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_第1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_第2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_第3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_第4页
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如何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安全科学界的热点问题。美国安全工程学家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5件工伤事故,发觉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有效的操纵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职工知觉差错是导致职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缘故。本文从知觉差错的角度,运用心理学仪器对职工的知觉进行实际测试,通过分析测试数据,总结职工知觉特性规律,进行职工知觉差错致因分析,提出职工知觉差错的预防对策。从而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关键词: 知觉; 测试; 差错;心理测量;ABTRCTFra long tme, ndu

2、sral acidensavoccurrd ain a gai, cauin injuries, deaths ad roperty loss.Tt, how topreven idustral accident, is a ht isu in the cienific comunty. Heinric, n .S safetyegneeing sciets, surying f 5,00 nustria aient, has found that90%of the cciet as caused y he huma err.Effectvecontrol of an ero o worksi

3、 keyo prventio of indusrial acie.taf percpion errorsare n iorntrason of humanerror. the rspecve of pecederrors,est th prcetnostaf by usng sycological instrunts, aalethe est dat, smmizecharactritis andreguar tternpercpin, and aly the ause opercepton eror, prope prventive easureso Saf percption rrrs S

4、 w anachieve te prpose f elimiatin ma eror andpreeningndutrial aciensKy wrs:Perceptio; Tes; Eror; Pschloy urve;目 录C o1-3 hz u HYPERLNK l_Tc294493 1 绪论 PAGEREF _T29474930h 1HYPLIN l _Toc24474931. 研究背景PAER _Tc294731 hHYPERLINK N:整理后l.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PAGERF oc294493 h 1 HYPRLIKl _Toc29443 知觉与安全 PGEREF_Toc94

5、493 HYPERLINK N:整理后l21 心理测量概述AGREF _To2944494h HYPERLINK l _To294449 2. 知觉的概述 PAGERF _T29447435 h3HYPERLINK N:整理后l3 知觉分类 PEREF Toc2947496 h 3HYPERLINK N:整理后 l _To29493724 知觉特性与安全 PGREF oc294749 h 4 HYPENK lToc294474938 3 测量方案设计AGERF _Toc244438 HYPERLINK N:整理后31 测试仪器选择 PAGEEF Toc94474939 h HERLINK l

6、Toc29447440 32测试方案设计 PGERF _Toc29447940 h HYPEN l _Tc944941 3.3 被测试人员组织和选拔PAEREF _oc9474941h 6HYPERLNK l_Toc244749 4 测试过程 PAGREF Toc29474942h7 YERLIKl _Toc29447494 测试前预备GEREF _Toc294743 h HYPERLINK N:整理后4.2 测试步骤 AE_c24744 h 9 YPRLIl _Tc294475 43 测试阻碍因素 PAGEREF_Toc94495 9HYPERLINK l _Toc297496 44 测试数

7、据记录 PAGREF _Toc9474 h10HYPERLINK N:整理后5 结果分析 PAGER_To2474947h 12HYPERLINK N:整理后5.1 测试数据处理PAEEF_oc2947494 h12HYPERLINK N:整理后 l To297449. 对比测试数据分析 PAGEF_c29447499 h 14HYPERLINK N:整理后5.3 连续测试数据分析 AGEREF _c94474950 h17HYPERLINK N:整理后 l _Tc294474915.4知觉规律总结 PAGERF _c94495 h 2 YPRNKl _To44749526 知觉差错的预防对策

8、PAGER Toc2947492 1 HYPERINK l_Toc4474953 6. 差错致因分析 PGEREF _Toc944495 1HYPERLINK N:整理后6.2 预防措施 PAGEEF Toc29447454h 21HYPERLINK N:整理后7 结论和展望 PAEE oc294479552HPLINK l Toc29474 .1 结论 PAGERF _Toc474956 2 HYPERLINKl_c94474957 .2 展望 PAGREF _oc247957 h 22HYPERLNK l _o2444958 参考文献 PGER _Toc2944458 h 24 HPERL

9、INl_Tc29449 附件1空间知觉测试仪讲明书AGER _29444959 h 26高危行业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测试分析Tes Ad Anlyis OThe Cause Of ecepion Erro fWorkes Inigh-Rsk Indury1 绪论.1 研究背景在生产活动中,安全生产系统运行与人的安全行为流程的一个典型例子即:人安全治理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人的安全行为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制造安全的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从人的行为流程能够看出:在生产过程中,人是最要紧的因素。操纵生产活动中自由度大的人,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关键所在1。资料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伤亡事故

