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论文易网 专业论文下载网*站 大学生毕业论文代&写&平&台QQ群128737168 HYPERLINK 论文易网 专业论文下载网*站 大学生毕业论文代&写&平&台QQ群128737168PAGE 34Xx镇生态调查及对策研究中文摘要XX镇位于河南省舞钢市西北部,东邻枣林,南靠铁山乡、庙街乡,西与叶县接壤,北与舞阳为邻。其地形平坦开阔,多为平原,少有丘陵,总体西南稍高,东北略低,属古洪河冲击平原,是舞钢市人口密集程度最高区。本研究在对XX镇的历史演变、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系统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XX镇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的分
2、析出XX镇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保护好舞钢市地下饮用水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抗御自然灾害,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营造农田林网,优化宏观生态环境,调节自然气候,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关键词:XX镇,生态系统,调查,研究AbstractEight towns located at the Henan Province Wugang northeast, east the neighbouring jujube forest, south depending on the hard mountain country,Miaojie
3、Town,west and Ye County border on, north and Wuyang is a neighbour.Its terrain smooth open, many are the plain, the unusual hill, southwest the overall is slightly high, Northeast slightly is low, is the ancient Hong River impact plain,is the Wugang densely population degree highest area.This resear
4、ch in evolves, the natural resource condition and the eco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to eight towns histories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in the foundation, unifies the system theory basic principl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with eight town ecological buildings concrete practice,
5、 scientific analysis eight tow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Protects the Wugang underground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the adjustment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rotection natural disaster, strengthens the agricultural countryside surface source contamination contro
6、l, rais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ilds the farmland network of forest belts vigorously, the optimization macroscop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djustment natural climate, the display resources superiority, the strengthened agriculture ecology function, establishes the sustainable
7、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economic system. Keywords:Eight towns,Ecosystem,Survey,Research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92353615 1引言5 HYPERLINK l _Toc292353616 2国内生态研究概况及修复成果6 HYPERLINK l _Toc292353617 3研究目的、意义10 HYPERLINK l _Toc292353618 3.1研究目的10 HYPERLINK l _Toc292353619 3.2现实意
8、义1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0 4XX镇的现状调查 PAGEREF _Toc292353620 h 1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1 4.1调查范围及内容 PAGEREF _Toc292353621 h 1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2 4.2调查方法 PAGEREF _Toc292353622 h 1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3 4.3资源条件 PAGEREF _Toc292353623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4 4.3.1土地资源 PAGEREF _To
9、c292353624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5 4.3.2矿产资源 PAGEREF _Toc292353625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6 4.3.3水资源 PAGEREF _Toc292353626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7 4.3.4农业资源 PAGEREF _Toc292353627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8 4.4生态环境状况 PAGEREF _Toc292353628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29 4.4.1地表
10、水环境质量 PAGEREF _Toc292353629 h 1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0 4.4.2环境空气质量 PAGEREF _Toc292353630 h 14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1 4.4.3地下水环境质量 PAGEREF _Toc292353631 h 15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2 4.4.4声环境质量 PAGEREF _Toc292353632 h 16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3 4.5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PAGEREF _Toc292353633 h 17 HYPERL
11、INK l _Toc292353634 4.5.1工业污染排放情况 PAGEREF _Toc292353634 h 17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5 4.5.2农业面源污染 PAGEREF _Toc292353635 h 17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6 4.5.3生活污染源 PAGEREF _Toc292353636 h 18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7 5实现对策目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8 HYPERLINK l _Toc292353638 5.1有利因素 PAGEREF _Toc292353638 h 18 HYP
