妇持桑。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 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可见他不畏强权,同时又善于辞令。【点睛】译文:倪若水,恒州槀城人。开元初年,先后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出京任汴州(现河南开封)刺史。他的治政理念崇尚清静,所以百姓和官员都很安乐。又增修了孔子庙堂及州县学堂,劝勉书生努力读书,汴州因此儒教非常盛行,黄河汴州一带对倪若水称赞不已。开元四年,唐玄宗令太监前往江南搜集池
47、鹭等鸟,路经汴州。倪若水知道此事,上奏章劝谏说:“如今正是夏天农忙的时候,农民劳作辛苦,田夫在扶犁耕作,农妇在采桑养蚕。而在此时搜集捕捉奇禽异鸟,养在园林池塘以供欣赏,从遥远的江南岭南一带,运到京城,走水路要准备舟船,走陆路百姓被沉重的负担搞得疲倦不堪,要用鱼肉喂养这些禽鸟不算,还要用稻谷喂养。沿途观看的人,难道不认为陛下把人看的很贱,把鸟看的很重吗!陛下应当把凤凰看作普通的鸟,把麒麟看作普通的兽,这样,即便是池鹭、鸳鸯,也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呢?陛下昔日像潜龙一样居于藩王府邸,历尽艰难。如今叛乱得以肃清,陛下高居帝位,玉帛女子,充斥了后庭,官员贡献的珍奇异宝,堆满了内府,除此之外,陛下还要求什么
48、呢?我蒙受国家优厚的恩典,超出我的能力担负起重任。我的性命就像草芥一样低贱,一直想以死来献出自己的忠心;我的小小的心意就像向日葵一样,一直希望肝脑涂地以报答国君。我遥望朝廷,大胆公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如此直接的进言违背了陛下的旨意,甘愿接受鼎镬烹煮的处罚。”皇上亲手下诏回答说:“我先前派人搜集少许各种不同的鸟,那些使者不理会我的旨意,搜集的鸟稍微多了一些。你详细地奏明了这件事,言辞和内心都很诚恳,很符合我的想法。你是见识丰富的济世之才,行事遵守规范,处事慎重不偏私,所以要你放弃朝廷中枢总要之职(指中书舍人之职),交给你独当一面的大权(指任汴州刺史)。你果真能防止邪恶,心怀坦诚,忠于职守,更
49、加坚定,刚直忠烈,遇事不隐瞒自己的看法。你说的想的都忠诚正直,我深感欣慰。所派的人我已经估量其处事的情况施加了杖刑,禽鸟一并下令放飞,处理完毕。今赐你四十匹绸缎,用以答谢你的直言劝谏。”不久,倪若水又回到朝廷,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开元七年,又授予户部右丞之职,同年去世。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 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为可谋永朝永夕之欢,竟不能然。譬之饿者嚵焉求哺,终不得食,斯已矣,尝鼎一 指而挥之去,此人之情,能无怨望者?辱书乞言于我,并承惠中州名贤集,多荷!多荷!仲鲁虚受之怀犹昔也
50、。贤者进修之诣,岂一谈之顷所能测?又其昶方自愧德业无所就,虽欲效前时,有不知所为言者,顾盛指不可不答记。尝与孙佩公语:“境遇 困人,贤者不免。”佩公深感动其言。盖非独贫约为困也,脱蓬累而之显,其困乃弥甚。易曰:“困于金车, 吝。”孟子之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足下不移之操,吾既见其然矣,继自今当更有以观足 下之处显也。诗不云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士未有不始终坚持一守而能有立于世者也。其昶开春即南返,自北归隐故山,与公等盖日远矣。天寒,惟朝夕珍摄。不宣。注嚵焉求哺:意为小鸟饥饿,张口求哺。尝鼎一指:满鼎的食物,却只能用手指头沾来尝一尝, 不能吃饱。中州名贤集:金代诗人元好问
51、所编诗集。指:通“恉”,情意。蓬累:飘泊流落。金车: 古代诸侯亲迎时所乘的礼车。吝:悔恨。23. 下列分析文章第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曾相旌,过相数”与下文内容有内在联系。B. 忆往昔交游,叙离别之情,使全文情理交融。C. 小鸟求哺的比喻突出了作者渴求相聚之情。D. 因为长期不能相处而心生怨恨乃人之常情。24.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25. 下列对“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不能遇事就退缩,否则不能最终成功。B. 事情都有它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C. 腐朽的生活不能有开头,否则就不得善终。D. 浪费习惯一旦养成,到最后就难以克服。26.