10、数量占到了总数的70一9%2。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统计,208年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6起,死亡1315人,从全年的安全生产事故伤亡情况统计分析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发生率就占77以上。这些都表明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缘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人机学家认为,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阻碍;另一方面,生产作业中的生产机械、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和生产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造成人心理变化,最终阻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4。因此,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采纳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测量技术来预防和操纵安全

11、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以一定的定量规则作为基础,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对人们心理特征和行为做出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科学心理测量的创始人首推英国优生学者高尔顿。他对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着浓厚的兴趣,测量了个体的各种行为如反应时刻、经历力、反应速度等,同时为这些不同行为确定了指标常模。高尔顿于188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设立了“人类测量实验室”,在前后若干年时刻里积存了大量资料,发明了许多测量的工具,成为心理测验的先驱。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于1890年首创,并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1905年,法国心理学

12、家比奈和大夫西蒙在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阻碍下,制订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且成熟的智力量表,即比奈西蒙量表5。随着心理测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出现了大量的适用于测量人的各个方面的心理测量量表,从能力的测量进而扩展到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适应、动机等大量的心理学领域。典型的有:世纪40年代由哈塞维和麦金雷等编制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P)和卡特尔6中个性因素测试(16PF)7等,常用的问卷还有艾森克人格问卷、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等等目前,人不安全行为心理测量还处于进展时期。国内外有关人不安全行为心理研究与应用包括采纳人两种个性心理测试和5种感知、认知能力

13、测试,对从业人员的选拔与调配进行心理测量;开发了多种心理测试系统,将安全心理测试系统用于企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专门工种作业人员的选拔工作等8-1。但由于不安全行为的心理测量涉及因素多、复杂,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受的过程。它是心理测量的重要方面,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着重要的阻碍。人在环境变化之后,能否感知到环境的变化,能否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反应,取决于人的知觉。本文选择运用心理学仪器,通过对高危行业职工知觉的测量,并分析测量数据,进行职工知觉差错致因分析,从知觉差错的角度提出操纵人的不安

14、全行为的对策。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实验测量,分析职工知觉差错致因,提出操纵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策,从而达到减少和操纵高危行业职工不安全行为的目的,爱护职工的生命和躯体健康,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2 知觉与安全2.1 心理测量概述13心理测量在心理学研究和人员选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建立起比较客观的心理指标,为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研究数量化,提高了科学性;能够简化研究程序,提高效率,一般的治理人员都有能力掌握和运用这一研究工具。测验理论要紧有两种:经典测验理论和现代测验理论。()经典测验理论,依照斯皮尔曼(Seam)的研究

15、进展起来的。斯皮尔曼认为,任何心理测验所得到的分数(X)都包含着反映对象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真分数(T)和由随机因素造成的误差分数()。斯皮尔曼的分数模型为:X =T+ 后来,人们进一步把测量误差分为“不稳定误差(e)”和“不一致误差(ec)”,得出新的分数模型: =T+es+ec不稳定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过程中情境和时刻等因素造成的疲劳、焦虑和经历的偶然性波动所引起的误差;不一致误差则要紧由于重复测量时测验程序和操作上的差异而引起。因此,为了使心理测验有效而可靠地反映被测试者的特征、态度和能力水平,应该在测量时操纵和稳定测量情境和程序,尽可能减少误差。(2)现代测验理论,要紧目的是确定测量指标和能力

16、、动机、心理负荷等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心理测验所测得的测验分数,反映了人们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是不能直接观看和测量的,是潜在的。因此,那个理论又称为潜特征理论。例如,工作动机、积极性、工作能力和工作负荷等差不多上不可观看的潜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测量,只能通过具体的心理测量指标来计算。现代测验理论要紧用于人事测验项目的分析、工作成绩与能力测评表的设计和态度问卷的编制等方面。心理测量学家总希望提高测量的水平,从而使测量更加精确。然而由于心理现象的专门性,心理测量目前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精神特性,由于测量对象的专门性,使得心理测量有以下一些特点:()间接性。我们能够把测量分成两大

17、类:一类是对物性的测量,测量的对象是有物理特性的物质,是实体;另一类是对精神性的测量,测量的对象是不具备物质性的现象,是精神性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对物性的测量是直接的,具体的,而对精神性的测量则是间接的,抽象的。比如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将行为量化,以此来表示能力的高低,这确实是对人的能力的测量,这种测量是间接的、抽象的。(2)近似性。与物理测量相比,心理测量只能算一种近似的测量。因为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不能直接测量的心理现象(心理特质),因而,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外显行为进行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只能是相应心理特质的近似代表,这些外显行为的水平也只能是相应特制水平的近似;另一方面,心理现象