12、ERLINK l _Toc292353639 5.2不利因素 PAGEREF _Toc292353639 h 19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0 6XX镇生态系统的对策研究 PAGEREF _Toc292353640 h 20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1 6.1制定对策的原则 PAGEREF _Toc292353641 h 20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2 6.2制定对策的规划目标 PAGEREF _Toc292353642 h 2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3 6.3制定对策的规划方案 PAGERE
13、F _Toc292353643 h 2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4 6.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292353644 h 24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5 6.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292353645 h 25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6 6.6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292353646 h 26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7 6.7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292353647 h 27 HYPERLINK l
14、_Toc292353648 7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PAGEREF _Toc292353648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49 7.1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 PAGEREF _Toc292353649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0 7.2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可达性 PAGEREF _Toc292353650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1 7.2.1基础较好指标 PAGEREF _Toc292353651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2 7.2.2接近目标指标 PAGEREF _T
15、oc292353652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3 7.2.3难度较大的指标 PAGEREF _Toc292353653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4 7.3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可达性 PAGEREF _Toc292353654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5 7.3.1接近目标指标 PAGEREF _Toc292353655 h 31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6 7.3.2难度较大的指标 PAGEREF _Toc292353656 h 32 HYPERLINK l _Toc2
16、92353657 参 考 文 献 PAGEREF _Toc292353657 h 32 HYPERLINK l _Toc292353658 致 谢 PAGEREF _Toc292353658 h 331引言XX镇生态创建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是现阶段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开展生态保护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生态乡镇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的客观要求,创建生态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创建生态乡镇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
17、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良好的农村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保护农村环境就是保护农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由于农村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各级政府还没有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缺乏环保规划、城市工业污染转移、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对农民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等原因,致使农村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农业及其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并进而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创建生态乡镇这一载体,以点带面,就一定能够在基础条件良好的地区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政治的合力,并在不久的将来打开农村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近年来,XX镇
18、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强力实施畜牧强镇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同时狠抓招商引资,强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10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9.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2亿元,第二产业4.46亿元,第三产业2.9亿元,分别增长10%、17%和15%,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XX镇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环保工作基础较为扎实,为增长XX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自然和谐”建设目标的快速实现而努力。环境保护对策: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把环境综合整治归纳入国民经济和
19、社会发展计划,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投入和技术措施;2)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新秩序。同时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3)开辟多种资金渠道,集中使用环保资金;4)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方向发展;5)坚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6)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噪声管理,新建生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执行“三同时”制度;7)实施雨污分流制,完善排水系统,污水进入污水厂集中处理;8)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对河道疏浚清淤;9)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转换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
