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市景范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初三年级历史学科二模考试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姓名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卡和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答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卷指定的位置上, 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和答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2、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A.黄帝B.嫖祖C.蚩尤.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 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的古风诗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
3、作:D.仓颉D.统一中国C.统一车轨据此,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 说明了 事件人物活动鸦片战争关天培英男抗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壮烈殉国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6.如果为下表所归纳的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拟定一个主题,最
4、恰当的是A.中外友好交往B .侵略与反抗C.近代化的探索D.近代思想解放7.想,提出了 “自强”A.洋务运动“求富”的主张,这次探索是指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它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按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A.B.金沙水拍云崖暖, 此日漫挥天下泪, C.大渡桥横铁索寒有公足壮海军威D.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 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
5、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传来一位伟人的录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邓小平B.孙中山C.毛泽东”这位“伟人”是D.周恩来.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第一个
6、五年计划的完成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甲线段.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 一支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 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请问这“一支船队”是指D.哥伦布船队A.迪亚士船队B.达伽马船队C.麦哲伦船队段A. 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 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展示各国经济、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中,画线部分共有几处错误
7、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纺织机械、蒸汽机、汽车等各匝- 工业技术成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的飞机。16.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经验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A.达尔文B.法拉第C.爱因斯坦D.爱迪生这一 “不同的办法”是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读右图(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它与罗斯福 新政所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关系最
8、 为密切?A.稳定金融B.振兴工业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 “转折点”是A.萨拉热窝事件B.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 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德国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争霸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 继续前行时,他却走向了一条创新之路,并最终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
9、时空观进行根本性变革。他就是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刘邦、项羽发动的大泽乡起义。.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纲领。.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二大的召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美英等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唐朝时出现的新式农具是 和筒车;
10、宋代从越南引进的 在江南推广。.“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春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1950年开始的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实行的。.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 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英国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的。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6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避讳”是与名字有关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阅
11、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 287)、钱端礼(卷 385)、张忠恕(卷 409)。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 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父母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材料三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 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
12、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 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 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 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请回答: TOC o 1-5 h z (1)据材料一,古代中国人的起名深受哪一学派思想的影响? (1分)(2)据材料二,请举出一例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人起名的重大政治事件。(1分)20世纪80、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反映了1978年党作出的哪一项伟大决策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1分)(3)据材料三,请从古代政治制度或传统美德的角度,分析“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1分)(4)苏州某中学历史探究
13、小组在阅读某文献时发现一则史料: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 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 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 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为什么田登将“点灯”改为“放火”? (1分)这种做法或历史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 ( 1分). (6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 想。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而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南京静海寺中英议约 图二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图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材料二 这
14、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I。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 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 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 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 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 的急剧变化,它更重
15、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 前工业社会的特征, 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一、图二、图三所示史实发生的重大军政事件是什么? ( 3分)(2)请从社会性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2分)(3)据材料三,学术界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哪些
16、方面? (1分)32.(6分)在1787年宪法制定之前,美国社会各界对于应该建立何种民主制度众说纷纭。在 顺应民意、适应国情的基础上,美国最终通过制宪构筑起以宪政梦为核心的1787美国梦,也即美国共和政体。考察 1787美国梦,有助于我们理性追求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图一图材料二 联邦宪法的制定标志着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产生。其特点是:(1)人民主权与共和原则。 人民主权是国家主义者制服州权主义者的思想武器。它粉碎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政治观,否定了 “主权在州”的邦联政治实践。(2)联邦共和制, 是中央集权制尚未成熟和各州分裂又显然不能适应美国发展的局面下产生的政治体制。根据宪法,中央和州的权力均取自人民,互不相属,各有一定的活动范围。(3)三权分立与制衡。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相互独立,各自执掌一部分权力,这便是所 谓“权力分立”门但三部门中没有任何一个能不受其他部门牵制而施行自己的权力,这便 是所谓制衡。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张友伦主编美国通史(第 2卷) 材料三 我觉得任何一部成功的宪法必须要代表人民合理的愿望。我不认为美国人会 觉得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的宪法模式。 君主立宪制适用于英国, 总统制适用于美国。 重要 的是,政体的形式必须能够体现遵从宪法规定的人们的真实愿望。美国费城宪法中心历史学家斯蒂夫弗兰克如果要让美国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2章单元综合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2025工程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大全答案
- 2025年广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东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5忘记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 中国高温及持久强度试验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带光源放大镜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上海外国语大学《数据库系统及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报告格式范文
- 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题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王愿坚小说专练(解析版)
- 新中国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Academic English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杭州医学院
- 国标《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监造导则》
- TSGD7004-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 上海教育版高中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4年发供电分公司安全规程考试多选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 2024年青海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