18、的存在远不如物理现象稳定,受偶然因素阻碍大,往往难以测出其真实水平。.2 知觉的概述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受的过程。客观事物具有各种属性并由各个部分组成。当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器官时,人对其各种属性或各组成部分的认识,一般不是把单个属性或某个部分孤立地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综合起来,对事物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事实上,人首先通过感受来反映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不属性和人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生活中,由于物体的个不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对事物的个不属性的反映是作为事物的一个方

19、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如,一朵玫瑰花放在眼前,人们不仅看到花的颜色,还嗅到花香;不仅看到花瓣,还看到花蕊、花托。花的颜色、气味及各部分在人脑中产生的是关于这朵玫瑰花的整体形象。这确实是知觉。知觉和感受一样,都属于感性认识时期,差不多上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而产生的。知觉作为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一方面是由于事物的各种属性与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确实是相互联系着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另一方面在专门大程度上依靠于人的知识、经验。人的实践使人认识到某些刺激是连带发生、连带运动变化或连带消逝的,因而就把这些连带着的刺激组织起来,把无连带关系的刺激区不开来。2. 知觉分类知觉分类的标准有多种。依照知觉中

20、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器活动,能够把它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触摸知觉等。依照知觉对象的空间、时刻存在形式和运动的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刻知觉和运动知觉。依照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符合,能够把它分为正确的知觉与错觉。(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2)时刻知觉。时刻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刻知觉必须依靠一些媒介,即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刻的媒介来反映时刻的。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受器官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

21、。运动知觉的产生依靠于许多主客观条件。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4)错觉。错觉是人们观看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缘故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推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专门情况。在各种错觉现象中,视错觉表现得最明显。 知觉特性与安全知觉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性,它们都与安全有紧密关系。()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看起来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

22、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知觉的选择性依靠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靠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依照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推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确实是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信息不足或复杂情况下,知觉的理解性需要语言的提示和思维的关心。一块象小狗的石头,也许开始你会看不出来,但假

23、如有人提醒,就会越看越象。专门多旅游风景也是如此。知觉的理解性使人的知觉更为深刻、精确和迅速。在安全工作中,对新进厂的工人要进行安全教育,由老工人有意提醒他注意哪些设施设备易出危险和故障,能够强化他的安全意识。(3)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视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不明显。例如,一个人站在离我们不同的距离上,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空间大小是不同的,然而我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同样大小的人。知觉的恒常性是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特征,而我们对这些事物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许多次的经验校正了来自每个感受器的不完全的甚至

24、歪曲的信息。假如我们知觉的是一个全新的对象,而且周围没有熟悉的事物能够作参照,那么我们决可不能有关于那个事物的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的积极意义:它保证人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仍能感知事物的真实面貌,从而有利于人适应环境。这对安全生产也专门重要。例如,尽管有时某些东西挡住了视线,人们仍能感知被遮掩部分。但知觉的恒常性也会给人带来错误的推断,因为它关于真正变化了的情况仍用原来的经验、老眼光或定势思维去理解,因而不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推断,使人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而给安全带来消极阻碍。如某变电所值班员操作时由于跑错间隔,当用钥匙打不开刀闸的锁时,误以为该锁已生锈遂用锯子将锁锯开,强行操作,造成带负荷

25、拉刀闸事故。3 测量方案设计3.1 测试仪器选择心理学测量知觉的仪器有深度知觉测试仪、空间知觉测试仪、错觉测试仪、时刻知觉测试仪、速度知觉测试仪等测量知觉的仪器,分不对应着知觉的一个类不的测量,鉴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可选择的仪器有空间知觉测试仪、深度知觉测试仪、错觉测试仪三种。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空间知觉测试仪对职工的空间知觉进行测试,分析导致不安全行为的缘故。选择空间知觉测试仪的依据:(1)空间知觉测试仪的测试,能够反应职工对空间、大小、形状、对应关系的经历,以及做出正确反应的反应速度,还能够反应职工做出反应的正确率,实际工作中对应于职工操作机械的步骤顺序的正确性以及对信号的反应能力等;而深度