20、0)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做好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国内生态研究概况及修复成果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是解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退化类型,也是较早开始生态重建实践和研究的国家之一。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退化环境的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和综合整治工作。50年代末,华南地区退化坡地上开展了荒山绿化、植被恢复,70年代,“三北”地区的防护工程建设,80年代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岷江上游)的防护林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工程工程治理等一系类的防生态恢复工程。在80年代末,在农牧交错区、风蚀水蚀交错区、干旱荒漠区、丘陵山地、
21、干热河谷和湿地等也进行了退化和脆弱生态环境及其恢复重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90年代开始的沿海防护建设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技术和模式,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系统退化人工恢复重建的论文、报告和论著,如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1995)、生态环境综合和恢复技术研究(1993,1995)和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研究(1996)。在实践上,已有了一些成功的小流域生态恢复案例。驻马店市平舆县,经过多年生态状况研究及修复,其生态恢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生物多样性建设成就 中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植物水杉,目前种植数量明显增加,在西塔寺烈士陵园已形成重点保护区;中国特有的二级保护植物杜仲略
22、有增加,银杏明显增加,已在东皇庙、杨埠等五六个乡镇建成银杏种植园,省级保护植物大叶冬青略有增加。 (2)生态示范区建设 平舆县目前已在全县十八个乡、镇建设有近300个生态示范区,主要有:高科技示范园和果树、葡萄、花卉、苗圃示范区、蔬菜大棚等。万金店乡建有梅花鹿养殖场1个,玉皇庙乡建有驼鸟繁殖基地一座。 (3)污染防治成果: 平舆县红河谷纸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累计总投资420.00万元,占总资产的13.00;废水处理工程采用物化生化处理,总排放口水质监测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89.60;BOD5去除率87.20;SS去除率97.00,经治理排放的造纸工业废水达到GB354492造纸工业水污
23、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庙湾、东和店两个皮革集团公司皮革工业废水采用生化物化治理工艺进行治理,总投资86万元。经处理后CODCr去除率92.80,SS去除率93.30,硫化物去除率95.80,色度去除率93.90,经治理后排放的废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皮革行业二级标准限值。 河南省平舆县永乐仙酒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艺采用生化物化法,废水治理总投资为52.00万元,经处理后永乐仙酒业有限公司废水SS去除率75.00;CODCr去除率83.00;氨氮去除率48.00。处理后的废水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限值。 平舆县油厂废水由原来脂肪酸生产线所产
24、生,企业于1999年将其拆除,取消了污水产生的源头,同时对原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企业污水总排放口监测因子日平均排放浓度低于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浓度限值。 (4)防灾减灾成效 第五次全国森林清查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6.03,第三次全国森林清查全县森林覆盖率为0.57,第五次比第三次增长26.98倍,森林覆盖率上升2607.83个百分点。由于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增加,全县无水土流失现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近年来,许昌县一直把搞好平原绿化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省、市关于生态建设要求和“培育亮点、培育特色、打造品牌”这个思路,扎实开展生态绿化
25、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营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获得“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的称号。自2007年以来,该县林业生态建设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全县种植树木面积12.8万亩。其取得成效如下:(1)优惠政策调动了业主和农民发展花卉苗木的积极性。 为调动业主和农民的积极性,该县制定出台了土地、税收、补贴、扶持、服务与管理、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对种植花卉林木面积100亩以上、投资50万元以上的业主,县政府补助第一年的土地租金;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投资在100万元以上进行规模化生产的花卉企业,县政府每年每亩补助资金500元,连补3年;对自发“农转林”的农户,县政府连续3年给予每亩300元
26、的奖励。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建立利益导向让业主和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力调动了业主和农民发展花卉苗木的积极性。 (2)完善和健全生态绿化建设机制,促进了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 。 该县始终把完善运作机制作为确保绿化实效的关键环节,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生态绿化建设机制,积极吸引各类资金投资生态绿化建设。首先,在实际操作中,重点推广业主承包制,明晰花木所有权,切实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不建无主园”。第二,在督查指导上,把握住植树造林的关键时节,组织人员及时到高速公路两旁、廊道、外环和各乡镇种植现场进行重点督查指导,各乡镇相关负责人积极配合
27、督查工作,张藩、苏桥、小召等都是乡镇长亲自到种植现场带领广大群众一起种植树木,认真完成下达的各项种植任务,有效规范了造林种植、管护流程,提高了花卉苗木的成活率,也促进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近几年来,共引进120多家花卉苗木企业,从业人员达3600多人。(3)种林面积不断扩大。 该县现有林业用地30.4万亩,森林覆盖率20.26%。全县农田林网基本建成,有林网土地面积90万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2%以上,并于2005年顺利通过省级高标准农田林网验收。推进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4.2万亩,综合整治了37个行政村的224条街道、120个坑塘和庭院,每个村利用村内、村旁荒地发展了100亩到300亩的围村