52、 第二段中引用易中的话作用是 。27. 概括本文的主旨。【答案】23. D 24. 友人向他请教进修之诣”,作者去信作答。 25. B 26. 用以论述富贵的境遇比贫困更难以坚持操守的道理。 27. 告诫朋友处于显达之际更要始终如一坚守节操。【解析】【分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审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排除确定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中D项“因为长期不能相处而心生怨恨乃人之常情。”理解有误。根据文本第一段“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等的有关内容,可见第一段是在忆往昔交游,叙
53、离别之情,突出了作者渴求相聚之情。而并非心生怨恨。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审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确定答题区域,根据问题,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根据文本第二段“辱书乞言于我,并承惠中州名贤集,多荷!多荷!仲鲁虚受之怀犹昔也。贤者进修之诣,岂一谈之顷所能测?又其昶方自愧德业无所就,虽欲效前时,有不知所为言者,顾盛指不可不答记。”可知友人向他请教进修之诣”,作者去信作答。【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54、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翻译正确。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重点字词:糜,开始;鲜,少;克,能。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得出答案“事情都有它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劝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故选B。【2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内容,来联系上下文谈作用。本题中要求考生分析第二段中引用易中的话作用。联系上文“尝与孙佩公语:“境遇 困人,贤者不免。”佩公深感动其言。盖非独贫约为困也,脱蓬累而之显,其困乃弥甚。”和下文“孟子之称大丈夫者,
5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足下不移之操,吾既见其然矣,继自今当更有以观足 下之处显也。诗不云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士未有不始终坚持一守而能有立于世者也。”可知第二段中引用易中的话作用是用以论述富贵的境遇比贫困更难以坚持操守的道理。【2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的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主旨。本题中要求概括本文的主旨。文本第一段主要通过在忆往昔交游,叙离别之情,突出了作者渴求相聚之情;第二段分析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因为友人向他请教进修之诣”,作者去信作答。同时通过文本“孟子之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足下不
56、移之操,吾既见其然矣,继自今当更有以观足 下之处显也。诗不云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士未有不始终坚持一守而能有立于世者也。”可见文章主旨是告诫朋友处于显达之际更要始终如一坚守节操。【点睛】译文:过去我与您交往,十分开心。我们从不会超过十天不见面,一见面就会对对方好的品质大加褒扬,不足之处互相指正告诫,不见面一定会想念对方。到今天我们分别已经时间很长了啊,我对你的思念之情还是那样到烈。之前你到我这里来,我感到十分欣喜,本以为可以求取早晚永久欢快地相处,最终却不能这样。这就好似饥饿的人张口求哺,最终得不到食物一样,过往就这样结束了啊!好像望着满鼎的食物,我却只能用手指头沾来尝尝,不得裹腹之饱,这样
57、的人之常情,我能不抱怨且有所期望吗!您屈尊写信向我寻求意见,我也井承蒙您馈赠中州名贤集一书,多谢!多谢!仲鲁您虚己之怀接受他人之言的胸襟还像以往一样啊!贤能之人学业上到达的境界,怎么是你我短时间只言片语所能揣测的呢?而且我晨近正惭愧自己德行和功业上没有成就。虽然想要效仿之前,有时却不知自己所吉,只是盛情难却不可不回答。我曾经和孙佩公说:*境况和遭遇使个人困窘不堪,贤能的人也不能幸免。佩公被我的话深深打动。大概不只生活上的贫穷是困顿,假如漂泊流落却处于显要之位,他的困顿才更为严重。易经)里说:处于显位,未必一定就好,也可能遭到困难而带来侮恨孟子称为大丈夫的人。钱财和地位显贵不能使他的心志扰乱,贫
58、困和地位低贱不能使他的志向改变。 您处于贫贱时能坚持不移的操守,我已见到是那样的了,今后一定能石到您处于富贵时的好品行。诗经不也说吗:“事情都有它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读书人中没有一直有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进而立足于世的人。我开春时节就向南返回故里,从北方归隐故乡山下。以后和你们相见大概更是遥遥无期了啊!天寒气冷,望早晚添衣保重。不一一细说。三、作文(70 分)2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900 字的文章。【答案】留白鳞次栉比,紧紧凑凑,压抑了满腔的热情,压抑了生活的灵动。反倒
59、是小桥流水,疏密有致,留些空白,也留住了人生的美,让人身心畅快,尽享晓雾中隐隐透出的恬淡与自然。给人生留下些许的空白,处世的智慧便由此滋生。邓丽君,一个让人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奇女子。难忘的是她顾盼浅笑的低吟,难忘的是她袅袅婷婷的身姿,难忘的是她甜美温润的歌喉,难忘的是她丝丝缕缕的柔情。这个清莹温婉的女子引领了一个时代,如阳光洒满大地,万物蓬勃生长。这已经是够细细咀嚼,细细口味的了。然而断臂的维纳斯更显其惊心动魄的美丽,她折断的双翅让她的人生变得更为完美,更为壮丽。在如日中天时,她悄悄地离开,给她的人生留下了一段空白。留白之举,便也刻苦铭心。她常驻于人们心中,与心脏一起跳动。留白,才是处世的智
60、慧。她给艺术生涯留下一片空白,她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片空白,她却留住了人们的爱慕,留住了人们的依恋。世人从此铭记,有这样一位女子,用甜腻的嗓音唱出了在水一方的一片柔情,唱出了雅致小城的一段故事,唱出了人们心中的难忘与回忆武则天,又是一个留白的女子,又是一段永恒的回忆。她的一生,让世人无数次唾弃辱骂,又有无数次的怜惜与崇敬。溺女,弑子,已是不可饶恕的罪名,摄政,夺权,更是世人难以容忍的罪过。在这个如男子般坚忍铁血的女子脚下,汩汩的血水流淌,忿忿不平的声音叫嚣。可她做到了,她做到了民以食为天,做到了维护唐朝的兴盛,做到了一位女性可以做到的极致。毁誉参半的女子,终了时也不忘写下最绚丽的一笔。无字碑陪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与隐患排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工艺品展览馆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4S店汽车租赁与绿色出行倡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开发项目挂靠合作保密协议合同3篇
- 2025年度特色餐饮品牌店面全面转让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物业公司应急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篇
- 基于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劳动合同信任机制合同3篇
- 高二物理竞赛霍尔效应 课件
- 金融数学-(南京大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评分表
- 亚什兰版胶衣操作指南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6.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赔偿协议(终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