26、知觉测试仪仅仅反应人关于深度上的距离的反应,实际要紧对应于司机、飞行员等对深度知觉要求比较高的人员;错觉测试仪要紧是测试人关于易使人产生错觉的图形的正确反应能力,笔者认为生产过程中幸免人员出现错觉的关键在于工作机械的人机设计、工作场所的标识和标志图形的设计等方面,在此不做讨论。(2)考虑到空间知觉测试仪的测试结果,能够比较好的反应职工知觉的情况,测试数据、分析结果等有实际意义,通过分析讨论,能够对生产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措施。(3)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可选择的知觉测试仪只有空间知觉测试仪、深度知觉测试仪和错觉测试仪。(4)考虑到测试现场的情况,不能达到深度知觉测试仪测试的差不

27、多要求,将导致测试结果的可信度下降,测试数据意义不大。(5)人员测试需要在作业现场测试,考虑到交通携带的问题,由于深度知觉测试仪尺寸比较大,适合实验室测试,不适合携带到工作现场;而空间知觉测试仪尺寸较小,便于携带,故选择空间知觉测试仪。综上,选择实验室现有的BD2-112空间知觉测试仪(如图3-1所示),对职工进行知觉测试分析,其讲明书见附件1。图-1 空间知觉测试仪32 测试方案设计空间知觉测试仪的技术参数有:实验测试次数N、正确反应次数、错误反应次数n、正确反应平均时刻t1、错误反应平均时刻2、总反应平均时刻t。正确反应的次数与实验测试次数N的比值k为实验测试的正确率。正确率k值越大,反应

28、平均时刻越短,讲明该被测试者的知觉越好。假设人的空间知觉的值用p表示,取:为系数,为了方便取sp值比较,取值依计算情况而定。sp值的大小能够用来反映被测试人员的知觉的状况,sp值越大,讲明被测试人员的知觉越好;反之,知觉越差。不同工种对职工的知觉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一般的办公室人员,其工作中一般不需要对环境、形状等作出太多的推断,因此对其知觉的要求不需要专门高;关于高危行业的现场施工操作人员的知觉需要比较高的要求,因为机械操作要求、各类标识标志、工作场所的空间和形状等等,都要求职工的知觉作出正确的推断,否则就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次测试分析采纳不同工种之间的知觉对比和

29、职工作业工程中的知觉变化这两种方法,来比较分析职工知觉差错致因。(1)不同工种之间的知觉对比测试不同工种由于其工作的专门性,导致不同工种的知觉水平也有所不同。这要紧是由于职工在工作场所需要同意的声信号、光信号等有所不同,其含义和复杂程度也不同,接收信号之后职工需要作出的操作及其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进行不同工种的对比测试。选取北京市建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选矿车间工人与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钻井工人进行测试对比。通过不同工种的对比测试,分析不同工种的知觉的差异,并分析其缘故,分析其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提出操纵措施。(2)同一工种工人的工作连续测试职工的知觉是随着职工工作的进行而变化的,类似于职工

30、的疲劳程度,这是由于伴随着工作的进行,职工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不断发生着变化,导致职工的各感受器官的感受灵敏程度和大脑推断识不的正确性以及动作执行准确性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职工的知觉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职工的进行连续测试。选取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钻井工人进行工作连续测量。通过处理测试数据,能够分析职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知觉的变化规律,从而进行职工知觉与时刻的关系分析,总结知觉变化规律,能够分析职工知觉差错的易发生时刻,并针对知觉易差错的时刻进行对策操纵。3.3 被测试人员组织和选拔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建筑、矿山、化工、石油等行业都属于高危行业,由于高危行业的高度危险性,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易导

31、致重大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高位行业职工进行知觉测试、分析并提出操纵措施是特不有必要的。本次毕业设计限于时刻和测试单位的实习联系情况,选择北京市建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选矿车间职工5人,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钻井工人15人,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钻井工人4人,进行测试分析。本次测试选择的职工均是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操作机器、处理声光信号、熟悉车间的布局和空间结构等,这就要求他们要具有较好的知觉,假如知觉差,推断失误或识不失误,将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甚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4 测试过程4.1 测试前预备测试前的预备工作要紧有选择测试场所、预备测试仪器、检查仪器、对职工讲

32、解测试过程、预备数据记录表格等工作。测试场所的选择需要考虑一下因素:测试场所的环境因素,比如噪声的大小等;是否易于安装测试仪器;是否能够满足测试仪器所需要的差不多要求;职工是否方便测量等。考虑这些因素在建昌铁矿测试选择在其会议室进行,地勘局由于野外工作的专门性,只能选择在工作现场旁的地面进行测试。如图41、图4-2、图-是不同地点的实际测试场所的照片。图4-1建昌铁矿测试调试过程图片图4-第一钻井队实地测量场所照片图4-3 第三钻井队测试场所照片连接用电线路,安装好仪器,并检查仪器是否运行正常。等到仪器调试完毕,运行正常时,将测试过程和测试内容对职工进行讲解。42 测试步骤(1)连接调试好仪器