28、片林。(4)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该县把花木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提高档次,在把花卉苗木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引导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该县有各类花卉苗木公司160家,年产值4.5亿元;共有速丰林基地面积1万多亩;发展葡萄、桃、杏、李、石榴等名优品种经济林基地1.5万亩,产值达1400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5)一批精品亮点项目逐渐形成。 一是绿色通道建设景观化。利用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的要求,提高通道绿化标准,建设景观道路,共绿化京广铁路、兰南高速、许登高速、京珠高速、107国道、311国道、许开路、许禹路等
29、道路和清潩河、清泥河、小洪河、颍汝干渠等河道共计790公里,占通道总量的82.3%,形成了“一路一景观”的整体布局。二是村镇生态建设特色化。按照“用材林围村、绿化树上路、小杂果入院、荒片地建游园”的指导方针,对示范村内所有的宜林荒地、道路、庭院、坑塘进行全面绿化,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田园风光,实现了一村一特色的新农村生态绿化景观。三是推进区涌现众多生态建设亮点工程。目前,推进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建成了以红叶石楠基地、河南曹魏生态园、电力生态园、宋庄花卉精品园、万邦无公害果园和前冯万亩生态园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6)创新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为切实提高土地效
30、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体现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越性,该县借鉴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种植模式。一是积极推广林粮套种模式,主要采用大行距或宽窄行距进行造林,在林间套种小麦、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弥补了林木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二是积极推广林苗间作模式,主要采用宽窄行造林,在宽窄行中培育女贞、大叶黄杨等花卉苗木;三是积极推广立体种植模式,在林木下面套种药材、牧草、果树,放养家禽等。这些种植模式不仅扩大了生态绿化建设的规模,也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另外,信阳经过几年的研究其生态状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走生态经济之路是信阳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信阳地处河南省南部,是淮河流域的源头地区和
31、长江流域的中游地区。由桐柏山和大别山组成的豫南山地,是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保护和建设好信阳生态环境,对改善江河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根除洪涝水患、促进淮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生态建设是信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信阳本着山水风光、休闲度假旅游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着力打造信阳休闲度假之都旅游品牌。提高鸡公山、南湾湖、灵山、汤泉池的品味,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精品和国家级休闲度假区。加快金刚台、黄柏山、金兰山、石山湖、九里落雁湖、九华山、华阳大佛山、龙山湖、泼河水库、五岳湖、王母观、黄湖农场、千年花乡、金牛山、震雷山、天目山淮源保护区、息州
32、森林公园、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淮滨)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称号,多途径开发资源;并研究了信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信阳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信阳生态经济区划分和建设。 3研究目的、意义3.1研究目的目前,由于大量环境遭到破坏问题,国内外对生态系统调查研究越来越多。创建生态乡镇是搞好小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农村发展经济、改善环境、促进生态质量改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造福当代,萌及子孙的生态环保工程,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3、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生态乡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民环境(中心镇区)为中心,以废水、固废、环境空气污染治理、矿区生态破坏防治、立体生态农业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为保护重点,加强镇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XX镇所有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并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3.2现实意义小城镇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农民生活基础
34、条件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着力建设综合实力强、对外关系密切、产业密度高、人口聚居密度大、经济辐射力强的中心镇,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开展乡镇生态创建,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镇给排水管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强中心镇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绿色易居中心镇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XX镇的现状调查4.1调查范围及内容XX镇环境规划的调查范围包括XX镇域范围,范围为20个行政村,总面积为59.6平方公里,基准年为2009年,调查内容主要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生态环
35、境现状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4.2调查方法(1)我们对调查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放调查表,实地考察20个行政村,考查内容包括:农容村貌、农业种植结构、工业发展情况、土地使用、水土保持情况,化肥、农药使用情况,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畜禽养殖、沼气使用、改圈改厕、工矿业污染治理等情况及村民环境意识等;(2)与镇政府有关领导进行座谈,到镇相关部门调研农林工矿水利土地等数据和行业发展状况;(3)与舞钢市相关部门就XX镇农林工商土地等情况进行调研;(4)到舞钢市环境监测站收集镇域范围内常规监测数据;(5)与有关专家就镇区生态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利弊条件,及相关政策进行咨询座谈。4.3资源条件4.3.1土