33、,打开电源,被试者手握键盘,坐在灯光显示器前。(2)测试者操作面板(如图4-4所示),选择实验采纳的灯光刺激图案类型和实验次数,被试者预备。图4- 空间知觉测试仪面板(3)测试者按“开始”键,测试开始,被试者按要求操作手握键盘。(4)待被试者操作完毕时,测试者打印测试数据,测试实验结束。.3 测试阻碍因素测试过程中,阻碍职工知觉的因素专门多,要紧有个人的知觉特性、环境的噪声等因素、职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时刻的长短等等因素,有些起要紧作用,有些起次要作用。下面对其要紧的因素进行讲明。(1)个人的知觉特性人的知觉是后天培养和锻炼形成的,与先天的遗传关系不是专门大。阻碍人的知觉特性的要紧是人的生理因素

34、和后天的培养。知觉是事物各种属性以及各种组成部分在客观上作用与人的感受器官,形成的失误的整体的反映,因此人的各感受器官的生理状况阻碍着人的知觉特性。比如一个职工的视力专门差,那么他关于机器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的推断可能发生错误,导致产生错误的知觉。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受器官将事物的各种属性识不并传输到人的大脑,人则需要将这些属性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那个事物,这就需要人的知识和经验来推断。个人的知觉特性是阻碍人的知觉的最重要的因素。(2)环境因素环境的因素对人的知觉有一定的阻碍,在测试过程中,尽量选择环境阻碍因素小的地点测试。环境因素专门多,比如噪声,在噪声强的场所,人的知觉特性会下降,因为人的

35、感受器官受到了干扰,就导致人的知觉信息输入受到干扰,知觉反应就会产生错误或者较大的差不。因此选择比较安静没有太多环境干扰的场所进行测试,达到环境因素阻碍能够忽略的目的。本次测试分析中对环境因素不予分析讨论。(3)工作时刻的长短职工上班前精力比较充沛,各个感受器官处于比较好的状态,对事物的知觉反应比较好。随着作业的进行,职工生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疲劳,导致各感受器官的能力有所下降,关于职工心理状态也会有一定的阻碍,这就必定导致职工的知觉反应受到阻碍,如此有可能导致职工的工作协调能力、操作能力、反应能力下降,进而是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这就要求关于职工的知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掌握知觉的规律,有效设计职

36、工工作和休息时刻安排,达到消除不安全行为的目的。4.4 测试数据记录3月2号在建昌铁矿进行空间知觉测试,测试时刻上午:0到10:30,测试地点在该矿厂区会议室,测试数据记录如表1所示:表4-1 建昌测试数据测试编号测试次数刺激类型键盘方式(ABCD)正确反应错误反应总反应最后出现错误次数最后连续正确次数最后连续正确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120条形321411.143.37701.303111920条形214311692.3901.7411911.7320条形130.4200201.0201.2020条形132191.881.78202.0191.885520条形2

37、34111.4887.7020214161.259620条形14200.76020.7600.7630条形3211102262.5920480161.11482条形342183813.3420.96628822条形3241171.431953201.5071821.620120条形60.9942.10201.2820100.9631120条形423118541.9491.0146.890120条形412150.1951.24201.2015.797132条形2310.942.4920.247131.013142条形4231150.7052.15201.0791.15120条形32171.508

38、3717201.8191.7873月31号山东省地勘局进行空间知觉测试,第一勘探队的测试在上午:0到10:,测试地点在野外施工现场,测试数据记录如表4-2所示。表42 地勘第一钻井队测试数据测试编号测试次数刺激类型键盘方式(ABD)正确反应错误反应总反应最后出现错误次数最后连续正确次数最后连续正确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0条形12450.635301.081280.7220条形43116.773.8202.05501.92530条形413152.255.462203.61282.9820条形41231.173.8720.255191117520条形32141.146

39、7201.929911.1862条形4231607242.194201.2971641.0720条形412311.5452620168031.7582条形3215132121401.91911.43292条形2431171.7853.502.0507131.6条形214317183334.468202.2289111.901120条形3240541.84421.08161.0131220条形4314.956.020.7371190.971320条形214381982389703.01822.24条形32411.36262.98201.1160.975150条形341171.1223.7080.

40、510416.13月1号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测试时刻为工作时刻周期,测试地点为野外施工场所,测试记录数据如表4-3所示。表4-3 第三钻井队测试数据测试编号测试时刻测试次数刺激类型键盘方式(ABC)正确反应错误反应总反应最后出现错误次数最后连续正确次数最后连续正确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次数平均反应时122:020条形2151.1351.72320185155.041:020条形410.65156120.882.84:020条形341241.116.84201.321641.0377:022条形231111.07197201.57130.222:920条形3124416163.

41、2022.8001:1520条形281.902288920.332004:80条形41250.312.882.859200:132条形3210831.92201.911821.3183:200条形1350.87.202.00100:2520条形429111.80722.0352004:920条形4321171.372.69420.57618215687:2520条形3412121.49285.3520.0362042:00条形311.7316.75050200:620条形342120.2.98320173412.704:42条形4123604242.8520.1111280.967:0条形41

42、2317.881795200.550669讲明:表中各反应时的单位为秒,空间知觉测试仪的测试数据能够直接连接微型打印机直接打印,表中数据是打印数据的抄录。5 结果分析5.1 测试数据处理利用记录的测试数据求的各个职工的知觉的k、sq值,利用公式和,方便数据处理,取,计算数据得到建昌铁矿职工的知觉参数(表5-1所示)、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职工的知觉参数(表5-2所示)、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职工的知觉参数(表53所示)。表- 建昌铁矿数据处理结果测试编号正确反应次数总次数总平均反应时刻t()kq920130.72.221.741.551.320201.42010070.44192054.954

43、6.351202.1100.042.760200.7631.00131.1711400.7047381920.960.959.971.070.8554106201.282.02.41620.0980072.9120.1207670136201.4.806.314150.0670.7570.31170.80056.2表5-2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数据处理结果测试编号正确反应次数m总次数总平均反应时t(s)kq115201.0776962202.06803.9503.0660.7524.5419200.57575420.929.036.361620297086171016800.544.68520

44、1919.2513.9172200.8541.1017202.808538.21120.0680.807.912201.7370.704.313820300.4012.941401.8410.703815172015100.85.表5-3 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数据处理结果测试编号测试时刻正确反应次数m总次数N总平均反应时t(s)q22:0015201.2850.558.41:03150.8910.7544:071420.342.702.27:011201.45.5322:094202.860.26.91:18230.017.2:185201.85.513.47:1209180.3518:20

45、502.001.2512.1:25922.0350.42.14:291220306019.7:5121.5760.553.2:32207340.6034.61:3620.1110.8072.0:41201000.06.77:3812009560.85889讲明:在表5-、表5、表5-3中,有些职工的sq值差不比较大,缘故有:(1)职工的知觉本身具有差异性,知识程度、生理特性、年龄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不同的职工的知觉是不同的。(2)测试环境的阻碍,建昌铁矿职工知觉测试在会议室测试,外界环境阻碍不大,但山东省地勘局职工的测试是在作业现场露天测试,外界环境阻碍比较大,测得的知觉整体水平会偏低一些。()

46、其他的偶然因素的阻碍,比如职工的心理状态、被测者的认真程度等因素的阻碍。5. 对比测试数据分析依据测试方案,将建昌铁矿职工知觉测试数据结果与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工人知觉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表5-1与表5-的测试数据结果,制作分布图。建昌铁矿职工知觉测试分布图如图51所示,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工人知觉测试分布图如图-2所示。图5-1 建昌铁矿职工知觉测试分布图图-2 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工人知觉测试分布图从图-与图-2对比分析能够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建昌铁矿职工知觉的sq值集中在60左右,而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工人知觉的s值则集中在4左右;(2)整体水平来看,建昌铁矿职工知

47、觉水平要高于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的知觉水平;()建昌铁矿的测试数据尽管出现sq值比较大的,但其整体的水平波动不是专门大相对比较集中,而第一钻井队的测试数据显示其职工的知觉水平参差不齐,差不比较大。计算建昌铁矿和地勘局第一钻井队职工的知觉平均水平:建昌铁矿职工知觉的平均水平为: 地勘局第一钻井队职工的知觉平均水平为: 建昌铁矿职工的知觉平均水平为653,而地勘局第一钻井队职工知觉平均水平为44.4,进一步讲明了建昌铁矿职工知觉的平均水平高于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的知觉水平。将s值分为四个等级,即以下、355、5575、75以上四个等级,将建昌铁矿和地勘局第一钻井队的测试数据按照等级分类之后的各