36、地资源XX镇2009年统计数据,城镇建成面积0.6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61平方公里。全镇总面积5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77.46公顷、林地123.5公顷、居民及工矿用地881.35公顷、交通用地134.22公顷、水域205.52公顷。4.3.2矿产资源XX镇矿产资源丰富,储量最为丰富的是铁矿石,王道行、菜古洞等村一带,已探明磁铁矿储量7.6亿吨,这类磁铁矿成分十分复杂,伴生有钒、铁、稀土、铀、钍等金属元素,综合开发前景广阔。矿石的含铁平均品位35.03%44.13%。属于中品味矿石,其中铁品味大于45%的富铁矿占总矿石量的三分之一,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另外,XX镇杨泉村附近的铁矿
37、,是经山寺露天矿床的一部分,含铁25.31%30.75%,虽属于贫矿,但露天开采,采矿成本较低。4.3.3水资源XX镇除有淃河、马河、韦河等地表水资源外,地下水资源业非常丰富。据舞钢市水文地质图及地质勘探表明,XX镇大部分地区为富水区,勘探分析日开采量为万吨是保证的。4.3.4农业资源XX镇因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芝麻、烟叶、蔬菜等为主。4.4生态环境状况4.4.1地表水环境质量XX镇的地表水体主要为淃河。评价标准:淃河水质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值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评价方法:根据地表水
38、污染状况,选取pH、CODcr、硫化物、石油类、氨氮和氟化物、六价铬和铁八项污染物作为评价参数,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如下:Sij=Cij/Csi式中:Sij某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Cij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Csi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本报告根据2009年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公司赵安庄、王道行矿区75万吨/年矿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监测数据说明XX镇地表水质量状况。地表水质量检测由舞钢市监测站于2009年7月21日至23日连续监测3天,检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要求进行,监测结果与分析见表1。表1 地表水质现
39、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监测因子监测断面pHCODcr硫化物石油类氨氮铁氟化物六价铬铁评价标准69201.01001.01.00.050.3入境断面均值7.7415.50.042未检出0.760.620.0090.25超标率%00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00出境断面均值7.913.40.031未检出0.540.650.0060.13超标率%00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00从地表水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淃河入XX镇断面和出XX镇断面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值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说
40、明XX镇地表水体水质较好。4.4.2环境空气质量本报告根据2009年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公司赵安庄、王道行矿区75万吨/年矿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监测数据说明XX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由舞钢市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7月28日至8月3日连续监测7天,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按GB3095-1996中关于检测、分析的有关规定进行。根据各测点物的实测浓度、评价标准进行统计计算,个测点TSP、SO2、NO2日均值浓度、小时平均浓度检测统计结果和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见表2。表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检测时段测值范围(mg/Nm3)标准限值(mg/Nm3)超标率(%)最
41、大超标倍数单因子指数杨庄TSP日平均0.060.170.30000.200.57SO2小时平均0.0080.0250.50000.0160.050日平均0.0160.0240.15000.1070.160NO2小时平均0.0090.0490.24000.0750.408日平均0.0200.0270.12000.2500.338姚庄TSP日平均0.140.260.30000.4670.867SO2小时平均0.0060.0270.50000.0120.054日平均0.0120.0280.15000.0800.187NO2小时平均0.0100.0450.24000.0830.375日平均0.0220
42、.0310.12000.2750.388赵安庄TSP日平均0.140.260.30000.4670.867SO2小时平均0.0060.0270.50000.0120.054日平均0.0120.0280.15000.0800.187NO2小时平均0.0100.0450.24000.0830.375日平均0.0220.0310.12000.2750.388从表2检测结果计算,可以看出该区域所检测的三个点位,TSP、SO2、NO2日平均值和TSP、SO2、NO2的小时平均值不存在超标现象,三个监测点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4.4
43、.3地下水环境质量XX镇域内没有地下水质量常规监测点,本报告根据2009年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公司赵安庄、王道行矿区75万吨/年矿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监测数据说明XX镇地下水质量状况。地表水质量检测由舞钢市监测站于2009年7月21日至23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一次,地下水质量检测结果见表3.表3 地下水质量检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监测点位项目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铁井深(m)庙街水井测值21日7.033810.541021850.400.052222日6.973860.651111770.380.0523日6.653770.56110183
44、0.380.05标准6.58.54503.025010004.03.0超标倍数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超标率(%)0000000赵安庄水井测值21日6.674900.801221500.350.052022日6.615020.941211400.360.0523日6.595270.881221570.360.05标准6.58.54503.025010004.03.0超标倍数未超标0.17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超标率(%)010000000有表3可知,在检测的7项指标中,庙街水井检测点位,7项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的要求。赵安庄水井
45、监测点位,pH、高锰酸盐指数、氯化物、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和铁6项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的要求。总硬度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是因为舞钢市整个区域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影响,地下水中总硬度较高所致。4.4.4声环境质量根据调查,XX镇区内主要噪声源为工矿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其中工矿业主要位于杨泉和王道行附近,距离镇区较远,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交通噪声主要为平顶山至驻马店公路(平驻公路)对镇区声环境影响,该省道从镇区西部穿过,省道两侧主要分布的是商业,交通噪声对周围住户影响较小。4.5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4.5.1工业污染排放情况据调查,XX镇
46、域范围内现有主要企业5家,主要为采矿业,其中群旺工业制板厂有锅炉1台,除尘装置为旋风除尘器(湿法除尘),除尘效率平均为80%。脱硫装置为湿法,脱硫效率平均为90%。各企业污染物情况如表4所示。表4 工业排放物统计表 (2010年)序号企业名称废气排放固体废物排放(吨)废气量(万m3)烟尘(吨)SO2(吨)产生量综合利用情况1新余泰实业有限公司/11250112502舞钢市众益棉业有限公司/10103舞钢中加矿业发展有限公司/37500300004舞钢市长远矿业有限公司/11250112505群旺工业制板长2442211.212124.5.2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水中有氮、磷、泥沙、农
47、药等污染物。农业废水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没有固定的发生源,进入水体的方式是无组织的,因此对农业废水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治理难度很大。XX镇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化肥施用强度相对较大。同时,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农药施用量业随之上升。全镇施用化肥强度较大,2010年全镇化肥施用强度为300公斤/公顷(折吨),农药施用强度为3.2公斤/公顷(折吨),以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主要利用方式为堆肥、过腹还田等。XX镇畜禽养殖规模以上个有3家,粪便综合利用率为25%。其它的以小规模养殖为主
48、,农村散养畜禽粪便主要通过放入农田、生产沼气等方式综合利用,粪便综合利用率为100%。4.5.3生活污染源(1)镇区根据对XX镇区2010年生活污水调查结果,2010年XX镇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82.3万吨,生活污水大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通过排水渠收集后统一排放到淃河,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为0%。生活垃圾年产量为10.5吨,清运量为8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75%。(2)农村由于农村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薄,弱,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
49、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据调查,农村主要为旱厕,粪便地表水体较少。全镇部分村设立了简单的垃圾收集系统,有镇环卫队统一清运后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垃圾清运率为62.5%,卫生填埋率62.5%。5实现对策目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5.1有利因素(1)政策优势,中央近年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农业人口转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发展目标;市县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业分别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些都为XX镇创建生态乡镇提供了政策保障。(2)镇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
50、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日益重视环保工作,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环保工作有了保障。(3)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4)XX镇在迁村并点规划中,全镇所有村将并入中心镇区,强力推进中心镇建设,根据拟定的中心镇区区位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对中心镇区进行了准确定位,合理确定出镇域和中心镇区总体框架,规划设置产业区、住宅区、服务区等各项功能区。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中心镇区建设规划。中心镇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强力推进,市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将有效引导农民逐步向城镇集中,有力助推“实现城乡
51、一体,创建生态乡镇”目标的实现。5.2不利因素(1)镇区绿化和景观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近年来XX镇在镇区绿化和景观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由于基础较差,在绿地以及景观建设方面仍欠账很多,镇区绿化、景观建设及人民环境改善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2)镇区生活污水处理方式落后目前,XX镇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上镇区排水系统为合流制,主要采用暗渠排水方式,生活污水大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通过排水渠收集后统一排放到地表水体淃河,造成地表水体污染,XX镇所有的生活污水均要进行处理后达标排外。(3)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
52、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生活污水已成为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之一。(4)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需要完善目前。镇区以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采用人力集中,垃圾转运至垃圾中转站,然后外运到舞钢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但镇区部分路段存在垃圾死角。(5)镇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供排水、道路档次低,镇区面貌存在脏乱差现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生态乡镇要求相差较大。(6)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尾矿、废石总堆积量达432万吨,侵占土地,成为环境隐患。(7)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农村新能源普及率低、农作物秸秆综
53、合利用率、畜牧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有机和绿色农产品发展尚没起步以及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多等。(8)能源结构不合理XX镇目前的能源结构农村仍以烧柴、煤为主,镇区主要以燃煤为主,所排放的SO2、烟尘等对大气造成一定影响。XX镇目前尚没有集中供热工程,个别工业企业、机关和部分居民住宅冬季采暖主要靠各单位自备的小型锅炉房供应,能源利用率低且对大气造成污染。(9)部分考核指标距生态乡镇要求有较大差距,目前,XX镇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3个方面的大部分指标均距河南省对生态乡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省级乡镇建设指标有22项指标,在22项指标数值中,仅有9个指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还有13项指