48、等级人数和比例如表5-3所示。表54 各等级人数及所占比例等级建昌铁矿地勘局第一钻井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75以上21175575327355427743以下1720依照表5-的数据结果,作建昌铁矿和地勘局第一钻井队的职工知觉sq的分布图,如图53和图5-4所示。图5-3 建昌铁矿职工知觉s值分布图图5- 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职工知觉s值分布图从图5-3和图5-4中能够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1)建昌铁矿的职工知觉的测量数据占比例最大的是5等级的职工,达到3,而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的职工知觉测试数据占比例最大的是3575等级的职工,达到46;(2)375等级的职工人数占比例比较大,建

49、昌铁矿达到80%,山东省地勘局第一钻井队达到73%,因此我们能够讲355等级的知觉水平是职工知觉的一般水平,这一知觉水平能够满足工作的差不多要求。(3)职工知觉sq值为3以下的职工所占比列专门小,将知觉sq值的工作最小限值定为35,知觉值处与5以下的职工视为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人群,关于这一部分人应该加强知觉强化,达到不易出现不安全行为的知觉值。(4)数据显示sq值高于75的职工所占比例不大,甚至有sq值高于0的,这种现象讲明有一些职工的知觉特不行,反应能力特不快而且能够正确反应,因此在工作中就不易出现不安全行为。5 连续测试数据分析对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的连续知觉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如表5-

50、3所示,由于时刻和该队职工工作的限制,测试只进行了第三钻井队一班4名职工晚上2:0到早上7:00的连续工作的知觉测试,分析其在这段时刻的知觉变化特性。依据表5-3的数据,作出4名职工各自的知觉特性变化曲线,如图5、图56、图57、图-8所示。图5-5 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职工1的知觉曲线图-6 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职工2的知觉曲线图- 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职工3的知觉曲线图5-8 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职工4的知觉曲线对比4名职工的知觉曲线图,能够看出名职工的知觉差异性比较大,职工1和职工4的知觉水平较高,而职工和职工3的知觉水平较低。在2:00到早上7:00工作时刻内,4名职工的知觉有

51、共同的趋势:知觉的sq值先增大,到1:00左右的时候达到较高的知觉水平,然后开始降低,在4:左右的时候达到低谷,然后开始增大。共同趋势的缘故分析:由于该钻井队的职工是一班12小时,早晚七点倒班,所进行测试的一班职工是晚上1:0上班到早上:0。职工晚上19:00上班,刚接班的两个多小时进行更换钻头作业,工作量较大,劳动强度较大,因此在22:00的时候处于生理机能疲劳状态,加上对仪器的熟悉程度不高,测试的知觉水平较低;完成更换钻头工作之后,该钻机正常运行时,职工工作量较小,更换休息,生理状态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因此在1:00左右知觉测试数据较高;之后的三个小时的工作尽管强度不是专门大,然而由于人的生

52、理规律阻碍,使得职工较为疲乏犯困,生理状态不佳,因此在:00左右知觉测试数据有所降低;由于早上:0换班,换班前职工工作量不大,只是保持机器正常运行,预备交接班,生理状态得到一定的恢复,知觉测试是在换班之后进行测试,职工的心理状态比较好,加上对测试仪器的熟悉,因此知觉测试数据有所升高。4名职工的平均知觉特性曲线如图5-9所示,从图上能够看出平均知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符合4名职工的共同的变化趋势,由于测量数据量小,没有对每名职工做连续几天的测量,因此选用名职工的平均知觉特性曲线来表示职工工作时刻知觉特性变化规律。图5-9 山东省地勘局第三钻井队职工知觉特性曲线. 知觉规律总结通过进行职工知觉的对比

53、测试分析和职工知觉的连续测试分析,将职工知觉特性规律总结如下:()职工知觉的sq值一般水平在35之间,低于5的职工知觉水平较差,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不安全行为,高于75的职工所占比例在10%左右,能够正确快速地反应,不易发生不安全行为。(2)将知觉sq值低于35的职工视为知觉水平低,易出现不安全行为人群,应该对这一类职工进行知觉锻炼和强化措施,提高其知觉水平。(3)职工的知觉特性随工作时刻而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随着职工的工作的进行,职工的生理机能和状态以及其心理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知觉的形成受到阻碍,使得职工的知觉特性改变。(4)由于生理上的改变导致职工知觉的变化,因此当职工的生理状态

54、比较差的时候,知觉水平也会比较差,要采取措施,比如休息等,使得其知觉可不能降低到易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5)关于特定的职工来讲,其知觉sq值有上限,也确实是讲职工的知觉水平随工作或者生理状态而不断变化,然而这种变化的sq值范围在0之间变化,可不能超过。的值的大小是与职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生理特性等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知觉差错的预防对策6.1 差错致因分析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往往受到其本身的知觉特性,这是由于知觉特性决定了职工能否对环境的变化或者某种信号做出正确的反应,假如其知觉水平较差,容易导致职工对变化或信号的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对变化或信号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做出不正

55、确的操作反应,这都会导致职工出现不安全行为。因此分析职工产生知觉差错的致因,关于消除职工不安全行为是特不有意义的。从知觉差错的角度分析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职工知觉差错的致因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人的因素,要紧考虑职工本身的知觉特性。不同职工的知觉特性和知觉水平是不同的,知觉水平较差的职工容易产生不安全不安全行为,知觉水平较好的职工不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另外职工本身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状态的变化阻碍着职工知觉水平的发挥,在工作中职工的疲劳程度、连续工作时刻的长短等都会对职工的知觉产生阻碍。当职工连续工作时刻较长、严峻疲劳时,职工的知觉严峻下降,导致职工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概率大大增加

56、。()机器因素,要紧考虑机器设计和操作的复杂程度。知觉具有选择性,因此机器设计合理与否直接阻碍职工知觉出现差错的可能性。知觉的选择性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依靠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不越大,则越容易被职工所区分出来。例如机器仪表指针和刻度盘的颜色假如是一样的,职工就不易辨不出指针的精确位置,容易导致职工出现知觉差错。又如机器操作面板各个操作按钮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设计统一的,职工在对按钮的知觉识不上容易产生错误,可能导致操作错误等不安全行为。(3)环境因素,要紧是考虑环境中噪声、烟尘、光线强度等因素。职工作业场所噪声较大时,对职

57、工的听觉和心理造成一定的阻碍,导致对正常工作的声信号或者其他因素不能正确的感知或做出正确的反应,就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作业环境中的烟尘浓度大、光线强度不够时,职工的视觉受到阻碍,而且在昏暗的环境中容易造成心理状态不佳,这就会导致职工知觉受到严峻阻碍而降低,容易造成知觉差错,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4)治理因素,要紧考虑职工选拔和职工培训治理等因素。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和不同的知觉水平才能够正常生产工作,尤其是高危行业的专门性,进行职业能力测试来选拔职工是极其重要的。假如治理不当,导致职工的能力水平不能胜任所在工作岗位的工作,将会导致职工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假如对职工的培训不到位,导致

58、职工对工作场所认识不够,对工艺操作和机器不熟悉,就会导致职工工作过程中对该工作的知觉反应能力降低,容易导致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62 预防措施针对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生的知觉差错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预防措施:(1)对职工的知觉特性进行测试,了解其的知觉水平,针对各岗位对知觉的要求,合理分配,达到职工与工作岗位相匹配,预防职工因为知觉水平达不到工作要求而发生的知觉差错。(2)依照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以及职工连续工作知觉变化规律,合理设置职工连续工作时刻的长短,这只工作中的休息制度的合理设置,预防职工因为长时刻连续工作,致使职工知觉下降,进而导致的知觉差错。(3)工作场所职工工作需要的知觉对象

59、要设计与背景有足够的差不,如颜色、形状等特征,使得职工有足够的知觉能力对知觉对象作出正确的知觉反应,预防因为知觉的选择性导致的知觉差错。(4)工作场所的仪器设备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做到易识不,方便操作,预防因为仪器的相似而导致的知觉差错。(5)工作场所的环境中噪声、光线强度、烟尘等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消除这些环境因素导致职工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不良反应,防止职工的知觉能力严峻下降,保证职工不易出现知觉差错。()加强对职工进行生产设备操作的培训,尤其是操作复杂的生产设备,使职工对生产设备的操作比较熟悉,预防无经验、不熟悉生产设备导致的知觉差错。(7)加强对职工知觉的训练,如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

60、,职业技能培训等,尤其是关于知觉水平较差的职工,要加强操作训练,多次训练,使其对岗位所需的知觉反应具有相当好的熟悉和经验,增强其对工作岗位的知觉对象具有较好的恒常性,有助于提高职工知觉能力和预防知觉差错。()加强企业制度治理,规范操作规程和作业制度,合理设计职工培训制度和连续工作休息制度,制定企业职工选拔制度,从而保证职工的知觉能力能够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并能够保持知觉能力处于较好的状态,防止出现知觉差错。7 结论和展望.1 结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到了总数的7%一90%,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从知觉差错角度研究职工知觉特性及变化规律,分析知觉差错的致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