54、标不达标,其中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等指标距省级生态乡镇标准均有较大差距,实现达标要求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6XX镇生态系统的对策研究6.1制定对策的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XX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55、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留出可持续发展空间。(5)坚持将乡镇传统风貌与乡镇现代化建设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6)与其他规划相衔接的原则,舞钢市XX镇环境规划(2010-2025)应与河南省舞钢市XX镇总体规划(2009-2025)、舞钢市XX镇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紧密衔接,相辅相成,同时又从深度、广度和可操作性方面做出充实和补充,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7
56、)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6.2制定对策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类水、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0%、工业水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到2025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工业水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6.3制定对策的规划方案(1)XX中心镇区排水、污水处理工程方案XX镇区目前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现有排
57、水为合流排水盖板渠,未形成系统的排水管渠,雨污水经沟渠收集后排入淃河。镇区目前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镇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淃河,对淃河水质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排水系统不完整,出现积水和堵塞的现象较多,排水不畅。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划,镇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根据XX镇区的特殊地形,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划分镇区排水沿西南东北向。雨水管道规划:根据地势将雨水汇集排入雨水暗沟和涵洞,然后流入淃河,雨水暗沟布置在道路两侧。污水处理工城规划:根据镇区规划需水量预测,2025年XX镇镇区最高日需水量为3.725万吨,镇区污水量按城镇综合用水量(平均日)的85%计算,2025年镇区污水量为
58、3.166万吨/日,考虑到镇区工业用水。规划在镇区东北建一处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5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后外排入淃河或作为中水综合利用。(2)中水综合利用水是城镇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推进污水深度处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型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中水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水,一般为二级处理,具有不受气候影响、不与临近地区争水、就地可取、稳定可靠、保证率高等优点。中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园林绿化(公园、校园、高速公路绿带、绿带和住宅区等)、工业(冷却水、锅炉水
59、工艺用水)、大型建筑冲洗以及游乐与环境(改善湖泊、池塘、沼泽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鱼类养殖等),还有消防、空调和水冲厕等市政府杂用等。规划修建一套中水管网,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为镇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3)重点工业水污染源控制方案XX镇工业主要是铁矿采选业,工业废水产排量较大,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及水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实施产业布局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和强化监督管理,强化企业水污染治理力度,规划期间水污染源全部稳定达标。严格控制总量(主要为COD、氨氮),依法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重点水污染源要全部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同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转
60、。(4)面源水污染控制方案由于降雨动能的冲击作用及地表径流冲刷,使土壤颗粒、土壤有机物、化肥、农药、有机肥料等随地表径流流入收纳水体,引起水质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会造成营养型污染和毒害型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发展绿色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5)医院污水处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废水,由于污水成分复杂,传染源多,须采用医院废水专用处理置进行无公害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6)畜牧养殖废水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水即是严重的污染源,也是宝贵的资源,因此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原则,以环境质量为基准,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减量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户表箱技术协议
- 官方租赁汽车合同模板(2025版)
- 工程项目转让合同模板2025年
- 国际贸易法律文书评析2025年
- 网络直播平台内容监管与行业自律发展的平台内容审核技术创新报告
- 二零二五年购物中心场地租赁合同终止及联合经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工程灌注桩施工劳务分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地板砖批量采购供货合同协议
- 2025版空地租赁场地风力发电项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机构货款合同退款与教育质量监督协议
- 《电工技能与实训》校本教材
- 2025年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管理培训考试卷及答案
- 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全文
- 支气管镜并发症应对护理
- 百世快运质量管理制度
- 国军标风险管理制度
- 气道阻塞急救处理方法
- 矿山环境修复新材料-洞察及研究
- 【宜宾】四川省宜宾市2024年下半年引进人才126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